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美女救英雄
其他人接过四人挑着的木桶放到杂物间, 簇拥着几人进屋,最着急的就是等着吃好吃的苏明礼和苏明金两个小家伙。
只不过苏强这一次就没有这么宽松,直接把手里的鸡蛋糕和糖递到苏奶奶手里。
“阿妈, 这是您要我买来的东西。”
这年代最珍贵的就是食物,苏奶奶就是家中食物的分配者, 苏强不可能自己先动手的。
闻着香甜的味道,苏明礼和苏明金像是什么小狗狗一样,立马转移位置,围在苏奶奶的周围,昂着头, 期盼地看着苏奶奶。
其他人也把自己手里的东西交到苏奶奶手上,看着两人忍不住咽口水的模样,苏奶奶心里好笑得很。
也不继续吊着两人的胃口,拿出两块鸡蛋糕,递给苏明礼, 解释道:
“你和你弟弟一人一半, 剩下的你姑姑和小一分。”
然后就把鸡蛋糕放进苏渔手里,苏渔再一次感受到自己在家里和这两个小崽子也没什么区别。
最惊喜的应该是刘爱花, 她是没想到自己的小儿子也可以分到一半, 毕竟现在才一岁出头, 之前一直被限制吃这样的东西,都是些糊糊和奶水打发日子。
这么一算,自己这一家就吃到一整块鸡蛋糕, 真的是赚到了。
想到这, 她还用余光去查看自己两个妯娌的表情, 老二家的就一个也分到了, 最可怜的是老三家, 刚出月子的奶娃娃就是没这个福分。
苏明礼可不知道自己母亲心里的念头,立马把手里的鸡蛋糕掰开一半,递到苏明金的手里。
“谢谢太奶奶,真香!”然后就对着手里的鸡蛋糕大快朵颐起来。
苏渔捧着手里的鸡蛋糕,看着苏奶奶对自己期盼的眼神,分开一半递到大嫂刘爱花手里。
“大嫂,你给小一吃。”
接着一边吃一边像个跟屁虫一样跟在苏奶奶身后,嘴边还在不停地碎碎念:
“阿奶对小渔最好了,这鸡蛋糕可真好吃。”
接着趁苏奶奶不注意,立即从自己手里的鸡蛋糕掰开一小块,塞进苏奶奶的嘴里,“阿奶,你也尝尝,味道可好了!”
突如其来的动作,让苏奶奶的舌尖一不留神就触碰到嘴边香甜松软的鸡蛋糕,原本看着小辈们吃就已经很高兴,现在看到苏渔的动作更是甜到心里,也不怪她最疼苏渔。
但是面色上还是装作嗔怪的模样,恼怒地说:
“阿奶一个快入土的人,吃这么好的东西干什么?这多浪费!”
苏渔这可就不依了,立马抱住苏奶奶的胳膊,甜甜地说:“哪有!阿奶的身体可硬朗了,以后可还是要看着我结婚的,吃点好的那是应该的,这个家阿奶你最辛苦。”
一股暖流瞬间席卷苏奶奶的心口,对于苏渔一直把鸡蛋糕塞进自己嘴里的举动也不再阻止。
甚至开始心想:自己可是牢牢把控这个家的人,辛苦这么多年,吃得好吃的怎么了?而且小渔说得对,自己至少也要撑到给她找个好人家。想到这,她又开始思考自己认识的好人家。
对于这边的动静,待在厨房的几人自然没有注意到,都在聊之后村里分钱的事情。
现在钱和票都还在苏强的口袋里,他还得赶紧把东西交到刘会计手里。
于是等苏渔和苏奶奶出来之后,厨房里剩下的人都没有多少了,都是孩子和妇女。
因为今晨早起,又只休息了中午乘船的时间,吃完东西之后,苏渔就回到自己的房间入睡,连楼下的喧闹声也不能阻止她。
等到了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苏强就把今天几人去到苏霖家发生的事情转告给苏爷爷。
“阿爷,今天我们送鱼去三弟家的时候,三弟说现在县城的下乡政策执行很严,估计要把文宇运作来我们这,城里的工作岗位也不多了。”
说到这,苏强也忍不住长叹一口气,实在是现在的日子不好过,但是大家都对城里人抱有一点的希望,现在看这情况,估计城里人的生活还没有村里畅快。
其他人一听这话,立马叽里咕噜讨论起来。
若论苏家待在乡下的人中,最羡慕苏霖一家的就是婶婶嫂子们,虽然自己的生活和村里其他人比也不错,可是比起自己的弟妹/婶子来说,那还是差挺多的,谁不想过上那种吃商品粮,不用在烈日下暴晒的生活?
