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幺妹改嫁大佬后首富了

第87章

◎二合一◎

不过那位有可能是姜安宁小舅舅的人对两人长得也很惊讶, 笑着道:“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么神奇的事,两个不认识的人竟然长得这么像。”

姜安宁一直留意着对方,对方的态度似乎除了惊讶, 并没有往两人之间有血缘关系上想。

不应该啊。

小舅舅走丢的时候已经十岁,原身是因为发烧大病一场不记得, 小舅舅应该记得才对?

难道说认错了?

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长得很像, 就连本人看到了,都直呼惊奇,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一个流落在外面的亲人。

小花妖不确定了,前世在人类的电视机里,她也不是没看过这样的事。不仅有, 还不止一件。

万一真认错了, 她贸然上去认亲, 不仅尴尬,还不太礼貌。

姜安宁只能顺着对方的话感慨一句太神奇,用开玩笑的态度笑着道:“不过, 我确实有一个流落在外的亲人。是我的小舅舅,59年逃荒的时候走丢了。我刚才见到您,还以为您就是。”

“虽然很遗憾,但是我确实不是你小舅舅。”孔令生长相温和, 性格也很温柔, “59年我已经是十岁, 那会正是我跟着家人在岛上到处野的时候。”

姜安宁闻言, 顿了顿, “孔同志记得自己十岁时候的事?”

孔令生很确定, “当然记得, 而且我记得很清楚, 所以我才说我不可能是你小舅舅。”

姜安宁失落,看来真的是认错了。可是他长得真的好符合妈说的条件。年纪也对得上,尤其是那双眼睛,真的和自己一模一样。

孔令生似乎也看出她的疑惑,开口解释:“我眼睛随了我妈,这点李胜也可以作证。”

李胜在旁边拍了拍胸脯,“这点老孔没乱说。老孔的眼睛确实随了阿姨。真要说像,其实你和阿姨才真的长得像,不仅是眼睛,还有笑起来嘴角的弧度。”

看来真的是认错人了,姜安宁不好意思地道歉:“抱歉,应该是我认错了。”

“没事,我理解。”孔令生没有放在心上。他懂这种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也理解姜安宁想找到亲人的心情。

当年和他相依为命的大哥离开的时候,他也无法相信,在街上看到有人和他背影相似,都会认为是自己大哥。

在大队长萧金明的介绍下,姜安宁这才知道两位的名字,那位和她长得像的人叫孔令生,另外一个年轻一些的男同志叫李胜,两人都是海沙岛水产研究院的工作人员。

孔令生听说姜安宁就是海沙岛红星工厂的厂长后,眼里闪过一丝惊讶,“姜厂长真是年轻有为!”这么年轻有为的女厂长可不多见。

“孔同志过奖了,是部队信任,我也赶上好时候了。”姜安宁谦虚道。

“那也是姜安宁足够有能力才行。”孔令生看姜安宁真的有种亲切的感觉,要不是他记得十岁之前的生活,都要怀疑自己是姜安宁走丢的小舅舅了。

李胜听她说是红星工厂的厂长,立刻想起来了:“您就是周兴海的小婶,之前想要咨询珍珠贝养殖的那位姜厂长?”

姜安宁一听,立马猜到了他的身份,笑着道:“原来李同志就是兴海说的那个在研究所的朋友,没想到这么巧。之前的事谢谢你。”

“哪里哪里,姜厂长您太客气了。我和兴海那是过命的交情,你是他的小婶,也就是我的小婶。帮您找资料是举手之劳的事,不算什么。对了,之前您不是想问珍珠贝的人工养殖吗?”

李胜拉过孔令生,介绍道:“孔兄是我们研究所专门研究珍珠贝人工养殖的工作人员。他曾经跟着张玺先生学习过。”

“没想到孔同志竟然是张玺先生的学生。”姜安宁觉得白蝶贝的人工养殖计划更有信心了。

张玺先生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贝类科学家,中国贝类学奠基人。①

之前周兴海拿给她的资料中,有一本书叫《南海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就是张玺先生和另外两位先生合著的。

能够成为张玺先生的学生,孔令生的能力绝对不可小觑。

刚才李胜说他在研究白蝶贝的人工养殖,若是结合她后世对白蝶贝养殖的了解,说不定他们联手可以提前攻克白蝶贝人工养殖技术。

这么一想,姜安宁对这位孔同志更加感兴趣了,李胜这么说正合了她的心意。

“我有一些关于珍珠贝养殖的事想请教孔同志,不知道孔同志方不方便?”

