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

第049章

“奇哥?谁啊?”

“你们这些小屁孩, 竟然没听过琦哥?论诗文这一块,琦哥在咱们青阳县可是这个。”少年竖大拇指。

“真假的?我怎么没听说过?你骗人的吧?”小胖凑过来盯着少年不相信的道。

少年: “谁骗人了?本来就是,几个月前县令大人在县学办交流活动的时候, 我们琦哥那可是魁首。小孩,魁首知道吗?就是第一。”

“切, 你自己也说了那是几个月前的第一, 现在是不是,还不知道呢?”

几个月时间这么长,啥事情不可能发生?几个月前他还特别害怕背书呢, 现在他可喜欢背书了。

“就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 有些人啊好像以为一个名头能撑一辈子呢。”

五经的经义理解比试刚结束,孙琦以很微弱的优势赢了青山镇几个师兄。

有人心里正不爽呢, 进来正好听到小胖跟少年之间的对话,立马阴阳怪气道。

“你……”

“行了, 跟他们说这些虚的干啥?等下手底下见真章就是了。”

孙琦推开少年,溜溜哒哒摇着扇子从外面进来, 掌心一合, ‘啪’一声扇子尖砸在掌心。引得周围人齐齐看过来。

钱有福自然也没能免俗,不过他的关注点跟其他人有点不一样。他凑到他哥耳边小声叭叭,“哥, 你说他冷吗?”这天气还摇扇子?

钱有德嘴角扯了扯,正待说点什么,就听甲班一个面熟的师兄素然道, “见真章就见真章, 还怕你不成?”

一句话,青山镇跟北山镇学子之间的战火便迅速被点燃。

就连钱有福、钱有德兄弟俩也被波及, 并被迫分了阵营。

目睹这一切的小袁夫子有心想站出来当个和事佬,从中调停一下,却被袁夫子、张夫子联手拦下了。

文人相轻,自古有之,他们在决定办这个交流会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点。

只要不过分,其实两个镇的学子之间有些竞争不是什么坏事。

“走吧,张夫子、杨夫子,咱们正好也看看两个镇的孩子,这半年有没有什么进步。”作为东道主,袁夫子捋捋胡子,笑着首先跨进比试场。

张夫子,杨夫子紧随其后。

“夫子,你怎么不进去啊?”

小胖拉着钱继、赵云祥站在旁边,看到小袁夫子,凑过来,小声问道。

袁毅笑着答,“当然是因为夫子还要看着你们啊。”诗文小比,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参加的,虽然以国人看热闹的天性,大多数孩子最后都会来这里,可也有特殊情况不是?

如果有人没过来,他不得在外面看着点以防这些孩子有什么事儿吗?

小胖点头,拉着钱继踮着脚尖,伸长脑袋往里看。

此时里面,几位夫子官面上的话已经说完了,开始出题了。

“如今时间正值金秋,就以秋为题写一首诗。五言七律不限,韵脚也不限。”

那这能写的可多了。

钱有福暗道,心里却忍不住,把自己这些年小本本上积攒的关于写秋的诗句,在心里过了一遍。

还别说,因为这几年他不仅写诗,三五不时兴致上来还会把之前写的诗拿出来逐字逐句斟酌着修改,钱有福这还真积累了几首不错的写秋的诗句。

有一首,甚至还挺应景。

钱有福一边铺纸磨墨,一边在脑海中思量这首诗还可以怎么改才能更好?

最终落到纸上,全诗却只改了一个字。

不过这个字一改,整首诗相比之前确实更灵动了几分。

钱有福满意的放下笔。

一转头,旁边孙琦,还有钱有福认识的江米成、周元等几个甲班的师兄竟然还都在低头或奋笔疾书,或苦思冥想。

钱有福霎时就惊了,“不是吧?这些人难道来之前都没准备几份腹稿?还真当场写?”

这当然不可能,在场的,其实百分之九十九脑袋里装的都有存货。

只是比试之前一个个都放了狠话,所以真正等东西写出来,他们又都觉得好像不够完美,所以这会儿全都在趁着还有时间,想着怎么改改?能让自己的诗作压对方一头。

这就把钱有福这个最先落笔的,给显了出来。

几乎是钱有福落笔的瞬间,张夫子就飘到钱有福跟前拿起了钱有福写的诗。

如何?袁夫子慢一步走过来,捋着胡子眼神询问张夫子。

张夫子点头,确实不错。或许跟孙琦

他们比,评不上甲等,但是如果考虑到钱有福的年龄,这首诗绝对算是一首非常拿的出手的好诗了。

张夫子看完,把诗递给后面过来的杨夫子。

这首诗最后才到了袁夫子手里。

袁夫子之前每天给钱有福答疑解惑时,都会看钱有福的小本本。所以刚拿到这首诗,袁夫子就认出来了。不过这个字改的确实很不错。

袁夫子捋着胡子笑着朝钱有福点点头。

得到夫子认可,钱有福眼睛一亮,一直到时间到,所有人都呈上自己的诗作,钱有福嘴角都还勾着。

“咋,捡银子了?”

