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高考
知青点里的知青,基本上是坚持没有结婚的,听到消息,有人失声痛哭。
他们坚持不结婚,一年一年地拖着,熬着,就盼着有一天能有机会回城,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凌江和贺知文狂喜,特别是贺知文,他爸五月份就平反回去,他心里期盼恢复高考能回去团聚,现在期盼成真,高考真的恢复了!
但想到同样下乡已经结婚的哥哥姐姐,心里升起隐忧。
凌江和贺知文说:“我去请假回家拿课本,你要考文科还是理科?”。
贺知文回他:“文科”。
凌江说:“那你去找张彧,他偏文科,课本资料齐”,虽然他和张彧着重不同,但当时公社高中只有一个班,文科理科混在一起上的,理科课本张彧也有,但练习资料就没有。
贺知文:“好,我去找他抄”。
张彧和胡澜都是考文科,张彧把自己的课本都翻出来,和胡澜合计:“我历史地理语文都没问题,数学和政治差些,要着重复习这两门”。
胡澜拿起地理课本说:“我地理比较薄弱,我们离开学校时间有点长,你把初中课本拿出来,我们一起从头复习,哪里不懂问对方,都不知道的去问陈伯”。
张彧应:“行,我去和建英哥说一声,之后我不上工”,反正农忙已经过去。
胡澜说:“先和娘说一声”。
张彧:“嗯”。
林春棠喂完兔子回到前院,就听儿子说恢复高考,他和儿媳妇都参加高考,如果考上去上大学会带她和孩子一起走。
林春棠听完说:“哪有去上大学带着娘和孩子的,我在家带孩子”。
儿子和儿媳妇高考她肯定赞成,上大学以后,儿子和儿媳就是国家干部,就是苦了孙子,吃奶的时间短。
张彧听了亲娘的话说:“两个孩子太小,你带他们在家肯定不行,老二还小要吃奶,到时租两间房子,我们去上课,你就帮我们看孩子,我们存的钱够用五、六年,你不用担心钱的事,具体怎么办等我们考上再仔细合计”,考不上计划太多也没用。
林春棠听儿子说钱够用,就不再提意见,等他们真的考上再说,她说:“那你就不要去上工,在家复习”。
张彧应:“嗯,我去和建英哥说一声”。
张彧去张建英家回来,贺知文和五个知青在家里等着他,男女都有,见他回来,看他的眼神冒着狼光。
张彧知道他们的来意,便说:“课本我只有一套,物理化学的课本可以拿走,文科你们可以来抄”。
贺知文道谢:“多谢!”。
陆朝阳感激说:“多谢,多谢,我考理科,物理化学借我们,数学和语文我们来抄”。
这没什么,张彧向贺知文笑笑,和陆朝阳几个说:“行,不过家里有小孩,大家安静些”。
“当然!我们先去买纸墨,买回来就过来”。
“行”。
贺知文有纸笔,并随身带来。
陆朝阳他们走后,张彧和贺知文说:“我和胡澜打算从初中课本复习,补缺查漏,你有什么打算?”。
从学校出来有点久,贺知文想没想就说:“我也从初中复习起,我先抄课本”。
张彧说:“你不用抄课本,抄练习题、资料就行,课本我们轮流看就行”,他和胡澜又不能同时复习所有课本。
贺知文想想还是说:“我抄语文和数学,抄高中的”,理科也考数学和语文,来借抄的人会非常多。
张彧也想到这,便说道:“行,我给你拿,堂屋家里人进进出出,孩子有时候也哭,你到东厢里抄书,比较安静”。
贺知文笑:“好,多谢!”。
张彧微笑说:“客气,对了,这段时间你和凌江来我家吃饭吧”,知青点的饭菜比较差,学习要吃好一些。
贺知文考虑一下就答应:“好,我来,凌江请假回家,说晚上再回”,现在高考重要,欠张彧的人情以后再慢慢还。
张彧:“晚上和他说一声”。
张彧进房间拿语文和数学课本给贺知文,带他到东厢客房,随口问他:“你打算考回上海?”。
贺知文应:“嗯,你们是什么打算?”。
张彧:“我们计划考去京城”。
贺知道温和笑说:“北京离上海不算远,日子还很长”,以后总会有机会见面。
张彧笑:“是”。
贺知文开始抄书,张彧从东厢回到卧室,儿子在炕头呼呼大睡,女儿在中间自己玩,胡澜在炕尾看着书。
他过去拿起初中政治课本复习,还没翻看几页,暖暖就爬进他怀里:“爸爸,外面玩”,两岁的小姑娘会说几句字。
张彧抱起她说:“爸爸复习功课,爸爸抱着你”。
暖暖娇娇说:“不嘛,外面玩”。
女儿撒娇张彧受不住,问媳妇:“暖暖平时这个时间做什么?”。
胡澜没有抬头,回答他说:“儿子醒着她自己玩,儿子睡觉我给她讲故事陪她玩,十点睡一小觉”。
现在才八点多,他也不会讲故事,张彧无奈抱着女儿,拿着课本出门来到河边草地,让她在草地上玩,边看书边看孩子。
没一会,暖暖不是尿就是拉他一起玩,张彧只好放下课本专看她,等玩累困了抱她回家,半路上就睡沉。
张彧用脸蹭蹭她小脸,回到家门口遇上买纸墨回来的知青们,他带他们去东厢,然后抱女儿回房间放炕上,儿子已经醒了正努力吃饭。
