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将在七零

第160章 时间

房子是人的安心之所,有自己的房子就有了依托,不说亲娘媳妇高兴,张彧自己也很高兴,他坐炕边说:“我也高兴,刚才顾忌他们还要回家,我没喝够还想再喝点”。

胡澜没有阻止他,反而说:“我陪你喝一杯,就喝傅老师送的红酒”。

张彧笑应:“行”,说着他去杂物房拿来红酒瓶开盖,拿装白酒的瓷杯倒两小杯,夫妻俩碰一下杯抿一口,红酒度数虽然低,不过很不错。

胡澜转着小白瓷酒杯说:“红酒要配高脚玻璃杯”。

张彧说:“等我看到就买,红酒也想办法买些存着”,玻璃杯又不贵,酒存放长更好喝。

胡澜想到一事说:“唐伯和徐伯虽然有事没有来,但托人送来和礼也太厚重了”。

张彧和她说:“没事,之前刘大夫给我几个泡药酒的方子,等星期天有空我泡些药酒,以后给他们送去”。

“……”。

次日早,暖暖起来自己穿上衣服,出来见爸爸打拳,站一边嚷嚷喊:“爸爸,爸爸,买电视,买电视买电视”。

一会醒来的两个小的也嚷嚷:“电视,爸爸电视”。

张彧收起拳法无奈说:“爸爸找票看看,想看电视傍晚去傅爷爷家看”。

暖暖失望地“哦",带着弟弟妹妹也哦一声,张彧叫他们:“去刷牙洗脸”。

爸爸的话不能违背,不喜欢刷牙洗脸也要去,三个孩子蔫蔫去找奶奶。

电视票没那么好找,期末考试后张彧工作定来,他和同学校的冯书友留在那个学校教书,路国栋他们回老家。

把同宿舍的同学送走后,张彧把自己和妻子的户口转到房子名下。

随后打算和建设一起回老家一趟,把三个孩子的户口转到京城。

林春棠知道儿子要把孩子户口转来时不太赞同,来找他说:“铁蛋,我听说有些地方已经承包土地,按人头分,你等老家分了地再把他们户口转来,咱家不是多分三份地了吗?”。

张彧和她说:“娘,没事,老家地少人多,人均最多只能分五、六分地,一亩多地没什么用,暖暖过年后送她去幼儿园,九月份上小学”。

林春棠说:“她还小”,大孙女还没有满七岁。

张彧说:“不小了,明年下半年就满七岁,城里孩子上学早”。

林春棠见儿子坚持没办法,只好去找儿媳妇,儿媳妇给的答案一样,就做罢,对儿子临回去前说将来再买房子把她户口迁来,她怎么都不肯同意。

凌江报读研究生通过,和他未婚妻徐华在年前回家把终身大事办了,他未婚妻和小他两届,同系,是个京城姑娘。

张彧回老家一趟回来,凌江和未婚妻回去前,张彧和胡澜请两人来家里吃饭,并提前送上结婚贺礼。

那天送走他们后,胡澜私下和张彧说:“徐同志是个书呆子,谈话都和数学有关,他们怎么过日子?”。

张彧说:“两人数学都厉害,不是很相配?”。

胡澜迟疑说:“生活又不是工作”。

张彧说:“他们要结婚了,我们想多没用”。

“……”。

临过年,各个单位发福利,张彧在黑市换到一张电视票,下午就去百货大楼把电视机买回来,孩子们兴奋得直蹦。

转过年,暖暖去幼儿园,开始不乐意,后来每天早早开开心心地去,傍晚开开心心地回来。

京里陆续有个体户出现,张彧想办法打听到个体户的收入后,也想开几个店增加收入,用亲娘的身份开,于是他让江建清和老师傅打听哪有店铺卖,他自己星期天有时间也出找。

到下半年,暖暖如期去上小学,张彧在差不多的时间内买到两个临街店铺,位置不算好,店铺不太贵。

两个店铺张彧请江建清修整一下,阳历十一月开业,他没有时间去远的地方跑货,两个铺暂时都卖杂货。

售货员是通过熟人介绍请的,每个店各请两人,亲娘总管账。

开始林春棠账算得战战兢兢,后来习惯了游刃有余,她每次算账都乍舌,干个体户咋那么挣钱呢?

