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将在七零

第148章 不太理解

星期天,家里没有冰箱,张彧下午四点多才去黑市,在没有人的地方拿出一些虾,新鲜肉,带鱼,小黄鱼带回去。

回到门口,就听唐伯哈哈大笑声,张彧提着袋子进去,微笑叫:“唐伯,徐伯”。

唐济安和徐瑞峰见到张彧很高兴,两人笑得更真切。

唐济安抱着小旭亲切说:“张彧回来了,买到什么好菜?”。

张彧说:“虾,带鱼,小黄鱼,两斤腩肉”。

徐瑞峰笑:“好家伙,都是好东西”,这小子在老家过得自在,一家六人来城里,只有两口子有学校补助的钱票,照样过得滋润,这不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张彧提起袋子说:“我先拿去厨房”。

唐济安:“去吧”。

徐瑞峰看向暖暖微笑说:“暖暖,给徐爷爷抱抱,你像弟弟这么小,徐爷爷抱过你”。

暖暖抱着外公小腿,奶凶说:“骗人”。

“哈哈哈”,唐济安掂一掂光头的小旭,哈哈大笑,哎哟,暖暖真可爱。

胡玮泽笑说:“徐爷爷说的是真的,你小时候他抱过你”。

暖暖听了外公的话,看看徐爷爷说:“我给外公抱”。

那就是不给自己抱,徐瑞峰摸鼻子说:“哎,不让抱,我抱你弟弟吧”。

徐瑞峰和唐济安说:“唐老哥,让我抱抱”。

唐济安把小旭递给他,徐瑞峰抱过说:“哎呀,看着不胖,挺沉”,小家伙又换了人抱也不闹,黑溜溜的眼神看抱自己的人。

徐瑞峰又说:“小旭像爸爸”。

胡玮泽说:“小家伙胃口好,吃了也不胖,是比较沉”。

张彧把袋子送进厨房去洗手,回到院子,暖暖哒哒向他跑来,张彧蹲下抱起她去几人旁边坐下。

胡玮泽和唐伯徐伯聊别后情况,聊时事,张彧时不时也说几句,气氛融洽,胡大哥胡二哥就在一旁陪坐。

晚上有好酒好菜,喝着小酒吃菜,大家吃得满足,天黑不久后唐伯的家人来接,徐伯的徒弟来接。

把人都送走,胡玮泽心满意足,有些微熏,今天没有开电视,院子里安静,他抬头看满天星空,又感慨时间过得快。

第二天,张彧和胡澜翻日历,商定了阳历八月二十五日搬家。

随后夫妻俩去傅家几回,整理靠近东厢的一间小小的倒座做厨房,砌一个大灶。

张彧去黑市淘一个煤炉子一个炭炉,买回一个大铁锅一个小铁锅,两个陶锅,陶锅用水泡上。

他还跟岳父和大舅哥要些工业票,又在黑市换了一些,去百货大楼买回两台风扇,吃饭的时候用。

晚上岳父用一台,另一台胡澜问过婆婆,婆婆不用,说给他们和孩子用,他们就用另一台,晚上睡觉舒服一些。

胡澜准备厨房用油盐酱醋,香油,大酱之类的。

之后张彧弄一袋碎煤和黄泥回胡家,在院子里和,借个做蜂窝煤的模具,做出蜂窝煤,阴干后搬到傅家。

胡韶泊则帮忙找两辆三轮车,和两个师傅商谈好,搬家那天来帮忙拉行李。

这期间,梁淑华录取通知书到,她考上大专,虽然不是本科,但她依然很高兴。

小姑一家为搬家做准备,梁淑华最舍不得,林姨和张大娘在,她们帮忙做饭,有时帮忙看下孩子,要去做什么事容易很多。

再不舍,转眼到搬家这一天,女人们大清早起来做饭。

天亮一会,吃完早饭,两辆三轮车就到,男人们把行李搬上车。

两辆自行车,张彧带着抱小旭的亲娘,胡澜带着抱暖暖的张桂华,骑在三轮车后面。

胡玮泽去上班,胡韶泊夫妻带着儿子和胡璇三姐弟坐公交车过去。

自行车走直线,公交车有点绕,两方都差不多的时间到地方。

差不多八点到傅家,傅大爷老两口子见他们来都很高兴,双方相互介绍,张彧发现傅家二老看孩子们的眼神比较热切。

随后把行李搬进来,人多,行李搬得快,张彧给两位师傅工钱,谢过他们送走。

回到院子,女人们收拾行李,二舅哥抱着小旭,胡璇管着弟弟妹妹们,孩子们笑闹。

张彧见傅家二老看孩子们的目光慈爱,心想以二老的年纪,他们的孙辈应该不小了,只是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相见。

