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虽然婚事已经作罢, 让大家舒了一口气。
但……
“你说什么?你要外任?”谭氏揪得心疼,她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要做这种事。
“娘,儿子心意已决。”宋明诚低着头,声音却异常坚定。
“哥?”宋思意也担忧地看着自己的大哥。
“我们才刚进京, 你的婚事也还没定下, 好好的翰林院仕途你也不要了!你这是要做什么啊?造孽啊。”孙氏气得心口疼,“你知不知道, 父母在, 不远游?”
“我知道。”宋明诚跪在地上, “但是儿子真的很想给百姓做点事情。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儿子苦读十几年书,就像做点事情。”
“小满。”宋大志握住谭氏的手, 闭着眼睛,沉声说道,“算了。”
“唉。”
虽然不舍得, 但是宋家一贯不拦着子女做事, 随着他们去闯。宋思意是这样,宋思慧是这样, 三个小子也是这样,轮到大哥宋明诚也是这样。
周嘉时和宋明诚特意去拜访了傅景昭, 求了这件事。
傅景昭直言道,“也好。你和景安的婚事毕竟犹如刺一样扎在父皇心里,出去了也好。等景安婚事定下来了, 你在外面做出了实绩, 你愿意回来就回来。”
傅景昭一直觉得像宋明诚这样的人,一直放在翰林院有些可惜。
这次就是个很好的机会。
傅景昭同大靖帝商量了一番, 给宋明诚安排了一个距离京城很久的一个县城,高鸿县。
说是县城,但是也是京府直辖。
奈何之前因为洪涝泥石流将整个县,都冲垮了。
高鸿县一直没有任何起色,现如今刚好把宋明诚派过去搞发展。
高鸿县离京城就是半天的路程,对于宋家的老人来说,也能放心一些,就没那么抵抗了。
宋明诚收拾了包袱,就带着砚台出发了。
才没走两天,宋思意在思周莫视察的时候,就感觉不舒服。专门请了大夫来一瞧,竟然是有孕了。
可把两家人吓了一跳。
竟然比成婚还早一些时日的宋思慧还先有孕。
惊得林氏都放弃了跳操,从萱草堂赶出来了。
“我没什么大事。”宋思意趴在匆匆赶回来的周嘉时怀里,轻声说道,“不过是孕吐罢了。”
“吓坏我了。”周嘉时松了一口气,望着宋思意的眼睛又是心疼又是喜悦。
“哥哥才刚走,反正也没到三个月,到时候等他回来了,一并告诉他。”
“思意,快起来。我让厨房专门给你炖的汤。”林氏急吼吼地进来,身后跟着无语的周嘉清。
“娘,你让嫂子和大哥好好说说话,别去打扰他们。”周嘉清被自己的娘气无奈了。
太没眼力见。
“有什么比你嫂子身体重要的?”林氏不满,直接将炖的鸡汤端到了宋思意面前,“我特意把油和浮沫都撇干净了,你看看可有胃口吗?”
林氏眼里的兴奋就快要溢出来了。
亏得她天天跳操祈祷,就是想要个孙子孙女。她觉得这件事她有头功。
宋思意架不住林氏的热情,勉为其难的浅尝了一口,“好喝。”
“那好,那娘以后每天想着办法给你做啊。”被夸了一句的林氏顿时觉得自己出息了,有地方站住脚了。
林氏突然的转变,比起之前一个人在萱草堂跳操,让宋思意更为头疼。她如今想出去办点事,林氏就要念叨几句。
烦的她头疼。
主要是她自己的爹娘,谭氏她们也不乐意宋思意奔波受罪,希望她安心静养。
好在周嘉时出面,有安排了两个婢女和一个护卫,林氏才闭上了嘴巴,任由宋思意出门。
宋思意也不是平白无故想出门。思周莫和婉衣轩都有人看顾,宋思意只要定期让他们送来账本就问题不大。
如今她想做的是另一件大事。
她有银两,有人脉,可以说是幸福美满了,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做大事。
《孟子》言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她希望能做到这一点。
之前零零总总,带着那么多女子找了活计,找了一条生存之路,若是能做得更大一些,岂不是更好?
