夜阳鸟

第143章

黑夜的自赎

短短三天时间, 林新蓄水库打捞尸骸事件终于在互联网上浮现,不少已经得知消息的网友纷纷晒出照片。

留言区还有不少大神出现,根据已知的有限线索分析情况。

照片里可以发现几个重点, 有些骸骨是散落的, 有些骸骨是被装在麻袋里的,但麻袋也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骸骨、衣物和麻袋的破损程度可以大概推断出死者的死亡时间,不过范围比较大, 不够精准。

再根据一同打捞上来的部分麻绳, 即便是小学生都能推断出这些绝对不是普通的溺水意外, 而是故意杀人案。

但因为打捞上的物品都有磨损、失色,需要进一步通过刑事技术复原, 才能得知它们是否和受害者有关。

有细心的网友数了一遍, 说照片抓拍到的,粗略估计有十几具尸体。

但也有网友说十几具太扯了,但是七八具应该跑不了。

不少网友提出疑问, 难道蓄水库附近有一个杀手组织吗?这太吓人了吧!

下面有人回答, 多半涉黑, 这些受害者生前可能也不是什么善茬儿, 如果是普通人,都没机会结这么大仇。

也有网友说,要真是杀手组织也是不怎么聪明的组织,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居然只认准蓄水湖这一个地方,就没想过万一发现了就是一锅端了吗?

下面有网友调侃, 害, 就是侥幸心理, 我一个朋友跟隔壁邻居**了十年都没事, 就以为一辈子都不会有事。

底下开始歪楼:我有一个朋友想知道你朋友的故事,后来咋样了?

尽管林新警方一再三令五申,案情不能对外透露半句,但因为蓄水库附近目击群众众多,如今网络又发达,消息很快炸开,还惊动了省里。

省里派了人下来,紧急成立专案小组,调查询问的第一大方向就是蓄水库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要说看管蓄水库的人不知道这事,傻子都不信。真不知道,那就是玩忽职守,如果知道,最轻程度也是协助杀人。

当然,要破获案件,受害者身份一定要尽早核实清楚。

经过数日核对,受害者名单已经出来了第一份,周长生的名字赫然在列。

林新警方也询问过周淮,知不知道周长生失踪之前见过的最后一个人是谁,那段时间都和谁联系过,知不知道和他一起失踪的是否还有其他人,比如他的朋友。

这话周淮一听就明白了,必然是经过刑事鉴定,发现还有另外一具骸骨和周长生有关,同样都沉湖了十来年,兴许用来捆绑的麻绳、麻袋都是一样的。

周淮没有跟警方透露张大丰,以及辛念三人,只摆出一问三不知的态度,并声称自己当年在住校上高中,不是每天都见到周长生,也不清楚他在外面的工作和交友情况,只知道他是给一个姓靳的男人打工。

“靳”。

这个姓氏警方并不陌生,何况最近还在网上频繁出镜。

周淮的意思很明确,他就是要将火往靳寻身上引,索性就在警方的追问之下,这样说道:“我只听我爸说过那么一次,他说那个老板年纪不大,只比我大几岁,家里很有钱,是个富二代。但他不是林新人,好像是春城人,隔一段时间会来林新一次谈项目做买卖。他来的时候,我爸就比较忙,要帮他处理很多事情,还要当司机,他不来的时候,我爸就轻松一些。我知道的就这么多……”

十二到十三年前,谈项目,春城人,姓靳的富二代。

这所谓的老板身份已经呼之欲出。

当晚,周淮在电话里将这段口供转述给辛念,辛念一听就有点上火。

但她安耐住自己的脾气,且还记得黎湘去法国前的嘱咐,这样说道:“我知道你恨他,你希望警方能快点查到他身上,不要浪费时间。但周淮你想过吗,就算你没有明确的透露,让警方自己去查,他们早晚也能查到这条线,这并不难。问题的关键是,如果靳寻已经疏通好关系,就算警方知道和他有关,你也不会等到你要的结果。你太着急了……”

