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糟糠弃夫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不要在床上

又见慕长生脸一沉,对那些宫女冷声说道,“你们先退下!”

四个宫女吓得花容失色,连忙退了出去。

门才关上,萧轼正要说话,就被慕长生一把抱着。

这人一边亲吻他,一边撕扯着他的衣袍。

萧轼也回抱慕长生,热情地配合着。

等俩人衣衫褪尽,慕长生又一把打横抱起他,跨进浴桶。

一个浴桶,却装着两个成年男子,结果可想而知……

就跟发了大水一般,热水溢出一大半。

哗啦啦的!

可这丝毫不影响俩人亲热。

他们俩人平日里聚少离多,就算在一起,大部分时间都在军营中,能放肆一回的机会都没有。

如今在这深宫,终于可以尽兴一回了。

在浴桶里尽兴一次后,又去了**。

可一见那龙床,萧轼满腔的欲火顿时熄了。

这里可躺过那个糟老头子啊!

说不定糟老头子还和嫔妃在这上面做过……

想都不敢想,一想,他就觉得不舒服。

见他冷淡下来,慕长生不解地问道,“怎么啦?”

萧轼轻叹一口气,问道,“你就不能换个宫殿住?”

慕长生一愣,“可历代皇帝都是住在福宁殿啊!”

“那就换张床!”

慕长生有些为难,“听说一张龙床十分耗时耗力,且造价不菲,如今国库空虚……”

“好了!”萧轼叹息一声,“去榻上做吧!”

要他在这张龙**做,他非得萎不可!

转天不到卯时,小王公公就在外面催促起床,“陛下,早朝时间到了。”

虽然昨夜**到深夜,可萧轼和慕长生起床倒不费劲。

行军近一年,他们早已养成早起的习惯。

洗漱之后,小王公公又给萧轼捧来新的官服。

兵部侍郎从三品,仍是朱红色。

慕长生张开胳膊,一边让小王公公帮他穿龙袍,一边说道,“皇后受册可能还得再等些时日,女人的龙凤珠翠冠、礼服不适合你,我让人给你打造适合男子的头冠,礼服也换成男服。不过,金册金宝,会尽快给你,好让你有皇后之实……”

萧轼不爱听这些,只想赶紧去上朝。

听听那些朝臣对农事有何建议。

可等他终于上了朝堂,一听户部官员说起恢复农业生产的那些对策,就直摇头。

以为免了三年赋税就够了?

见他摇头,同平章事许大人便问道,“萧大人可是有其它法子?”

这人话音一落,满朝文武百官都朝他看了过来。

目光灼灼。

有打量的、有嘲讽的,有等着看笑话的……

萧轼直接无视这些目光,也不管这许大人是何意了。

站出列,举着朱色牙板,沉着冷静地说道,“大康征战多年,民生凋敝,如今急需恢复农业生产,恢复人口。可光免除赋税还不足够。目前大康农业面临最大的问题便是粮食产量太低,农业生产效率太低。就拿鱼米之乡的江南来说,一般亩产量也不过三百来斤,若是产量能翻一番,必然能解决如今燃眉之急。若是使用效率更高的新农具,即使家中已无壮年男丁,妇孺也可从事农业生产……再多修水利,争取丰水期不发大水,枯水期不干旱……”

他话音才落,就有户部官员反驳道,“真是不知农事辛苦,产量翻一番,谈何容易?多修水利,银子呢?”

萧轼正要辩驳,又见工部一官员出列说道,“自然容易!下官调来京城之前,曾是云州知州。我云州青城县,水稻产量就能亩产八百斤,青城还修了一个复闸,去年,云州水患厉害,可青城就未曾受过半分水患之苦。而当初修建水闸,青城知县只拨款区区两千两白银……”

他话音一落,众文武百官顿时议论纷纷,又听是云州青城,皇上的成长之地。

众官员又变得神色复杂,仿佛这工部官员全是为了拍皇上马屁才说的这些虚妄之言。

而萧轼,盯着着那官员看了一会儿,见果然是以前的云州知州朱大人。

等议论声小了些,朱大人又说道,“这事,先帝已派人考察,诸位大人无须质疑。且,当初,在青城造出新式农具的正是当今的陛下,而修建水闸的正是萧大人!”

这下,议论声更大了。不过,均是将信将疑。

好在有户部尚书李大人、工部尚书邱大人出列澄清。

“确有此事!”

等他们议论够了,慕长生才开口说道,“许大人,李大人,邱大人,对恢复农业生产,可有更好的建议?”

