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将在七零

第44章 奇怪感觉

没两天,要收春玉米,春玉米主要种在杏花坳和几个山脚下开出来一小块一小块地里,春玉米收四五天,收完翻地种秋红薯,种红薯也要四五天。

等忙完这两波都快要开学了,于是,收玉米时张彧没去干活挣公分,而是去借个铁钎,去较偏的挖石头,捡挑回去,围墙的石头差不多够用。

房子外四面他打算用石头砌到两米高,挑出来比较规整的石块不算多,还远远不够。

偏的地方远一点,但碎石很多,周围就他一人,所以他做事就方便,不规整的石块,铁钎用上少许内劲削石块,石块的尖角轻易被他削掉。

他干活快,弄出的石头多,大部分石头悄悄收起,挑回去一个人时悄悄拿出来,轻省很多。

他边干活边想一些事,记忆里,种完秋红薯过后,学生开学没多久,就收春天种的红薯,收完红薯的地就会种土豆,种这两样都是些山里缓坡开出来不太好的地,没有太多。

建房子的速度应该会快些,希望秋收前能建好,还要在山里建个简单木头房子,方便……,最好是开学前做好,上学后星期日进山,时间更紧。

中午天热,张彧也没休息,吃饱饭了继续去干活,大家都一样,中午在地头树荫下填肚子,短暂歇歇,戴上帽子,顶着烈日掰玉米,青壮年挑回去。

傍晚夕阳西下,没那么热了,张彧挑着石头经过杏花坳旁边的小山边上,前面山边玉米地里,是知青们干活动地方。

“啊啊啊”“啊啊”,好几声惊恐叫声响起,男女声都有,张彧快几步走过去,就见贺知文手拿个玉米棒在身前,他前面是一条不小的蛇,仰着三角头,吐着红色蛇信。

叶昆折个玉米杆在侧边,紧张看向蛇。

没多想,张彧放下担子,从簸箕里抄块石头砸过去,正中蛇头,石头带着蛇头偏过去一段距离,蛇身先落下,石头继续向前冲,落在一个女知青脚下,又是一声惊叫。

张彧走过去,折下一根玉米杆,戳戳蛇头,死了,他手抓蛇尾提起来,这条蛇有七、八斤重,还是毒蛇,常到处摘野果吃的小孩们运气真好。

叶昆拍一下胸口说:“吓死我了,是条腹蛇,毒性很强,还好张彧你来了”。

听惊恐叫声过来的张建英看张彧手里的蛇,庆幸说:“外面是很少见到这么大的毒蛇”,该说他们运气好吗?也幸好铁蛋刚好路过。

“小队长”,张彧见张建英叫一声,随后看向贺知文说:“蛇我拿走”。

“谢谢”。贺知文脸通红,满头是汗,心脏还在砰砰跳得厉害,刚才太吓人。

叶昆叫他:“张彧等等,蛇这么大,做熟换给我一些?”。

张彧说:“可以,不过可能很晚了”,林三丫也上工,还要晚一点才回去做饭。

叶昆:“没事”,吃肉再晚都能等。

张彧把蛇放簸箕里,挑起来就走,张建英去安抚受到惊吓的知青。

张彧挑石头去宅基地放,提着蛇回家杀,蛇胆吞下,蛇肉洗干净切段放盆里,他刚弄好,林三丫回来做饭,张彧和她说:“盆里是蛇肉,和兔肉一样烧,烧出来分半,叶知青要换肉”。

“好”,林三丫应。

张彧来到宅基地,没有再去挑石头,把散乱的石头整一整,天黑才回家。

回到家,洗手进屋里吃饭,林三丫细声和他说:“蛇肉做好,我让建设给他爷送去大半碗”。

张彧说:“好”。

吃饭,洗澡,房间门大开,林三丫跟张建设学认字,写新认的字,张彧坐门外院里乘凉。

“张彧”,叶昆在院子外叫,张彧来开门,不止他自己,后面跟着模糊人影,叶昆说:“贺知文说要来谢谢你”。

“进来吧”,张彧把人带到厨房,去房间点根蜡烛,提煤油灯出来,请他们坐下,给两人倒了水。

喝两口水,贺知文把杯子放下,正襟危坐,开口说:“张彧,傍晚时多谢你救了我”。

张彧摆手:“不用客气”,这么正经,让他浑身不自在。

贺知文脸颊有点烧,递出一个小布袋:“一点薄礼,不好意思”,谢礼只是一包桃酥,这让贺知文脸上发热。

张彧爽快接过说:“说来,我也想去找你,我分了家,家里什么都缺,特别是布料衣服,布票太难换,听说你家在上海,就想托你家人帮忙去淮国旧买些布料,衣服,被套寄来,秋天冬天的厚布料”。

