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维护
兆麟村此地四面环山, 能用来耕种的土地少之又少,再加上常年气候严寒,土地贫瘠干硬, 很难种出好的庄稼来, 故而村里大多数的人家都是以打猎为生。
每年四五月,天气转暖, 积雪消融, 也到了入山的时候,里长便会亲自挑一个吉日开山祭神。
正如刘武所言, 这开山祭神,是需每家每户出一个男人,一道去山中围猎的, 而且得要过一夜才能回来。
想起萧煜那瘦弱的模样和行动不便的左腿,苏织儿秀眉紧蹙,少顷,才扬首佯作轻松地看向刘武, “开山这事儿,他若真不能去,他们还能逼他去不成,无妨。”
说着, 她将手中的一把铜钱递给刘武,刘武却是不肯收,“都是一个村的,不过一把锄头罢了,不必给了。”
“那怎能行, 刘大哥你赚的都是辛苦钱,若是不给那锄头我是万万不好意思要的。”苏织儿将钱搁在面前的一把长凳上, 虽说两人是同村的不错,但她已然嫁为人妇,怎能白拿旁的男人给的东西,就怕将来说不清楚。
见她态度坚决,刘武大抵能猜到她所想,心底不免泛起些许苦涩,他也不再继续说什么,只随手抓了七八个铜钱退还给苏织儿。
“这些够了,不需那么多。”
苏织儿笑着接过,倒是没推辞。
“等锄头打好了,你也不必特意到镇上来拿,等我回村了,顺道给你带去便是,也省得你再跑一趟。”
“好,多谢刘大哥,那我便先回去了。”苏织儿同刘武笑着颔首罢,边匆匆赶去镇子口搭回村的牛车。
刘武站在铁匠铺门口,久久望着苏织儿离开的背影,直到彻底看不见了方才有些落寞地收回了视线。
此时,兆麟村。
萧煜自河岸边打来了水,如往常一般准备生火做饭,他下意识在米袋里舀了满满一碗,正准备淘洗,动作却是凝滞在那里。
他薄唇抿了抿,似是才想起什么,又将碗里的米倒回去了些。
饭好后,又草草煮了碗清汤寡水的菘菜汤,搁在了内间的炕桌上。
他夹了一口僵硬的粝米饭送进嘴里,又喝了几口菘菜汤,却是剑眉微蹙,不知怎的,他先前囫囵吃了几个月都没觉得怎样的东西,如今再入口,却有些难以下咽。
须臾,萧煜停下了筷箸,默默在屋内扫视了一圈,竟是头一次觉得这般安静,安静得有些冷冷清清。
可这屋一直是这个模样,始终没变,要说有变化之处,不过是今日少了一个陪他一道吃饭的人罢了。
萧煜垂下眼眸,只当自己一时不适应,才生了这般冷清的错觉,他先前独自在这里住了那么长时日,又怎会不习惯自己一人待着呢。
思至此,他紧蹙的眉头舒展了几分,埋头默默吃干净了炕桌上的一汤一饭。
午后,闲来无事,他躺在炕上小憩了一会儿,再醒来时,看日头,当是过了未时。
无论是屋内还是屋外,惧是悄无声息,格外寂静。
看来人还未回来。
萧煜起身行至院中,听着风扫过草屋房顶发出的沙沙声响,一时竟有些恍惚。
好似那个叫苏织儿的女子从未出现过,这里从始至终就只有他一人而已。
然院子里一小片一小片被开垦出的耕地,却又将他拽回了现实。
萧煜拧了拧眉,脑中倏然浮现一种可能。
这个时辰还不回来,莫不是趁机逃了吧?
