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纸上谈兵?
花大娘被铁蛋客气送出来,等走出一段路,手抚着胸口,吓到她了,铁蛋说话客客气气,也没有说不好听的话,但直觉的让她心生害怕,怪不得大良现在都不敢往这边跑。
对保柱娘心里什么想法,她能猜到一些,林三丫嫁到他们家,铁蛋肯定放不下亲娘,自然会照顾她。
铁蛋有本事,隔三差五的给他亲娘提去一只半只野兔野鸡,整个家就不愁没肉吃,林三丫性子软,拿捏了她,就等于拿捏到铁蛋,说不定还想让铁蛋帮忙养孩子。
想得挺美的,也不看看人家愿不愿意让她算计。
花大娘回去,没先回自己家,而是直接去找保柱娘,把张彧拒绝和她说了,看保柱娘脸上不甘的神色,提醒她:“跟你说清楚,铁蛋人很不好惹,他说话客气,也没说不好听的话,但是让我心里生出害怕,你别想传出不好的话,让保柱娶到林三丫”。
如果是别的人,花大娘说不定还会推一波,让两方婚姻事成,但经过和铁蛋谈过几句话,她真不敢!
保柱娘嗤笑:“他还敢杀人不成?”。
花大娘走后,张彧和林三丫对坐,林三丫不安低着头,张彧开口说:“关于你再婚的事,只要你自己不愿意,没有人能勉强你,也没有人能逼你,包括我,我也不会勉强你,我说过,我养你老!”。
林三丫抬头问:“真的?”。
张彧点头,脸上神色认真,眼神认真:“真的,我说让你下半辈子过得轻松,过好日子,也是真的,你不是我的负担,别人说什么不要相信,也不要放在心里,如果有人和你说不三不四的话,来纠缠你,马上和我说,我来解决”。
林三丫抿嘴笑了笑:“好”,听了儿子的话,林三丫心里轻松,有儿子撑腰的感觉真好,儿子就是她的底气。
两人谈话后,张彧去后院看猪圈旁边的空地,是三面围墙,但猪圈这面墙很短,才两米多,可以接出来一些。
.他用脚踢踢地上的土,土黄硬实,还要从山里挖些黑土来填,不然就像种猪圈前面的大白菜,白萝卜,长得小个,和别人家种的差一大截。
回到前面厨房,张彧把腌制差不多两天的七个兔肉穿上绳子,拿上兔肉和高脚椅子,来到正房后面屋檐下,踩上高脚椅子,把七个兔肉一一挂上。
这后面屋檐他以房子上面一米是泥砖为由,留出的屋檐和前面屋檐一样长,挂上兔肉下雨也不会扫到,而且后屋檐面向北,北风吹着肉正好。
知道儿子明天一早就进山里烧炭,吃饭后,林三丫说:“我一会做些馅饼,明早你起来带走”。
吃的储物空间里不缺,张彧说:“不用做,我在山里烤肉吃就行”,林三丫细声说:“只吃肉不好,还是要吃些粮”。
明白她的心思,张或不再推,说:“那就烙些饼,馅饼不用做”。
.林三丫轻轻笑说:“好,你在山里烤热了再吃”。
“嗯”,张彧应。
次日早天刚亮,张彧就到山里离陷阱不太远的地方,用尼龙绳下套,下完套,在套子旁边撒下一些玉米粒。
太阳刚冒头,他去查看陷阱,查看第一个,脸上露出笑容,陷阱底下趴着一只有獠牙的大野猪,嘴里正在哼哼,趴着不动,应该是腿都断了。
张彧把野猪收起,陷阱重新布置好,去查看五十多米外的另一个,看陷阱里,有点不相信这回运气居然这么好,下面居然是一大一中的野猪,一只趴着,较小的那只还能一拐一拐地走动,收起野猪,陷阱也重新布置好。
他在往山里方向的路上查看一周,地上野猪脚印凌乱,有从里面出来的脚印,回山里的脚印,数量是十三只,想来野猪群从深山出来,到这里,有三只掉进陷阱后,野猪群又返回深山,挺识相,可惜!