儿子吃饱又睡,两人看一会书,胡澜和张彧说:“我去摘菜准备中午的饭,你看着孩子”。
张彧应:“嗯,你多做一个人的,以后贺知文和凌江在我们家吃,中午我和娘说,以后她也不去上工,就在家里带暖暖和做家务”。
家务活也挺多,胡澜没有意见。
中午吃完饭后,张彧和林春棠说:“娘,我在家暖暖就缠着我带她去玩,你以后也不上工,在家带暖暖”。
儿子的要求,林春棠不会拒绝,何况儿子带暖暖会影响他复习,如果高考儿媳妇考上,儿子考不上就不好,她说:“行,等下我就去和小队长说一声”。
下午,张建设放学回来,直接去三哥家,见三哥和三嫂在复习,没有进去打扰,去厨房看水缸,挑着水桶去挑水。
林春棠带暖暖去玩回来,见建设来挑水,便和他说:“建设,后年你高中毕业,也能高考,要好好努力学习”。
张建设开心说:“嗯,大娘,我以后每天放学后过来挑水,还有什么事要我做吗?”,柴三哥劈了很多。
林春棠和他说:“不用,我以后也不上工,你学习要紧”,她放低声音说:“建设,你三哥三嫂要考去京城,你也考去京城吧”。
建设今年九月上高中,他父母本来不让他上的,建设坚持要上,学费还是自己挣的,考去京城离得远远的比较好。
张建设想想说:“大娘,我怕考不上”,他不是很聪明,现在学习成绩好还是常去问贺大哥和凌大哥,他们去上大学,他就没有人问。
林三丫和他说:“那就努力,听你三嫂说北京的大学很多”。
张建设应:“嗯”。
第二天林春棠就不去上工,参加高考的人拼命抄课本,抄资料,复习。
张彧和胡澜两人有计划地复习,复习初中的很容易,两人相互讨教,互补,不用去问陈伯,后面想问也不能问了,
因为高考消息传来几天,唐济安,陈牧元,徐瑞峰和赵国伟先在几天内后平反回去。
唐济安和徐瑞峰回京,陈牧元回上海,赵国伟回市里。
牛棚只剩下刘苏木和林叁,张彧给他们送去一坛酒说:“慢慢喝,这段时间我忙不能时常过来,有什么事就去找我”。
看到酒,林叁开心说:“我们能有什么事,你不用担心我们,过不了多久我们也能回去”。
张彧重新抱起酒坛说:“那酒我拿回去”,酒本来是拿来安慰他们的,看来用不着。
林叁抢过酒坛:“这孩子,送来了哪有拿回去的”。
刘大夫笑说:“张彧和你开玩笑的,张彧,你回去复习吧,不用管我们”。
张彧笑笑离开牛棚。
不上工,张彧和胡澜也不能整天复习,有两个小孩,家里琐事更多,做饭时胡澜去和婆婆一起做,张彧就看两个孩子,凌江和贺知文也会搭把手。
山里的红薯和土豆张彧先后去收回来,天渐冷,胡澜收到大哥寄来的课本和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正好用上。
十一月中,他们去报告名参考,然后初试,通过初试进入紧张复习。
紧张复习中,胡澜收到爸爸的来信,信里说要他们好好复习,努力考上大学。
还说他平反了,他的工作正式恢复,他们家的房子还回来,但去年他们发掘的大墓还没有完成,他还不能回去,家里她大哥会去修整。
胡澜看完信很高兴,抱着张彧抽鼻子,他们这一天等太久,整整十一年!
张彧安抚她说:“这是好事,不哭,不哭”。
胡澜抽鼻子说:“我高兴的”。
张彧:“好,好,高兴的,但你一哭我就心疼”。
胡澜破涕为笑:“讨厌”。
张彧说:“你说反了,是喜欢吧,我们努力努力,一起去京城团聚”。
胡澜靠着男人应声:“嗯,你的数学拖后腿,怎么办?”。
张彧说:“我没想能进那两个顶尖学府,我到时报其他学校,你觉得自己能考上就报”。
他们一起复习,胡澜地理明显进步,自己数学却没有进步多少,这是没办法的事。
胡澜:“只能这样”。
进入寒冬,先去填志愿,然后高考时间到,考试要去县城,张彧和胡澜还有参考的人提前一天去县城住进招待所,他们见到封谚和他媳妇。
招待所挤满人,只能男人和男人挤着住,女人和女人挤着住。
两天考完,除了数学有点悬,张彧觉得还好,他和胡澜还有贺知文和四个知青出了考场,急忙去找约定来接他们的赵大爷,坐上牛车回家。
凌江住亲戚家,其他人明天坐车回去。
出来三天,家里就亲娘和两个小孩,建设过去住,他也不会帮带小孩,张彧夫妻实在放心不下。
上了牛车,贺知文问张彧:“张彧,你考得怎么样?”。
张彧说:“数学有几个地方不确定,其他还好,你呢?”。
贺知文:“我都还行”。
陆朝阳说:“我也感觉还行,最好大学考不上,一般的应该没有问题”。
“我不确定…”。
回到大队,天已经暗下来,张彧和胡澜下牛车,急匆匆回家。
回到家,家里还好,孩子也没有生病,暖暖见到爸爸妈妈回来,抱着爸爸脖子哇哇大哭。
胡澜抱着儿子喂奶,小家伙也边吃边哭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