一个铺一个月的收入比儿子儿媳妇一年的收入加起来还多,票证取消后挣得更多,林春棠费好大劲才压住自己发飘的脚。

张彧和胡澜也没想到个体户那么挣钱,怪不得万元户越来越多,以前干个体户的人被亲朋友瞧不起,现在亲戚朋友天天上门讨经。

张彧一家很低调,每次有人问挣多少,大人孩子都说不多。

孩子们长大陆续上学,家里轻松很多,但张彧留下桂华姑妈帮忙做饭做家务。

张建设在八三年初借张彧钱在离胡家不算远的地方买个小院子。

小院子只有三间正房加两间东厢,不大的天井,没有后院,他把户口从学校转到小院,变成京城户口,同年七月毕业后如愿分配在京城。

六月中,出了血洗红旗沟的恶劣事件,随后不久东北又出恶劣大事件,严打开始。

开始严打,张彧和胡澜心里都终于来了的感觉,张彧出门跑货变少,两个杂货铺很多时候空一半,有时候东西全卖光。

那年年底,在严打如火如荼的同时,张建设和北京姑娘梁佳结婚,他写信回老家通知父母他要结婚,他父母居然没有来,也不寄钱来。

张建设和梁佳的婚礼是由张彧一家操办的,张建设和梁佳默默把所有记心里。

八四年暑假,社会比较稳定,张彧和胡澜去派出所开去深市的过关边防证,安排好家里,夫妻俩坐火车卧铺下南边。

夫妻俩在广市停留七、八天考察服装,进一批货寄回去,寄完夫妻俩心里都感慨:托运费真贵!

寄走服装,夫妻俩坐班车去深市,路况不太好又堵车,摇晃三个来小时才到深市。

检查边防证进入市区转中巴,中巴摇摇晃晃行驶在坑洼的路上,车外见到不是报纸上登出的高楼大厦,而是大片农田和矮小房子。

差不多一个小时后,见到建设中的很多工地,又差不多半个小时后下车,才看见高耸的高楼大厦。

夫妻俩一同感叹:“很高,很新”。

张彧和胡澜在深市转两天,便把地方转熟,深市到处都是建设中,尘土飞扬,两人没打算继续呆。

随后张彧自己出门两天,通过本地人进一麻袋的电子表。

手头还有钱,张彧夫妻俩转回广市,在服装批发市场又进一批服装寄走,留两天观察批发市场里的老板。

之后张彧和批发市场的三个个老板谈好以后合作,才提着电子表踏上回京的火车。

从南边进的货,不管是服装和电子表都卖得非常火爆,暑假还没过完,东西已经全买光!

晚上,胡澜和婆婆算着账,绑起厚厚的钱说:“钱真好挣!没想到京城这么多有钱人”。

平时见大部份人家过日子那是省了又省,没想到买衣服和电子表这么舍得。

随后张彧就从广市的服装批发市场那三个老板进货,订单下后转一半钱,货收到后再付清,衣服一直很好卖,双方合作愉快。

九月开学过后不久一天晚上九点多,凌江和他媳妇大包小包过来,把快两岁的儿子塞给张彧说:“我和徐华紧急加入一个研究小组,孩子放单位托儿所不好,你帮忙照看一下”。

猛被塞孩子张彧有点懵,不过如果不是很紧急,凌江和他媳妇不会把孩子送来,便答应:“行”。

凌江夫妻俩急匆匆地来,急匆匆地走,看不到爸妈,不到两岁的凌翔憋着嘴哇哇大哭。

林三丫过来说:“我来哄他”。

凌翔到林奶奶怀里还是哭,暖暖三人去拿玩具涌过来逗弟弟。

暖暖和西西把洋娃娃递给弟弟:“翔翔,玩洋娃娃”。

小孩还是哭,小旭把玩具车给他:“翔翔,玩车车”。

凌翔见到车破涕为笑,抱起玩具车玩到睡着。

凌翔比张家的三个孩子文静,只要有玩具车自己就能玩很久,他在张家住几天便慢慢习惯,哥哥姐姐放学回来,喜欢跟在他们后面。

暖暖虽然脾气有点爆,特别是看电视射雕英雄传后,和爸爸打拳更认真,上学时常打架,不过对凌翔这个弟弟还是比较有耐心。

小旭和西西也喜欢带弟弟玩。

凌江把儿子这么一放就放一年多,搞得儿子追着张彧夫妻俩后面叫爸爸妈妈,把自己的爸妈忘记了。

看儿子看自己陌生的眼神,凌江夫妻俩心里无奈也没法子,他们两方父母都没有办法来带孩子。

从那以后,凌翔经常来张叔叔家住一年半载,直到上大学。

到八六年以后,服装销售势头开始减弱,慢慢有了库存。

张彧考察到家电非常好卖,便想用腾出一家店铺卖家电。

但从南边运大量家电到京城,要有火车货厢批文,这个他没办法搞到。

八七年初,张彧花钱买一辆中型绿色货车,放暑假后,他一人按着地图,开着货车南下。

听说现在还有车匪路霸,张彧备些烟酒,每次停车都和一起投宿的货车司机打听路况。

有烟酒开路,长途货车司机们知无不言,张彧问完回房后都会用笔记下,再用脑记下。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