“难道让我说什么都不知道,每隔一段时间就追问一次结果,得到一句‘我们还在侦办中’这样的答复?”周淮反问。

“我不是让你一直等。”辛念说:“而是现在还不到打草惊蛇的时候。如果咱们能拿到更确凿的证据,达到摘都摘不清,推替死鬼出来都没用的程度,到那时候就算有人要包庇他,舆论和群众也不会放过他。只要舆论高到一定程度,是可以扭转形势的。”

“这就是你们商量的结果。”周淮冷笑着说。

这个你们,自然也包括黎湘在内。

其实周淮都明白,他父亲的骸骨浮现的不是时候,黎湘还没拿到股权,辛念也在摇摆,之前说是合作,但到了这一步她们都成了阻力。

靳寻还没出手,她们就先一步跳了出来。

他心里有气,却还不能立刻翻脸,因他知道自己力量微弱,还需要她们手里的关键性证据以及证词。

但周淮也知道这是人之常情,面对旧案,没有涉案人可以做到完全坦然。

周淮说道:“其实我早就有心理准备了,人都是自私的,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每个人都会做出利己的选择。这个案子往大了说就是故意杀人罪,我让你们站在我这边也不现实,所谓的合作也只是还没有发生利益冲突之前的缓兵之计。”

这话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

“我们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希望你知道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辛念试图解释道:“举个例子,《西游记》里但凡有后台的妖怪,最后都被接走了,没有后台的都被孙悟空一棒打死了。是棒子有眼睛吗,不,是用棒子的人懂得人情世故。假如有一天警方告诉你凶手找到了,但那个人你根本不认识,他只是当年动手的人之一,这样的结果你愿意接受吗?”

周淮没接话,他心里清楚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

如果真的发生了,他除了认还能怎么样,难道指着警方质问,他背后还有人,你们为什么不抓?

类似的事他在牢里听了不少,要见识社会的黑暗面,人情权势利用到极致时,就去监狱看一看。

辛念这边仍在讲道理,持续好一会儿周淮才回道:“我的口供已经给了,不能撤回了。你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

辛念:“我只是劝你点到为止,如果他们再问你,你就说只知道这么多。”

周淮没有回,隔了几秒直接切断电话。

辛念也没有再打过来,她知道周淮需要冷静,需要消化,何况她作为当年的帮凶之一,竟然劝受害者家属点到为止,已经是得寸进尺的要求了。

就这样,电话两头,辛念和周淮各自发着呆。

其实裂痕早已存在,但就在一刻,他们似乎都听到了清晰地响声,那是裂痕进一步撕开的声音。

……

骸骨案在网上持续发酵着,林新这个地方也随之二度“走红”。

怎么又是这个地方,还真是个风水宝地,又地窖囚禁又湖底沉尸。

戚晚也在关注相关消息,并到处搜索照片。

直到现在,余钺都没有回春城。

戚晚还是后来才得知的,原来那天余钺离开,就直接开车去了林新。

戚晚在手机里问过余钺,林新的案子他干嘛过去。

余钺只说和他之前处理的案子有点关联,他需要亲自过来处理。

戚晚没有多问,大概也能猜到是怎样的联系,类似跨市办案的例子也时有发生。

戚晚这几天都没有出门,除了上网就是构思新文,但她全神贯注投入工作的时间并不多,思绪总被骸骨案打断,尤其是那件眼熟的外套。

戚晚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往那里想,明明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事。

直到案件发酵的第四天,春城这边一个分局的两位警察,敲响了戚晚家的门。

但令戚晚惊讶的是,他们不是来找她,也不是为了居民之间发生的摩擦纠纷而来走访,只因他们提到一个名字——安闲。

戚晚愣住了:“找我妈?可她已经去世很久了……”

如果这次是电话询问,戚晚会毫不犹豫地判定这是一次电信诈骗,哪怕是跨区跨省市办案,多半也是当地的片警当面询问。

戚晚扫过两位民警的制服,脑子里快速滑过两条信息:第一,她住的地方不在余钺工作的分局管辖范围内,即便在,也不可能是余钺亲自过来,他一定会上报他们的关系。第二,安闲生前也不住在这里,而在林新,这是戚晚租的房子,所以警察来找的不是安闲,而是安闲的家属,并通过家属了解一些安闲生前的情况。