而且她们心里都有一个隐秘的期望,那就是希望在县城里的苏霖,以后可以带带自己的孙子/儿子,争取能从泥腿子变成城里人,自己也顺便可以享享清福。
现在苏强的话一说出口,大家心里原本的期望立刻被打破,尤其是侄子/弟弟还要反其道而行之。
“这怎么还下乡?三弟就没托人在城里找个工作,我记得文宇可是个高中生,我们村里小学的老师都只是个初中生。”
“文宇可没干过多少农活,来村里习惯吗?”
“看来现在哪里的日子都不好过啊,估计也是没招了,不然怎么会要下乡。我们每天都在和土地打交道,城里人可不会习惯。”
听着大家的声音,作为一家之主的苏爷爷继续抽着自己的旱烟,然后说了一句猛地听起来很莫名其妙的话。
“公社来文件了,说是我们村不久后又要来一批知青,估计人数不少。”
大家也不知道这话题怎么突然跑到这件事上,反倒是苏爸立刻回道:
“城里的工作岗位肯定是不够了,不然怎么短短时间内这么多下乡的,要是可以,直接把文宇安排在其中就行。文宇一个成年的人,来到乡下只要愿意干活,加上我们这些叔婶帮助,吃口饭那是绰绰有余的。”
一瞬间众人都开始思考如今的时局,如果城里的情况继续这样下去,估计以后这样的情况还要频繁发生。
至于苏文宇一个人的影响那肯定是很小的,反而是其他人,估计和现在村里的知青差不多,能干活的没几个,说不定还需要村里把自己嘴里的粮食抠出来。
苏爷爷似乎没感受到大家泄气一样,又说道:“组织安排的任务就要严格执行,你们这几天把老三的屋子收拾出来,等文宇来了就住那。”
然后又慢悠悠地吸口旱烟,常年紧皱的眉头靠拢在一起,额头上也出现三道明显的痕迹。
来知青又是对他的一次考验,至于苏文宇的到来,并没有给苏家人带来很重的心理压力。
对于一年只见几次的孙子,苏奶奶自然是疼惜的,立马说:“里面都有打扫,很干净,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文宇来可以直接住下。”
苏妈妈也立马接着说:“这几天出太阳的时候,顺便给文宇晒晒被子,放这么久估计屋里的被子都有水汽,盖着不舒服。”
“这些你们看着办,作为苏家的子孙吃白饭那是不可能的,来了之后,文松你看着你四弟。”
被点到名的苏文松精神一振,立即挺直腰杆,严肃地说:
“阿爷,我肯定会让文宇迅速适应。”
这么一番家庭会议下来,苏文宇来到小河村之后的安排就顺利定下,一家人又随随便便吃了顿饭。
苏文宇即将到来的消息,并没有给苏家人带来很大的影响,大家依旧在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事情。
或许是苏渔之前安分了一阵子,最近她也可以随便出门,只要告诉苏奶奶她去的地方就行。
随着自己所剩生命值越来越少,苏渔也不由得开始心焦,或许是因为过了农时的原因,最近她想要宋清衍完成任务的时候,总是找不到人。
明明刚打听到他待着的地方,赶路的功夫人就不见了,让她甚至有种被人刻意躲着的感觉。
可是她的行动都非常隐秘,表面看起来绝对没什么问题,或许是自己太疑神疑鬼了?苏渔心想。
但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值,苏渔还是决定主动出击。
这不,早上她就被来找她一起上山捡菌子的苏春兰,从睡梦中叫醒。
因为这几天都在小雨,出了太阳之后,山间的菌子就会自个齐刷刷冒出来。
之前一起围观捕鱼的时候,苏春兰就已经说好要和苏渔一起去山里捡菌子、挖野菜,现在就是正正好的时候。
她经过苏奶奶的允许,在门外敲了三声,然后喊道:
“小渔,醒了吗?我们一起去捡菌子吧。我阿妈说,今天山上的菌子肯定很多,不然待会儿被其他人抢先,估计我们就得的少了。”
门外的声音把苏渔从甜美的梦乡中拉出,她明明马上就要完成自己的终极任务,谁曾想最后三秒宋清衍居然转身就走,就在她追上去的一瞬间,梦境破碎,只听见苏春兰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她清楚听到的话只有最后一句,话不经过脑子就突然说出来:
“除了我们,还有谁去呀?”
