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不止一个!
这时的叫喊声没有上次的激烈, 一个个有气无力的都在思考自己待会儿如何回村。
刘会计纵使不情愿,也还是要把分到村里知青带回去,看着闹哄哄的人群, 声音逐渐衰弱,有气无力地喊道本子上的名字。
直到感觉各村的队伍都差不多整齐, 才开始沿着队伍一个个名字核对下去。
手里拿着纸笔,眯着眼看着本子上的名字,喊道:“李楠同志!”
“到!”
后面的人立即举起手,刘会计快步走到对方身边,再次询问一遍:“李楠同志, 对吗?”
“我是。”
确认无误之后,刘会计立马在自己的小本本上打钩,然后又接着开始念下一个人的名字,就这样一个一个地顺下去。
可是在他叫到林月白这个名字的时候,居然整个汽车站内部都没有一个人回应。
像是这种安排下乡的事, 绝不可能有人逃跑, 刘会计本就心烦,喊了三次之后还没有回应, 胸中怒火大盛。
猛地一声大吼:“林月白!”
原本没有注意到这边动静的知青, 也纷纷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刘会计的所在。
只不过当众人听清楚这个名字的时候, 都用一种同情的目光看着刘会计,就在此时,原本以为早已空无一人的汽车, 一个单薄的身形颤颤巍巍从车门处下来。
因为刘会计的怒吼而息声的众人, 自然也被这个动静所吸引, 看过去的时候, 一个个露出一副了然的表情。
等到对方转过头的时候, 刘会计也是心里一惊,这个姑娘和村支书的孙女苏渔长得有六分相似,要不是他知道苏渔还在村子里,恐怕在这个幽暗的环境中,就要认错人了。
或许也是因为这副容貌,原本刘会计压抑在胸口的怒火顿时被一瓢水泼灭,面色也柔和下来。
正好站在面对汽车的苏文松自然也发现了不对劲,对于自家这唯一的一个姑娘,苏渔的容貌在他眼里,那可是一顶一的。
现在忽然看见一个和苏渔容貌相似的人,心也猛地一顿,但是很快又恢复如常。
因为这段时间的苏渔浑身气质早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和以往病恹恹的样子有了极大的转变,现在的苏渔浑身都冒着一股生气。
而对面的陌生人却是一股病气和哀怨,如果是之前的苏渔,可能还有六分相似。
但是和如今的苏渔比起来,说是有三分相似,那都是在抬举对面的人,在他们苏家人心中,苏渔可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苏文松只是一个简单的愰神,就立刻恢复如常,不仔细观察的话,连他刚才的匆匆一瞥都无法捕捉到。
被众人注意的林月白,自然很享受这种万人瞩目的状态,可是她现在更需要的是其他人的搀扶。
做出提前下乡的决定,绝对会是她穿书之后最好的决定,毕竟这关系到她以后几十年的幸福。
至于穿书而来后的家人——林家人,以后就算在她面前摇尾乞怜,她都不会再看一眼,如果不是她们对林月白不好,自己怎么可能提前下乡。
她决定下乡的时候,就是奔着自己的好日子来的。哪想到她错误预估了70年代农村的路况。
乘坐火车时,虽然烦闷无趣,周围还都混杂着难闻的气味,好歹她还可以忍过来。
可是坐上汽车的时候,看着车轮底下坑坑洼洼的黄泥路,她才知道自己高兴得太早。
一路颠簸之下,林月白根本吃不进任何食物,肚子也因为呕吐到泛酸水,汽车里人员拥挤,这样的酸臭味令人难忍,甚至开始引起连锁反应。
纵使是担心耽误工作的司机,都不得不停下车等她们在车外吐好再出发。
这么一来二去,原本还紧紧跟着前两辆车的汽车,很快就被远远甩在后面,加上雨季多发山体滑坡,一行人的速度是一减再减。
最终造成的后果就是,最后一辆车上的林月白已经成为众人熟知的对象,但却不是什么好的印象。
林月白不经意间撩起自己的碎发,想要把自己的容貌更完整地展示在小河村村民前。
虽然作为一个人的替身是有点难受,可是享受好处的是自己,以后成为团宠的也是自己,现在她就决定自己要先一步享受好处。
可是她不适地站在车门前,对着小河村的方向展示自己的容貌,却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在书中所描写的那种轰动。
难道是自己写的时候只顾自己脑海想象,没有用更好的笔墨写出来?