毕竟她可是亲眼看见过他毒发时的恐怖模样,被吓退也并非没有可能。而且如今她也不必再担心孔家之事,手上还攥了二钱银子,要真想逃确实能逃出一段距离。
思至此,萧煜的眸光寒沉了几分,若是如此,那她先前对他的诸般好就都是装出来的,只是为了让他放松警惕,方便她有朝一日逃跑。
萧煜自嘲地勾了勾唇角。
果然,谁会对一个瘸了腿的流人付出真心。
虽心下想着苏织儿逃不逃,逃去哪儿都与他无关,可看着那片费了苏织儿好大的劲儿才长出来的菘菜嫩苗,萧煜在院中站了许久,脚步却是不受控地往院外而去。
因着搭坐的牛车中途陷进了路边的泥地里,赶车的车夫折腾了好一番工夫才把车拖出来,故而等苏织儿回到兆麟村时,已是暮色四合,沉沉向晚,比从前迟了至少半个时辰。
她拖着步子往草屋的方向走,估摸着这个时候,那人应当已经吃完了晚食,准备洗漱睡下了吧。
然行至离草屋百步开外,她却蓦然止住了步子。
西下的夕阳照映草屋门口一个高大的身形,在小道上拉出一条狭长的影子,那人侧对着她,露出轮廓优越的半边脸,却是薄唇紧抿,不知在思索什么。
他这是在等她吗?
苏织儿呆愣了片刻,旋即笑着摇了摇头。
怎么可能!
以那人冷漠的性子,或许只是巧合罢了,指不定是他闷得无趣,出来走走而已。
虽是在心底这般告诉自己,但仍是有隐隐的欢喜难以抑制地在苏织儿心底跃动。
或是因得不管如何,这家中也算有个人在等她。
她亦有了可归之处。
从前她阿娘还在的时候,会放手让她跟村里其他孩子一道去疯,待到了晚饭时候,就在小道上喊玩得脏兮兮的她回家吃饭。
但在她阿娘走后,她再未经历过这样无忧无虑的时光,每天面对的只有洗不完的衣裳和挨不完的打骂,顾家人吃饭时只能饿着肚子站在一旁看他们其乐融融,而她不过是个可有可无,彻彻底底的外人。
见萧煜淡淡收回目光,转身拖着瘸腿入屋去,苏织儿勾了勾唇角,小跑着上前。
“夫君,我回来了!”
听着那银铃般悦耳而又熟悉的嗓音,萧煜微怔了怔,折首看去。
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苏织儿忍不住玩笑,“牛车在路上耽误了,这才晚了些,夫君这般看着我,好似不认识我了一样。”
苏织儿边解下背上的竹篓,边入灶房去,然甫一摸着这冷冰冰的灶台,不由得诧异道:“夫君,你还没吃晚食吗?”
萧煜沉默片刻,摇了摇头。
他似乎压根没想起要做晚饭,因着腹中并无饥饿之感,看这天色,他本以为她定不会再回来,就更不可能生火做饭。
因他一人时便是如此,饿了就吃,不饿便什么都不做,就这样日复一日,苟延残喘。
苏织儿没想到他居然还真没吃过晚食,但这倒是正好了。
她自竹篓最底下摸出一物,献宝似的给萧煜瞧,“夫君,你瞧我买了什么?是肉呀,我们有肉吃了!”
见她提着那一小块肉眉开眼笑,一双潋滟的杏眸若缀了星子般璀璨,萧煜心下陡然生出一种道不清的微妙之感,甚至一瞬间,觉得这间逐渐被暮色吞没的灶房也亮堂了起来。
“夫君,这肉你想怎么吃,要不肥的留着炼油,瘦的和菘菜炒着吃,可好?”