“我听说,这几天知青们没事干也往山上跑,只不过他们不知道什么时间菌子多,于是一窝蜂地乱窜,估计今天还会去。”
这几天正愁找不到宋清衍完成任务的苏渔,一下子就被苏春兰嘴里的知青惊醒。
下一秒立刻从**爬起来,对着门外喊道:“春兰姐,等等我,我也一起去!”
虽然不知道这群人之中有没有宋清衍,可现在苏渔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她再找不到宋清衍完成任务,生命值就要临近一个月倒计时。
这样的生活过于被动,她实在是不喜欢,对于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她还是比较珍惜的。
门外的苏春兰听到苏渔同意的声音,脸上不由得挂上笑容,回想着刚刚苏奶奶交代的话,她觉得自己一定要把苏渔照顾好。
对于自己的这个堂妹,她从小就心生欢喜,可惜因为苏渔的身体问题,从小到大一起玩耍的时间总是很有限,现在可以一起上山捡菌子,也算是一个大进步。
苏渔随意套上一身衣服,洗漱好之后,带上苏奶奶递来的菜饼、背篓和草帽,全副武装准备上山。
苏奶奶看着苏渔激动的小表情,很是满足,这些日子她也算发现了,苏渔生病的情况越来越少,以往这个时间点苏渔总是咳嗽不止,时不时发热。
但是今年除了上一次发烧之外,其他的情况都没有,还是在苏渔疲惫的情况下也没有发生。
对于苏渔身体好转的情况,她自然是喜欢的,而且也能看出来苏渔最近特别喜欢出门,这点小愿望苏奶奶非常愿意满足。
望着苏渔离开的背影,她还不忘继续大声叮嘱:“你们俩注意安全,累了就回来!”
苏渔赶紧转身回话,“阿奶我们都晓得,一定会保护好自己!”
“阿奶,我肯定会照顾好小渔的。”
听到苏春兰的话,苏渔脸上顿时出现羞涩的表情,两人的年龄说起来就差几个月,可是在众人的眼中,自己还是个需要照顾的小孩子,而苏春兰却是已经可以帮助家里的大人。
苏春兰则是觉得苏渔这样实在是太讨人喜欢,光是看着这张脸自己都有无穷的力量。
然后迅速出击,往苏渔的腮帮子轻轻一捏,滑嫩的触感直击心灵,笑着说:“小渔,你现在可真是越来越漂亮,连我都忍不住动手。”
眉眼弯弯的样子,有一瞬间居然让苏渔想到了颜控两个字,就是苏春兰现在的状态。
她对于触碰感觉良好,但还是转移话题说:“我们赶紧走吧,要是被人抢先那可就糟了。”
一听这话,苏春兰也歇了继续逗弄苏渔的心思,走在前面为苏渔开辟道路,一边用路边捡起的木棍打折前路的杂草,一边嘱咐苏渔小心脚下。
这几天连日小雨的好处是,会有很多食物从地底冒出来,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脚下很滑,一不小心就有可以从山腰一路滑到山脚。
显然苏渔很少来这样的地方,苏春兰不由得提起万分小心,甚至交代苏渔必要时直接拽住自己的背篓。
原本苏渔在下面看着苏春兰指的地点的时候,觉得路也不远啊。
可是真正踏上山路,她觉得自己还是小看了对方,明明看着地方距离自己就一座山的距离,等爬上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爬到目标山需要在山间上上下下五六次。
听着自己鼻子的呼吸声,以及犹如在胸腔里打鼓的心跳声,她断断续续地问道:
“春…春兰姐,我们…我们还有多久…才到…你说的那座山……”
经常干农活的苏春兰体力比苏渔好上太多,听见苏渔的问话,也没有停下手里的动作,底气十足地回答道:
“就在前面了,你看见前面那座没什么树的山了吧?那里就是我们村的森林防火线,里面有鲜嫩的蕨菜和春笋,再往上走一点,就可以找到菌子,今天我们肯定会收获满满的。”
根据两人一路来的情况,苏春兰确信在两人到达之前,没有人有走过这条山路,不然怎么用得着她开路呢?
