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好像是这样, 袁夫子仔细思忖后点点头,决定接受次子的建议,“行, 那今天下午就按你说的,先尝试一下看看。”
如果这种方式确实好, 孩子们更喜欢这种授课方式, 那以后就换这种模式。
袁夫子主意定下,想着趁着晨读还没结束,再去几个班转一圈, 就把袁毅打发出去了,打发出去前还不忘提醒袁毅交功课, “我之前让你写的文章,今天一定写完给我。做个事磨磨唧唧的, 还不如小阿福一个三岁孩子,我让小阿福作诗, 小阿福都没拖过,说两天一首就两天一首, 你倒好。”
“他那也能算诗?就五个字五个字的大白话吧?”什么平仄押韵全都没有, 袁毅翻白眼。
袁夫子冷哼,“你三岁的时候,连这样的大白话都还写不出来呢。哦, 对了。”袁夫子走出几步,又走回来交代,“我刚刚看今天丁班不少孩子都带了东西过来, 估计都是他们爹娘因为你昨天给他们送鸡汤叫他们带过来的。
如果只是他们自家做的些糕点, 等下你就课间休息的时候给他们自己分着吃了。如果是其他的,你看一下, 自己做的,没花什么银钱的就收下,如果是花银子买的,就让他们带回去。回头你记下,再去跟他们爹娘说一声。”
“知道了。”袁毅无语的看了,他都这么大了,还总把他当孩子,好像他什么都处理不好的袁夫子一眼,溜溜达达回了丁班。
半天时间转瞬即过,因为听故事听的太投入,钱有福压根没怎么注意到时间流走,时间就已经到了下午上《千家诗》课的时候。
跟以往不同,这次袁夫子是把学生挨个叫到他那边去单独教导,因此钱有福等了一会儿,又多背了两首诗,才轮到他。
“夫子”袁夫子休息室门扉半开,钱有福走到门口,礼貌的伸出小胖爪子轻敲了敲门。
“进来”袁夫子趁着前一个孩子出去的功夫,端起茶盏喝了两口茶,
听到钱有福的敲门声,袁夫子笑笑,转瞬又故作严肃的朝门口招了招手。“坐吧。”
钱有福点头,进来后,两手并用爬到袁夫子旁边的凳子上乖乖坐好。
“我上次让你改的诗,改了吗?”
“改了”钱有福从小挎包里拿出自己的小本本,翻到袁夫子说的那首诗,递给袁夫子。
袁夫子接过来看了看,改完确实比之前读起来更顺畅了一些,就是平仄有些地方用的还是不太对。
“五言诗里的平仄要么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要么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袁夫子把五言的平仄规则以及押韵又跟钱有福掰开了揉碎了细细说了,还用卢纶的《塞下曲》给钱有福举了个例子,“你看这第一句的‘高’,第二句的‘逃’,还有第四句的‘刀’,这压的就是平韵。可明白?”
钱有福下意识嗦了下手指,诚实的点头又摇头,“有点懂,但是好像又没有全懂。不过我把夫子刚刚说的都记下了。等我回去自己再研究研究,如果还有不懂的再来求教夫子。”
“好”看着钱有福的乖巧模样,袁夫子点头轻笑,实在没忍住,伸手揉了揉钱有福小脑袋。
讲完五言诗的作诗规则,袁夫子继续给钱有福讲《千家诗》。只是这次,钱有福明显发现夫子讲的时候跟之前不同。
之前夫子大多数时候,只是单纯的教他认字、念诗文,这次不仅教这些,还会把诗文相关的朝代背景,作者背景等等都细细说给钱有福听。遇到比较出名的作者,夫子还会把这个作者写过的其他诗文,不管是他已经学过的,还是没学过的,都给钱有福讲讲。
这一讲时间直接就过去了将近两刻钟。
等钱有福再回到教室的时候,教室里直接就炸锅了。
“夫子给你讲课的时间,都超过甲班的师兄了。”
袁夫子这个私塾,总共四个班,之前的麻疹疫病之后,有人退学,有人离开,加上最近新来的钱有福、小胖、阿继,现在四个班加起来也有二十多个人。
这里面他们丁班人最多,有十二个人,丙班九个,乙班七个,甲班只有四个人。之前他们丁班每天只有一节真正上课的课,其他时间就是夫子安排他们自己背书、写字。夫子的大多数时间精力都花在前面三个班,尤其乙班跟已经准备参加县试、府试、院试的甲班师兄们身上。
这还是丁班很多孩子入学到现在,第一次见夫子花这么多时间在一个他们丁班的孩子身上。
“叫其他班的师兄们知道了,肯定要惊讶坏了。”小胖旁边的同桌道。
小胖、阿继连连点头。“阿福,夫子都教了你啥?”要那么久。
钱有福不好意思的挠头,“夫子给我讲五言诗的平仄和押韵规则。我不是很懂,夫子就多讲了几遍,可能就多花了些时间。”
小胖、阿继了然点头,“那你现在懂了吗?”