交上诗作等着点评,钱有德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走到钱有福跟前,伸手点了点钱有福额头。

“没有”钱有福摇头,“不过,夫子刚刚认可我写的诗了,嘿嘿。”

“真的?”钱有德闻言眼睛刷的一下也亮了。“夫子怎么说的?”

“夫子没说,不过夫子朝我笑着点头了。哥,你写的啥?感觉咋样?”

“还行?”

他跟钱有福一样也是从自己平时写诗的小本本上挑的一首,只是那一首最后一句有点不符合今天的情景,所以他临时把最后后面几个字给换了,“应该能得个乙等上……”

“噗嗤……现在的小孩都这么自信?我都不敢说我的诗能得乙等上,你一个五经都还没念的,就敢大言不惭说自己的诗能得乙等上?!”

钱有福边上一个瞧着眼生的青年看着钱有德毫不客气的嘲笑。仿佛钱有德在说什么天荒夜谭。

钱有福护哥模式立马启动,“怎么就不能了?谁说的你年纪大,就一定比我哥会做诗?照你这么说,那东街卖冰糖葫芦的张爷爷做的诗不是应该甩你两条街?”

“我什么时候说了?”青年恼羞成怒。

钱有福:“你都没看到我哥做的诗,就说我哥做的诗一定没你做的好,不就是用年纪来衡量的吗?那照你这个说法,我难道说错了?东街卖糖葫芦的张爷爷难道不比你大多了?”说完钱有福还求证的看向注意到这边动静看过来的张夫子,“(张)夫子我没说错吧?”

张夫子淡淡的瞥了眼青年,点头,“没错。你哥对自己的诗看的也很准,这首诗,确实可以评乙等上。”

“夫子,那琦哥他们的呢?”

“是啊,夫子,琦哥他们的呢?琦哥这次还是不是魁首?”

“别急别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杨夫子笑着朝等着结果的学子们挥挥手,示意他们稍等,拉着张夫子,赶紧又去给钱有福他们的诗作评分去了。

“孙琦这孩子在作诗上天分确实不错。”

袁夫子把几个被他们三个共同认定为甲等的诗拿出来,又挨个品评了一番,最后把孙琦那首放在了最上面。

这一点把孙琦从小带到这么大的张夫子自然心里清楚,他也引以为豪,“只可惜,这孩子策论、算学上都还有很大不足。”

这次院试,孙琦差就差在策论跟算学上。尤其是算学,本来这次孙琦策论做的还不错,结果算学愣是三道两道都没做出来。

他这次带着孙琦过来,其实也是想孙琦能有机会跟钱有福讨教一下算学。

可惜两个孩子年岁相差的有点大,这一天下来并没有太多接触。

袁夫子理解的拍拍张夫子,这种情况,他的学生里也有,现在他已经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注意这种情况了,发现哪个学生哪一块有问题提前就开始补救。

“这孩子之前作诗就是个老大难。你看练上两三年,现在也赶上来了。”

虽然现在还只是个乙等上,不算特别突出,可这孩子年纪不也还小吗?再练上几年,应付府试、院试的作诗肯定没问题。

张夫子、杨夫子看着钱有德的诗作,受教的点头。

翻翻看到下面钱有福乙等的诗作,再思及之前听说的钱有福在算学上的造诣,张夫子难得感叹一句,“袁兄这是收到了两个好苗子,再过几年恐怕咱们平阳县又能出一对秀才兄弟了。”

袁夫子连连谦虚的摆手,“还早呢,都还小呢。张夫子、杨夫子私塾里那几个才是新近的秀才老爷苗子。”说完把张夫子私塾里,还有杨夫子私塾里几个表现突出的孩子那是夸了又夸。

礼尚往来,张夫子、杨夫子自然也把钱有福他们夸了一通。

好半晌三人才回归正题,给钱有福他们宣读了这次诗赋小比的等级排名。

听到孙琦又是魁首,哪怕他们自己成绩其实也不算差,甲班这边江米成、周元几个脸色依然不怎么好看。

有人甚至气的当场打翻了笔墨,“不公平,明明你们的诗文都差不多,凭什么孙琦就是魁首”。

北山镇那边则兴奋的不行。

钱有福他们在角落里都能听到他们嗷嗷叫的声音。

“兴奋什么?走着瞧,等明天笔试策论、算学比试,有他们哭的时候。”

有人不忿的看着那边,然后转头期盼的看向钱有福。

钱有福还在这边为着自己跟哥哥一个得了诗赋乙等,一个得了乙等上傻笑呢,压根没注意到因为这次孙琦再得魁首,他们私塾学子跟北山镇私塾学子之间的那些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