但不可能呀,她明明自己林月白出现在汽车站的时候,小河村接收知青的人立马上来攀谈,还主动帮她扛包裹,表达自己的关心。
最终还是一个看着林月白容貌不俗的知青,主动脱离队伍,走到林月白身前帮忙。
“林同志,可否需要帮助?”
林月白知道自己这张脸的杀伤力,立即露出一副娇弱欲泣的模样,有气无力地说:
“同志好,我的东西都还在车上,可以帮我拿下来吗?”
被她深情注视的男知青,立刻越过林月白的身位,朝着车内走去。
刘会计心里也有了思量,走到林月白身前问道:“你就是林月白同志吧?我是小河村负责接收知青的,先入队,待会儿我们就要赶回村子。”
至于林月白幻想的关心,那都是不存在的,她也被刘会计的态度气得心口一堵,总觉得有些事情好像不在自己的控制当中。
但是现在她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一时之间也做不了什么,慢慢跟在刘会计身后来到小河村的队伍。
于是刚刚主动帮忙拿东西的知青,就这样被林月白遗忘在身后。
众人以为这样就算是结束今天这漫漫的接人过程,哪想到临了出发,林月白又开始出幺蛾子。
林月白虽然不知道举着牌子的人是谁,可她对自己的长相一直很自信,于是慢慢从队尾挤到前面来。
对着苏文松和刘会计说:“你们好,我是林月白,不知两位姓名?”
苏文松虽然不解林月白的举动,但还是回答:“我是苏文松,这是我们村的刘会计。”
林月白听到苏文松的自我介绍时,心猛地一跳,原本苍白的脸色立刻染上一抹红晕。
苏文松这三个字她可太熟悉了,这不就是把自己当做亲妹妹看待的苏家大哥吗?那么自己待会儿说的话,他肯定会同意和理解的。
“刘会计、苏同志好,想必你们也看得出我的身体不太好,一路上颠簸难熬,现下又要出发,可我四肢无力,带来的包裹很难自己拿着。”
未尽之意很明显,就是希望空着手的苏文松和刘会计可以帮忙拿东西。
看着林月白苍白的脸,两人还真害怕人刚接到就出问题,纵使苏文松心中对此人面相感到不适,身为一个朴实的村民,他也不可能就这样任由林月白这样下去。
而且他们回村走山路的话,估计需要两个小时,看那小身板支不支撑得住还是个问题,更何况背着东西。
想到这,他看了一眼刘会计,两人对视一眼,刘会计叹口气,无奈地说:
“你这两个包裹我们先帮你拿着,你先归队。其他人待会儿认准我俩的样子,跟在身后一起走,不要掉队,有事直接说即可。”
哪曾想这个成功经历又给了林月白充足的信心,觉得自己肯定能和书中所写的一样,过上犹如团宠般的生活。
之前那都是他们还没有看清楚的自己的模样,现在只要使出必杀技,自己肯定是无往不利。
或许是因为林月白的成功经历,又有两个女知青上来请求帮忙拿东西。
只可惜两人也只有四只手,帮着她俩拿了一半的东西,对着队伍里的人说自己已经没有空闲的手,接下来有其他状态再说。
其他村子的队伍早已陆陆续续离开,走在最后的就是他们小河村。
此时天边的霞光大盛,映衬着滔滔江水,江面波光粼粼,自是一番好风景。
只可惜走出汽车站的知青们,都没有这样的心思去欣赏美景。
因为在路过码头的时候,前面两辆车的知青们就透露,本来他们也是有乘船回村的机会的,但是由于最后一辆车迟迟不到,他们这才需要走回去,需要多花的时间不知凡几。
这下子众人的目光又不约而同地投向林月白的方向,心想:要不是林月白,他们根本不用走路,一路上本就辛苦,现在还要赶路,一个个都怒气冲冲。
被大家嫌弃的林月白,那也是十分痛苦,生理反应又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
再说,晕车呕吐的又不止自己一个人,他们这样的眼神是要做什么,没看出来小河村的村民都站在自己的这一边吗?
