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王公公临终之言
可吴了是和他同年的成年人,社会经验比他要多,为人处世也比他强,哪是那么好哄的?
任他如何花言巧语,说得口干舌燥,吴了就只有一句话。
不让他走。
不止是口头这么说说,竟真的派了十几个侍卫,成天跟着他,就怕他哪一天突然跑掉了。
萧轼也无所谓,跟着就跟着,有人护着,不是更安全吗?
反正孩子没出生前他又不会走。
就这样,日子又过了几个月,吴了快临盆了。
吴了是双性人的事,旁人是不知道的。
为了不让吴了的秘密暴露,萧轼一个大男人,还专门去学了接生。
当吴了阵痛来临,竟真的顺利地帮他接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这下,是皆大欢喜。
做了父亲,宝儿自然是欣喜万分。
宝儿有儿子了,萧轼可以回家乡了,自然高兴得心花怒放。
大康后继有人了,向来寡言,古板严肃的慕长生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吴了也高兴。
他以男儿之身,却做这等女人之事,自然羞耻憋屈。
可这些憋屈烦闷,在看到家中几人个个喜笑颜开后,顿时烟消云散。
有这等家人,夫复何求?
太子得了儿子,自然是大事。
慕长生特下圣旨,大赦天下,又命各地官员放粮施粥。
满月那天,小皇孙由太子妃抱着,站在太子身边,在大雄殿上,接受文武百官朝拜。
小皇孙对外,只说是某个小宫女所生,放在太子妃名下养。
慕长生又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封小皇孙为皇太孙。
定下他小储君的地位。
举国同庆三日后,慕长生又下了退位诏书,太子继位。
此举顿时引来众文官哗然。
皇上如此年轻,就要退位?
那些武将倒不惊讶,他们早已在皇上面前,立下誓言,会效忠太子。
自然知道皇上此举是何意。
皇上要退位,宝儿阻止不了,只能躲着,不愿参加登基大典。
已经许久没对他发过脾气的慕长生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君无戏言,我还能收回圣旨不成?你不当皇帝,那让谁当?难道让外人当皇帝,来败了你父亲母亲打下的江山?你母亲,为了大康,殚精竭力,他只想回家乡看看,你如何就不能理解?我曾经无数次答应他要同他一起走,可这么些年,为了大康,为了你,我一次次失信于他,伤他的心,你要让你的父亲,做个无信之人?你忍心看你母亲伤心?我大可不必管你,我们若是直接甩手就走了,你又能如何?还不快快准备登基,做一个好皇帝,不要负了你母亲的心……”
宝儿这才哭着登了基。
封吴了为皇后,小皇孙为太子。
又颁下圣旨,此生只娶吴了一个,不纳妃,若是有谁敢打他和皇后的主意,满门抄斩。
慕长生说退位,也并不是马上就走,他自封是太上皇,每日里仍坐在龙椅后,听太子垂政。
自然是要再给宝儿保驾护航一段时间。
吴了每日既要顾及小皇孙,又要管理殿前司的事,实在是没那么多精力反对慕长生退位。
萧轼想要回家乡,他也无法再阻止。
萧轼仍是他心中重要的人,他舍不得萧轼伤心。
而萧轼也舍不得他们,尤其是抱着怀里奶香奶香的小太子,恨不得时时刻刻抱着,亲着。
他这样,自然忽略了慕长生,弄得慕长生十分生气。
气呼呼地说道,“过了中秋节,我们就走。”
可中秋节只有不到十日了,一直闹着要走的萧轼反而恋恋不舍难受起来。
要是没有这么多讨厌的人往慕长生面前凑,那该多好啊!
虽然如今慕长生不再是皇帝,打他主意的人少了,但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能二主,为了宝儿慕长生父子不会反目,他只能狠心走了。
中秋节前日,他正收拾包袱。
也不知道东西能不能随他一同回去,但还是要准备的。
他也不带那些大件,只带些贵重的玉饰。
手机他留给了宝儿,虽然不能用,但也是个念想不是?
打火机留给了吴了。
吴了在他的指导下,已熟练地掌握了火炮发射,接管了火炮营。
打火机,也算是个象征吧!
电子表留给了小皇孙。
然后在他的防水袋里装满了玉佩。
这些东西,若是能带到他的世界,他和慕长生一辈子也不用为钱发愁了。
这些玉佩的品质,可不是他那个世界满大街的玉饰能比的,必定能买上好价钱。
他正心情复杂地收拾东西,慕长生进了寝殿,拉着他的手说道,“王公公要见我们。”
王公公?萧轼一愣,他已经有许多年没听起过这个称呼,已经有许多年没想起过这个人了。
“他为什么要见我们?”