张彧压低声音说:“当然不是让你家人白帮,我给你三斤白面,如何?”。

贺知文连忙说:“你救了我,帮点忙应该的”。

叶昆拍贺知文肩膀说:“不要推辞了,你不要,张彧不会让你帮忙的,是吧?张彧”,张彧人太实在,帮他一分,他还十分。

张彧说:“是,我以后会常麻烦你家人帮忙买东西寄来,有来有往”。

贺知文脸上还是抗拒的,刚被人家救,帮个忙还收人家谢礼,没有这样说法的。

张彧看他脸说:“不用推辞,我说的以后常让你家人帮忙买东西寄来真不是假的”。

他说着站起来,掀开铁锅,拿出两半碗肉,抽出两双筷子,塞两人手里:“还是热的,吃吧,就当交个朋友”。

叶昆拿碗和筷子马上吃起来,贺知文看叶昆猛吃起来,犹豫夹起块肉吃。

张彧等两人吃完了,收起碗筷,拿一个饭盒塞叶昆手里:“满满一盒,你看着给吧,吃了饭盒给我送回来”。

叶昆拿着颇有重量的饭盒,喜滋滋,刚才的蛇肉好吃得紧,从口袋里掏出钱,给张彧两元。

贺知文看他们交易,愣了愣,心想叶昆真是富裕,两元的肉说买就买了。

张彧小声和贺知文说:“贺知文,等种完红薯,我给你钱让你汇回家,让你家人帮我买东西,就这么说定了”。

回知青点路上,叶昆拿手电筒走前面,说:“贺知文,不用犹犹豫豫的,张彧是个爽快人,如果在意你家的事,就不会让你家人帮买东西,知青又不是只有你是上海来的”。

叶昆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张彧在找借口帮贺知文,他们之前又不认识,无亲无故,面熟就要帮人?

张彧送走叶昆两人,没进屋看书,拿斧头去村尾砍多根竹子,砍成两段收起来。

掰玉米,挑玉米都是重活,张铁万挑一担玉米到晒场,和他身边关系好的人说:“这次收玉米,感觉没那么吃力了”。

以前挑重的东西,腿脚有点软。

旁边人没好气小声说:“也不看看你最近吃了多少肉,每次分肉就你家分得最多”,这种天气,肉没办法放,只能都吃了。

他和儿子分得少一些,家里人多,吃得较少,都感觉腿脚有力了,何况是他。

张铁万擦汗说:“我家几个小子的胃,那是无底洞,吃多少都不饱”。

“谁家不是这样?”。

他又小声说:“铁蛋挺有本事的”。

“是,心里还很有成算”,只靠自己就把建房子的材料换够,有些大人还做不到。

这回,张彧过五天才进山查看陷阱,掉进去的两只兔子发臭,他拿出来埋了,想了想,用铁锹在陷阱排水沟往下挖,挖出一条小通道从陷阱底下斜上来,掉进去的兔子只要没摔死摔断腿,就能出来,野猪就不行。

陷阱挖得大,挖得深,野猪掉下来一时死不了,能多活一两天。

不过这么长时间了,就收了两只半大野猪,难道上回掉下两只,野猪群转移到其它地方去了?

张彧挖好斜道,没去找野猪踪迹,取出一把大斧头,这大斧头是他的战利品,金国一个小头目的武器,非常锋利。

他端看斧头,沉默一会,找四棵较直、大腿粗的乔木砍下,修直,砍掉尾收起来,又去割茅草,用麻绳绑成帘状。

中午填了肚子,他来到看好两棵相距五六米的大树下,爬上一棵,砍掉一些树枝,在一个位置留下两个大的枝桠,又爬上去一人多高度,修树枝,也留下两个粗的树枝,另一棵树在差不多的位置也一样。

修完,用之前砍的两根大腿粗的小木头横搁两棵树的枝桠上,用尼龙绳帮紧。

看木头距离,下来把竹子取出,砍成约两米长的段,重新爬上树,把竹节横绑在三根木头上,成排状,绑成一个小平台。

上面一人多高的位置,绑上两根木头,绑上茅草帘,简单的树屋建成,以后要风干的兔肉,腊肉就挂在这里。

四面透风,秋天雨小,下雨也可能不会漏下来,离地面高,是风干肉的好地方。

种完红薯的这天晚上,学习时间过去,张建设回去睡觉,张彧和林三丫说:“我跟贺知青说定,种完红薯我就给他钱,让他汇回家,请他家里人帮我们去淮国旧买秋冬布料,衣服,被套,床单之类的,那里买东西不用票,我计划给他一百五十元,你有什么东西要买的?”。

支出这一大笔钱,荷包空了,还要挣钱!

林三丫听了眼睛发亮,说:“衣服就不要买了吧,买毛线,我来打毛衣,比买成衣划算,布料就做棉衣,只是棉花没有”。

张彧就说:“我去换!”。

张彧把想要买的东西记下,第二天早上去公社,在邮局门口等到贺知文,把钱和记录纸张还有三斤白面交给贺知文。

贺知文接过东西,见他马上走,忙说:“等等”,张彧迈出的脚停下,就见贺知文数了钱,拿出钢笔,从口袋里掏出纸张,快速写一张条给他。

张彧接过,条子上写的是收钱买东西的内容,后面签上贺知文名,张彧又看他一眼,走出邮局。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