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第二十二章 庐山会议风波

父亲身在远离北京的羁旅生活之中,于世事本就寡闻,对发生在政治权力中心的纷争更是全然不知。

时间飞逝,转眼间到了1970年的夏天,“化大革命”已经进行了整整四个年头了。按照**的计划,今年,应该是这场“大革命”运动“收获”的时候了。他想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想修改宪法,想用这些方式将“革”的“成果”固定下来。

但政治的发展,出乎预料地扭转了方向。

**怎么也没有想到,在1970年,不但发生了新的政治斗争,而且这场斗争,恰如一把锋利的匕首,给已经被大动乱搞得乌烟瘴气的政坛,一刀子捅开了一个大大的窟窿。

事情的起由,是**提出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改变国家的领导结构,不再设立国家主席一职。分析**的用意,是他在总结“教训”后,为防止再次发生“大权旁落”所采取的一项措施。而**,却提出了要设国家主席,并且由**担任国家主席的建议。**一眼便看透了,**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实际上是他自己想当国家主席。为此,**数次重申他不当国家主席。他说:“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议不妥。”还引古喻今地说,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火炉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当孙权”。在**反反复复讲得如此明确之后,**及其党羽却仍旧顽固地坚持要设国家主席。从春天开始,在这个问题上,**与**的分歧日渐明显。

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设与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实际上在此问题下掩盖着许多的心思和矛盾。

很多人在当时曾大惑不解,在**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的时候,**怎么会不明白**的意思,怎么敢逆**的意愿而动?**已经是党章上明确规定的接班人,为什么还要费劲去争当国家主席?其实,说穿了也好明白。一、到了此时,**认为,党章上已确定他作为**的接班人,自己的地位问题是保了险的,有力量来争一争了。二、国家主席这一头衔具有无可比拟的**力,这是党的副主席的地位所代替不了的。**的党羽也想让**出任此职。林妻叶群就曾说过:“不设国家主席,**怎么办,往哪里摆?”三、**的党羽觉得林身体不好,怕他活不过**。特别是林妻叶群,竭力怂恿**在攫取权力的道路上再进一步。四、四届人大是一次重要的权力再分配的机会。**与**两大集团之间,自“革”以来一直就是有分有合,而越到后来就越是分多合少,并相互龃龉、争权夺利。此次人大如能确立**为国家主席,就会为林集团带来与江集团角斗的重要分量。以上几点,对于**及其党羽,的确事关重大。真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因为如此,在设国家主席一职的问题上,**及其党羽才敢于违**之愿,一意孤行。

1970年8月23日,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

庐山,一个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也是一个发生过许多重大政治事件的多事之地。在这里,**曾大肆恶意附和,整过他人。他并不知道,庐山,对于他来说,同样是一个不祥之地。

一上庐山,矛盾就爆发了。

开始,是**抛出一个讲话,暗藏要设国家主席之意。**的党羽随之四处鼓噪游说,宣传他们的主张。接着,就是**等人出面,到**处告状,“反映”**集团的异常动向。最后,是由**亲自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上,**的党羽受到严厉批评,阴谋宣告失败。

9月6日,这个风云激变的九届二中全会,终于闭幕。**最后发表了令与会者振聋发聩的讲话,用他那特有的、尖锐却不失潇洒的言辞,批判了**及其党羽的闹剧。

在这次全会上,一些**集团的干将受到了批判,纷纷被迫做了检查。最惨的当属“半路出家”的陈伯达。此前不久,他刚刚改换门庭归附**,刚想借这次全会有所表示,就落得个受到批判又受到审查的地步。

这次风云跌宕的会议,以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结果结束了。**虽然在会上没有点**的名,但他极其敏锐地看清楚了,这是一场新的斗争,而且,这个斗争才刚刚开了一个头。这场斗争的双方,是**,和他新选定的接班人——**。

会后,在发起揭发批判陈伯达的运动的同时,**开始采取各种办法限制和削弱**集团的势力,多次尖锐地点名批评林集团的主要成员,并间接地对**本人加以批评。

在这场斗争所涉及的几方中,**集团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损兵折将,伤了元气。其旗下几大干将纷纷被点名,被批判,被迫检讨,或被打倒。经此一战,**集团不但势力大减,而且已经感到,未来的斗争可能会更加险恶。

对于**来说,庐山会议上所揭示的,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政治“错误”,而是**集团野心的真实大暴露。**感到愤怒,感到失望,更感到问题的严重。因为**是他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是用来保障他的路线继续进行的重要政治砝码,也是衡量他亲自发动的“革”的成就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标志。**竟敢利令智昏地与他分庭抗礼,应该说,这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向着这样冷酷的方向发展,不能不使已年过七十六岁的**受到精神上的打击。

在这场斗争中,获益最大的是**及其同伙。会前,**、**两大集团间为争夺权力,已明争暗斗不断。会上,**集团告了**集团的状,算是“立了功”。会后,在**集团的权力被削弱的同时,**集团的势力趁机得到了扩张。

**的地位出了问题,**紧张,**高兴,**忧心。

这不是说书,也不是演义,这是动乱时期中国政坛的真实。

会开完了,下了庐山,**说:“庐山这件事,还没有完,还没有解决。”

**已下决心要解决**的问题了。**一方面对**集团及其控制的部门和地方采取“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的措施,以削弱其势力;一方面,**于1971年8月至9月巡游各地,不断与人谈话,指出斗争的严重性。

**集团作恶多端,众人声讨,已成瓮中之鳖,单等就擒。**急了,林集团中其他的人也急了。**的儿子林立果策划谋害**未成,事情败露,**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

1971年9月13日,**在其妻叶群、其子林立果的怂恿下,仓皇出逃,在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乘机向北飞行,企图逃往苏联。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鬼使神差地,飞机未达目的地,就在蒙古境内坠毁。漠漠的荒原沙丘,成了**,这个十恶不赦之徒的暴尸之地。要知道,在“革”中,在**上升的路途上,多少人为其所冤,多少人为其所害,多少人被关、被押、被打、被酷刑折磨、被迫害致残、被迫害致死。**集团所管辖的中央专案第二办公室,就曾以最残酷最暴虐而恶名昭著。**及其走卒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此等千古罪人,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最终下场,实乃苍天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