钱有福摇头,“还不是很懂。我还要再研究研究,等我弄懂了,讲给你们听。”
另一边的王杰虽然写着字,其实自打钱有福进来就一直在竖着耳朵听钱有福他们说话,听到钱有福这句,王杰抬头看了钱有福一眼,稍微纠结了一下,还是开口道,“钱有福,我也想跟着一起听听,可以吗?”
“可以啊。”这些东西反正夫子回头也是要讲的,他都愿意讲给小胖、阿继听了,再多一个王杰当然没问题。但是前提条件是,他得自己先能弄懂。
于是接下来,连着好几天,钱有福背书之余吃饭睡觉都在研究五言诗,他不仅回头细细去叭前面学过的《千家诗》里的五言诗,研究他们的平仄、韵脚,自己作诗的时候也强逼着自己往这个格式里套,遇到磕绊的地方再向他哥、他张霖哥、小袁夫子等人请教。
终于,一连用心研究(折腾)了好几天,赶在旬假之前,钱有福总算是做出了一首,虽然言语上依然非常大白话,最起码格式韵脚都勉强算是对的真正五言诗。
“哦,耶”钱有福兴奋的整个人蹦起来。
小胖和阿继也都很为钱有福高兴,三个孩子下学后拉上钱有德,就直奔周氏跟小胖娘摆摊的东街。
“这边的风阿婆做的馄饨特别好吃,还有张阿婆做的肉饼,虽然比不上上次王杰带的,也不差多少,等下我带你们去吃。”小胖经常来,对这边街上有什么好吃的,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不多时,一行四人就到了东街风阿婆的馄饨摊前。
“现在就吃吗?要不咱们先去找娘她们吧,等下买了去我家吃?上次爹过来的时候,把我的靶子带过来了,吃完了,我们还可以打弹弓玩。”
小胖第一个响应:“好啊好啊。正好阿福好好教教我,我回去之后就缠着我爹给我也做了个弹弓,可是一直打的不好。”
“阿继,你呢?”钱有福又扭头看向软包子钱继。
钱继连连点头,他也想玩打弹弓,不过“等下能不能走那边?”钱继小手指指前面,他们家的小客栈在那边,他想顺路去跟他爹他娘说一声。
“当然可以啦。”
事情说定,一行四人呼啦啦往周氏的小摊去。
也是巧了,他们到时,周氏小摊前正好有两个女客在挑香包,似乎是在两个香包之间难以取舍。
钱有德注意到两位女客手里拿的香包样子,发现她们拿的一个香包是前两天家里刚送来的,三婶跟奶用春天在山上收集的干桃花花瓣做的,当即笑着建议道,“两位姐姐要是实在不知道该拿哪个,不如都拿上?这两个香包里放的花草不同,香味也各不相同,两个姐姐都要了,回去还能换着带。”
钱有福跟着附和,“是啊,尤其是这个桃花香的,这可是我奶她们在山上采的野桃花晒的,总共也就没多少了,卖完这个再想买,说不定就得等到明年了。要是两位姐姐觉得贵了,还可以这么买。”
钱有福哒哒哒上前,到了他娘小摊跟前,踮起脚又在摊子上拿了两个金银花薄荷的洗澡药包过来一同递给两位女客,“两位姐姐手里的香包加上这两个驱蚊止痒的洗澡药包加起来本来要十四文,现在十二文姐姐们就可以买走。”
“啊?”这能这么做生意?两位女客惊讶,自己算了算,好像这么买他们还真赚了。不过这孩子跟摊主什么关系?说话算话吗?两位女客转头期待的看向周氏。
周氏在几个孩子过来的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正要招呼几个孩子,两个儿子就给了她这么大一个惊喜,当即揉揉钱有福小脑袋,无奈道,“阿福既然这么说了,那就这么卖吧,我还是第一次这么卖。”
周氏这话一出口,两位女客立时觉得自己这便宜占大了,当即不再犹豫,每个人按着钱有福刚刚说的买了一套,乐颠颠的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