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炮灰亲妈觉醒后

第37章

◎未雨绸缪懂不懂?◎

周围好几道目光朝江雨看过来, 或好奇,或探究、或纳闷、或沉思的都有,江雨神态自若, 好似无事一般,慢条斯理地说道:“生活是我的, 我想怎样就怎样, 你与其操心我,还不如多操心操心你自己。”

江梅反呛回去,“我生活幸福美满,还有什么需要操心的?”

江雨讥诮一笑,“未雨绸缪懂不懂?”

说实话, 她也搞不懂江梅, 作为一个重生人士, 她为什么一点危机感都没有?

是她太过自信,还是自己太过杞人忧天了?

江梅不以为然地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对此, 江雨表示,“希望你日后不要后悔!”

江梅却认为她这是在危言耸听,于是,冲她直翻白眼, 还义正辞严地道:“人生苦短, 需及时行乐!总是怕东怕西, 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道不同, 不相为谋!

江雨嗤笑一声, 懒得跟她再争辩下去。

“你家老四是不是今年就毕业了?”江有福把目光从她们姐妹俩身上转移到严父这边。

“是啊, 今年就毕业了。”严父叹了一声, “哎, 孩子大了不好管,总爱跟人对着干。你家这个,应该很听话吧?”

江有福瞥了一眼江柏,说:“也难管教得很。”

他们两人就管教孩子的问题讨论了一番,末了,严父突然问道:“你家这个,学习怎么样?有没有希望考上大学?打算去哪所大学?”

“江柏成绩还行,他考上大学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至于上哪所大学,看他自己,我们不管的。”江有福很是开明地道。

严父发愁地道:“我家老四想考军校,当兵多危险啊!劝他放弃,他偏偏要跟我们对着干,太不让人省心了!”

江有福不解地问道:“那你们当初怎么同意你们家老大去当兵?”

说起这事,严父就气不打一处地出,“我们没同意,是他先斩后奏。这几年,我们一直劝他转业回来,他也是个不听劝的。”

江有福感慨地道:“孩子大了,插手太多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严父却道:“他们啊,还是太年轻了!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们仗着自己年轻气盛,不听劝阻,冒然行事,早晚有一天会后悔的。”

严泽锐忍不住插话道:“爸,都说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我只是想响应国家号召而已,你没必要说这么扎心的话吧?”

严父气得暴跳如雷,“你那几个当兵的伯伯,他们现在在哪,你告诉我?你以为上战场是过家家吗,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怎么办?”

他的好几个兄弟都牺牲在了战场上,失去亲人的那种痛,他体会过,不想临老了还要再体会一回。

严泽锐无意与他抬杠,他用沉默来回应他。

江有福在一旁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索性闭嘴,当个安静的吃瓜群众。

其他人见状,也不敢吭声。

掺和进去干什么?

你要是掺和进去,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李淑芬提出告辞。

江雨也带着严律起身离开。

严父严母把他们送到家门。

严妍没有跟李淑芬他们一起走,她选择留在江梅身边。

此时的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没有路灯,周围黑漆漆的,导致他们只能摸黑行走。

江有福不放心,亲自把江雨他们送到她住所。

“等一下,爸,你先别走——”江雨叫住了江有福,并吩咐严律道,“律儿,你去把家里的手电筒拿出来给你外公。”

“好嘞。”严律哒哒哒地跑进屋去,不一会便拿了个手电筒出来,“外公,给。”

“乖!”江有福接过,他看了看江雨,想叮嘱她几句,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只说了句,“你早点休息。”便转身离开。

江雨冲着他的背影说道:“爸,路上小心,注意安全。”

李淑芬、江松、江柏他们等在大杂院门口没有进来,江有福打着手电筒出来,略带炫耀地对他们说道:“小雨担心我,特地给了我一个手电筒。”

李淑芬没好气地道:“你补贴了她那么多钱,她能不对你好吗?”

他给江雨钱,她没意见,但好歹也要跟她商量一下啊,他倒好,连声招呼都不跟她打,难道是怕她不同意?难道她看起来就这么……这么抠门?

