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在匣

第127章 私心

◎尽人事,听天命。◎

寂静的庭院中传来阵阵脚步声, 寒冬早已褪去,风清月明, 月光铺满归家之人白色裙裳, 洗去一身浮尘。

主院灯火未熄,熟悉的苦药气味充斥在鼻尖,卫明姝迈进房门, 撞上那张灯火映照下愈发消瘦的面庞,终是哑了嗓子,“阿娘...”

卧于床榻之人似是等了许久,一如既往沉默寡言, 只平静说了声,“明珠回来了。”

可仅是只言片语,就已经语不成调。

“听大兄说, 阿娘病了。”一滴眼泪坠下, 卫明姝双膝弯下, 深深跪拜, “女儿不孝,回来晚了。”

“你快起来。”见女儿跪地,久久不起, 甄玉姮只道她糊涂,沉沉叹气,“傻孩子,我和你阿耶从来没想让你们尽什么孝心。你能平平安安的,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

“阿娘...”

甄玉姮温和地笑着, 招了招手, “你快起来, 阿娘好久未见你了, 让阿娘好好看看...”

卫明姝起身,快步上前,坐到床边。

“瘦了...”

卫明姝没有答话。

好像自她嫁人以后,每次回到卫家,她总能听到阿娘说她胖了还是瘦了。

似乎只需要一个极小的变化,她阿娘就能对她的近况了如指掌。

抹掉脸上的泪水,卫明姝绽开一个笑容,“前些日子被养得胖了,正好瘦回来。”

甄玉姮嗔了一眼,将女儿散落下的一缕头发别在耳后,“你瞧你,头发都没梳好,从小就同你说过,咱们是侯府的女儿,”

随而话锋一转,装作不经意问道:“出京这段日子,都遇到了什么难事?”

卫明姝避重就轻,低下头敛去神色,“都已经过去了...”

甄玉姮没再多问。

沈家世子假死之事她也有所耳闻。

自家女儿有多喜欢这个当初自己送上门的便宜女婿,他们这些人也都看在眼里。

能让这个女儿放下戒心,诚心相待,她当是喜欢的紧。

沈家世子假死那段日子,女儿该是有多难受,她也知道。

她还记得些,当年卫直在西境领兵平乱,中了敌军埋伏,生死不明的那段时间,自己每日都会在城外那棵杨树下等消息,一等就是半个月。

等回来的却是征人被人背回,不复往日神采。

后来先帝便将卫家从西境召回,她也不愿他再在上战场,带着儿女就这样安安稳稳留在京城便好。

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她也有自己的私心。

是以她也从来不希望女儿长大后再嫁给武将,只愿她嫁入清流世家,平安顺遂。

可兜兜转转,女儿还是嫁给这平定北境的名将,两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琴瑟和鸣,两相欢喜,这些她都看得到。

可越是这样她便越担忧。

若是大黎一直国泰民安倒还好,一旦战事再起,将士出征,三年五载,受伤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她所经历过的那些煎熬,女儿便也要经历一遍。

甄玉姮低声询问道:“姑爷他怎么样了?”

卫明姝想起在道观遇到他时满身带伤的模样,心又揪了起来,“肩上都受了些伤...”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和阿耶一样,腿也伤了...”

甄玉姮叹了口气,“这腿上的伤最难养好,你阿耶就是年轻的时候不注意,老了以后遭罪。他们这些武将最是不在意身上的伤,我看姑爷比你阿耶听话些,你以后可得多劝着些。”

“女儿知道,已经劝过了。”卫明姝抿了抿唇,终于还是问出了口,“阿耶他还好吗?”

甄玉姮眼神黯淡了一瞬,撇开眼回道:“不知道,这个老家伙,几年不打仗,连家书都不知道写了...”

卫明姝微张着口,也不知该如何安抚,自己心中也隐隐升起不安。

她知道的,西境本就路途遥远,两方交战如火如荼,别说是家书,又是就是连战报都传不出去...

静了一瞬,甄玉姮问道:“任家的父女可都救出来了?”

“女儿已经去京兆府把人带回来了。”

甄玉姮笑了笑,也不似其他人那般埋怨她为何会回来,只是平淡地接着问,“那之后呢,可有什么打算?不怕宫里那些人吗?”

“女儿此番回来,自是不会怕的。”卫明姝长舒一口气,“眼下消息带不进京城,总得有一个人回来...”

“那若是不成功呢?”