见她分明早就打算好了,可仍是昂着脑袋问自己,萧煜一如既往淡声答:“都好,随你。”
说罢,便取了角落里堆放的柴禾,坐在木墩上帮她升起了灶火。
苏织儿小心地用菜刀将那肉分成肥瘦两块,再将那肥肉切碎一些,放进放了小半碗水的锅中熬油。
剩下的一块瘦肉,则搁在了一旁,留着之后吃,幸得沥宁的天寒,这肉不容易馊,尚且能保存几日。
不消一会儿工夫,一股浓浓的肉香便在灶房中飘散开来,苏织儿止不住吞了吞口水,用锅铲时不时搅动着,以防肥肉黏了底。
大抵一炷香后,她捞出里头已然金黄焦香的油渣,把炼出来的油倒进了一个小碗里,等它冷后,便会凝成白玉一般的猪油,之后一段时日,他们便有油吃了。
苏织儿埋头数了数捞出来的猪油渣,拢共有九颗,便拿了四颗直接与切好的菘菜一炒,便是他们今日的晚食了。
她在另一口锅中盛了粝米饭,又将菘菜里的油渣挑出来,三颗放在萧煜的碗里,她自己的碗里则只放了一颗。
饭菜摆放罢,苏织儿便放下卷起的衣袂,喊萧煜过来吃饭。
因着今日这晚食吃得着实有些太晚,没有油灯的屋内暗沉沉的,只能勉强看清坐在对厢之人的轮廓。
可苏织儿倒是不在意这些,毕竟这用油渣炒的菘菜实在是太好吃了些,光是嗅着这香气便已是心满意足。
她今日这饭吃得快,眼见碗里的米饭都要见底了,她才不舍地夹起碗里那唯一一块油渣往嘴里送。
浓浓的油香带着些许焦香在唇齿间流连,苏织儿嚼得特别得慢,唯恐一下就给吃没了,毕竟那位韩官爷可不会次次送钱来,这样的好东西很难得才能吃一回,下次也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了。
吃完这唯一一块油渣后,她有些遗憾地舔了舔唇,却骤然听见筷箸磕碰到碗壁发出的一声脆响,似有什么落到了她的碗内。
“我不大喜这个,莫要浪费了。”
黑暗中,苏织儿看不清那人的神情,只能听到他冷冷清清的声儿,眼看着他说罢,起身拿着自己的碗筷出去了。
苏织儿不明所以地用筷子在碗里轻轻划了划,顿时眸光一亮。
是两片油渣!
这般好东西他都不喜欢。
正好,可便宜她了。
或是得偿所愿吃了三块油渣,苏织儿这夜睡得很好,还做了美梦。
翌日一早,便端着剩下的油渣兴高采烈地去对面寻牛三婶。
牛三婶家有三个孩子,家中五口,恰好一人一颗,也不必让来让去的。
这是她昨儿便打算好的。
看到这般好东西,牛三婶开始时拼命推却,但最后还是没能犟得过苏织儿,只得硬着头皮收下,又热情地拉着她去屋里说话。
苏织儿特意送来油渣,确实不仅仅是为了答谢牛三婶夫妇这段日子来的关照,也有旁的目的在。
她在三婶这屋里睃视了一圈,旋即将视线定在挂在墙上的一张长弓上,似是无意般开口:“婶子,说来,过两天就要开山了吧……”
“是啊,就在后日。”牛三婶边缝补着小儿顽皮弄坏的衣裳,边道,“没办法,几十年的老规矩了,虽也不知从何时传下来的,但也是求个心安,祈望山神保佑,这一年村里人上山都能平平安安的……”
“不过这几年,也不知是不是运道不够好,没见他们猎得什么像样的回来,最后还不是大家伙筹了钱买了头羊羔供奉才算了事,哪像当年呢,尤其是你爹,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呢……”
牛三婶停了手上的活,笑着回忆起来,话匣子甫一打开便关不住了,“你爹身强体健的,又身手了得,那年跟村里人上了山,猎了一头好大的山猪回来,那獠牙比我胳膊还要粗上许多呢……”
苏织儿含笑听牛三婶兴致勃勃地讲着关于她阿爹的事,眸光却渐渐黯淡下来。
虽都说她爹是抛妻弃女的混蛋,但自小她却也常从村人们口中听到关于她阿爹的事。
他们说他长得人高马大,习得一身好武艺,且待人和善,帮过村里不少人,那时几乎没有人不道他好的。
