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人

三、倒灯往今事

木子坪李家冶炼发财的只李龙良一个,而刘家冶炼发财的有一大哗啦。刘家人有了钱后,纷纷从老屋场剥离出来,在村前村后村左村右建起了洋气十足的高楼大厦。不少人还把房子建到了县城和市府。但这些发了财的刘姓子孙们每逢清明时节都会开着小车来祭奠他们的列祖列宗。当他们发现老屋场破败不堪,刘姓祠堂到处漏雨已长满了青苔的时候,有两位长者倡议:重建刘家祠堂,凡捐资者按出钱多少排名刻碑纪念,捐钱最多的任董事长。首先响应这个倡议的是刘金明,他出10万。其它冶炼户也3万2万地出,除此之外,按人头都象征性地出点钱,一栋耗资40万的刘姓祠堂建成了。一、二、三层都是钢混结构,屋顶人字造形,盖琉璃瓦,是一栋运用现化技术造就的古典建筑。

祠堂峻工典礼这天,刘姓子孙在此举行开祠大典。办了丰盛的酒席,请县剧团来这里唱戏,剧团开价1200元一晚,刘家加价1680元。县剧团的演员一个个笑呵呵的,唱得格外卖劲。

祠堂里的人正在看演出的时候,建祠董事会的还在喝酒算帐,他们在策划一件让刘家的祖宗扬眉吐气的大事。

“明年正月十五倒灯的时候,我们要杀李家一个下马威!”刘金明提议。

“对!对!再不能让李家占上风,他们雄的时候过去了,现在该我们雄了。”有人附和。

“他们村就一个李龙良有点钱,算什么,李龙良这个蠢宝,发了点财把全村的上交都包起来,谁领他的情,中学建校捐28万,也就给了他一个镜框,这个蠢宝。”刘金明又说。

“你就不要错看了李龙良,他这个做法就很有影响呢!”有人不同意刘金明的看法。

“他影响他的,老子的钱,建祠堂有,建校没有;打牌有,帮他们上交没有;他们是人,我也是人,他们种田,我给他交什么费,蠢子才干。”刘金明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

“我不和你争,说明年倒灯的事。”

正月十五倒灯是侨县金银湖一带的民俗,是牵动当地男女老幼的活动。

倒灯称为倒龙灯,就是把龙灯丢进河里,让龙归大海的意思。倒灯的全过程从正月初二开始到正月十五打止。要经过扎龙灯——串灯——耍龙灯——倒灯四个程序。

每年正月初二早饭后,村里的男人开始用稻草扎龙灯。当晚,男人们舞动未扎成的龙灯挨家挨户拜年。每到一家都是鞭炮接鞭炮送,这家未熄,那家又起。接连不断整个村子充满了浓烈呛人但令人欣喜的硝烟味,鞭炮炸响的火光时明时暗,异常诱人,这称为“串灯”。

草龙一直要扎到正月十五才完全结工。串灯则是从正月初二至正月十四每晚的必修课程。

正月十五晚上是倒灯活动的**。经懂礼数的人选取个吉利时辰,由十几个强壮后生舞摆着草龙“串灯”。前十三个晚上的串灯纵然热闹,但不能与之相比。十五晚上串灯时,各家用比往日更长的鞭子迎送插满香火的草龙。串灯之后在禾场上舞耍,这时的鞭炮就不分你家我家,不计这挂那挂,那火龙简直就是在滥炸的鞭炮中打滚,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使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此时此刻,村人之间平日结下的恩怨情仇全都烟消云散,抛到九霄云外。

耍龙灯结束后,全村人一齐发出雄壮的“呵——火”声。前有鞭炮引路,后是锣鼓喧天,路的两旁每隔数米还插上拳头大颗的蜡炬,精壮后生将火龙舞得刷刷生风,在全村人的簇拥下奔向河边,直抵拱桥。在热烈的锣鼓声中,将火龙抛入河中。

因此,“倒灯”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他象征一个家族的团结,强大,也寄托保佑全村人财两旺、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这本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活动,但刘家与李家为倒灯结下世仇。

连接刘家与李家两村的石桥总共七孔。有史以来双方依约都在各自的第三孔桥倒灯,不能超过中间那孔。

民国年间,李家出了个县官叫李秉仕,他鼓励村里后生要把灯倒在对方的桥孔下,占刘家的风水,保李家人财两旺。他说:“打架尽管用劲,打强了有奖,打输了讨骂,打官司有我。”

