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黄金年代

第888章 院线引起的风波(1)

萧炎得知林小磊跟王波签约,心态炸了。

签约王波无所谓,关键是给他那么高的待遇,有点令人发指。

林小磊振振有词:

“他有潜力,不出两年,绝对独当一面。”

“有潜力是以后的事,没名气签这么高的价格,公司其他人会不满的。”

新世纪传媒规模不比当初,旗下的艺人有30多人,而且还在大量签约,培养自己的队伍,

他们签约都是有标准的,名气不同签约的标准有所不同。

王波的签约标准远超3线,跟二线也不遑多让,要是被其他艺人知道,他们肯定会有意见的。

林小磊平时很少关注新世纪传媒的工作,根本不知道,倒是有些草率了。

“要不把王波直接签在九州?”

他已经给出的条件肯定不能收回,签约影响管理,那就只能用其他公司签约。

萧炎摇摇头:

“九州不是娱乐公司,签过去不好运作,我看还是注册个新公司吧。”

新世纪传媒的主要业务是音乐和综艺,现在林小磊想要开展影视化业务,成立子公司分开管理比较合适。

……

第二天上午,

萧炎就把新公司的手续办好,下午朱志浩带着王波来到新世纪传媒公司签约。

朱志浩还特意向林小磊汇报,他打算去山城,那里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拍摄地。

林小磊告诉他:

“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拍,不用跟我或者任何人汇报。”

朱志浩很感激:

“谢谢林总的信任。”

“如果片子拍出来口碑和成绩都不错,公司可以跟你长期合作,或者你也可以签约新世纪传媒。”

“我也能签约?”

“新世纪传媒打算走影视化道路,需要演员和团队,你和你的团队以及剧组的其它演员都可以签约,前提是表现要好。”

朱志浩激动的站起来给林小磊鞠躬:

“谢谢林总!”

电影行业有许多类似疯狂系列剧组这样的存在,没有投资,没有名气,全靠对电影的一腔热情支撑,

他们最大的渴望不是拉到投资,而是能够签约影视公司,

只有签约,他们才能稳定持续的拍摄作品,否则饭都吃不起,谈热爱都是扯淡。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王波被签约的时候,大家才会那么的羡慕。

林小磊的许诺在许多人看来是空洞的,没有金钱来的实际,但对他们这些人来说,恰恰是希望,

……

朱志浩带着剧组连夜离开建康,赶往山城,

剧组的设备找车子运到山城,剧组的大部分成员坐的绿皮火车。

虽然有1500万的投资,但是设备、胶片、剧组每天的吃喝拉撒都是巨大的开销,能省则省。

过惯苦日子的他们,现在每天有4菜一汤,已经很满足了,

只要能拍电影,再艰苦都能坚持。

华夏电影行业有像他们这样热情而纯粹的人,是幸运的,

而在此之前,他们这样的剧组没有人愿意投资,也是不幸的,

林小磊希望,自己能够改变大家国产等于烂片的心理,让华夏电影像互联网一样,走出去!

……

朱志浩离开的第二天,林小磊在萧炎的安排下跟两家院线的负责人见面,

燕京和津门的院线正处在新老不接的阶段,老牌院线因为设施比家里老,慢慢的竞争力缺失。

旧影院改造成本高,对很多老牌院线来说非常吃力,

找到融资的翻新,进入良性循环,没有找到融资的,慢慢的被市场淘汰。

萧炎找的两家院线在燕京和津门算不上最牛的,但都是老字号,名气还是有的,

可惜院线设备老旧,环境差,消费者体验不好,找不到投资翻新升级,生意只能越来越差,最终选择卖掉。

两家院线总共10家电影院,51个放映厅,800多个座位,前几年两家院线的票房占燕京和津门总票房的10%,

座位总数只有燕京和津门座位总数的3%,却能拿到10%的市场,确实有两把刷子,

最近两年新的院线越来越多,他们的老破旧失去竞争力,目前勉强连市场的1%都不到。

“报个价吧……”

林小磊对两家院线很满意,

设备老旧,环境不好都无所谓,收购回来肯定要升级扩建的,

只要有名气有口碑,林小磊就能让他重建辉煌。

“林总,我也不乱开价,3500万就成交。”

“我也差不多,3500万吧。”

林小磊皱了皱眉,觉得两个人的报价太高。

据他的了解,

100座位的影厅,投资额大概50万左右,4厅影院基础建设投资成本约250万。

因为电影院的成本会根据规模、装修、设备的不同有出巨大出入,

两家院线基本上都是5厅,350万的基础建设成本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再算上租金和其它的费用,一家电影院总成本最多500万,10家电影院也就5000万。

他们的报价加起来多出3000万,着实有点离谱。

“太贵了,你们给个比较实际的价格吧。”

两个老板苦笑:

“林总,真的不是我们开高价,主要是我们投资的时候成本比现在还高!”

华夏的影视业在90年代经历过高峰,然后就经历寒冻,最近几年才好一点。

他们投资的时候正好是影视业顶峰,可谓是被高位套现!

“我只能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收购,不可能因为你们错误投资而买单。”

如果是10年后,新开的院线随便宣传一下就,宾客满座,

现在不行,

电影院需要时间沉淀去积攒人气,欲速则不达,快不来。

林小磊收购院线而不是自己建,要的只是院线的名气和招牌,基础设施、软硬件设对他来说是多余的,

他不可能为设施买单,

电影院是长期投资,他收购院线还要跟原来的房东谈长期合同,否则刚装修好就被赶走,那就得不偿失,

房东趁机要高价的可能性很高,租金还要上涨很多,林小磊不想两边当冤大头。

两个老板不敢把林小磊当冤大头,毕竟是萧炎朋友介绍的,他们得罪不起,

开始报价是为了方便降价,林小磊不答应,他们老老实实的分别以2500万成交,不过他们希望林小磊能安顿院线的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