可他们记忆中切切实实的存在,对苏织儿而言却不过是个模糊不清的影子,她只能拼凑村人们的只言片语,努力想象着她爹的模样。
苏织儿也曾幻想过,若有他们口中那样的英勇可靠的爹爹护着她长大,她定然不会是现在这般吧。
只可惜……
并没有如果……
牛三婶说得兴致勃勃间,偶一侧眸,才察觉到苏织儿低落的情绪,晓得是触及了她的伤处,赶忙闭了嘴。
“哎呀,你瞧我,这么久以前的事还拿来说。”牛三婶将话锋一转,“不过,听说今年村里人都对刘武那小子寄予了厚望,去年他可是差点就猎得了一头鹿呢,指不定今年还真能猎得像样的贡品回来。”
苏织儿想知道的并非这些,她朱唇微抿,索性直截了当地问道:“婶儿,只要是住在这村里的,都得去吗?那……周煜也……”
看着她面上浮现的担忧,牛三婶骤然反应过来,她这是怕自己新婚的丈夫腿脚不便,进山有危险。
“这……我也说不好。”牛三婶实话实话,但看苏织儿愁眉不展的样子,又道,“祭神一事年年是里长主持,要不到时你同里长说说,他当是能听,毕竟这周煜是流人,也不算是兆麟村的人,不一定要守咱们这儿的规矩……”
这也算是个法子。
“嗯。”苏织儿点点头,“多谢婶儿。”
她又在牛三婶家坐了片刻,便急匆匆起身告辞,为防夜长梦多,也不敢耽搁,径直去了趟里长家,然不凑巧的是,里长不在,听他媳妇说是去镇上办事了,明日才回。
苏织儿只得悻悻而归。
进山一事,无论如何她都不会让她那夫君去的,虽不一定有危险,但她对他有愧。
原本他作为流人,是全然不必参与此事的,可谁让他被迫娶了她呢,她是兆麟村人,如今他同她一道住在兆麟村,便也算是这里的人,故而很难逃脱这场祭祀。
想到他那条瘸了的左腿和行动不便的模样,苏织儿心底的愧意更深。
她掐了掐掌心,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定,明日一定要想法子说服里长才行。
苏织儿心事重重地缓步回草屋去,临到门口,却见一个高壮的男人正犹犹豫豫,探头探脑地往里张望。
她一眼认出正是刘武。
“刘大哥。”苏织儿出声喊道。
刘武猛一激灵,转头看来,神情略有些不自在,“织儿,他们说你住在这儿,我……我是给你送你订好的锄头来的。”
刘武说着,颇有些手忙脚乱地将手中的锄头递给苏织儿。
“多谢刘大哥。”苏织儿往草屋内看了一眼,客套道,“要不要进屋喝碗茶再走。”
“不了。”刘武摇头,他在衣服上抹了抹手汗,犹豫片刻,又从怀中取出一个纸包来,“织儿,这个,也是给你的。”
苏织儿垂眸看了一眼,却并未伸手接,“这是什么?”
“是饴糖。”刘武忙解释,“是我娘爱吃,我才带了一包回来,我多买了些……我记得你幼时最喜甜食了……”
他又将这包饴糖往前递了递,却见苏织儿如见着烫手山芋般蓦然往后退了一步,“抱歉啊,刘大哥,这糖我不能收……”
刘武递糖的手就这般僵在那儿,看着苏织儿刻意疏离他的模样,他心下难受得厉害,纵然知道在这儿说这些话不好,却仍是忍不住开口。
“织儿,你知道吗,其实我那么努力去学手艺,盘下现在这个铺子,就是为了多攒着钱将来能跟顾叔求娶你……”
孔乡绅那事儿他也是后来才知晓的,他猜测织儿大抵是因此才迫不得已嫁给现在这个夫君的。
故而他才不甘心,若那时他也在,定会奋不顾身保护织儿,那是不是意味着织儿也有可能会选择他呢。
听到刘武口中吐出的这话,苏织儿吓得忙四下张望,唯恐被人听了去。
其实就算刘武不说,苏织儿也知晓,她并非傻子,不是全然看不出刘武对她的心思。
说实话,苏织儿也曾认真考虑过,若将来要靠嫁人来摆脱顾家,刘武无疑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他心地良善又勤劳肯干,定会是个好夫君。
