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将在七零

第100章 走了

被张彧毫不留情地揭开虚伪面皮,刘蓉心里又恨又怒,费大劲把火气压下,软下声音对胡澜说:“澜澜,妈是为你好,你真想面朝黄土背朝天过一辈子?”。

得到叶昆报信,胡玮泽马上赶来,正好听到前妻的话,开口说:“你这种好就免了,在乡下子一辈子比一辈子照顾一个智力低下的人强”。

刘蓉见到胡玮泽,有些心虚,但说话语气还算镇定:“老胡,我真的是为澜澜好,城里生活条件比较好”。

胡玮泽厌恶说:“你真为她好,就把当初从我胡家拿走的钱分给几个孩子,让澜澜置办嫁妆,让老二娶媳妇”。

这个女人疯了,自己不能吃苦,爱慕虚荣不说,想把澜澜推入火坑还说是为她好,他就没有必要给她留情面。

哦豁!院子里的人,在门外看热闹的人听了胡玮泽的话,刷刷看向刘蓉,厨房里林三丫瞪大眼睛,还有这样的事?

张彧听了岳父的话,很意外,这个女人不仅抛下儿女另嫁,还带走夫家的存款,听岳父那话里意思,当时胡家的钱这个女人一点也没有给孩子,幸好大舅哥有工作。

陈英听了也意外,眼里闪光,没想到当年继母把胡家的钱带走,而不是被红小兵抄走。

刘蓉听了脸色苍白,强撑着说:“什么钱?当时你被带走,家里乱糟糟,我六神无主,哪会想到钱的事,而且当时老大结婚没有多久,哪里剩下什么钱?”。

钱她悄悄存起来,谁也不知道,现在胡玮泽一说,陈英知道,陈家就知道,钱就保不住,她决不能承认。

胡玮泽厌恶说:“我不管钱,但家里每月大致开支多少,每个月还剩多少钱,我心里有数”。

按这女人的性子,他一出事,肯定马上把钱转走,澜澜下乡后,他问过,知道澜澜在老大家住这么多年,这个女人一分钱都没有给女儿。

估计自己存的好东西有一部份在这个女人手里,没有都被红小兵抄走。

刘蓉坚决说:“我没有拿走胡家的钱,胡玮泽,你都下牛棚了,还胡说八道!”。

胡玮泽摆手:“你承认不承认无所谓,当年澜澜还小,这些年你对她不管不顾,她所有事轮不到你来插手,你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胡玮泽看了看陈英,顿一下说:“我提醒你们,张彧这孩子虎起来什么事都能干出来,就不知道你们惹了他,他闹起来,你们能不能承受后果”。

胡玮泽说完这话就转身离开,他来时看这两个女人脸上的神情,知道这两人在张彧手里讨不到好。

说出刘蓉拿钱的事,胡玮泽心里有点堵,按他以前的性格,不会说出来,他一直觉得,虽然没有缘份做夫妻了,但也要给对方起码的尊重。

但这女人实在过份,写信叫澜澜回去,介绍给她一个智力低下的人,澜澜不回去,也说了订亲的事,居然还亲自来乡下找人。

也不知道那个纺织厂厂长给她什么好处,不顾澜澜的幸福,推她入火坑,简直是没人性。

刘蓉心里又恨又怒又气,恨恨瞪张彧和胡澜一眼,拉着陈英从张彧家离开。

刘蓉和陈英嫌弃乡下脏,来的时候又是挤火车,转汽车,一身臭汗,到公社进招待所开房间,收拾整齐才来找胡澜,现在自然回公社。

刘蓉和陈英按来时的路出村,后面有看热闹的人跟着,她们走出村口一段路,后头还有人跟着,两人转头,见是个长着还算顺眼的少年,陈英骂道:“臭小子,跟着我们做什么?我们没有糖给你”。

谁稀罕?张清川不屑说:“我跟着看你们是不是想干坏事,对了,和你们说一声,我彧哥的爹是部队团长”。

彧哥叫他送这两个坏女人到公社,胡知青爸爸说的话他听到了,胡知青妈妈这回来是叫胡知青回城嫁个傻子,来撬彧哥的墙角,这还得了!

他要警告她们,他彧哥是有靠山的。

刘蓉和陈英听了心里吃一惊,没想到胡澜未婚夫有个部队当官的爹。

得到这个消息,她们心里打消去县城找革委会状告张彧逼迫知青订婚的念头。

她们原计划用好话好工作说服胡澜回去,如果劝不动,就告那个张彧逼迫下乡知青。

张清川不知道这两个女人心思恶毒,还想去县革委会告彧哥,天快黑透,远见她们进招待所,转身回家。

张彧到门口.交待张建川两句话后,回来和胡澜说:“不要担心,我护着你”。

这两人不做什么事还好,一旦用什么手段来逼迫澜澜,他要她们一辈子翻不了身。

见到妈妈,妈妈还是这样的人,胡澜心情不好,小声说:“我妈这样,让你见笑”。

张彧捏捏她的手,安慰她说:“傻姑娘,我家的事你也知道,也好不到哪里去,谁家还没点破事,晚上留下吃饭”。

胡澜被张彧一声傻姑娘叫得心里发软,心里不舒服消散一些,闷声应:“嗯,我去和林姨做饭”。

张彧:“去吧”,亲娘心软,见胡澜的亲妈这样,会心疼她,开解她。

第二天,张彧和林三丫说一声,大清早到公社,在招待所附近盯着招待所大门,没多久,就见刘蓉和陈英两人提着袋子出来,两人匆匆去车站。

张彧见她们上班车,没多久,班车开出车站,他从角落里走出来,心里疑惑,这两人就这样走了?

