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他不冤
红星小学, 两排砖瓦房,一个大操场,五个年级, 每个年级目前只有一个班,除了一年级学生多一些, 其他年级学生都不多。
韩小英带的四年级, 班里只有二十三名学生,五年级人更少,才十七个,不过以后随军的家属会越来越多, 孩子肯定越生越多,生源不愁。
第一天开学事情比较多, 报名,登记, 收费,发书,然后领着学生熟悉教室,打扫卫生。
一上午下来, 韩小英嗓子都说干了,好在四年级的孩子不像一二年级的小豆丁动不动就哭鼻子, 除了个别的皮孩子闹了点儿, 她交代下去的事都会主动去做, 不用她时刻盯着。
乱糟糟的开学日过去了, 捋顺了学生,就正式开始上课了。
经过一个月的岗前培训, 韩小英现在很有为人师表的样子, 不禁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给学生们上起课来也是有模像样的。
她讲课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调理清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即使白校长跟几位老师时常坐在教室后面听课,她也不会受到影响,紧张得手抖话都说不利索。
正因为她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就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白校长才决定让她带四年级,当班主任。
白校长带五年级,交语文兼顾品德,钱舒羽带三年级,徐慧洁二年级,这两位都比较稳重,学识也扎实,郝小玉性格活泼,就让她带一年级,另两位老师有特长,一个教学生音乐跟常识,一个教地理跟画画。
六名老师加校长一共七个人,没一个人闲着,唯一的校工是个腿跛的老头,负责看大门跟上下课敲钟。
苗嫂子家的儿子刘庆丰就在韩小英的班里,这孩子跟韩小英熟悉,开始叫婶子,现在改叫老师了,他人缘不错,开学一周被同学们选为班长。
徐慧洁的女儿楚雪莹也读四年级,很秀气文静的一个小姑娘,学习好,被推举为班里的学习委员,
有了班干部韩小英就轻松多了,作业有人收,纪律有人帮忙管,学生到点放学,她随后跟着下班,适应了工作之后,也就不累了。
韩小英回到家,谢平安还没回来,她拿着篮子去菜园子里摘了几把豆角,找了两根黄瓜,拔了几颗葱。
回屋洗洗手把饭做上。
她饭没好呢,谢平安就扛着个大包裹进来了。
“谁寄来的包裹?”韩小英纳闷的问。
“郑家和寄来的,”他上午收到的包裹单,下午就给取回来了。
韩小英拍拍手,找出剪刀把包裹拆开,里面有一袋子面粉能有三十斤,几大包干货,还有几十个咸鸭蛋跟两只风干鸡,一大卷卡其色布料,最下面放着一封信。
信是谭雅婷写的,韩小英打开后从头到尾一气看完。
谭雅婷在信里说了,面粉是郑家和的一点心意,干货是肖兰进山采的,咸鸭蛋跟风干鸡是宋大夫家给韩小英的,布料是谭雅婷从惠城弄来的,每件东西都有出处。
最后谭雅婷在信里说,张建设前段时间死了,出义务工时跟别村的人打起来,被推倒头磕到石头上,当时就不行了,留下个女儿还不到三个月大,张家为这事儿闹哄了很长时间。
韩小英看完信愣住了,她以为自己重生了会改变很多事,没想到还是没能改变张建设的死局。
只是前世,张建设是今年冬底死的,她当时刚生完孩子,身体不好没有奶水,正好赶上村里杀猪,张建设去给她买猪脚下奶,没想到跟村里的屠户发生了争执,被一刀毙了命……
这辈子提前了小半年,张建设死了,同样留下个孩子,只不过留下的是个女儿不是儿子,其实很多事情还是不一样了。
“媳妇儿,你想啥呢,锅要糊了!”见她看完信就开始愣神,谢平安眼神闪了闪,不过没问。
他转身进了厨房,揭开锅盖,把锅里炖的豆角盛出来。
锅烧干了,豆角炖得干巴巴的,好在没糊,还能吃。
韩小英回过神来,不好意思的跟进厨房解释道:“谢平安,张建设死了。”
“张建设?就是宋家堡那个打过你主意的?”他还记得呢,为这事儿小英还去公社告过状。
“嗯,就是他,你说好好一个人就这么没了……”韩小英复数了一遍张建设的死因,然后叹道:“可怜的是孩子,还不到三个月呢。”
谢平安见多了生死,对张建设的死没她这么感慨,“因果是张建设自己造成的,他要不是性格冲动易怒,好好的出个义务工为什么要跟人干架?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解决?他死的不冤!好了,别想了,把东西收起来吃饭吧。”
韩小英点点头,一边把包裹里的东西分别放好一边念叨:“郑家和怎么邮来这么多面粉?”这是怕她吃不惯东省这边的面粉吗?