可无奈老天惯是爱捉弄人,她偏生遇到了那个孔乡绅。
纵然刘武再好,也不过是个没权没势的寻常百姓,在那般境况下,就算愿意替她出头,也根本护不住她。
见他这般不顾她的名声在这里说这样的话,苏织儿心下气恼得不行,本想斥他几句,然看到刘武眼底的失落伤感,心顿时便软了下来。
她知道,刘武和那道貌岸然的方升不同,对她是真心实意的,可如今的她可承受不了他这份真心。
毕竟她已为人妇,最惧的便是那些蜚短流长。
她思忖半晌方才开口,“刘大哥,你是个很好的人,织儿不瞒你,也同你道实话,若我没有嫁给我如今的夫君,或许真的有可能嫁给你……”
苏织儿神色认真,一字一句同刘武说道时,全然没有发现身后走近的一人在闻得此话时,骤然停下了脚步。
“然那只是可能,毕竟这村子里有不少姑娘都想要嫁给刘大哥你,如今我已成亲,我夫君待我很好,还请您往后莫要再说这样的话,不然……我们怕是不便再见面了。”
刘武的双眸在听到“可能”二字后,倏然亮了一瞬,但很快便又黯淡下去。
苏织儿这话既说得委婉又分外决绝,像是在安慰他不想让他太难过,又将他的希望打破地彻彻底底,没留一丝余地。
他张了张嘴,愣是说不出一句话来,视线偶一上移,蓦然定在了那厢。
苏织儿察觉到他这般奇怪的反应,不由得顺着他的视线折首看去,却是陡然一惊。
只见她那夫君正面无表情地站在柴门口,静静地望着这厢。
虽是问心无愧,但苏织儿却莫名有种被当场抓奸的心虚,她一时慌张不知所措,也不知他究竟站了多久,听到了些什么,她定了定神,旋即佯作神态自若地扯唇同刘武介绍道:“刘大哥,这便是我夫君。”
说着,又看向萧煜,“夫君,这是刘大哥,他在镇上开了家铁匠铺,是来送我订的锄头来了。”
她举了举手上的锄头给萧煜瞧,似是想印证自己的话。
可纵然如此,场面仍是有些尴尬。
沉默片刻,苏织儿转头飞快地道了句“那便多谢刘大哥”,旋即有礼地一颔首,折身回去了。
刘武站在原地,与苏织儿口中所谓的夫君远远对望着。
不知怎的,对上那人格外冰冷漠然的眼睛,刘武脊背一阵阵发紧,分明没有说话,可那人身上似有种与生俱来的威仪令他的气势不自觉矮了几分。
然他也不过轻飘飘看了他几眼,便缓步随苏织儿一道入屋去了。
看着萧煜行走间一瘸一拐的步态,刘武不由得皱起了眉,虽早听他娘提起过织儿这夫君是个瘸了腿的流人,可亲眼看见仍难免有些吃惊。
且纵然这流人眉眼生得好,可神色实在冷漠,冷得令人生怵,并不像是会对妻子温柔相待之人。
刘武不禁怀疑起来。
此人,真的会对织儿好吗?
那厢,苏织儿秀眉紧锁,埋头跟在萧煜后头,几番想开口解释又不知该如何说道。
她生怕越描越黑,思忖许久,最后只柔声问了一句,“夫君,中午吃香椿炒鸡蛋可好?韩官爷那日送来的两个鸡蛋还未动过呢。”
萧煜随口道了一句“都行”,旋即淡然地接过她手中的新锄头搁在了墙角。
看他似乎并无什么异样,苏织儿这才松了口气,看来他当是没听见,或是听见了也不在乎,毕竟她都同那刘武说得这么清楚了,并没有对不起他的地方,他应当不会介意吧。
放下了心,刘武这事儿,苏织儿转头也便忘了,因着她心里还惦记着旁的要紧的事呢。
翌日,才晨起吃过早食,趁着萧煜去河岸边打水的工夫,苏织儿急匆匆跑去了里长家。
这回倒是见着人了,她以腿脚不便,恐是不方便进山为由同里长说了,出乎她意料的是,里长答应得倒是格外爽快,轻易便点头同意了。
她只当里长通情达理,却不知那韩四儿曾特意交代过里长,说如今住在他们村儿的这个流人身份有些不一般,需小心看着,他这才容许他不参与这开山祭祀。
毕竟若是那位出了事,他可万万担不起这责任。
得了里长的首肯,苏织儿算是彻底安下了心,回到草屋时,心情也变得格外地好,萧煜自是看出来了,却只是深深看了她几眼并未多加问询。
