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寂寞还有几米

借口多的人离梦想最远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

俗语

初中毕业20年后,一帮初中的同学重聚,隔着20年的分别,当年那些青衫少年都已经年近不惑。觥筹交错中,众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回忆当年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于是,满酒桌的人都仿佛回到了当年,兴奋地谈论着旧日往事。说着说着,不知道话题怎么就说到毕业前的聚会各自慷慨激昂的理想上,开始有人盘点究竟都有谁实现了梦想。

最先感慨的是身处某县团委书记的班长,班长说他那时候憧憬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科学家,梦想着能够研究出上天入地的神奇武器。然而,因为做县长的父亲执意让他从政,他便顺从了父亲。

当年梦想着将来从事医生工作、救死扶伤于危难的一名同学对自己现在经营的医疗器械公司虽然还算满意,但仍旧为自己没能实现当年的梦想遗憾着,他慨叹着:“没办法,做医生要熬多少年才能出头啊,我现在这个职业毕竟来钱快,赚得也多……”

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她当年从艺术学院毕业后,考虑到长久生活的稳定更实际,就接受了有钱的老公的求婚,从此做起了专职太太……

似乎每个人都很风光,但每个人又都承受着远离梦想的无奈和遗憾。

接下来,一些事业平平、甚至命运凄凉的同学开始慨叹各自命运的不济,但每个人都说出了许多阻止自己实现梦想的困难。

……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当年初中毕业前因为一场意外灾难受伤而辍学的“小作家”身上,同学们都关注地询问“小作家”现在从事着什么职业。“小作家”转身从皮包中取出一摞书,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边分发着边说:“我前年加入的省作家协会,这是我出版的第7本书,大家多指点……”人们开始翻看起“小作家”的书,纷纷感叹着,羡慕“小作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接下来,人们纷纷询问“小作家”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作家梦的。“小作家”没有说什么,拿起笔,在送给同学们的书的扉页上写着同样的一句赠言:“借口多的人离梦想最远。”

很多人在没能抵挡生命最初的梦想时,总是为自己寻找着借口:孝心、金钱、困难、灾难……其实,对于真正看重梦想的人来说,追逐的路上永远没有借口。

快乐提示:

“没有任何借口”看起来似乎很绝对、很不公平,但是人生并不是永远公平的,一个强者,必须学会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现实中,借口却无处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条借口。借口就是一张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就是一副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借口实际是一个陷阱,习惯它的人会离成功和快乐越来越远,离失落和懊丧越来越近。拥有智慧、坚强、责任的人,懂得不寻找借口,而是不断努力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