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将在七零

第108章 谈得来

胡澜脸热,不好意思说:“中午你和林姨送我回来,大家都知道你们傍晚上门,刚才出来碰到人都和璇璇说:你姑父来了,没想到她会这么叫你”。

张彧一本正经地说:“没事,她这么叫也没差”。

这人脸上一本正经,心里怕是乐坏了,真是!胡澜了解他,笑说:“走吧,大哥也快下班”。

在门卫登记,胡澜牵着侄女,带张彧和林三丫进去,张彧发现一进家属大院,自己和亲娘就被很多人行注目礼。

胡澜微笑和张彧说:“大家都很好奇你长什么样”。

张彧压低声音说:“我观不少人看到我很惊讶,这是什么情况?”。

胡澜笑说:“看你年纪轻啊,这大院里传言我订婚对象是个三、四十岁,死了媳妇的男人”。

林三丫脸上露出惊讶:“这…怎么会传成这样?”。

胡澜说:“是因为我常寄东西回来”,引起一些人的恶意猜测。

林三丫哑然,还真有可能。

他们走进去一小段路,前面路边站着一人,胡璇叫一声:“爸爸”。

几人停下脚步,胡澜大哥有些像她爸,人看着温和斯文。

胡澜给双方介绍:“大哥,这是林姨,这是张彧,林姨,张彧,这是我大哥”。

张彧站着挺直,看向胡大哥:“大哥好!”。

胡韶云对张彧第一印象不错,人长得端正,脸上正气,身板挺直,他先看向林三丫,微笑打招呼:“阿姨好,欢迎!”。

面对温和的胡韶云,对方是个大文化人,林三丫心里有点慌,脸上强做镇定,说:“你好!”。

胡韶云微笑看向张彧:“不错,走吧,回家再说话”,说着转身带头走。

他们走近筒子楼,在外面的人都看向他们,被不少人盯着看,林三丫浑身不自在,胡澜另一手挽上她胳膊:“林姨,你下午休息够了吗?”。

林三丫定定神说:“休息够了,你有休息吗?”。

胡澜说:“有,歇了小会”。

“……”。

和胡澜几句话,林三丫稍缓解被人盯的紧张,一行人上楼,在门口见到做饭的关秀芬,双方简单介绍后,一行人进屋里。

关秀芬留外面继续做饭,隔壁方嫂子靠过来和她搭话:“你家未来姑爷长得不错,他娘看着是个好相处的”,看到澜澜未来姑爷这么年轻,一些人失望了吧。

关秀芬也意外澜澜未婚夫长得好,母子俩谈吐都不错,她边切土豆丝边说:“我们澜澜运气好”。

中午和澜澜谈过话后,她大概明白婆婆去乡下一趟回来,再不来叫他们写信劝说澜澜回来相看的事,虽然张彧和他那个亲爹不联系,但他的身份摆在那儿,能镇住有歪心思的。

方嫂子笑说:“可不是运气好”,小胡夫妻俩时不时收到包裹,连她也羡慕!

张彧几人随胡大哥进屋里,一个小男孩坐小凳子上玩着木头做的小□□。

屋里狭小,胡澜和张彧说过,她大哥分到的房子是一个房间加客厅,客厅隔出能放一张小床的小间,她住里面,比起分到单间的,她大哥的住房算是好的。

胡韶云招呼他们:“林阿姨,张彧请坐”,他摸摸儿子的头,教他:“安安,叫林奶奶,张叔叔”,随后和张彧林三丫说:“我儿子胡定安”。

安安抬起头,也不怕生,奶声奶气叫人:“林奶奶,张叔叔”。

小男孩虎头虎脑,脸红扑扑的真可爱,林三丫看着好喜欢,胡家两孩子长得真好,将来自家肯定不错。

“哎”,林三丫笑应,掏出红包递给安安:“来,林奶奶给过年红包”。

“恭喜发财!”,安安别看人小,但比他姐姐还会来事,说句吉祥话双手接过红包,然后看向张彧,那意思,你的呢?

小家伙有意思,张彧也摸一个红包给他,小家伙又双手接过,奶声奶气说:“万事…如意!”,可能记不清,中间有点卡顿。

张彧笑,把提来的东西交给胡大哥,胡韶云客气收下。

几人坐下,胡澜给他们倒完水说:“你们聊,我出去和大嫂一起做饭”。

林三丫站起来说:“我也去帮忙”。

胡澜笑说:“林姨不用,外面地方窄,挤不过来”。

林三丫想想外面,重新坐下,心想,城里不全是好的,不仅住的房子小,做饭的地方更小,很不方便,还是自家的大厨房好。

两个孩子跑进房间,胡韶云看一眼,目光转回客人身上,微笑问张彧:“这一路还顺利吧?”。

张彧回答:“顺利,这时候进京的人不多,不挤”。

胡韶云没有多说客套话,直接问张彧:“我听澜澜说你有很大机会进城谋个工作,但因为和她订亲后,就没机会了,你心里怪她吗?”。

张彧真心说:“不会!城里的工作,说句实在话,我这人不愿意被束缚太多,也不愿意什么都被人管着,只看中运输司机的工作,因为能去的地方多,相对自在,对比工作,澜澜更重要!”。

