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重生小夫妻

第66章 小媳妇忙碌

◎新工作。◎

秦则方满脑子的不好。

他死活想不明白, 她怎么就这么准确的猜中他心里想法。

等到张嘴,却还是服软应声好。

他怕再争下去,就什么都捞不到。

就像媳妇自己说的, 一起生活几十年,他了解她。

她那么心软一个人, 再等等,再等等。

秦则方放开人,准备自己收拾房间, 也没再准备褥子,就从地窝里带出来那一床。

铺上去,手一下就能摸到木板床的间隔。

孟秦理了理被弄乱的衣服,最后看眼房间才转身离开。

话说开, 孟秦也轻松些,搬新家的第一顿,倒是给秦则方几个笑脸。

秦则方还没能再接再厉,人就被喊回去,接下来又是一阵忙活。

孟秦刚把家里收拾利索, 便有人敲门找上她。

是个面善的婶儿,四十来岁的年纪,说话带点南方的音。

“你就是孟同志吧,你好,我是咱们家属区办事处的主任, 姓郝。”

“郝主任, 快进来坐。”

“不忙, 我是代表组织来问一问, 看家里还有没有什么缺的。”

“都安置好了, 不却什么。”

“那就好, 要是有任何问题就去办事处反应。”怕她不知道,指个方向,“就十字路口对面的那一排房子。”

“好,郝主任进来喝口水?”

“要先把正事先说完,办事处现在缺人手,听秦工说你识字,就推荐你来帮忙。”

上头没长辈,秦则方在新地方总算把个小字摘掉。

兴许和秦则方是熟人,对方说话也很软和。

“秦工还说,你之前有在国营大厂当四年干事的经验,等事情捋顺完全可以把工作关系从钢厂转移到我们办事处来。”

一听是秦则方推荐,孟秦就心情复杂,却也不可避免地心动。

“我服从组织安排,要是有需要我的地方尽管吩咐。”

郝主任露出笑容,立马拍板。

“那就现在。”

“这么急?”

“当然着急,百来户人家入住,正差人手登记。”

郝主任也是个急性子,转身就从自己自行车后头抽出一份户籍资料。

“现在最要紧的便是核对来人身份,重新制办新户籍。”

“你住这,就负责前后两条街的住户。”

“要核对身份,人数……”