慕长生脸色有些沉重,“他快不行了,说是有话与我们说。”
好吧!看在王公公曾经为慕长生做的那一切份上,就去看看吧!
萧轼跟着慕长生出了福宁殿,左拐右拐到了宫城一处僻静的院子。
院子收拾得十分干净,石榴树上结满了红色的果子,甚是喜人。
等进了屋里,只见许多年不见的小王公公跪在地上,炕上躺着一个头发已全白的老者。
萧轼看了好一会儿,才认出是王公公。
没想到,这才几年,之前精神抖擞的王公公就老成这样。
脸上满是皱纹,骨瘦如柴……
王公公挣扎着要起来,慕长生制止道,“有什么话,就这样躺着说吧!”
小王公公站了起来,坐到炕边,抬起王公公的头,往他脖子后又塞了一个软枕。
王公公浑浊的目光,看了过来,虚弱地说道,“老奴多谢皇上皇后垂怜,这么些年,一直让老奴父子住在这宫里,吃穿用度样样皆好……”
萧轼转头看向慕长生。
心中生出浓浓爱意。
那么阴沉寡言冷淡的一个人,竟对两个内侍如此好。
真是有情有义之人啊!
王公公又说道,“皇后,老奴对不住你,老奴并不是成心的,老奴只想这大康江山代代相传,繁荣昌盛……”
这话说得萧轼都不好意思了,忙说道,“我早已不怪你了。王公公忠君爱国,值得钦佩。”
王公公眼角落下泪水,说道,“皇后不要怪老奴,老奴……也是慎家子孙,只想着慎家的江山能代代相传……”
这话说得慕长生萧轼俩人都是一愣。
王公公也是皇室成员?
可怎么做了内侍?
王公公老泪纵横,哽咽道,“宁王是老奴祖父……”
宁王?慕萧俩人又是一愣。
宁王是何人?
王公公又说道,“宁王的同袍姐姐便是当初去燕国和亲的富康公主。”
萧轼这才想起,这宁王是谁了。
很多年前,因为富康公主去燕国和亲,某个大康皇帝又重新宠幸冷落已久的富康公主之母,对富康公主之弟更是宠爱有加,皇后嫉妒,陷害这对母子,富康公主大怒,立下誓言,要子孙后代为她报仇……
果然,又听王公公说道,“因受永平帝喜爱,老奴祖父十五岁便封了宁王,后来,永平帝更有废太子,立老奴祖父为储君之意,毒后嫉恨,与太子陷害老奴祖父,祖父母妃被三尺白绫赐死,祖父被关入宗正寺。祖父在宗正寺与宫女生下老奴父亲,父亲又与宫女生下老奴。老奴父子被宫女内侍偷偷养大,毒后太子并不知情,直到某天,消息泄露,已登基成帝的太子毒杀了老奴祖父和父亲,唯有老奴母子在众内侍宫女帮助下跑出京城,在逃亡途中,老奴母子落入野狗群中,老奴母亲为了保护老奴,被生生咬死,而老奴也被野狗咬伤了**……”
说到这里,王公公哭得已不能自已。
哭得萧轼心情十分沉重。
难怪王公公如此有勇有谋,深明大义。
原来是宁王之孙。
作为皇室成员,却落得亲人皆惨死,自己也被野狗咬残的结果……
可落得如此悲惨命运的王公公为何还要进宫为慎家,为大康殚精竭力?
过了许久,王公公才平复下来,又继续说道,“后来,老奴幸得路人相救,葬了母亲后,跟着恩人来了京城,等过了几年,风声平息,老奴进了宫里做内侍。老奴本来是要报仇的,可那毒后太子早已死了,新帝……某日,先帝突然说起了老奴的祖父,他说,老奴祖父风华绝代,又一腔爱国之心,只是可惜了……老奴触动不已,又想着,就算杀了先帝,又能如何?祖父只有老奴父亲一个,父亲又只有老奴一个,老奴没有后代,若先帝死了,大康江山便要落入旁人之手了……老奴放下仇恨,遵从祖父的遗愿,为了大康的繁荣昌盛尽心尽力……”
他话音才落,慕长生便拱手道,“慎还玉拜见叔父。”
说完又弯腰躬身。
如此大礼,王公公哪敢承受,忙挣扎着要坐起来,又眼泪模糊地说道,“有皇上这句话,老奴这一辈子值了。”
萧轼也跟着拱手躬身。
这样深明大义的人,这世上又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