张彧来到之前看中烧炭的地方,一处斜度比较陡的纯土质斜坡,拿出铁锹挖炭窖,土有些硬,对他不是问题,先向里面挖,再向侧面挖,挖出的土收起来,多了再出去倒出来,很省事,速度自然快。
一个多小时完成,挖的烧炭一米多宽,上面中间高,两边斜下,中间最高只能他站着,头皮都贴着顶上泥土,长约八米,后上头位置开个小出烟口。
之前砍的树枝再简单修整,竖排在炭窖里,排满炭窖,取出早准备的石块,在洞口垒起来,底下留个点火口,石块封了洞口,张彧又用水搅和一些湿泥,糊在石头缝上。
做完这些,他抬头看日头,中午了,洗手吃饭,吃完饭,点火烧炭,在洞口观察一阵,有烟从前面冒出来,又用湿泥糊上去,等前面没有烟冒出来,暂时离开。
算下时间,到小水潭边,用大鼎烧水,给野猪放血,烫毛刮毛,刮完毛,时间不早,收拾起东西,先去把炭窖的点火口和出烟口用湿泥封死。
再去早上下套的地方查看,收套绳,套到野鸡就绑脚收起麻袋,活着带回家,野兔就收到储物空间。
天擦黑,张彧提着麻袋,从后院轻轻跳回家里,林三丫正好在厨房门口,见儿子提着麻袋从后院来,吓一跳说:“我没听到动静,你怎么进来的?”。
张彧说:“轻轻跳进来的,放心,没有人能和我一样,能够没有声音地跳进来,麻袋里的五只母野鸡是活的,一会你剪掉翅毛,养在鸡圈里,养肥了再吃”,希望养肥了更好吃。
“嗯,饿了吧,吃饭,建设放学后来了,看你不在就回去”,林三丫松口气,同时心里高兴,从那么高的围墙跳进来,没出什么声音,儿子学到的本事比自己想的还大。
“哦”,张彧应一声,洗手吃饭,煤油灯下,母子俩的晚饭吃得温馨,对林三丫来讲,这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生活。
所以她对再结婚,和别的男人孩子组成新家,又给人当牛做马,没有一点兴趣。
想到自己越来越光滑的头发,有肉的脸,林三丫更不想让自己变回蓬头垢面,脸色焟黄。
吃完饭,张彧还是搭把手,和亲娘一起,把野鸡翅毛和尾毛剪短,放进后院鸡圈关起来,林三丫在鸡食槽里撒下些不好的玉米粒,两人提着灯离开。
第二天一早刚起来,林三丫就到后院看鸡食槽,鸡食槽空了,野鸡吃光玉米粒,能养活,她脸上露出微笑,儿子让她多和人换母鸡回来养,和熟人只换到两只,不熟的她没去问。
当天上午,上完第一节 课,凌江小声和张彧说:“我堂姑收到我的信,正好我堂姑父单位进一批白油布,没有用完,以为是我家用,就和我堂姑父把剩下的油布从单位都买下,昨晚拉到我家”。
张彧笑着说:“我运气好”,凌家亲戚关系真不错,痛快。
凌江说:“油布不少,你大约要多少?”。
张彧回答:“我都要!”,山里树屋顶上的茅草盖上时是绿的,现在枯黄变松,盖好暖棚,如果油布有余下,正好用在那里。
油布真不少,凌江说:“不用勉强,真的”,油布用途多,不担心砸手里。
张彧认真回答他:“不勉强,我有其它他用处,还担心不够用,放学回去我就借牛车来拉”。
凌江听了心安,他就怕张彧不好意思全要,买回家又用不完,堆着落灰,时间长了坏掉,浪费钱。
他说:“我家有板车,放学后你用板车拉回去,明天拉来就行”。
张彧道谢:“多谢”,不用再跑一趟更好。
听他们说完话,沈秋阳转过身,小声贼兮兮地说:“张彧,青菜种出来分我家一点”,到冬天,奶奶常念叨想吃青菜。
“看情况,没干过,心里没底”,张彧说。
中午张彧去城隍庙后面树林里填饱肚子,去黑市转一圈,买些粮食和白菜萝卜,白菜萝卜很便宜,黑市也才两分一斤,买一些收起来。
他刚从小巷出来,就见迎面走来五个人,看上去有气无力,走路还有点摇晃,这是什么情况?
张彧走上前问:“五哥,出什么事了?”。
张建五见是他,有气无力地说:“今早我们去溪谷熏兔子洞,刚到不久,栓子就被毒蛇咬一口,我们六人轮流背他来公社,送到医院,现在我家老三在医院看着他,我们回去”。
他们从山里背着人一路小跑出来,又累又饿。
有人被蛇咬,张彧没有太意外,问:“人没事吧?”。
另一人回答:“不是剧毒,打了蛇清,在医院观察一晚,明天没事就能回家”。
人没事就好,张彧看他们说:“跟我走”。
“铁蛋,干什么去?我们这会又累又饿又冷”,张建五打起精神说。
张彧说:“我有粮票,一人一碗热汤面,明天傍晚每人给我家送去一捆茅草,吃不吃?”。
“吃!送两捆都行”,五个人一齐回答。
张彧带他们去国营饭店要了六碗骨汤面,一碗和师傅说一声,晚些做,等张建五吃完,用张彧的饭盒装上面条,给张建丰带去。
张彧付了钱票,饭盒给张建五:“我这就回学校,饭盒晚上送我家就行”。
“行,铁蛋,谢了”,张建五说,走回家一个多小时,到家估计一点力也没,哎,平生第一次进国营饭店吃东西,两捆茅草不够,三捆吧,看铁蛋和服务员说话熟悉的样子,看来平时没少来,羡慕!