江有福面色一僵,讪讪地道:“咱们欠小雨那么多,多补贴她点也是应该的。”

李淑芬气道:“大哥大嫂又没少她吃也没少她穿,还把她供到了高中。”

江梅隔三差五就给她洗脑,说江有富、王大丫养江雨有多辛苦,这说得多了,再加上江雨也不是个会吃亏的性子,李淑芬心里对江雨的那点亏欠,不知不觉便少了很多。

江柏:“妈,咱家可是把江梅供到了上大学呢。”

江柏跟江梅年龄相差了差不多十岁,江梅顶替江雨身份的事被曝光的时候,他十岁了,有了基本的是非观,他很同情江雨这个亲姐姐,不自觉地就会多向着她一点。

李淑芬狠瞪了他一眼,“江雨她没考上大学难道怪我咯?”

江柏:“乡村的教育资源毕竟没法跟城里比,姐她要是从小就在城里上学,我相信她也能考上大学的。”

李淑芬:“你以为考大学很容易是不是?”

江柏眨眨眼道:“事在人为嘛。”

李淑芬被呛得无话可说,跺跺脚决定不理会他们,先走了。

对于外面发生的这一切,江雨是不知道的,蜂窝煤上烧了一大锅的水,她掀开锅盖,伸手试了试水温,很烫。

把水盛出来,提到浴室去,叫严律去洗澡。

看炉子上的蜂窝煤快烧完了,她给重新换了一块。

今天又是搬东西又是进地下室,感觉身上很脏,不洗一洗她会睡不着。

严律一洗好,她马上提水进去洗。

洗好出来,严律还没睡,他躺在**辗转反侧,江雨走过去,问他道:“是不是想让妈妈给你讲睡前故事呀?”

严律摇摇头又点点头。

江雨掀被上床,半靠在床头,随手拿起床头柜上的一本故事书,正在读给他听,严律这时候突然开口问道:“妈妈,当兵是不是不好?”

江雨挑眉,“谁说的?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严律又问:“那上军校呢?”

江雨:“能上军校,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你爸爸他就上过军校。”

严律:“可爷爷为什么不同意四叔去上军校?”

江雨思忖了下,回道:“你爷爷可能是担心你四叔的安危吧。”

严律没听明白,“上军校很危险?”

江雨沉声问道:“当军人意味着什么,你知道吗?”

严律摇摇头,“不知道。”

“当军人,意味着你必须保家卫国,要与家人离别,当祖国需要你,你就要奉献自己的一切。”江雨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你爸爸,他原本是休假回来陪咱们过年的,可部队有事,他就得马上赶回去,就不能陪咱们过年了,而且啊,他也不能经常回家。”

严律似懂非懂,他有感而发道:“爸爸好辛苦!”

江雨:“对啊,你爸爸很辛苦的,咱们在家要好好的,不要让他担心,知不知道?”

“嗯。”严律应了一声。

沉默半晌之后,他说:“妈妈,我长大以后不想去当兵了,我舍不得离开你。”

江雨哭笑不得,“傻瓜!妈妈是大人了,不需要你陪,你长大以后想去干嘛就去干嘛,以自己的意愿为主,活得开心最重要。”

严律抱住她的手臂,撒娇地道:“才不要呢,我要一直一直陪着妈妈。”

江雨只当他是小孩子的戏言,并没有放在心上。

越有出息的孩子,越会远离父母。

而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

之后几天,江雨和严律一直窝在家里,要么整理地下室的书籍,要么坐在院子里看书。

郑胜楠和郑胜莹偶尔会过来这边玩,但她们更热衷于去走街串巷,或和城里的一些孩子去火车站那边捡煤渣。

江兰上班忙,没空管她们,对她们基本上就是放养的形式。

转眼,就到了开学的日子。

江雨带严律去学校报道,报完名交了学费之后,他们顺便去了一趟筒子楼那边。

江兰正为郑胜楠、郑胜莹她们俩姐妹上学的事发愁呢,郑胜楠已经读到小学五年级,还有一学期就小学毕业了;郑胜莹刚读小学二年级。

江兰不放心让她们回之前的学校去读书,可让她们在城里读书的话,需要花费很大一笔费用。

这只是其一,其二就是,郑胜楠竟然说,她不想读书了。

乡下的孩子,普遍都是八九岁才去上学,有些女孩子,甚至连学都没去上过,供孩子读到小学毕业的,算是很好的人家了。

而且,乡下那边很多都早婚早育,一般十五六岁就会被家人安排相亲,十七八岁就结婚生子。

郑胜楠心想着,她们刚到城里来,处处要花钱,母亲要养她们俩姐妹,很辛苦的,她想帮她减轻负担。她不读书了,留在家操持家务,无疑是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