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1903

356安定边疆

1915对中国来说是黄金时期,国内太平无事,国际形势也对中国有利,中国的工业象吸水的海绵,不断地壮大。张謇在苏北和皖北推广美国优质棉花的种植,为蓬勃发展的棉纺业提供无穷无尽的原料。周学熙在华北主抓矿业,为工业提供物资。詹天佑和罗国瑞则把铁路向各个大中城市延伸,象武林高手那样打通着中国的奇经八脉。魏翰则以每一个月就建造一艘万吨级货轮的效率不断地把中国轮船推入大海。

全国上下都忙且快乐着,唯独徐天宝倒是想起了轻福。尹氏姐妹为他生了一双儿女,长子取名徐国栋,长女取名徐莹洁,徐天宝整日弄儿女为乐,到也轻松自在。

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下,在中国边疆发生的两件大事就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一是国防军入西藏,二是国防军进新疆。

西藏自古即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清军入藏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才开始派员驻扎西藏,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管理。1727年(雍正五年)正式设驻藏正副大臣二人,分驻前后藏。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清廷颁布了《钦定西藏章程》,规定有关藏内大小事务。均应禀明驻藏大臣办理,并规定了西藏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整套制度。

但随着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对印度次大陆地入侵后,西藏的局势开始复杂起来。英国殖民者在完成对印度的占领后。又开始把侵略矛头指向与印度毗邻的西藏。其首要目标是确保印度这颗英国女皇皇冠上最耀眼明珠的地位不受损害,使西藏成为印度与沙俄之间的缓冲地带;其次是掠夺西藏丰富的羊毛、皮革、矿产资源,推销印度茶叶和工业品,并通过西藏进一步向中国西部扩张。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眼下英国无暇自顾,国防军由蔡锷将军率领,顺利由四川进入西藏。随后,一场轰轰烈烈地废除农奴制改革就开始了。

第一步是开展“三反”(反对叛乱、反对乌拉差役制度、反对人身依附制度)和减租减息运动。在农村,对于参加叛乱领主的土地实行“谁种谁收”的政策;对于未叛乱领主的土地,实行“二八减租”(领主得二,佃户得八)。同时,解放家奴,废除人身依附。在牧区,对于参加叛乱牧主的牲畜,由原放牧的牧民放牧,收入归放牧的牧民所有;对于未参加叛乱牧主的牲畜,仍归牧主所有,但减少牧主的剥削,增加牧民收入。

第二步是对参加叛乱领主的生产资料实行没收,分配给贫苦农、牧民;对于未参加叛乱的领主,采取赎买的政策,国家出钱赎买他们的生产资料,无偿分配给贫苦农、牧民,农、牧主也分得一份生产资料。

由于这些政策、办法和措施,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因而得到了各阶层人民,首先是贫困农奴和奴隶的欢迎,也争取了更多的上层人士的理解和合作,保证了西藏民主改革顺利进行。到1915年底,西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臧民都称大总统徐天宝为“大活佛”,家家户户都有徐天宝的排位供奉。

英国对于西藏的变革十分担忧,但是他此刻也能提提抗议而已,主动权早已掌握在徐天宝手里。

同时,另一部国防军由徐树铮率领,由甘肃进入新疆,全面接管了新疆政权。徐树铮向来以新派人物自居,行事也多以雷霆手段。徐树铮执掌新疆期间,对社会和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为扭转财政出超劣势,先行严惩贪污,修明政治。他认为政者只有律己正身,才能使下属知法律严明。徐树铮为加强财政监察,在省长公署成立清理财政署,指派审计专员巡回各道县稽核官吏贪污案件,查出实有贪污舞弊行为,据实直报杨。贪官轻则丢官,重则丧名。阿克苏县县长等贪污受贿,被徐树铮下令枪毙。沙俄商人到伊犁、迪化、天山南北等地贸易,拒不向中国!政府缴纳税金,寻机拉拢贿赂中国官员。徐树铮的亲信塔城道台张健因舞弊关税被查获,徐树铮将其调来迪化,投入大牢;徐树铮的同僚因“霸占公田,聚敛民财”,徐树铮不念旧情,亲下手今擒拿枪决。反之,徐树铮对克己奉公官员,则大加褒奖,给予信任和重用。省民政厅长潘震,一生谨慎,坚守节操,死后家庭清寒。杨派包尔汉给其家属送去3000大洋。包尔汉等在查处张健案时,秉公办事,拒绝受贿大洋2640元。徐树铮大加赞赏,对包破格提拔,委以关税局稽察员要职,让其办理与沙俄有关事宜。经过整肃吏治,惩治贪污,新疆官场风气改观,补填了不少税收漏洞。

随后,徐树铮又指派矿务督办到陕西延长油厂学习后在独子山开采石油,又派人员到北京、天津等地考察纺织业后创建新疆模范羊毛纺织厂,迪化创建无线电台和兴办军民纺织公司,并创办汽车公司,制造出第一台新疆汽车,修筑了迪塔、迪吐等公路,几年间,先后开凿阿克苏、莎车等十几条水渠数百公里,开垦天山南北绿州农田数十万亩。经过发展经济、惩治贪污、裁减军费,全省财政金融收支日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