“等过两天弄些这边的特产给他们寄去,媳妇儿,这块布料不错,正好给你做身衣服。”谭雅婷从惠城弄来的料子一看就不错,谢平安给放到柜子里。
“明儿个买几斤棉花,给你跟爸做两条棉裤。”韩小英收拾完,去厨房切了两个咸鸭蛋放到盘子里端了出来,“这咸鸭蛋看着不错。”
“是不错,棉裤我不用,我有部队发的够穿。”谢平安拿起筷子挖出鸭蛋黄送到媳妇儿碗里。
“那也再做一条,又也不费什么事儿。”两人吃着干巴巴的豆角,跟冒油的咸鸭蛋,说着家长里短,很快就把张建设的死抛在脑后。
一些无关紧要的人,韩小英当然不会放在心上,谢平安也没再提起。
随着节气的变化,天气渐渐转凉,韩小英用谭雅婷寄来的布料做了件双排扣的收腰风衣跟一条直筒裤,她穿在身上修身又干练,特别有型。
没隔几天郝小玉也照着做了一身,只是她个子太矮,风衣做得太长,穿起来不如韩小英好看。
徐慧洁背地里嘲笑她东施效颦,她知道后,气得她恨不得把新衣服剪了,以后再也不穿了。
现在家属院跟学校里,经常有人拿郝小玉跟韩小英做对比。
她们两个同岁,一个叫小玉一个叫小英,长得都很漂亮,又都是学校的老师,性格却迥然不同:一个开朗活泼,一个沉稳内敛;一个嫁得营长,一个嫁得团长;一个嘴甜讨巧,一个贤惠勤劳……在很多地方两人看似差不多,实际上有心人把她们过的日子一对比就知道韩小英更胜一筹。
韩小英从来不关注这些没用的,郝小玉不行很在意,她原来对韩小英就很羡慕,谢平安比她男人出息,津贴也多,听说还会做饭,有时还来接韩小英下班,她家男人对她好是好,就是有些呆板。
再被人一比较她心里不舒服,对韩小英又多了几分嫉妒,跟韩小英没开始那么亲近了。
韩小英不在意,她抽空给谭雅婷勾了件水粉色的毛衣开衫,毛线还是结婚时她姐给的,她一直没用。
给她公公跟谢平安各做了条棉裤,她公公膝盖早年落下的毛病,受不得凉,棉裤特意做得厚些。
又给宋大夫寄了些药材,给郑家和肖兰寄了些小米大枣之类的特产,还了他们人情。
不赶上周日,韩小英没有时间赶集,这么多东西都是谢平安准备的,当然,他也没忘了给自己媳妇儿留下一份,他还跟人换了一袋子大米,买了两只老母鸡。
家里每个月供应粮里的细粮是有定数的,媳妇这段时间上班都累瘦了,他多弄些细粮跟肉给媳妇好好补补,反正他们家又不是吃不起。
东省的冬天比庆阳来得晚,十二月份才开始下雪,只是山里风大,家里不烧炉子没法过冬。
谢平安早早就准备好了煤球跟柴火,免得媳妇冻坏了。
大雪纷飞的天气,韩小英坐在教室里,一边烤着火,一边看着学生们上自习。
只是她悄悄摸了下自己的肚子,月经两个月没来了,她肯定怀孕了。
可除了容易累,她一点反应没有,这个孩子也太乖了。
怀孕的事她还没跟谢平安说,谢平安前段时间出任务去了,不在家,不过应该快回来了。
“铛铛铛——”
在韩小英出神的时候,学校的大钟敲响,学生要放学了。
她耐心的叮嘱了几句,看着学生们背着书包排队离开教室,熄炉火,锁好门,没多久也跟着下班了。
刚出学校大门,就见有些消瘦的谢平安笑着冲她摆了摆手。
韩小英小心翼翼的的走了几步,一点不敢跑。
她身后的徐慧洁跟钱舒羽她们互相看了几眼,然后对谢平安点点头。
韩小英这段时间整天忧心忡忡的,担心出任务的谢平安,她们是军嫂能理解,见谢平安平安回来了,而且一回来就来接媳妇下班,脸上都露出善意笑。
谢平安冲她们点点头,叫了嫂子,伸手扶住走过来的韩小英,“媳妇儿,你看着脚下。”
韩小英一愣,“你知道了?”
“看你走路小心翼翼的,我猜的,多久了?”谢平安心里雀跃,视线直接对上小英的肚子。
“两个月了,咱们回家再说。”学校的同事还不知道她怀孕的事,她谁都没跟说。
“先不回家,咱们去医院。”听说怀孕两个月了,谢平安皱了下眉,上个月他们还在一起胡闹来着,对孩子不会有什么影响吧?他第一次当爹什么都不懂,隐隐有些担忧。
韩小英点点头,去医院看看也好,省得谢平安担心。
不过这个孩子来得可真是时候。
现在两个月看不出来,等显怀之后学校也放寒假了,她可以在家里好好养胎,预产期是明年六七月份,那会儿放暑假,可以安心坐月子。
至于上班没人带孩子?她这几天早想好了,军区里有好些大娘婶子闲着没事儿,她可以找个靠谱的帮忙带两年,等孩子大些就送幼稚园,什么都不影响。
谢平安不知道她把生孩子前后的事情都想好了,一路小心翼翼的扶着她到了医院,一检查,确实怀孕了。
大夫孩子已经两个月了,很健康,孕妇回去要注意休息,以后还要加强营养,过段时间再过来检查。
要当爹了,谢平安喜形于色,刚出任务回来的疲累仿佛一扫而光,高兴得恨不得把小英直接背回家!
韩小英嫌丢人,不让他背。
谢平安贫了两句,说什么都依她,回到家,就把鸡给宰了。
韩小英也没阻止他,家里三只鸡,本来就有些多,只不过平时没什么人来,她就悄悄养着了,宰一只正好给谢平安也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