第二日便是这开山祭神的日子,天还未亮,村人们便开始为祭祀做准备,嘈杂的人声,凌乱的脚步声和金属祭器碰撞的声响,将尚在睡梦中的苏织儿给吵醒了。
她睁开眼,便见萧煜正推开窗往外探看,她见状忙道:“想是在准备祭祀呢,我们村每年到这个时候都要聚在一块儿开山祭神,我去就好,你又不是兆麟村的,那里人多乱得很,你就不必去了。”
说着,苏织儿手忙脚乱地穿上外袄,临走前,又不放心道:“我很快便回来,夫君你就先自己做些早饭吃,不用等我。”
她快着步子出了草屋,生怕萧煜跟来似的,然想到她那夫君根本不是好热闹之人,脚步便又一下慢了下来。
等赶到村口时,已有不少村人围在了那厢,每年的开山祭神,苏织儿都会参加,诸般流程已然烂熟于心。
唯一不同的是今岁她已嫁作人妇,不必再与顾家人待在一块儿。
不过随意瞥去,她仍是瞧见孟氏抱着顾远,身后还跟着个看似不情不愿的顾兰,就站在离她不远的地方。
或是觉察到她的目光,孟氏转头往这厢看来,旋即冲着她没好气地冷哼一声。
孟氏回来的事,苏织儿早便知道了,也不意外,只静静收回视线,听里长对着远处白雪皑皑的群山念那年年不改的祭词。
这祭祀流程繁琐又冗长,听得苏织儿颇有些发困,也不知等了多久,随村人们一道向着南山的方向恭敬地拜了三拜后,里长才开始细细叮嘱站在最前头准备进山的男人们。
他们个个持刀背箭,带好了家伙,精神抖擞,蓄势待发。
里长面露欣慰,还特意在刘武肩上拍了拍,显然对他寄予厚望,看他们都准备好了,便提声道了句“走吧”。
正当村里这二十几人闻言准备出发之时,却听身后人群中骤然响起一声“等等”。
村人们转头看去,便见那顾家媳妇孟氏凛着眉满脸不服气道:“不是说每家都要出个男人吗?这孙婶家只有个十三岁的孩子也就罢了,可有些人凭什么可以不去!”
众人原还没意会她说的是谁,直到她将视线转向站在最后头的苏织儿,他们才蓦然察觉,的确,织儿那男人今日并未来。
苏织儿知道孟氏因为先前之事厌极了她,却想不到她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刻意针对她,她张了张嘴,正欲开口,却听一旁的牛三婶笑着上前替她说话,“顾大嫂,你看这周煜腿脚不方便,恐怕也不会舞刀弄枪的,这让他进山多危险啊!何况还要在那里过上一夜呢。”
“呵,他不就是瘸了嘛,又没瞎没聋没缺胳膊断腿的。”孟氏冷笑一声,“你看村里那些上了岁数的,还有你那一只眼睛看不大清东西的二叔不都去了吗,怎的,偏他娇贵!虽说这么多年也没见出什么事,可村里也不都是猎户,不少人心底里可不愿自家男人跟着去呢,照这样,我家大勇是不是也可以不用去了!”
此言一出,村人们纷纷颔首,不禁窸窸窣窣,低头耳语起来,显然是觉得孟氏此话有道理。
苏织儿气不打一处来,此事她原都已经摆平了,可孟氏就是故意要闹事,如今好了,弄得村里人都不满起来。
她压了压心底几欲涌上的怒火,佯作淡然道:“开山祭神是兆麟村的规矩,但周煜他不是兆麟村的人,不必守这规矩,此事我已提前同里长说过了。”
听得这话,众人齐齐看向站在最前头的里长。
里长没想到矛头会突然指向自己,一时愣在那厢,好一会儿才僵着笑点头:“的确是同我说过了,要说这周煜确实不是咱兆麟村的人,对这山中的情形也不熟悉,腿脚又不便,去了反倒拖他们的后腿,我思来想去,还是不去得好。”
里长这话亦不是没有道理,眼见村人们的怨气平息了些,一声嗤笑又将他们的注意吸引了去。
“娶了我们兆麟村的姑娘,还住在兆麟村,这还不算兆麟村的人吗?”孟氏仍是不依不饶,“里长,若要照您这么说,那前几年才从邻村搬来的张猎户一家,也不算兆麟村的人了呗,那他们还去干什么,自也不必去了呀!”