郝主任一番指导,说完放下纸笔,便推着的车子踩上去,长腿一胎跨上去,骑车前往下一家。

孟秦望着手里资料,翻了翻是迁来之前的户籍资料。

多看两眼就发现不对劲,最新的几份上,都显示户口注销,全是死销。

等孟秦把两条街走一遍,重新登记在册后,最后一批人到来,郝主任领来最新宣发资料。

她才了解,戈壁滩彻底被封锁。

家属区和三角之间的道路也开始设置路检查,三角之外更是不准出入。

等第二批的户籍也敲定下来,郝主任欢天喜地地告诉她,她的工作关系被转过来了、

连她在内二十多人。

不全是要留在办事处,还要细分。

家属区的房子彻底敲定下来,第一批安置在一街道,第二批安置在二街道,隔壁单独划分的单身宿舍区,被定三街道。

外扩四街道和五街道的房区备用,给厂子里以后结婚的人,或者新安排来的人准备着。

人一多,诉求也开始五花八门。

首要便是购买不方便。

于是办事处隔壁的门店被收拾出来,一间供销社、一间菜店、一间粮店,一间副食品店。

供应不少,但是就那几样。

供销社内是一些必需品,菜店里倒是一改外面的情况,牛羊肉为主,蔬菜稀少,粮店也只有玉米面和二合面,和一些粗粮,米是没有的,副食品店里更夸张,收拾到现在还是空的。

登记户籍时,办事处留得得二十来个人,直接被分出去一半。

孟秦这才从郝主任那知道,这些都是他们以前干过的。

再想着剩下的十来个人,家属区医院和学校还没有呢。

果然,其中有个三十多岁的女同志,之前在红十字医院当外科医生。

剩下的五个都是老师。

一个是县城初中老师,另外四个是生产队学校的扫盲老师。

孟秦想,她估计是要留下。

没两天,学校选址定下,直接在四街道选个大院子,院子中间竖上五星红旗,门牌挂上便成了学校。

桌椅板凳还在准备。

医院的选址区在五街道口,也不能叫医院,一间屋申请下来药物,由那唯一的医生看着,脸卫生站都不算。

这些都不是孟秦要操心的。

她如今要盯着早点把水井给挖好,忙得时候也有点嫌弃闹腾的元宵,从月亮那知道学校桌椅黑板到位,立马领着他们去报名。

马上十一月,报名就没那么严格。

正常七岁才给读一年级,现在五岁的元宵和月亮还是被老师勉强收下。

平底高楼起,最是让建筑者有成就感。

孟秦没盖高楼,可跟着把家属区折腾活,心里也是满满的满足感。

这期间秦则方忙得一次家都没回,她也乐得轻松。

等一切尘埃落定,办事处也拆分出去,除去四五街道,每个街道口占个院子,跟城里一样成立街道办。

原先的办事处,还成了总部。

孟秦被分到一街道办,还水涨船高成个小负责人,虽然手底下就领一个人,姓陶。

是住在她家后面的那一户户主爱人。

那是对老夫少妻组合,小陶和她同龄,都才二十四岁。

小陶爱人却比秦则方还要大,如今已经三十六岁,只登记时知道小陶爱人是二婚。

俩人度过最忙的时候,才反应过来临近年关。

小雪伴着风沙,下个像没下似的。

要孟秦说住这什么最不习惯?那自然是屋里没炕床。

木板床睡着是又硬又冷,好在怀里还抱俩孩子,即便是大冬天也跟小火球似的,成了天然暖宝宝。

睡到自然醒,窗外天色都还有点暗。

洗漱完准备早饭,喂完孩子送去学校,回来被郑佩佩拦在家门口。

她说:“刚刚来人把秦工的脏衣裳送回来,敲你家门没人,放我家了。”

郑佩佩把包裹找出来,拽时不小心解开绳,露出衣服里面裹着的东西。

是些营养品,组织特地安排给研究人员补充营养的。

郑佩佩羡慕,“秦工又省下来送回家,哪像我家那个。”

孟秦:“他是个宠孩子的。”

孟秦把衣服裹裹,抱怀里放回家。

“一起去拎水,现在洗完一晌午还能晒干。”

郑佩佩就靠着门口说话。

“说是明天来取,你要是有什么想带给秦工的,可别忘记收拾。”

孟秦想想,“昨天菜店通知,今天下午有牛肉,我打算熬两罐肉酱带过去,就馒头还是拌面都方便。”

“这个行,我一起去,买来你教教我,上次我家那口子蹭了秦工的酱菜,回来直夸你手艺好呢。”

“好呀。”

孟秦和小陶是一天一换坐班。

今天轮到小陶值班。

孟秦除去老伴送回来的衣服,还有俩孩子的。

特别是元宵,裤脚放下来一兜泥,人家坏衣服都是膝盖□□,她儿子坏屁股,倒不知道怎么磨的。

中午吃得简单。

剩得饼子配汤,孟秦见元宵月亮都吃得不多,提前说晚上准备擀面条吃,让他们放学别乱跑,早点回来。

喜得元宵平白多干半块饼子。

下午去菜店,就发现已经有人在排队,她拉着郑佩佩站过去,数着前头就八个人,轮到她时还能挑。

牛是散养的肉牛,成天跑着肉质紧实口感也好。

选了三斤牛腱子肉,油少筋多,炖软烂些吃着爽口。

还要了五斤牛油,这边素油也少,家里都有早就见底。秦则方不回来,先用牛油撑撑。

再加上如今天冷,牛油做锅子最香。

最后又包一半牛杂,所有内脏中,孟秦就爱吃牛杂,如今人没后世那么刁,黄喉、百叶、毛肚都属于牛杂。

孟秦喜滋滋地全要了,额外要得牛心牛肺。

孟秦买得欢,却实实在在震惊身后排队的那些人。

这七七八八足有一二十斤!

连郑佩佩都忍不住提醒。

“幸好这地方牛羊养得多,买牛羊肉一律都能用肉票,不像以前在城里,还得专门的副食品票才给卖。”

她咬着肉票,生怕孟秦一时激动,最后弄得不凑手。

孟秦对视上郑佩佩,只看到对方眼底的紧张和操心,怔愣后莞尔一笑。

“够得,秦工以前出差,家里习惯攒肉票,别看我拎得多,大半都是牛杂,这东西不要票也算个肉,能给孩子解馋。”

牛肉和板油,同牛杂一对比,确实被挤在篮筐的小角落里,看着不太起眼。

人生地不熟,孟秦很克制的不去吸引别人嫉妒。

她大方提了几样牛杂的做法,说话间给票付钱,谁都没注意她这一蓝子到底花多少。

郑佩佩家里都是臭小子,胃口大如牛,以前不是没尝试买便宜的牛杂来做。

“我家臭小子觉得不好吃,说不如肉汤里炖的烂土豆好吃。”

孟秦噗嗤一笑,也没强求。

见其他人的注意力被转移,等郑佩佩结完账,两人相携着回家。

一到家,孟秦撸起袖子就开始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