胡韶云听张彧说话语气真诚,不像假的,心里微感动,工作很重要,因为一份工作,有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张彧却把工作看得很轻。

随即想到澜澜说张彧家的住房还有吃穿,说真的,城里真没有几户普通人家能比得上,也难怪他把工作看得轻。

胡韶云笑笑:“你这话我姑且信着,京城天气干燥,你们多喝水,初来可能会出现流鼻血状况”。

张彧说:“澜澜和我说过,我们那边冬天也干燥,差不多”。

“……”。

两人转开话题,谈话内容天南地北,不久后摆饭吃饭,倒酒,两人边慢慢喝酒吃菜,边说话,到最后饭桌上就剩下这两人。

关秀禾和林三丫笑说:“你们一来,这下孩子他爸有个说话聊天的人,澜澜他大哥很久没有说这么多话”。

自家男人和她娘家爸,哥哥弟弟都没有话聊,没想到能和张彧谈得来。

林三丫说:“两人谈得来挺好,倒是你又上班又带孩子做家务,好能干!”,还好他们单位有幼儿园,不然没有老人帮带孩子,太难!

关秀芬客气说:“哪里,很多人都这样”,她这话不是假话,有些小媳妇比她还累,上有公公婆婆,下有不懂事小叔,难缠小姑。

那些小媳妇上班,下班回家做家务,管孩子,男人甩手,家里什么都不管,单位发点好东西,被婆婆伸手要给小姑子用,工资上交大半,那日子过得别提多憋屈。

她这除了孩子小,辛苦一点,其他还好,自己当家做主,小叔小姑有时寄些东西回来,特别是小姑,更不用说男人下班回来还会带孩子管孩子。

八点多,张彧和林三丫告辞离开,胡澜把他们送到大门口,商定明天去哪儿后分别。

胡澜回到家里,大嫂已经带侄子进房间哄他睡觉,侄女揉着眼睛蹭过来,她把侄女抱怀里问大哥:“大哥,你觉得张彧人怎么样?”。

胡韶云心情好,笑说:“很不错,你和爸的眼光好,这下我完全放心!”。

胡璇窝在姑姑怀里,睡眼迷糊说:“我喜欢林奶奶”,比奶奶好。

“……”。

第二天凌晨,天还很黑,张彧和林三丫到设计院门口接胡澜,不意外有个小尾巴。

胡澜背着侄女还迷糊的侄女,不好意思说:“昨晚我和大哥说话,被她知道我今天出来,早上我一动,她就惊醒,闹着跟来”。

张彧说:“没事,我来背她”,小姑娘五岁多,背着还行,抱着不太合适。

现在还没有公交车,他们要走远路,胡澜也不推辞,把侄女放张彧背上,拿手电筒走前面带路。

走一个多小时,天蒙蒙亮,一行四人来到大广场,大广场已经有不少人。

他们找个较好位置,把胡璇小姑娘唤醒,等待,等天色越来越亮,等到国歌响起,抬头看红旗缓缓升起,太阳升起。

张彧看在朝阳下迎风招展的红旗,心里无限感慨,看抹泪的亲娘,等了一会,问胡澜:“去哪儿吃早饭?”。

胡澜放下侄女,牵着她的小手说:“大栅栏”。

张彧看过地图,大栅栏有点印象,说:“好像不远”。

胡澜微笑:“是不远”。

张彧:“走,你带路”。

“嗯”。

一行人穿过前门大街,胡澜边走边和张彧林三丫说这条街上两边的几个老字号。

张彧看两旁建筑规格,再想这条街的位置,不难想象以前两边店铺都开时,这条街有多繁华。

晚些,三个大人一小孩在一家饭店坐下,胡澜没让张彧点豆汁,那东西她也喝不习惯,要了包子、油条、馒头咸菜。

几人吃饱,又返回大广场,胡澜带张彧和林姨去售票窗口拿介绍信买票,然后凭票进故宫。

到里面,张彧细看和前世完全不同的建筑,看皇帝曾经上朝的地方,心里没有多少波动。

只是感慨平民百姓也能有一天,能进曾经神圣的帝王宫殿,近看帝王们曾经办事,生活的地方。

林三丫心情特别兴奋,眼睛发亮,她怎么都想不到,有一天能进故宫来玩,眼里什么都好看!

每到一个地方,胡澜轻声和他们详细介绍,林三丫小声说:“澜澜,你懂得真多”。

胡澜看周围,声音很小:“我爸学历史,是考古的”,这些事她小时候爸爸给她当故事讲。

开放的地方不多,一个上午就观完,拍几张照片,出来又在广场拍几张。

中午吃过饭,张彧背着眼困的小胡璇,四人逛王府井,没有多少票,何况他们不缺东西,在王府井转一个多小时,只买两封有名点心。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