然而就在戚晚一头雾水之时,民警又提到另外一个名字——张大丰。

到这一刻戚晚才知道,原来十二年前安闲去警局报过案。

不过当时因为一些原因只是受案,却没有立案,林新分局刚好查到这条记录,就先打电话了解下情况。

戚晚回答道:“我不知道有这回事,我妈没跟我说过。”

戚晚没有撒谎,她的脑子里真的没有这条信息,只是连她自己都不清楚,她是忘记了,还是安闲没有提。

“那么你认识张大丰吗?”民警又问。

戚晚有几秒钟的迟疑,虽然还不明白这通电话背后的用意,但因为先前得到的照片、视频,以及想起的零碎片段判断,她知道自己不止认识张大丰……

戚晚回答道:“我应该认识,但我不知道怎么说。”

民警:“应该认识?”

戚晚解释道:“是这样的,我以前生过一场大病,住院治疗了两年多,有很多事我已经不太记得了。我印象中,我妈生前是和一个男人来往过,你们说的这个名字我也觉得耳熟,但我真的不肯定……”

两名民警对视一眼。

戚晚的情况他们事先听林新那边提过,但不是调查得来的,而是刚好有一位春城的刑警在那边,还是戚晚的男朋友。

那位刑警也提到戚晚的记忆问题。

戚晚看着两人,提出疑问:“请问,你们为什么突然问这件事?”

事实上,戚晚心里已经有数,旧事重提必然是案件有了进展,而且多半是找到了失踪的张大丰的尸骨。

然而民警并没有透露,只说还需要核实信息,才能进一步肯定。

可按照流程来看,再找戚晚核实信息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她又不是张大丰的亲属,怎么都轮不到她。

而当年唯一的报案人安闲,已经去世多年。

戚晚目送两位民警离开,关上门,面无表情地走回屋里。

随即她窝进椅子里,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黑掉的电脑屏幕。

屏幕上映出她的表情,她抓起手机,想了想,还是给余钺拨了通电话。

电话没有接。

戚晚改发微信:“刚才有两位警察来找我,提到我妈,她生前报过一次案,是一个叫张大丰的男人失踪了。这太奇怪了,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隔了几分钟余钺才回:“我知道这件事,我这里正忙,你照实回答就好。”

显然余钺是真的忙,而且更详细的内情他不便透露。

但即便什么都没问出来,戚晚却因这句没有透露的透露,推理出一个结论。

余钺知情,说明这件事大概率和林新的骸骨案有关,否则不会传到他那里,而且他这几天都在林新跟进,没时间去管别的。

既然和林新骸骨案有关,那就是说,湖底打捞出来的数具骸骨疑似包括张大丰。

但照目前看,这件事应该尚未确定。

骸骨核实身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就算现在刑事技术发达,也需要样本比对,没有对照就没有确认,不可能凭空对号入座。

而比对身份无外乎几个途径,可以从DNA库里查找,也可以追溯相近时间内的失踪人口报案,再根据还原的骸骨省钱特征,来对照失踪者的信息。

按照程序和戚晚对刑事案件的了解,眼下的情况更改更贴近后者。

那些骸骨之中,应该有一具的失踪时间,和安闲的报案时间很接近,且那具骸骨的特征和安闲当年对警方描述的张大丰也比较吻合。

安闲已经去世,警方很快就能查到销户,于是就来问她,看能否从她这里获取信息。

戚晚越想脸色越沉,脑子里一下子涌入许多信息,它们交织在一起令她不安,甚至有一种血液在血管里逆流的错觉。

她想到郗晨和辛念的照片,想到那些监控视频,想到那晚在办公室里发生的事,还有自己脑海中时常出现一闪而过的画面。

还有……还有……

那件令她耿耿于怀的外套。

黑掉的屏幕里,戚晚的表情逐渐发生变化。

她抬起眼皮,再次看向那片黑暗中的自己。

作者有话说:

这卷结束了,基本上铺垫完了。

等戚晚再出现,就已经想起来了。

下卷回到黎湘线,先把法国部分写完。

这章就这么多,明天又要出门大半天,晚上我还要去撸下一章明天放存稿箱。

红包继续~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