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几种方法, 算是各有利弊,不过整体来说,只要走出去, 朝廷的水军也足够给力,那么赚钱是肯定的。
“这个多久能看到效果?”看了钱有福拿出来的详细海贸方案, 太子对钱有福所说的海贸这件事, 还是蛮上心的,只是还是那句话,他现阶段急需钱, 需要短期内能看到回报的。
“快则几个月,慢则两三年吧?如果殿下想早点看到效果, 可以让船队不要走那么远。就在大周附近海域转转,也是可以的。”赚钱嘛, 也不是非得跑很远,大周附近也有很多好东西。
“不过第一次出海, 臣还是建议殿下找个真正懂行的。”说到底,他其实也就只是个理论派, “臣听说南边的孙家、董家都做过海贸生意。对这方面应该更有经验, 殿下若是真的有意做这个,不妨找孙家、董家人进京聊聊。”
太子颔首,手指敲着桌子若有所思。半晌, 太子转头看向钱有福似是求证般又问了句,“阿福,海贸真的有那么高的利润?”
钱有福点头, 他记得上辈子不知在哪儿看过的一个数据, 清初的时候,一些茶叶瓷器在海外倾销的利润甚至能达到800%, 按照马克思《资本家》的说法,这是一个足以资本家为之践踏世间一切的数据。
“好,那就弄,孤这就下旨,让孙家、董家的人进京。”太子一锤定音。
接下来就是等待并各种准备。
因为这事是钱有福提出来的,孙、董两家人进京,太子召见的时候把钱有福也给叫上了。
孙、董两家不愧是跑了多年海贸的,这里面的道道,知道的门清。就连大周附近的海图,各个国家地区的情况,都知道的很清楚。
在得到太子‘做的好不仅可以赚钱,还可以封妻荫子’的允诺之后,两家可以说是使尽了浑身解数,将这里面的收益、风险,说的十分清楚明白。倒是让钱有福也跟着学到不少东西。
当然,考虑到一些因素,孙、董两家给出的收益并没有钱有福说的800%那么高,但是两家都表示,“只要不遇到海难沉船,多的不敢说,200%-300%的利润还是很容易达到的。”
“200%-300%的利润……”难怪这海禁怎么都禁不住。
跟孙家、董家的人聊完,太子留下钱有福,叫上朝上几个重臣进一步商量后面的事情。
海贸不是小事,这里面牵扯到方方面面,真的决定要做,那肯定是各方面都要准备,比如足够吨位能够抗击一定海上风暴的海船,以及适应海洋气候的水军。
这些,钱有福一个外行都帮不上忙,只有在边上听着的份。钱有福也有自知之明,从不会胡乱开口。
只在自己还算比较擅长的帮忙筹措造船经费,以及做失去方向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制指南针判断方向,海船上如何判断天气,如何避免败血症等等这些的科普书籍方面下功夫。
出海贸易准备了两年,钱有福科普书已经继《急救篇》、《农业增收防病篇》、《出海须知》之后出到了《荒岛求生》。
“这本《荒岛求生》我看你也写的差不多了,下本准备写什么?”时间过得太快,转眼将近两年过去,今年年底就是他们进入官场的第一个三年考核了。
“下本?还没想好”,钱有福摇头,“看我三年考核结束调到哪儿吧?”到时候可能更有方向点,“你有意向吗?准备去哪儿?”
周元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抬头看了眼外间正跟小安安玩在一起的儿子,笑着道,“我?应该还是在国子监待着吧。习惯了,那边人事也都是熟,感觉国子监待着挺舒服的。你呢?继续留在翰林院,还是去六部?”
“应该会去六部吧?”
太子之前找他说海贸的事情时,跟他提过一嘴想让他去户部广东清吏司,正好跟海贸这事也有点关系。
“升一级?”
钱有福摇头,“这个不好说。”,可能升一级做从五品员外郎,也可能就是平调正六品主事。
“要是能升一升就好了。”那就是五品官了,就算是在京城这个地界也算是个小小的人物了。“对了,你哥还有张霖是不是也快来京城了?”到官员进京述职的时候了。“三年没见,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还挺想他们的。”
钱有福更想,认真算算,这还是他第一次离开他哥这么久呢。一晃眼,他们家小安安都两岁多了。他哥这个做大伯的还没见过呢。
这次来京,他哥也不知道会不会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