这边还在气喘吁吁地赶路,上次苏爷爷所说的上面安排下乡的知青,也是今天达到县城,他们三江公社也在县城。
所以村里负责接收这批知青的刘会计,和被安排去接苏文宇的苏文松,一起在大清早乘着船往县城出发。
因为临江县没有火车站,这批知青估计要一起坐着车从市里赶来。
除了像是苏文宇这样临时插队的,他完全可以在码头等着知青们一起出发。
等两人赶到汽车站的时候,其他村负责接收知青的村干部也到了不少,一个个都没精打采的。
如果说第一次第二次大家都对这批知青抱有希望的话,那现在大家就是心如死灰,来的知青不帮倒忙就是最大的幸运。
看见小河村的人出现,隔壁村的人也过来打听消息,偷偷问道:“你们村知道这一次来的知青大多是哪里的人吗?”
虽然都是城里人,可是什么城的人那也是有讲究的,有些城的人那是真的一点苦都吃不得,有些则是可以认清楚现实,听从村里的安排。
很明显大家都不想要个包袱,只可惜刘会计也什么都不知道,一双精明的眼眸时不时看向其他村的人。
“这我们怎么知道?只知道这次人不少,村里的粮食有些不够吃了。”
说到最后还长叹一口气,似乎是有无限的苦楚藏在心间一样。
其他人听到这话也纷纷上前,一窝蜂地开始倒苦水。
“你是不知道,我全村的人加起来也就八百左右,除去老的小的,壮劳力也就五百。这些知青吃的都是壮劳力的份,干起活来还不如五六岁的孩子,村里的地也少,粮食是真不够了。”
“前些年第一批的时候,大家勒紧裤腰带,把自己嘴里的粮食省出来给知青吃,可现在知青越来越多,回城的又没几个,我们村也快受不住了。”
“我听说这次来的人不少,各村趁着现在的天时,还是赶紧屯些干菜,不然冬天难过啊。”
听到一水的苦恼声,刘会计冷不丁放出这个消息。
立马有人追问道:“这个消息是从什么地方听来的?”
“我们村支书说的。”
一听是小河村的村支书,再也没有人对这个消息持怀疑态度,苏老爷子的事迹那是全县皆知,在县里也有自己认识的人,并且绝不可能说这种事欺骗大家。
这下子叹气的不只是刘会计,其他村的人也开始长吁短叹,心想:这日子要怎么过哦?
在大家的等待中,还是没有知青到来的消息,没有按通知的时间到达,刘会计估计,大家都还得再等一会儿。
可是苏文宇却是不知道这个消息,他一早就在家人的安排下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些吃的穿的,像是小河村就是自己爷爷家,还免了像其他人扛被褥的麻烦。
这条路也是他走惯的,拒绝了母亲送自己到码头的提议,于是他一直在码头等待,就是没半点消息,看着太阳慢慢从山头出现。
这时的苏渔和苏春兰也走到了森林防火线的位置,临江县山多树多,防火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
像是这样特意隔离出来的防火带,在小河村的山间基本间隔一定的距离就有一处。
这样的地方不允许种植高大的树木,每年村里还会安排人来除草,所以这种地方经常有野菜生长,也是村里人爱去的地方。
或许是两人抢先一步的原因,在嫩黄色的杂草之中,生长着不少白色的蕨菜,这种比棕色的要好吃一些。
所以当苏春兰看见的时候,根本压抑不住内心激动的情感,大声惊呼道:
“好多蕨菜啊!”