一想到这一点,宋思意就有些顾不上自己孕吐不适,心情澎湃起来。
好在周嘉时没有任何不满,还十分支持宋思意的想法,省去了许多麻烦。
不仅如此,他还让宋思意随意支取家中银两。
有了两笔财富,宋思意的底气就更加足了。
她托太子爷发了一个告示。
京城,京城周边一百里以内的人家,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到周府来申请一笔钱财。
首先必须是女子,且是真心实意想要顶门户,发家致富的。
其次家里实在艰苦,需要帮助的。
最后,要么愿意来思周莫和婉衣轩先当学徒的,要么就是有些能力和技艺能做出些东西的。
比如你可以开个豆腐摊,做些豆腐售卖。
再比如,可以做包子。
不拘泥于什么种类,最重要的有一颗走出来的心。
钱财也不多,勉勉强强够得上一个小摊的费用,但是足够有心的人做出来了。
不过钱财也不是白给的。
这笔钱存粹就是以借款的名义给出去,签字画押。
每个月要还一点利息,直到还清本金为止,就可以消除借据。也就是说,借了三两银子,每个月还十五文利息。如果能一次性把本金三两还清,就不用再付利息。
倒是有人想钻空子,因为利息比钱庄低一些。
但是这次明确规定了,若是把钱挪作他用,就可以马上收回。
整个过程,都有太子背书,官府监督。
一开始,人们都还犹豫不决,觉得天降馅饼,准没有好事。
哪晓得有个人第一次吃了螃蟹以后发现,真的是馅饼,还是能吃的好馅饼!
所有人蜂拥而来。
但是宋思意不慌不忙,先把传家调了过来,又让太子给了两个人,一起来审阅,才从一大堆的申请中,挑出了几个真心实意,家中贫困的女子,投以钱财支持。
“少夫人,您心可真善。”添巧帮着收拾桌子上的宣纸,忍不住感慨,“若不是您的身边,待的实在太好。我若是符合条件,也要巴巴地申请呢。”
“没到那么贫困的,又不真心实意的,我才不肯做这种事呢。”宋思意慢悠悠喝着林氏送来的汤水。
“我小时候也是家里穷得很。若不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我母亲也不会把我卖了。她觉得卖到大户人家做丫鬟,总比在家饿死的好。当时当初有这个机会,我或许就可以和娘一道做做小生意。”
听着添巧的话,宋思意有些不是滋味,她岔开话题说道,“那些个人,你再让传家打听打听,若是有重男轻女的情况的,就绝不给钱。”
宋思意特别怕有些女子来申请,最后养的还是重男轻女的人家,还不如先给那些重男轻女观念轻一点的人。
“说不定等以后,越来越多的女子走出来顶门户,女子的地位就不会这么低了。”添巧笑嘻嘻说道。
“女子能顶半边天。”宋思意想起一位伟人,心中感慨,“但是过程是漫长的,咱们一点一点来。”
只要能改变一点点,对于宋思意来说,她做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
“外头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说,您是菩萨转世呢。”添巧扶着宋思意起身往外走。
宋思意冷嗤一声,摇摇头,“也有人骂我吧。”
思周莫第一次招聘的时候,就被不少男人吐槽说,狗眼。说她们找女人干活,没有远见。
宋思意就纳了闷了,同样是人,那些个铺子只要男人就可以,她要女子就不可以?
事实证明,思周莫完全没男人也依然做得很好。
婉衣轩也只有传家和莫风和部分送货的是男子,主力依然是女子,照样也做得很好。
两家铺子都不知道开出多少分店了,赚到多少钱了,总算是没有人在外头嘀嘀咕咕说“只有娘子军,就干不成大事”的话了。
这一次,只给女子这个机会去申请,肯定也有不少闲言碎语。包括傅景昭也不理解宋思意的想法,但是还是答应了。
总之也别怪宋思意偏心。
实在是女子更加没有渠道改变命运。既然男子有这么多机会了,何故非要与女子争抢这么点机会呢?
宋思意是女子,她有能力闯出来,就更愿意给女子机会。
钱是她的,人是她的。
管她怎么用,说闲话的,都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吃饱了撑的没事做的人,那些话也只是没让他们如愿的酸言酸语罢了。
倒是周嘉时在翰林院受到了不少同僚的冷嘲热讽。
有说他夫人女人多事,不安后宅,也有些人说周嘉时自己好大喜功,才会拉着夫人求太子这些事情。
周嘉时自己也不在意,只是一笑而过,安心做好自己侍讲的事,其余时间就静心读书,注经写文。
宋思意偶然知道这事,周嘉时也只是摆手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随性去做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