孔令生之前听李胜说姜安宁想人工养殖白蝶贝,当时就想认识这位厂长,本来还想着等下个月研究所的珍珠贝展示会议上,请李胜引荐,没想到今天碰上了,当即道:“自然方便。不过,可能要劳烦姜厂长稍等一下,我们还有些工作没做完。”

“这没什么,正好我也要和萧队长他们去看看海鲜鸭,那我们一会儿忙完各自的在大队办见。”

“可以。”

约好时间,姜安宁跟着向阳渔业大队的人继续查看海鲜鸭的情况。

向阳渔业大队的这片红树林范围非常广,可以说是天然的海鸭养殖场,每天都会潮涨潮落,滩涂上会遗留下许多的小鱼小虾小蟹等海鲜生物。

每当这时候,大队的人就会打开鸭棚,让这些鸭子出去觅食。

大队长萧金明提到这些海鸭,那张被烈日海风侵蚀的略显沧桑的脸上露出一口白牙,“首批我们一共养了一千多只,中途因为生病和台风洋流等影响,活下来的有六百多只。这都多感谢工厂请陶专家帮忙,要不是他们,今年根本活不了这么多鸭子。”

向阳大队的这片红树林占地宽广,非常适合养殖。这个数量其实不算多,但海鸭养殖风险大,养殖过程中,雏鸭容易生病,一生病就要隔离开,基本很难活下来。第一批养殖成活率这么高,姜安宁她们也很意外。

“大队长您啊就是太客气了,当初要不是你们信任我们,愿意带头扩大海鲜鸭的养殖,我们现在哪里有这么多海鲜鸭可以卖。”姜安宁代表工厂表达了大队的信任,“这只是第一批,后续还要仰仗大家养鸭。”

海鲜鸭的饲养不像普通鸭,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养,海鲜鸭必须养在有红树林的地方。

一方面是这里海水干净没被污染,另一方面红树林退潮后滞留的海洋生物多,可以为海鲜鸭的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姜厂长不愧是当厂长,这话说的我们都不好意思。姜厂长您这么看重我们,我们大队肯定不会让工厂失望的,下一批我们打算把鸭群再扩大。”

大队长身边几人也跟着道:“大队长说得没错,姜厂长放心,我们一定会把海鸭养好。”

“谢谢大家的支持,我可以在这里和大家保证,不管你们有多少海鸭,我们工厂都收。”

“那我们可得多养,倒时候养多了,姜厂长可不要嫌弃。”大队长哈哈笑道,有姜厂长这句话,明年的收益也有保障了。

“哪里会嫌弃,越多越好,多多益善才是。”姜安宁也笑着道。

以铁路局目前的销量来看,用海鲜鸭制作的风干鸭和叉烧鸭非常受欢迎,供不应求,不仅火车上的客人要,羊城本地人也争相购买。

这点数量距离铁路局的要求还差的远。

萧队长朗声笑道:“有姜厂长这话,我就放心了。明年一定扩大规模。”

“就是,我们肯定多养。”大队其他人高兴道。

阿曼开玩笑:“那我可得记上,倒时候铁路局要是不够卖,那我可得让他过来找大队长。”

大队长逗笑,看着身边本大队的后生道:“听到阿曼主任的话没,臭小子明年可得给我拿出吃奶的劲儿使劲儿干,要是养少了,阿曼主任找你们要鸭子,我可不管。”

“那肯定,必须多养。阿曼主任,您就放心吧。明白保底这个数。”

姜安宁和阿曼看到他比的数字,五千只,那感情好,向阳大队这么多,要是再加上其他大队的,赵经理这次总不能找他诉苦说不够了。

要扩大生产规模是好事,当然也不能盲目扩大,还是要看看红树林的情况,适当养殖。

姜安宁和阿曼看了看滩涂,“萧队长,我们可以下去看看吗?”

“当然可以。”萧队长露出一口白牙,“这里滩涂泥泞多,姜厂长要多小心。”

“我会注意的。”

姜安宁脱了凉鞋,和阿曼一起走下去,沙滩湿软,踩上去脚就陷进淤泥里,走起来反而很稳当。

她不方便蹲下查看,阿曼蹲下抓了一把泥土,放在手上。

姜安宁看了看,淤泥里有许多的小鱼小虾米,可以看的出来,这片红树林的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完全可以扩大海鲜鸭的养殖。

萧队长也跟着下来,带着他们介绍养殖的情况。

成群结队的海鲜鸭在红树林或梳理羽毛,或到处啄食淤泥里的贝类藻类。一只只膘肥体壮,长势喜人。

“金泉,你去抓几个海鸭过来,让姜厂长看看。”大队长吩咐萧金泉。

“好的,队长。水生,金阳你们几个,和我一起去抓几只。”萧金泉和大队几个后生去抓鸭子,萧金明继续带着姜安宁和阿曼逛。

等萧大叔他们抓到海鲜鸭,大队长脸上都是收获的喜悦,“姜厂长,阿曼主任,这就是我们的海鸭,每一只最少都有三四斤重,每天都要吃一斤到两斤的小鱼小虾才够。这样的鸭子不管是炖来吃还是烧来吃,亦或是做成其他菜都很好吃。”