苏渔穿书之后也吃了不少,看到的时候眼里也都是欣喜,这种野菜配上家里过年时熏上的腊肉,那真的是一绝。
“小渔,我们快点摘!也不要摘太多,待会儿背不回去就浪费了,别忘了我们待会儿还要去捡菌子。”
“春兰姐,我知道,我肯定不会逞强的。”
感受着背上传来的暖暖阳光,两个人都没怎么休息,就立刻投入采摘蕨菜的行列中。
迎着清晨的微风,两人沿着防火带的位置一路向前,因为防火带是建在山上,有一定的角度倾斜。
苏春兰为了照顾苏渔的安全,她选择自己一个人在上半部分采摘,苏渔则是在下面的位置。
因为再下去是一簇竹林,苏渔一边采摘蕨菜,一边采摘竹笋,感觉到自己已经装了半篓,立刻停下自己手里的动作。
按照刚刚来时的情况,加上之后还要捡菌子,再多的话,估计回家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她不想再耽误苏春兰的行程。
经常干活的苏春兰手脚麻利,在苏渔只是装了半篓子的情况,她的背篓都快要冒尖。
感受到苏渔不再继续自己的采摘之后,笑着说:“小渔,我们俩继续沿着这条防火带往前走,穿过那条小道,就可以看到我阿妈所说的,经常长菌子的地方。”
苏渔之前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好了,可是看着今天的苏春兰,她不由得在心底对自己的身体打上一个问号。
两人走到防火带的尽头,沿着小路继续往前走,在这里苏渔甚至能听见山下的潺潺流水声,要是一不留神滑下去,估计自己就要掉进溪水里。
她再次提醒自己小心点,不敢踏错一步。
这一次没走多远,她又听见苏春兰喜悦的声音。
苏春兰看着不远处的一片白色的菌子,手指着远处的东西,立马转过身对着苏渔说:
“小渔,你快看!那里有一片的鸡枞菌,这种菌子滋味鲜美,我最喜欢吃了,我们快去挖!”
说着就随意捡起地上的一根树枝,递到苏渔的手中,邀请她一起去挖不远处的鸡枞菌。
这种菌子的美味苏渔也是吃过的,自从一个美食纪录片出来之后,她也被纪录片所形容的滋味吸引,放假的时候还曾经特地去菌子大省旅游,当然也尝过这种美味。
只不过这些菌子都是苏春兰发现的,自己要是也上去挖的话,总觉得有些不地道,于是她婉言谢绝了苏春兰的提议。
“春兰姐,不用,你自己发现的你先去挖,我就在旁边看看,绝对不离开你的视线。”
说着就动起身来,开始往其他方向行动,看这架势苏春兰也不好继续劝阻,但是心中却有些觉得奇怪的地方。
等她开始挖鸡枞的时候,终于反应过来,立马站起身来,身形不稳还差点摔跤,但她也顾不得其他。
对着苏渔的方向大喊道:“小渔,你认识菌子吗?你别摘那些有毒的东西!”
她之前还真是粗心大意,苏渔一个没上过山的人,怎么认识这些菌子,自己刚刚就不应该同意小渔的话。
苏渔原本就在草丛之中随便乱走,听到苏春兰的喊话,也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
反而笑着说:“春兰姐,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我之前在家里也是吃过好几种菌子的,我就找我认识的品种,待会儿装进背篓里,等你检查后再带回家。”
苏春兰这才发现自己又犯蠢了,不好意思地说:“那小渔你别走远,山里路滑容易出意外。”
“我会小心的。”
这下子苏春兰才安心地继续蹲下,处理自己眼前这一片鸡枞菌。
因为鸡枞菌有不少的部分是埋在地里的,加上味道鲜美,苏春兰处理的时候不免有些小心翼翼,就担心产生不必要的损伤。
慢工出细活,所耗费的时间自然也不短,不一会儿苏渔就把这周围十米的位置都看完了。
看着苏春兰还在处理自己的鸡枞菌,以及眼前茫茫草丛,她转身对着苏春兰的位置说:
“春兰姐,我继续往前边走一点,走过的地方我会在树上扎上茅草,你别担心。”
苏春兰看了自己眼前才挖到一半的鸡枞菌,又听着苏渔妥善的安排,也不再拒绝她向前走的决定。
只是依旧提醒道:“注意安全小渔,这片可能会有以前留下的捕兽坑,你走路的时候,用自己手里的树枝探探路。”
“知道了,春兰姐!”