想到这,她长吐一口气,抬着头,看着走在最前面的苏文松,心想:要是前面的人可以背着自己回去就好了。
而且因为县里选择修的路在小河村对岸,他们回村还需要乘坐自家的小木船,也不知夜里行船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刘会计不只是身累,还忧心忡忡,觉得自己这一次被安排来接人,简直就是倒霉到家了。
苏文松只是想着自己终于可以回家,今晨阿爷还叫他好好把四弟苏文宇带回家,现在看来他是辜负了阿爷的信任。
苏文宇也是头一次走这么远的路,之前回老家他都是坐船的,县城里家里和学校距离也不远,越走越觉得疲惫,同时也觉得这段时间爸妈对自己的嘱咐,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行人在朦胧的夜色中,朝着小河村对岸的码头走去。
夜色中的苏家人也是在焦急地等待,甚至一家人连固定的晚饭时间都更改了,就是为了等苏文松和苏文宇一起吃饭。
今天的菜色大部分都是今天苏渔在山上得来的野菜,家中过年存下的腊肉配上蕨菜一起翻炒,香味扑鼻。
最是时令的春笋配上豆腐、豌豆、腊肉碎、茴香,混合翻炒在一起,就是最应时节的豆腐笋。
还有蘑菇汤,只是闻着味道,仿佛就要鲜掉人的眉毛。
看着天色越来越暗,苏爷爷对着苏强说:“估计他们要晚上才到,你叫上几个人,划船去对岸等着,别叫人家来农村支援还出事。”
虽然大家心里知道,可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小河村还是要给新来的人一个面子和机会。
苏强听到父亲的话,立刻站起,待上自己的二儿子、苏康、苏文兴一起往门外走去。
这时苏奶奶忽然喊道:“你们把家里的手电筒带去,别因为看不清江面出什么事。”
这可是苏家唯一的电器,平日里都不怎么能用,现在苏奶奶愿意拿出自己的手电筒,其他人也是一脸惊愕。
只不过苏强也没有反对,转过身来接过苏奶奶手里的手电筒,“阿妈,我们先走了。”
出去的苏强还叫上其他家的人,凑上几家人的船从小河出发,划进泠江,朝着对岸的码头划去。
他们在河岸上喂了一会儿蚊子,才听见一阵脚步声出现在路上,月光下的影子拉得很长,凭借着良好的视力,苏文杰一眼就发现了人群,立刻大声喊道:
“阿爸,大哥他们回来了!”
等候在河岸上昏昏欲睡的一行人赶紧上去迎接,苏文杰一边朝着队伍跑过去,一边大喊道:
“刘会计!大哥!四弟!我们来接你们了。”
这阵喊声对于疲惫不堪的知青们犹如天籁,天知道他们在这段泥泞的土路上走了好久,久到以为自己出现幻觉的地步。
苏强也适时打开自己手里的手电筒,给远处的来人照路,知青们立即欢呼起来,原本繁重的身躯又充满了力量,赶往码头的位置。
刘会计内心也是万分感慨,还好村里有明白人,不然估计他们还要在码头继续等待一段时间。
冲到人群里的苏文杰立刻帮自己的四弟苏文宇扛行李,还拍了拍苏文宇的肩膀说:“一路上辛苦了,家里就等着你俩吃饭呢。”
“这多耽误啊,我随便吃两口就行,不用饿着肚子等我们。”
“一家人说什么客气话,赶紧上船,我给你拿这几样上船。”
至于身后的其他人那是被苏文杰忽视干净,苏强却不能那么做,对着知青们说:“大家先上船,一艘船三个人,自己随便挑一个。”
这话却差点让走在最后的林月白怀疑人生,心想:莫不是黑夜遮掩了自己的容貌,不然这些人应该什么事都紧着自己才对。
一路上虽然偶有休息,但是对于林月白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一听到情况没有按照自己所预想的发展,她突然眼前一黑,差点直接晕倒。
还是旁边的知青发现不对劲,一把扶住林月白的身体,问道:“你莫不是有什么顽疾?这个可以免除下乡的。”
林月白一听这话,立即站直身体,瞪着乌青的眼睛说:“我很好,没问题。”
然后踉踉跄跄地往小船的位置走去,上船的时候还差点因为绊脚落入江中,令众人不免提心吊胆。
一番折磨之下,这群新来的知青总算是到达小河村,因为今天实在是有点晚,有些事情来不及去办,所以新来的知青们暂住在村部一夜,其他的事情明天再说。
只不过苏文宇却是这个意外,知青们都知道他和自己一样是下乡的知青,却不知他的老家就是这。
来了老家自然是要和自己的亲人住在一起,所以当看见苏文宇和苏家人一起离开的时候,眼神里的艳羡藏都藏不住。
苏文宇也感受到了亲人的魅力,要是他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估计也和其他人一样,一群人挤在一个狭小的屋子里。
于是对着自己在小河村的叔伯和哥感激地说:“文宇这次恐怕要多打扰大伯、二伯一段时间了,还有谢谢大家未来的照顾。”
“亲兄弟说这些,走!我们赶紧回家,不然小渔特地煮的汤都要熬干了。”
苏文杰可不爱这些弯弯绕绕的词语,直接一手揽在苏文宇的肩上,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其他人听到苏文宇的话,脸上都不自觉划过一道笑意,一行人乘着月色归家。
待在家里的人可是越等越心焦,还以为他们出了什么事,不然怎的还不归家?