姜安宁和阿曼摸摸鸭子,一身腱子肉,很结实,都点点头,“这批鸭子确实不错,每一只我们按照八毛钱一斤的价格收购。还有没有海鸭蛋,海鸭蛋我们工厂也一起要了。”

大队长和其他人听到一斤八毛钱,笑得见牙不见眼,“鸭蛋也有。金泉给姜厂长找几个海鸭蛋看看。”

大队长一说完,萧大叔就下去,左看右看,便从红树林的树根里掏出几个混合着淤泥的鸭蛋。

“姜厂长,这就是海鸭蛋。”

姜安宁不是第一次见海鸭蛋,之前恩瑾每天都要去食堂打一个海鸭蛋给她吃。

海鸭蛋的蛋壳颜色淡青色或者白色,因为常年吃海鲜,蛋壳含钙量高,比普通鸭蛋要硬。

向阳渔业大队这批海鸭蛋个头还不错,若是加工成咸鸭蛋,下饭又好吃,赵经理肯定满意。

有了这批海鸭和海鸭蛋,总算可以和赵经理交代了。

好几次,姜安宁接到对方电话,也不说其他,就是诉苦,说海鸭不够卖。火车上慕名而来的客户买不到东西都投诉他们采购部了。

产量不上去,姜安宁也没办法,现在可算是可以交差了。

六百多只海鸭留下一部分下蛋和育苗,最后售卖的有五百五十只,海鸭蛋比鸡蛋贵一分,算八分钱一只,一共有一万多枚鸭蛋。

这批鸭蛋和海鲜鸭工厂全部收了,两辆大卡车运不完,分多次运输。来之前,她们特地去邮局取了钱,一摞一摞的大团结整整齐齐地装在箱子里。

按照之前的约定,姜安宁她们扣除了前期工厂垫付的钱,海鸭和鸭蛋剩下一共卖了两千三百多块钱。

拿到钱后,大队长和周围的队员忍不住红了眼眶,这么多年,大队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大队七十户,扣除下批养殖的钱和买粮食的钱,每家可以分到五十多块钱。

今年终于不用欠国家饥荒了,还能剩下一些钱过年。相比往年落不到一毛钱,还倒欠国家饥荒而言,这个情况简直不要太好了。

养殖海鲜看起来似乎只要把海鸭定期赶到红树林就可以了,很简单,实际上要注意的的东西很多。除了常见的台风危害、疫病危险,还得有人看着海鸭,免得被浪卷走,还要注意一些海鸟,伤害小鸭。

总之想要把海鸭养好,特别熬人费精力。向阳渔业大队的鸭子养的这么好,他们肯定没少付出。

不过,向阳大队的人并不觉得辛苦,渔民靠海吃海,哪有不累的,累不怕,就怕累的要死还看不到希望。

姜安宁和阿曼看到大家这样,也很心酸。这年头渔业技术不发达,农民打渔危险高,收获也一般,不少大队连饭都吃不饱。

养殖海鲜鸭能够给大家带来收入,姜安宁和阿曼都觉得很有意义。就算还有的大队依然有人持怀疑态度,怕上当受骗,她们也坚定了信心帮助大家。

这是一件双赢的事,值得去做。

谈完海鲜鸭的收购,姜安宁和阿曼回到大队办,和孔令生他们了解了下珍珠贝的养殖情况。

姜安宁她们想养殖珍珠贝,最好还是去一趟水产研究所,实际看看珍珠贝的养殖过程,研究所里有详细的介绍。

除了马氏珍珠贝,姜安宁还问了白蝶贝人工养殖的研究情况,孔令生也没藏着掖着,目前的技术难度是什么他也讲的很清楚。

“白蝶贝对海水的环境要求非常高,我们也曾经尝试过人工育苗,可惜都失败了。养殖贝苗成活率非常低,无法形成规模化的养殖。”

姜安宁也知道这个很难,不然白蝶贝的价值就不会一直居高不下。

“那如果我们不进行大批量的养殖,先做精细化的养殖呢。比如近海岸成活率低,为什么不试试远海壮苗,等苗成活了再挪到近海养殖。

部队附近有一片海域,有非常多的野生白蝶贝,如果在那里放养育苗,能不能扩大白蝶贝的范围呢?”