李家本来人多势众,有了后台,更是勇气倍增:鞭炮引路换成鸟铳开道,刀棍随后,龙灯冲过桥心直抵刘家桥头才大吼一声旋转过来将龙灯抛进起伏的河水。刘家的也想仿效冲过来,早被李家的刀棍打得狼狈而逃。李家夺下刘家的草龙丢进岸边河里,刘家死一人,伤两人而且告状无门。此后的几十年里,年年如此——李家的龙灯都要越过桥心在刘家桥头很威风地耍舞回头才从桥心倒下;刘家的龙灯则只能乖乖地在自己岸边丢进河里,这口气在刘家人心中窝了几十年。如今,刘家人搞冶炼一个个发了,发了的刘家人与县里、市里的领导也熟了,而木子坪除了龙良,除了区区一个小镇长,其它的都不在刘家话下。因此,以刘金明为首的建祠董事会决定:明年正月十五倒灯时,与李家较量较量。

次年正月十五那晚,在李家无备的情况下,刘家的龙灯抢先上桥,冲过桥心倒灯。等李家的龙灯过来,要想象往日样在刘家桥头倒灯时,早有准备的刘家人冲过来,扁担、棍棒把李家的人打得七零八落。败下阵来的李家人跑到李龙良家,请他出面组织反扑。李龙良是木子坪李家的一面旗帜,但他不愿反扑,而是用手机向县公安局拔了个电话。公安局立即派出一辆警车六名警员赶赴木子坪制止械斗。

木子坪人多势众,他们要保住几十年来的地位,刀棍鸟铳猎枪土炮全上,很快和刘家打成平手。双方根本不把区区几个警员放在眼里,几家伙就把制止械斗的警察打散了。

警察们恼火不完,立即电话求援。公检法立即调集一百余名警力,全副武装,由公安局局长亲自带队赶到现场。大卡车的顶上架挺机枪,公安局长站在机枪旁,用喇叭警告:“刘李两姓听着,谁再不放下武器,我下令武装镇压。”说完,拔出手枪朝天放了两响。

双方参与械斗的村民不要命地往山上逃跑,警员奉命围捕,双方各被抓了几十人关了起来。刘家供出是刘金明几个冶炼老板要搞的,刘金明几人被依法逮捕。

刘金明怕坐牢,愿意罚款20万,并赔偿损失,关了六个月才放出来。

风波平息后,为防以后倒灯纠纷,县公安局召集刘家和李家双方派代表签订友好和约。李龙良作为李家的代表出席。会上,李龙良提出:今后双方倒灯不能超过自己这边桥头第二孔;以往李家的做法不对,应表示歉意并予以纠正。今后,谁要是违犯规定,舞龙头的担负全部责任,李龙良的高姿态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赞扬。

事情非常巧合,亲自率队制止械斗和主持这次和谈会的公安局郭局长就是当年抓捕李龙良的公安小郭。25年前,他还是一名普通干警,李龙良是一位被冤捕的反革命。如今,小郭逐渐升为县公安局长,李龙良成了很有成就的冶炼老板。尤其是他的善举在县内传为美谈,成为“名人”。会后用餐时,公安局长特地与李龙良并排坐在一起。

郭局长亲自为李龙良斟满一杯酒,再为自己斟满一杯,然后举起:“李老板,还认识吗?”

“认识,怎么不认识?你是小郭,那天,我过18岁生日,妈为我煎的两个蛋还没吃完就让你抓走了!”李龙良说。

“你还记恨我吗?”

“哪里话,那是历史造成的,你是执行公务。但是,我恨那个捏造事实的支书,直到如今,他见了我都绕道走。”

“你不冤里冤枉坐三年牢,也许不止这个样子!”

“不,局长,我如果不坐牢,也许达不到这个样子。监狱也是一所学校,而且是一所很特殊很锻炼人的学校,我没有这个挫折就没有后来的流浪和磨难,磨难是本相当好的书。我冶炼致富,很多机会看似偶然,实际必然。那些机会,别人碰到了,也许不能处理但我能利用。”

“你们冶炼老板中,有些人有了钱嫖赌逍遥,我们每次抓赌抓嫖,都少不了冶炼老板。但是你捐资建校,一捐就是几十万,还为全村人代缴税费,就因这,你当上了市政协委员。”

李龙良说,你说这些都是真的,昔为阶下囚,今为座上宾,我历经磨难,终于挺直了腰杆,活出个人样。我捐资建校,代缴税费不为别的,为的是扬眉吐气!还有一句要说,冶炼队伍是支不整齐的队伍,相当一部分人只重钱,不讲道德。钱是什么?钱是好东西,也是个大坏蛋。”

“坦率,深刻,李老板,干杯!”郭局长又一次举杯。

席上所有的人都与李龙良轮番干杯。

李龙良在高兴中醉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