涵涵跌跌撞撞追着暖暖跑,暖暖向爸爸跑来:“爸爸,爸爸”。

张彧弯腰抱起她和涵涵:“跑得一身汗,累不累?”。

“不累”,暖暖摇头,头上扎的两个小头花一晃一晃的。

涵涵蹦出三个字:“姑父,热”。

张彧把他们放下,两小孩又嘻嘻哈哈追逐,傅大娘看得眼热,温和跟张彧说:“你们家的孩子都很不错,都很可爱”。

张彧笑说:“哭闹时也挺磨人”,接着他放低声音说:“傅大娘,我出去找买食材,要不要我帮你们带一些”。

傅大娘微笑说:“好,也帮我们带一些,对了,前两天你傅大爷以前的学生给我们送来一台冰箱,就放在西厢中间房间里,你们也可以用”。

这更好,张彧笑说:“这个好,我遇到鱼肉之类的多买些,今晚我岳父一家都过来吃饭,可能会吵一些,两位也一起”。

傅大爷说:“好,热闹些好,胡家老二,我能抱抱小旭吗?放心,我会抱孩子”。

胡韶泊笑说:“行,小旭不怎么认生”,他就在旁边也不怕出事。

“不认生不好”,傅大爷说着接过白嫩的小旭,又说:“你们家的孩子长得真好”。

胡韶泊脸皮厚,很不要脸地说:“我们做父母的长得好”。

“……”。

去黑市的张彧买两个大西瓜和六个香瓜放麻袋里,他去晚了,肉类一点也不见着,换到一篮子鸡蛋,他连篮子也买了。

找个没人的地方,张彧拿出约五斤腩肉,两斤肥肉,两条带鱼带回去,青菜不用买。

回到傅家,张彧把肉类交给胡澜和她说:“肉和带鱼,傅大娘要一些,你问问她要多少,她说西厢中间房里有冰箱,我们也可以用,你看着办”。

有冰箱可以用,胡澜高兴说:“好,对了,傅大娘说井水很干净,我们中午吃凉面吧?”。

张彧说:“你安排就行,我想买鸡鸭没有找到,我下午再去找找看”。

胡澜和他说:“不用再去买,爸和大哥大嫂下班肯定去国营饭店买熟肉来”。

张彧:“行吧,我去开西瓜”。

外面已经很热,孩子们在屋里玩,张彧开西瓜给他们送去,和二舅哥边留意孩子边说话。

厨房里,胡澜和婆婆、桂华姑妈、二嫂做饭,里面挤不下这么多人。

梁淑华便在门口择韭菜,韭菜切碎炒鸡蛋拌面条里也好吃,她不舍说:“澜澜,你们一搬家,家里就变冷清”。

胡澜切着肉丁说:“晚上还是很热闹的”。

梁淑华说:“那种热闹我不喜欢”,小孩叽叽喳喳地吵,妇女们问东问西。

林春棠揉着面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她很高兴搬到这边,花钱租的房子,一到这里就感到自在。

张桂华的感觉和林春棠一样,那边妇女们有时说话酸溜溜。

梁淑华说:“林姨,我挺佩服您的,从以前不认字,到现在能看书,能用成语,还喜欢看历史地理杂书,如果您这个年纪能参加高考,说不定能考上”。

她是真佩服,不是客气话,林姨现在每天都练习写字,这个她都做不到。

林春棠忙说:“肯定不行,数学我只学小学的”。

“……”。

正房堂屋里,傅大娘没有去做饭,小胡叫他们不要做,晚些给他们送来凉面,她摇着蒲扇,和傅大爷说:“老头子,你说我们还有机会见到孩子们吗?”。

傅大爷不确定地说:“应该会吧”。

傅大娘轻声说:“我抱了暖暖,小姑娘软软的真可爱,不知道我们有没有小孙女?”。

“有孙女也不是这么小”。

“……”。

中午吃过饭,孩子们在一个炕上睡午觉,吹着风扇,大人们继续整理东西。

孩子们在婆婆房间里睡,胡澜边收拾衣服边和拿报纸的张彧说话:“春节我们不回老家吧?”。

张彧眼睛在报纸上说:“来回要带棉被,太麻烦,不回”,他顿一下接着说:“放暑假这么久,我倒忘记一件事,进这边山里打猎”。

胡澜说:“城里缺肉,也也有很多人进山,这边山里打不到什么”。

张彧说:“我进深山”,多打些野鸡和野兔存放在储物空间里,想到这里他马上说:“过两天就开学,明天我就去”。

胡澜问他:“你一个人?”。

张彧:“嗯,我走路比常人快三倍”。

“那你小心些”。

“自然”。

“……”。

傍晚,胡玮泽和胡韶云夫妻果然带熟肉过来,胡玮泽带的还是鸡肉。

他们进来和傅家二老介绍认识,都觉得两个房东真不错,打量四周,地方不小,也觉得不错。

晚上热闹相聚,房东,租房一方都很高兴。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张彧带着亲娘做的干粮推着自行车出门,向西北方向去,晚上天快黑才回来,带回两只野鸡两只野兔,和胡澜说多的去黑市出手了。

之后便是开学,离得近,凌江上门的次数变多。

在某个星期天,张彧在黑市里找到白色厚塑料布,量还不少,他都要了,秋末胡家和傅家小菜园搭上了暖棚,煤少,也只能种耐寒的几种青菜,不过也够了。

忙碌时间过得快,日夜流转,转眼便到阳历十二月。

傅大爷订有报纸,张彧天天蹭看,从十八号开三中全会开始,傅大爷笑容一天比一天多,精神唤发。

张彧报纸也看了,知道出台一些新政策,但不太理解傅大爷的高兴。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