张彧觉得自己说写举报信的事,刘蓉并没有真正放心上,觉得自己顾虑到她是胡澜的亲妈,不会真的写,自己猜错了?

既然走了,张彧懒得去猜对方的心思,去国营饭店买油条,包子,和杜大姐要个篮子提回去。

杜大姐用油纸按张彧说的,把十五根油条包成六份,五根一份,另五份是两根,十个包子包五份,放篮子里递给张彧,笑问:“买给对象啊?”。

张彧接篮子回答:“是,多谢”。

“客气”,杜大姐见张彧提着篮子大步走,自语说:“年轻真好”。

杜师傅从小窗口没好气说:“你很老?”。

“叔你不懂,女人结婚有孩子,心就老了”。

“……”。

张彧提着篮子疾步回到村里,还没有到上工时间,他把五根油条送去牛棚,再来到知青点,知青们在院子里正准备吃早饭。

见张彧来,都和他打招呼,张彧一一回应,分给叶昆和贺知文各一份油条和包子,和胡澜说:“去我家吃早饭”。

“嗯”,胡澜放下碗筷随张彧走,可苦了后面的叶昆和贺知文,两人打开纸包,露出香喷喷的油条和白胖包子,比闻到更诱.人。

知青们盯着油条包子看,眼睛发绿,虽然知青点养的兔子,隔段时间能宰一只吃肉,但还是馋啊,这个年纪吃多少都不够。

叶昆和贺知文相看一眼,叶昆无奈说:“油条四根,我和贺知文分一根,三根你们自己分,包子就不分了”。

陆朝阳笑说:“那就多谢了,实在是太想念油条的味道了,张彧这么早去公社买油条回来,佩服佩服!”,书里写的没错,爱情果然能让人疯狂。

“……”。

张彧和胡澜一起走回去,路上,张彧说:“我一早去公社,见你妈和陈英坐上去县城的车,她们可能是回去”。

胡澜意外:“她们这就走了?”,两人千里迢迢来,这么轻易放弃说服她?

张彧说:“也许我昨天威胁说要写多封举报信,她们有顾忌”。

胡澜说:“也许”,只是不太像,她妈的性格不会这么快就放弃,不过走了也好,管他什么原因。

两人回到家,林三丫见两人一起回来,笑说:“快来吃早饭,我做的馅饼,我去端出来”。

张彧把篮子放院子里的桌上,和胡澜去洗个手,林三丫把馅饼和稀饭端出来,给建设留一根油条,一个包子,三人吃早饭。

吃完早饭,林三丫忍不住拉儿子到一边说:“铁蛋,澜澜妈一定要带澜澜走怎么办?”,澜澜妈妈用澜澜大哥来威胁她怎么办?

张彧说:“澜澜不愿走,她们也不能勉强她,而且,那两个女人早上已经做车走了”。

林三丫开心:“走了好!”。

刘蓉和陈英来了又走,引起村里人一番议论,对张彧和胡澜没什么影响,照常上午工,下午进山。

到毕业考,张彧去考试,考试完,班里同学和老师们合照一张。

五天后,张彧去学校拿高中毕业证书和照片,和熟悉的,不太熟悉的,一一道别,相互祝福,今天以后,三十来号人便各奔东西,有感性的,抹泪道别。

沈秋阳靠近张彧问他:“张彧,九月征兵,我想提着粮食上你家住段时间,早上练拳请你多指点我”。

张彧爽快答应:“可以”,心想,再带他进山,让他熟悉熟悉山林。

凌江交待自己的动向:“知青下乡的日子定在五天后”。

沈秋阳说:“还挺快的,还有外地来的,唉,年年年有知青下乡”。

沈秋阳眼里闪过迷茫,这种情况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

张彧说:“知青点住不下,队里怕是还要建房子”,他看向凌江:“到时没地方住就去住我家”。

凌江笑应:“好,等知青点房子建好我再搬走”,有熟人就是好,但他没想长时间住张彧家。

住他家是舒服,但他们性格不同,怕住的时间一长,生出矛盾,就影响他们之间的友情,那就不好,这几份同窗时期的友情,他都想珍惜。

张彧说:“随你”,要他长时间去住别人家,他也不自在。

张彧转向封谚:“封谚,有空去我家玩”。

封谚应:“嗯”。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