另四人也是第一次进国营饭店吃东西,都好奇地东张西望,好在这会中午快过,没人在里面吃饭,不然指定被人说土包子。
下午放学,张彧和凌江一起回到凌家,凌奶奶得知他全要,和霭说:“小同学,这油布挺多,不要勉强全买走”。
张彧和她解释:“我还有其他用处,还担心不够用”。
见他坚持,凌奶奶不再拦着,张彧付了油布钱,和凌江一起搬油布上板车,用报纸铺上盖住,绑紧,和两人告辞后拉走板车。
回到村里,碰到的人又问他买什么东西,用车拉回来,张彧一路回答买点家里用的东西,心累!
回到家里,板车拉进院子,林三丫听到动静出来,张彧和她说在后院盖个小暖棚的事,之前没买到油布或塑料,不确定暖棚是否能建,张彧就没和她说。
林三丫也搬起油布,轻声说:“我就担心有人去举报,我们住新房子,有不少人眼红”。
张彧抱着油布进房间,说:“没事”,谁举报,他就整谁!让谁家不得安宁,一时查不出来就一直查下去,直到查到举报的人。
卸下油布,还有时间,张彧去砍竹子,五、六根绑成一捆扛回来,往返两次,搬回十几根竹子。
他放了竹子从后院出来,门外就有人喊:“铁蛋,铁蛋”,张彧出来开门,看门口两捆茅草,和门外的人说:“怎么这么快?不是说好一捆的吗?”。
来人不好意思笑笑:“下午回来不想去上工,就去割草,铁蛋,国营饭店的面条真好吃,汤也真好喝,一捆草抵不上”。
张彧笑:“多谢了,下回有事再找你”。
“哎,好,我回去了”。
吃完晚饭,张彧去猪圈看阴晾的皮毛,晾了两天三夜,亲娘每天来梳一次毛,皮毛已经干透,他摸了摸,毛挺软,很不错,狍子皮也可以。
抽出竹钉,取下皮毛,拿到堂屋,羊皮毛和兔皮都交给林三丫:“羊皮毛你裁来做坎肩,我火气旺,不怕冷,用兔皮做就行,兔皮多,以后还有,也给建设做一件吧”。
“嗯”,林三丫应声接过。
次日下午,张彧放学回到家没一会,叶昆贺知文建设三人先后到来,说几句话后,四人来到后院。
张彧心里有了成算,用铁锹在直线上隔一段距离挖浅坑,是立柱的位置,挖五个,叶昆看他立柱的位置,说:“张彧,草墙你多挪出两米多,油布够吗?”。
张彧说:“运气好,油布买得比较多,应该够,你来挖坑,我去砍竹子做立柱”。
“行,我来挖”,叶昆接过铁锹。
张彧张开手量竹子长度,砍下来,用这根比着,又砍下四根,将砍下的五根竹子一头削尖。
他做完这个,叶昆才挖好一个土坑,正挖第二个,张彧拿一根竹子到土坑旁,尖头朝下,用力一插,尖头全部插进硬土里。
张建设和贺知文用手把挖出的土拨回坑里,三人再用脚把土踩实,贺知文用手推推竹子,竹子晃都没晃,说:“张彧,总觉得你干什么都行”。
张建设自豪:“我三哥厉害!”。
是很厉害,贺知文觉得,张彧真不是一般人。
叶昆说:“世让总有一些人,优秀得把我们这些普通人比到尘埃里去,唉”。
张建设:“叶大哥,你常被人比下去啊”。
“建设,你瞎说什么大实话”,叶昆说。
“瞎说为什么还是实话?”。
“……”.
四个人说说笑笑,把五根立柱立上,也架上长竹子绑成栏状,等把茅草绑成帘,绑上来,草墙就成。
再在上面架上竹子,铺上油布,就是个小暖棚,其实也不算很小,深四米多,宽长是十几米,能种不少小青菜。
陆续有人送茅草来,张彧出来接几回,最后一人送来,他提到后院堆放一起,茅草还不大够。
贺知文看不小的棚子说:“棚子不小,可以种些番茄和茄子豆角”。
张彧:“会结果吗?”。
“会,人工授粉就可以”。
“人工授粉是什么?”。
“就是……”,贺知文解释。
“贺大哥,你怎么懂这么多?”。
“看书”。
张彧:这是纸上谈兵?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