“是啊,这话说得有道理……”
“没错,怎可就偏心织儿他家一个,要不去,就都别去了……”
见村人们反应这般强烈,里长缩了缩脖颈,抿唇不敢再多言。
苏织儿面色愈发难看,心里明白得紧,她这舅母哪是真的在替村人们主持什么公道,不过就是故意坏她的事,单纯想看她不痛快。
可说她蛮横也好,自私也罢,她绝不同意让周煜跟着上山。
她上前一步,还欲以萧煜生病体弱一事搪塞,可还未开口,一声低沉却格外清晰的“我去”骤然在她身后乍响。
听着这熟悉的嗓音,她睁大双眸愕然地转头看去,果见萧煜站在小道上,从容淡然地看着望向他的众人,再度启唇。
“我去,我会去!”他顿了顿,又道,“容我准备片刻。”
说罢,便折身一瘸一拐地往草屋的方向回返。
苏织儿在原地怔忪了好一会儿,才快步跟上去,拦住了正要入屋的萧煜,一改平日的温柔顺从,气冲冲道:“你胡乱答应什么!你可晓得那山上有多危险,你腿脚不便,若真有什么三长两短……”
“不是说从未出过事吗……”萧煜打断她,旋即轻轻推开她的手入了屋。
他自灶上拿了两个昨日烙好的野菜饼,低低道:“何况那些人已然打定了主意,你再辩驳也不过是浪费口舌。”
言至此,他抬眸看向苏织儿,一字一句语气沉冷,“你压不了众怒!”
苏织儿秀眉微蹙,只觉他今日的眼神格外得寒,就好像在生谁的气一般。
她猜得没错,萧煜虽未表露出愠色,但的确在生气,他气得不是旁人,正是她苏织儿。
方才远远看着她在众人面前竭力阻止他进山,不知怎的,萧煜心底蓦然升起一股无名火。
或是不明白这个女子究竟为何要这么一次次维护他,又或许觉得她的每一句辩驳都反像是在证明他的无能。
他萧煜有一天竟要落到靠一个女子来保护的程度!
故而为了阻拦苏织儿再言,及压制下在心底泛滥的这股烦躁,他才会不自觉开口,道出那句“我去”。
两人面对面而立,静默对峙了片刻,萧煜才放缓语气,淡声道了句“只当进山闲走一趟吧”。
见他说罢掀帘入屋去,苏织儿是又气又费解,分明平日里什么都不在乎的人,为何今日却变了性子,坚决要入山。
但看他这般坚持,她晓得大抵是没了转圜的余地,毕竟她又不能绑了他的手脚不让他去。
苏织儿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也跟着入了内屋。
萧煜从角落掉漆的红木箱子里翻出一块方布来,想用来装那两个野菜饼,却见一把匕首被骤然塞进了怀里。
“这是我阿爹留下的,锋利得很,你藏在身上防身。”
他手上的方布亦被抽去,苏织儿将布铺在炕上,拿了自己最厚的旧棉衣放在里头,又去灶房拿了那两个野菜饼隔了块帕子摆在上头,将方布牢牢扎紧。
她边忙活边道:“山里冷,夜里你便盖着我这件棉衣,能挡挡寒。”
她将系紧的包袱塞给萧煜,旋即昂着脑袋切切嘱咐,“你对那山里不熟,记得紧跟着村里人,千万别跟丢了,万事小心,若有危险赶紧跑,莫要逞强,知道了吗?”