如果饿肚子地就先吃点东西填一下,不然肚子忽然响起来也不像话,如苏明礼、苏明金这样的小孩子,熬不了夜,就先吃饭睡下。
原本苏渔也是有这样待遇的,可是她坚持要等一起吃饭,其他人也不好阻止。
听到脚步声和人声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眼神盯着门口的方向。
苏文宇的身影第一个出现在大家眼前,他也是一进门就和苏爷爷苏奶奶打招呼问好,接着又到其他人,全部结束也是个大工程。
苏爷爷看着疲惫的几人,觉得此时并不是什么叙旧的好时候,面色冷凝地说:
“都是一家人,以后还要朝夕相处,就先不用像之前一样觉得自己是来做客的。大家都饿了,先吃饭,其他事等明天你们知青扎村里的事情都安排好之后再说。”
大家也都收起脸上的喜色,盛饭拿筷子,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之后,苏渔已经吃上自己今天刚采摘的新鲜食材。
她之前也吃了点东西,感觉不是特别饿,于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地往其他人身上看去。
所有人都习惯性地开始聊天,似乎不受刚刚苏爷爷所说的话影响,只不过大家嘴巴咀嚼的速度都比其他时候要快。
因为今天的时间实在是不早,吃完饭后就自个回去睡觉休息。
第二天苏渔也跟在苏文宇的身后去凑热闹,听闻今天来了不少的新人,她也想去看看会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令她意外的是,自己居然在集合的队伍里看见了宋清衍,按照昨天他腿伤的程度,今天应该行走困难,可是今天看的时候,他依旧是往日那副风轻云淡的模样。
机械性的系统也不负众望地开始响起警报声,而且比以往更加激烈,连续的六次警报声差点快把苏渔的耳膜震破。
同时系统093的声音也在脑海中响起:“宿主,重要任务!重要任务!”
只可惜现在的苏渔并没有心情去观察任务内容,因为她都被苏爷爷公布的一个消息吸去心神。
“因为这批新来的知青有些匆忙,我们知青点的房间数量有限,所以我们全村投票决定,在新建的知青点建成之前,有一部分的知青需要到村民的家里去借宿,你们需要给一点住宿费,其他的你们可以自己安排。”
此话一出,不只是苏渔惊愕,老知青里面也引起阵阵惊呼。
两方人之间的矛盾那是存之已久的,而且大部分人是不习惯村民的卫生情况的,现在这么一说,有些人就必须去村民家借宿,于是老知青们都把自己的目光投向新来的知青们。
既然是新人带来的麻烦,就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解决。
哪曾想大家都默不作声的时候,宋清衍忽然站出来响应苏爷爷的话。
“我想去村民家中借宿,不知道村支书可有借宿名单,我想看看再自己决定去哪一家。”
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个人会是宋清衍,还是他自己主动提出来的。
对此事反应最激烈的就是范青雪,也不等苏爷爷说话,立马喊出自己的意见。
“我不同意,宋知青你怎么能住那种地方?你又不是不知道,之前我们一起去……”
宋清衍听到范青雪话音的时候,眼神里闪过一丝厌恶,继而坚定着眼神看向前面的苏爷爷。
“我的事,其他人无权过问。”
话音刚落,范青雪就对着宋清衍的后背露出黯然神伤的眼神,一颗芳心被撕得粉碎。
但还是有人高兴的,宋清衍脾气好,容貌佳,在村民中是知青里名声最好的,自然也有不少的村里姑娘对他芳心暗许。
现在宋清衍提出自己要住在村民家,说不准自己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一个个羞红着脸等待着他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