听到苏春兰的回复之后,苏渔就放开手脚继续往前方走去,这一次她间隔一定的距离就在树上绑茅草。
走的时候也不忘苏春兰的提醒,一边走一边用树枝往四周探去,所到之处野草尽折腰。
渐渐她就发现自己到了一处特别的树林,刚刚的树林明显种植杉木比较多,这里则是种的枞树。
她记起自己在家吃得最多的就是枞树菌,学名叫做松乳菇的菌种,口感醇厚鲜美,也是个不可多得的美味。
她估计自己来的这个地方应该不少,于是沿着树林的边缘位置继续往前走。
果然在枞树落下的厚厚一层针叶之下,发现了自己的目标,外表的颜色和枯黄掉落的针叶十分相似,不仔细看可能还不会发现。
苏渔在捡菌子的时候,嘴里不自觉地发出声音,“这里有一个!又有一个!诶,那里还有!”
就像是在寻宝藏一样,在树底下发现了一大堆的菌子,惊喜连连。
就在她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时候,忽然感觉到身边传来一阵阵虚幻的声音。
刚开始她还以为是自己一个人待得时间久出现的幻觉,可是随着声音越来越靠近,她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看的恐怖故事。
在这样的山间最容易出现一些白天看不见的东西,忽然她觉得自己的身体发冷,密林之中投射下来的阳光几乎感受不到。
但是她又马上反应过来,嘴边不停地碎碎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此时此刻再也没有这样的好东西可以抚慰她的小心脏,同时尽量屏蔽五感。
终于念倒觉得心定之外,她才睁开眼往四周看去,呼啸而过的风吹起树叶,发出“簌簌”的响声。
她开始觉得或许刚才是自己心里有鬼,把风声听成了叫喊声,重重拍了几下胸口,就想往回程的方向走,觉得还是两个人待在一起比较安心。
就在这时,她耳边仿佛又出现了人声,并且这时候的声音更大,根本容不得她忽视。
她赶紧沿着声音发出的地方走去,虽然说好奇心害死猫,可是苏渔在担心的同时,心里也升起一种隐秘的好奇感。
穿书这种剧情都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何书中就不能出现精怪呢?
说不准自己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走上人生巅峰,想到这,她心一狠,继续往声音发出的地方走去。
越靠近,她就觉得这个声音越熟悉,听着听着,她忍不住脱口而出三个字“有人吗?”
她好像听到声音发出的就是这三个字,这下子美好的想象顿时破裂,脚下的速度不断加快,果然在眼前发现一处坑,声音就是从下面发出的。
苏渔觉得自己真的是看多小说的后遗症,想象力还是如此的丰富,差点就错过一条人命。
她赶紧放下自己塞满野菜的背篓,趴在地上,露出一颗头往下面看去。
忽然发现这就是自己遍寻不得的宋清衍,只不过他怎么会掉下去?
当宋清衍看见发现自己的人是苏渔的时候,顿时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有人发现自己,而且苏渔肯定不会见死不救,也不用担心了无声息地独自死去。
但同时又有些担心,以苏渔的身体情况,要想把自己从这个深坑就出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于是他一如往常般温柔地说:“苏同志,我不小心掉进捕兽坑,脚崴了,恐怕自己一个人无法爬出来。不知苏同志可否回去叫人来救我出去?回去之后,我必有重谢。”
看着即使满身污泥都依旧保持风度的宋清衍,苏渔真的很想知道,像是这样的人什么时候才会撕去这样温柔的外壳?
她的确不可能看着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去死,至于叫人来救他,估计宋清衍在这里待的时间也不短,要是再不救出来估计会出问题,所以苏渔觉得自己应该先想办法把人拉出来才是。
“我直接把你拉出来,这坑湿冷,不适合你受伤的身体一直待着,你吃过早饭了吗?”
宋清衍也想不到明明刚刚还在说救自己的问题,怎么又突然转到吃饭的话题上,但他还是认真地回答。
“今天凌晨三点出发的,那时候吃的早饭。”
苏渔看了一眼天上的太阳,估计现在的时间已经到了十点,这么长时间不吃饭,再挨下去对身体没好处。
她立马往自己身上的口袋摸去,下一秒一个被油纸紧紧包裹的菜饼被扔下坑里。
“那你先吃点东西恢复力气,我去旁边的树上找个树藤来救你,你先等一会儿!”
就在苏渔爬起来的一瞬间,她突然听到自己的脑海里响起熟悉的机械合成音。
“支线任务2完成!”
身体不由得有一瞬间的僵直,但她很快就反应过来,自己误打误撞就完成了一次任务,然后找树藤的时候还不断回想刚刚的情况。
她刚刚和宋清衍之间的距离应该在一米到一米五之间,这样就可以算是亲密了吗?