卫明姝笑容敛去一些,随后又释怀,“这已经是最好的法子了,既然不能保全所有,那便尽人事,听天命。”

长谈过后,已是深夜,卫明姝合上主屋的门,转头看见卫君咏站在门外,似是站了许久。

卫明姝顿住动作,忽然想到什么,淡然笑道:“深夜寒凉,大兄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随即两人心照不宣抬步往主院外走。

春夜寂静,两旁奴仆拎着灯笼默不作声跟着,海棠拢起花瓣,停在枝头,院内芬芳馥郁,裙尾轻轻拂过地上的花瓣,染上属于院子的清香。

又是一年春意盎然。

两人谁也没有开口,卫明姝不禁回想起过去在家时,那时两人在外遇到什么难事,也总是这样晚上悄悄约着出来,自己商量着解决,从来没有人想过去告诉父母。

“大兄,可是家里遇到了什么难事?”

卫君咏停住脚步,屏退周围所有人,默了许久,才沉声说道:“圣上明日要召母亲入宫。”

“是什么理由?”

“阿耶出征,圣上与皇后担忧母亲积郁成疾,特召母亲进宫叙旧。”

“叙旧?”卫明姝挑眉,笑中满是戏谑,“咱们家与皇家有什么好叙旧的?”

卫君咏也没有制止她这大逆不道之语,仍是面色严肃,也不同她兜圈子,“我自知瞒不住你,可明珠你不能去。”

卫明姝没有回答,“阿娘知道吗?”

“不知。”卫君咏继续说着,语气中带了些命令,“明日我会借说阿娘病重,代替阿娘进宫。”

“没用的。”卫明姝否决,转而问道:“大兄可知,此次叫阿娘进宫的并非圣上,而是康王?”

卫君咏怔住,又想到这几日坊间传言,“难道...”

卫明姝神色一沉,“若我猜的没错,圣上现在自身难保,如今这家做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戏。”

“那为什么非得你去?”

“大兄可能不知,小妹此前在临安曾被人掳了去,而那人正是康王的手下。”隐约感到周围的怒气,卫明姝移开目光,向前走了两步,抬头仰望黑夜中的那轮明月,“那人告诉我,康王要抓我,不是为了宣远,只是因为我这个人...”

“什么叫只是因为你这个人?”卫君咏快步走上前,一腔怒火涌出,“你既然知道,为何还要回来?”

卫明姝不欲再多说,“大兄只需知道,我此次回来便是来要搅局的,无论有没有这桩事,我都是要进宫的。”

“你...”卫君咏知道自己向来劝说不动她,只急躁地来回踱步,“你需要我做什么?”

“我走后,想来京中那些人必定会对你们放松看管。”卫明姝从袖中掏出一封信,“到时候还请大兄想办法将这封信交到康王妃手中。”

卫君咏接过信,只见信封上写着“康王妃唐清芷亲启”的字样, “这是什么?”

“康王谋反的罪证。”

卫君咏诧异道:“你是说康王妃并不知道此事?”

卫明姝看向那封信,良久才答道:“是。”

其实她也在赌,赌那样高傲之人不屑于如此行事,可一切尚未有定数,她还需要一些证据,“大兄可否再去帮我问问冯大人,当日林晋死前都有见过谁?”

——————

翌日清晨,天边即将破晓,街上行人寥寥无几之时,安平侯府门前已有一辆毫不起眼的青篷马车等候。

卫君咏多嘱咐了几句,扶着卫明姝上了马车。

换回了往日常穿的绿色罗裙,卫明姝放下裙摆,又向家门看了一眼,“照顾好阿娘。”

放下车帘,马车驶动,悄然穿过尚未苏醒的东巷,从市井人烟来到庄严肃穆的高门宫墙外。

宫门紧闭,驻守的金吾卫肃立于两侧,直到卫明姝下了来,都仍是目视前方。

门外早有宫人等候,见到马车向这边驶来,也只是站在原地等人上前。

卫明姝行礼道:“卫氏长女,代母前来拜见皇后娘娘。”

那宫人看了眼卫明姝身后,“圣上有令,除卫氏以外,其余奴仆一律在外等候。”

跟在身后的秋莹一愣,卫明姝似是早有预料,温声向秋莹说道:“你先跟着回家吧。”

“小姐...”

“没事的。”卫明姝转头吗,“还要劳烦公公带路了。”

沉重的宫门打开,卫明姝随宫人走入,没入一片阴影中。

宫人皆是默不作声地往前走。

当今圣上嫔妃众多,可卫明姝熟知的也只有淑妃和皇后娘娘的宫殿,这两处宫殿都在北侧,而他们现在正在往西走。

这个方向,显然不是通往其中的任何一处。

卫明姝启唇问道:“敢问公公,这并非皇后住处吧?”

作者有话说:

断章断的纠结,明天字数会多,大概是个剧情**(还是老规矩,女儿亲妈,勿担心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