之后她也把悬崖那边的海域情况作了说明。

姜安宁也没想过要养太多白蝶贝,再珍贵的东西,一旦泛滥,就不值钱了。既然如此,她何必勉强自己去大规模养殖白蝶贝。

她要做的是精品。

姜安宁说的远海壮苗给了孔令生启发,之前他们只想过在近海养殖,结果近海海水环境没那么好,导致贝苗死亡大量死亡。

远海的水质好,更适合贝苗生产。

孔令生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很好,“远海壮苗这个想法我们还没试过,我觉得可行性很大。目前适合白蝶贝生长的海域少,若是那片海域适合,我们可以试试看。”

姜安宁同意,这方法就是后世白蝶贝人工养殖育苗的方法,已经验证过的成功方法,当然可行。

其实白蝶贝养殖的两大难关,一个是人工育苗的成活率,另一个就是往母贝里插核培育珍珠。

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不同,淡水珍珠无核,所以形状多不规则,有瑕疵,很难见到圆润光滑的珍珠。

但是海水珍珠不同,海水珍珠尤其是白蝶贝所产的珍珠,因为有核,珍珠又大又圆,又被称为走盘珠,意思是在盘子上都能走的珍珠,可见它的圆润度。这样的珍珠在国际上非常受欢迎。

姜安宁和孔令生聊的时候,尽量回忆前世看到的海水珍珠养殖纪录片中一些后来的珍珠养殖技巧,以启发或者提问的方式提出来。

两人越说越激动,孔令生迫不及待想回去尝试,不过一想到田野调查还没做完,又按捺住了。

姜安宁见他这么着急,笑着道:“孔同志不用这么着急,白蝶贝的人工养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可以等孔同志回去后再尝试。我们工厂想和水产研究所合作,我们可以出钱购买设备和支付前期研究所需的费用,共同研究白蝶贝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出来的技术由工厂和研究所共有,不知道研究所有没有这方面的先例?”

李胜和孔令生一怔,研究所现在的所有研究都是上面拨钱,还没有这种合作方式。这些研究花钱的地方太多,每年的经费都不够用。若是真的能和工厂合作,也是一个好办法。

不过,这件事不是他们两个能做主的,如今时局尚不明朗,这种合作是否可行还未可知。

于是,孔令生思考过后,道:“姜厂长的提议,我可以帮忙转达。具体能不能行得通,我也不能保证。”

“那就劳烦孔同志了。”

聊完珍珠贝,海鲜鸭和鸭蛋运输也接近了尾声。姜安宁和阿曼打算回工厂。

大队长和大队干部一听他们要走,忙道:“快晌午了,姜厂长,阿曼主留下吃个便饭吧,饭马上就好了。”

向阳大队今年还欠着饥荒,她们又没带粮票,怎么好意思白吃一顿,两人坚持要走。

萧队长急了;“姜厂长,阿曼主任,我知道你们是体恤我们的难处,但是一顿饭我们还是请的起的。你们帮我们大队这么多,临近饭点还让你们饿着肚子回去,我这个当队长的怎么面对大队的人。”

大队书记,大队记分员也帮着说话:“大队长说的对,姜厂长,阿曼主任,留下来吃完饭再走吧。”

“就是,吃个饭再走吧。”

盛情难却,阿曼拿不定主意看向姜安宁,姜安宁也没在推脱,“这就留下。今天中午就叨扰了。”

孔令生和李胜在萧大队长家搭伙,所以大家是一起吃的。

这次吃饭,除了萧队长一家人,萧大叔,还有向阳大队的书记,记分员和民兵队长。

菜一上齐,萧队长热情招呼:“姜厂长,阿曼主任,孔同志,李同志,吃饭吃饭,多吃点,不要客气。”他拿起酒壶,替姜安宁和阿曼倒上,这可是我家婆娘用山尼酿的,不醉人的。女娃娃也可以喝。”

姜安宁原本要拒绝的,一听是山尼酿的,便接下了。

山尼是当地方言,一种野果,其实就是桃金娘,山捻子。

姜安宁没喝过桃金娘酿的酒,好奇地抿了一口,香醇甘甜,带着浓浓的果香,“好喝。”

萧大队的爱人是个膀大腰圆的妇人,为人热情和蔼,听她说喜欢,又从五斗柜里拿了一酒瓶出来,“姜厂长,好喝你就多喝点,管够。”

午饭很丰盛,向阳渔业大队特地杀了一只海鲜鸭和一只文昌鸡来招待他们。文昌鸡用的最地道的白斩鸡吃饭,配上海沙岛特有的黄灯笼辣椒酱做的蘸料,滋味一绝。

大家一边吃一边说话,气氛非常融洽。

姜安宁的目光落在孔令生的筷子上,顿了顿:“孔同志也喜欢吃鸡屁股?”

也?

孔令生长这么大他还没遇到过喜欢吃鸡屁股的第三个人,他像是遇到知音,颇为欣喜地看向她:“难道姜厂长也喜欢?”

姜安宁摇头:“不,我不喜欢,是我三哥喜欢。”

作者有话说:

①关于张玺先生的介绍参考了百度。感谢在2023-05-27 23:21:52~2023-05-28 22:09:2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cathy、karekano 5瓶;Renee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