这回,许大人拱手道,“萧大人所言极是!”

慕长生轻笑一声,“既然许大人都觉得萧大人所言甚好,那户部尚书李大人,就要尽快拟一个章程出来,绝不能误了春耕。”

等终于散了朝,慕长生留下几位重臣,去了御书房,又细谈了一遍。

萧轼耐着性子,将他从自己世界里知道的那些农业知识,全部说了一遍。

至于户部要具体如何安排农事生产,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他总不可能事无巨细、手把手教吧?

等终于许大人他们走了,小王公公又领着朱大人进了御书房。

一进来,朱大人就跪地叩拜,“皇上万安,皇后万安!”

一见他,萧轼就觉得亲切。

连忙去扶他,又说了几句闲话,“朱大人是何时调来京城的?如今官居何位啊?家眷可否都来了”之类的云云。

朱大人性子还不错,虽然恭敬,但不谄媚,一一回答了他的问题。

“去岁秋天先帝万寿节时,调入京城,如今是工部员外郎,家眷都跟着来了京城……”

萧轼又问道,“不知青城知县胡大人可好?”

胡大人笑道,“回皇后,微臣调来京城时,已举荐胡大人担任云州知州。”

萧轼心下大喜,“朱大人之举大善啊!胡大人可是个好官啊!为国为民的好父母官啊!想当初,我和皇上在青城,可受了他诸多照顾……”

一听他对之前的事竟是如此感恩的态度,朱大人顿时红了眼睛,哽咽起来,“皇后竟还记着这些小事……”

“自然记得!”萧轼笑道,“青城的一切,我和皇上记得清清楚楚呢!朱大人可还记得那水泥?”

朱大人平复了一下心情,又拱手说道,“微臣自然记得,微臣还去青城见过水泥官道和水泥房子呢!还有那水闸也是水泥建造的……”

萧轼眼睛一亮,问道,“我们走后,胡大人可有继续生产水泥?”

朱大人点头道,“自然是有,皇上皇后离开青城后,胡大人大力生产水泥……微臣调来京城之前,青城已是我云州赋税上交最多的县。”

那就好!萧轼笑道,“既然如此,朱大人,你如今也在工部任职,何不试着在大康那些盛产石灰石和石炭的地方建造水泥作坊呢?生产出来的水泥,不仅可以修路、修房子、修水闸,还能增加官府财政收入……”

小王公公领着几个内侍,端着托盘,就这样站在御书房门口,听萧皇后与工部一小官员说了有半个时辰的公事。

而皇上,则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偶尔才插那么一嘴。

等终于那工部小官员走了,早膳这时也凉了。

小王公公刚吩咐完让御膳房重做,就听萧皇后说道,“热一下就成,无须重做。”

他们正要退下,又听萧皇后问道,“宝儿起床了吗?”

小王公公忙弯腰低头,拱手说道,“回皇后,太子已醒,正在吴了公子处。”

他刚回完话,就见萧皇后拉着皇上出了御书房,朝侧殿走去。

忙跟了上去,却不料,他才走了几步,就听皇上说道,“不用跟着!待会儿早膳送到侧殿。”

他就这样,眼睁睁看着皇上与皇后,十指相扣、边走边说着话,进了侧殿。

等进了二院,见身边无人了,萧轼斟酌了一会儿,说道,“朱大人倒是个不错的人,当时我们还在青城时,他还将你我修建水闸的事写成奏折,送到京城呢!而且,你看他,不卑不亢,不谗不媚,这性子,我喜欢。”

慕长生点了点头,“是不错!比那些只知道冒领功劳的贪官昏官要好。”

萧轼又笑道,“只是,他如今品阶低了些,若是官职高一些,办起事来,必定要方便些。”

慕长生转头看他,也笑道,“那依你之见,升为何职位才妥当?”

怕他多心,萧轼忙解释道,“我并不是任人唯亲,只是……如今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必须得大力发展农业,可像矿业、加工制造也得扶持,不仅是为了增加国库税收,更是为了给百姓增加收入……其他的人我信不过,唯有朱大人和胡大人……”

慕长生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目光灼灼地看着萧轼,看他解释朱大人的事。

等萧轼终于说完了,便点了点头,又摸着他的脸,笑道,“既然如此,便升他为工部侍郎,如何?”

真的?萧轼心下一喜,握着慕长生的手,说道,“我保证,只这么一次,从今往后,我再也不会拿这些事为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