她内心不断反问,只是093一直在装死,硬是不回答她的问题。
依照这次任务的完成情况,看来之后的任务完成起来,应该不算太难。
好巧不巧宋清衍正好被这个菜饼砸中脑袋,原本依照他之前的身体反应应该是可以躲过的。
只不过这一次他一动的时候,受伤的脚踝就在发出抗议,就是这一秒的停顿,让他的脑袋承受了一次不必要的伤害。
砸中之后,他迅速用手接住,要是再不动手又发生什么的话,那可就糟糕了。
闻着手里的普通菜饼,原本觉得自己还能坚持的肚子,不受控制地发出“咕噜”声。
宋清衍嘴角微微勾起,下一刻立即消失不见,打开外面的油纸,在这里幽暗、湿冷的坑洞里仔细品尝起来。
与此同时,也算是默认了苏渔安排的救人方案,自己可不能继续在这里待下去。
这边寻找合适树藤的苏渔,也总算是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根藤蔓借助旁边的树枝,把自己的藤蔓穿插在一片树林中。
大约有她的拇指粗细,长度也够,苏渔直接用力一扯,一大片树枝随着藤蔓的拖拽往她的方向坠落。
所造成的声音自然也不小,已经完成鸡枞菌采摘的苏春兰,自然也是听到了这里的动静。
但她却以为是苏渔发生了什么不测,才是造成这样剧烈的声响,于是直接在湿润的树林中奔跑起来,沿着苏渔之前留下的痕迹。
很快她也跑到了苏渔发现的这片枞树林,眼睛像是扫描仪一样往四周看去,忽然她发现了苏渔的背篓。
但是只有背篓,而没有人更令她担忧,她赶紧把双手聚拢成喇叭状靠近嘴边,对着背篓的方向大喊道:
“小渔!小渔你在哪?小渔!小渔你在哪?”
听到苏春兰担忧的声音,原本还在解决藤蔓上被缠绕的树枝的苏渔,也不想再继续下去,直接拽着一头就往刚刚走来的方向走去。
后面拖曳的树枝在一棵棵树中设下阻碍,苏渔这段路也是不好走。
同时她也赶紧回应苏春兰的声音,“春兰姐!春兰姐,我在这!”
宋清衍自然也是听见了苏春兰的声音,吃过苏渔送来的菜饼之后,他感觉自己也恢复了一点力气,原本还想解释一下。
就听见苏渔的声音也从不远处传来,顿时歇了心思,准备积蓄力量留着爬出去。
苏春兰赶紧朝着声音发出的地方跑去,然后就看见一身落叶杂草的苏渔出现在眼前,手里还拽着一根很粗的藤蔓。
虽然不知道苏渔需要这东西做什么,但她还是赶紧上前,帮苏渔一起把这个东西从林子里拽出来。
经过两人的奋斗,一根合适的藤蔓出现在眼前。
“小渔,你拽这个东西是来做什么呀?”
“春兰姐,忘记告诉你了。我刚刚捡菌子的时候,发现宋知青居然掉进了你说的捕兽坑里,脚还受伤了。自己一个人根本爬不上来,而且他人已经在坑里待了很长时间。
我打算先把他人给拉出来,之后再去村里叫人把他背回去。”
听到原因的苏春兰惊讶不已,不敢置信地说:“宋知青居然掉进坑里!他一个人来这个深山叶林做什么?就连村里的人也不敢自己一个人来,就算来也不会不告诉家里人?”
作者有话说:
预收《知青回城搞科研》求收藏!
作为重组家庭女方带来的继女,林筠一贯是家庭的牺牲者。
就连不足下乡年龄,继父也替她修改,只因担心自己的亲身女儿在农村吃苦。至于林筠,那就是爹不疼娘不爱的隐形人。
甚至回城后还要为自己弟弟的工作嫁给一个酗酒家暴的丈夫,只因人家有个钢厂的主任舅舅。
林筠看着熟悉的剧情只觉得烂透了,此时正值八十年代,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她当然是投入到无限的研究当中去。
当母亲来找她换彩礼的时候,林筠正在攻读专业教材。
当继父来找她还教养费的时候,林筠已经进入国家级实验室。
当继姐来要父母养老费的时候,林筠和团队已经研究出领先世界的芯片制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