萧煜垂首见她眸光颤颤,满目担忧地看着自己,能感觉到她并非做戏,而是真心实意的。
那股先前漫上心头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异样再度涌现,萧煜薄唇微张,想说些劝慰的话,可的确不知说些什么,他们二人虽是夫妻,可也实在不像夫妻。
迟疑片刻,末了,他只从喉间挤出一个“好”字。
顿了顿,又语气生硬地加了一句:“放心,死不了。”
毕竟在刑部的那一月,他已然见过所谓的人间炼狱,世上万物对他而言,已没有什么可惧的了。
苏织儿同他一道出了屋,忧心忡忡地目送他走向村里那群要入山的人。
里长亦是紧皱着眉头,他心底自是不愿让萧煜去的,可如今这也算是让村里人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他不好再多加阻拦,左右这位是自己坚持去的,与他无关,且这么多年也没见出什么事儿,当是没什么大碍。
刘武远远看着苏织儿,见她正担忧地望着自家夫君,默了默,骤然提声信誓旦旦道:“织儿,你放心,我一定会保护好周煜的。”
苏织儿闻声看向他,强扯出一丝笑,感激地冲他一颔首。
萧煜幽幽在二人间来回看了一眼,薄唇微抿,旋即头也不回地跟着要进山的那群人走了。
牛三婶见苏织儿愁眉不展地望着,上前半揽住她,边走边说了些安慰的话,还邀了她去自家吃饭,让她一人也不必生火开灶了。
因着牛三婶太热情,苏织儿没能拒绝,但还是自带了些米和菜蔬去,午食和晚食都同牛三婶和她家中的三个孩子围在一块儿吃。
饭后坐着闲谈了几句,直到天色暗下来,苏织儿才同牛三婶告辞回了家。
左右无事可做,她烧暖了炕,便拉过薄被睡下了,但不知怎的,苏织儿今日莫名有些害怕,虽说平时她那夫君在时,二人夜里也不说话,可一想到那人隔着炕桌就睡在另一头,她就多少有几分安心。
如今黑黢黢的屋子里独她一人,听着夜风拍打窗扇的啪啪声响,她缩了缩脖颈,将整个人都埋在了棉被里头。
她不知他那位素来沉默寡言的夫君如今怎么样了,她那件衣裳足不足矣避寒,虽说二人之间并无夫妻感情,但毕竟他从那孔乡绅手下救了她,他们又拜了天地成了亲,她心底是真真切切将他视作夫君的,又怎会一点都不担心。
苏织儿辗转反侧始终没甚睡意,直过了三更方才勉强睡去,然睡得迷迷糊糊间,她骤然听见一阵哭喊嘈杂声,不禁猛地睁开眼,起身推开窗子往外望去。
外头天色蒙蒙亮,日头未升,黑夜尚未被晨光吞没,她隐约看见远处好几点跳动的火光,当是有人举着火把靠近。
这番动静将村里不少人都吵醒了,苏织儿眼见对厢的牛三婶慌慌张张推开门,边系着衣带边焦急地往光亮处跑。
叫喊声,惊呼声和痛哭声很快混杂成一团,彻底打破了晨曦的寂静。
苏织儿坐在炕上,只觉眼皮砰砰跳个不停,不知怎的,一颗心慌得格外厉害。
她深吸了口气,安慰自己当是没什么事儿,随即匆匆扯过棉衣穿上,疾步出了屋,往那混乱之处跑去。
然及至村口,她才发现,状况远比她想像的还要糟糕,那些原要在午时左右才会从山上回村的男人们,却已经提前回来了。
他们个个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甚至好些流血不止,身上还受了伤。
苏织儿在原地愣了片刻,才跑向不远处捂着受伤的手臂,被牛三婶搀扶着的牛三叔,“叔儿,这是怎么了,你们怎么这么快回来了?”
看见苏织儿的一刻,牛三叔眼神躲闪了一下,似有些不敢直视她,只低声道:“我们在山中,遇到了狼……”
狼!
苏织儿骤然一惊,旋即看向前头混乱的人群,那些从山中归来的男人们一个个露出惊魂未定的神情,正被哭泣的家人包围着嘘寒问暖。
她一双腿软得厉害,全然不顾牛三叔在身后唤她,径直冲进了人群中找寻。
可没有……
没有……
没有……
直到她拨开人群,冲到最前头,却是丝毫没有看见她要找寻的那个身影。
她不死心,转身复又寻了一遍,可仍是一无所获。
怎会这样!
苏织儿骤然瞥见站在人群中的刘武,不管不顾上前一把拽住他,颤声询问。
“刘大哥,我夫君呢?”
刘武的神色几乎与牛三叔如出一辙,他张了张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少顷,却是躲避般垂下了眼眸。
见他这般反应,苏织儿心下陡然生出不好的预感,骤然提声吼道:“我夫君呢!周煜呢!”
刘武沉默片刻,方才缓缓开口。
“他……还在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