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要素3:要快乐,就要释放憎恨
大海并不时时涨潮
武之道,一张一弛。
俗语
她19岁,原本再有两个月,就可以成为一名空姐。然而,坐到我面前的她,却一身囚衣,因为,她刚刚亲手毒杀了自己的父母。19岁的生命,应该正热烈明媚、向往无限,为什么如此冷暗凶残?难道是缺少爱吗?我问她,为什么要杀死双亲,难道父母不爱她吗?她的回答简短,面无表情:“他们太爱我了。”
的确,父母对她疼爱如珠。
因为早产,她从小就多病,父母为了调养她的身体,四处寻找偏方,多方求取补药。她一天天长大,为了能让她有个良好的教育,父母省吃俭用把她送到最好的学校,因为她吃不惯学校的食堂饭菜,每天中午无论多忙,父母总会有一个人从单位赶回家,做好饭菜送到学校去。再大些,她出落得花一般美丽,父母怕有异性伤害到她,不仅每天接送她上学放学,而且她跟同学一起出去玩,也总是电话如影随形地问着。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啊!可她,却觉得父母的束缚太紧,她太缺少自由。她感觉自己如同一个活在笼子里的宠物,丝毫没有自己的空间。于是,父母看管得越严紧,她内心的抵触越强烈。终于,在一个午夜,她趁父母熟睡后,悄悄打开家里的煤气阀,溜出了家门,去了网吧。三天后,再回到家中,父母已经双双身亡。
我有一个朋友,才气与灵气常常令我仰叹。她的章几乎每见必读。初识的时候,我暗想,她的生活一定无限幸福快乐。随着交往的深入,一天深夜,我已经睡着了,朋友突然打来电话,哽咽不已。原来,朋友的母亲十几年前病逝后,她一直挣扎在丧母的痛苦中,难以自拔。原因很简单,母亲生前太宠爱她了,从小到大,对她的爱,细致入微,无所不在。以至于十几年过去了,她总会用母亲的爱和身边人的爱比较,丈夫、哥哥、儿子、婆婆……她觉得,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母亲爱她爱得真切,爱得深重。于是,她认为,只有母亲才是最爱她的,她今后的人生不会再得到最爱。我多次尝试开导朋友,但屡屡被她的痛苦撞回来。我只能酸涩又无助地躲在一旁叹息,直到一年的母亲节,朋友突然从16层的窗口跃下。
……
爱为什么会成为弑杀和痛苦的引线?
小时候,在乡下生活,一年春天,邻居送给我一些花秧,我兴高采烈地拿回家,央求母亲帮我把花秧栽在园子的一角。母亲每天去田地忙碌时,我便守在花秧前,想象着它们开花的美丽,而只要见到它们被太阳晒得发蔫,我就立刻给它们浇水。大约不到半个月,那些花秧一棵棵都死掉了,我嚎哭,不明白那些花秧为什么要离开我?母亲告诉我,是因为我浇水浇得太多了,淹死了它们。
爱和会爱完全是两回事。
大海并不时时涨潮,潮汐起落间,平潮别样着静美,让波澜跌宕倍呈壮观;春天并不独霸四季,冬夏迭换中,暑寒吟唱着缤纷,让那淡柔花香愈散风采。让爱懒一点,花半开、月半圆般的留有余空,那是丰盈生命韧度的余空,更是更深的尊重与呵护。试想,将风筝的引线收得太紧,风筝怎么能够飞得高远?试想,两只刺猬拥抱得太紧,收获的将不是取暖,只能是刺痛。
生命和生活里,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不是满满的热烈都是最好,有时候,浅淡一笑、不远不近的凝望,才是最好。
爱应成为润泽,而不是摧毁。
快乐提示:
俗话说:武之道,一张一弛。无论干什么事,都应当保持运筹上的弹性,这样才能有效率,才能持久。
爱因斯坦在工作之余喜欢弹钢琴、拉小提琴,或者拿起望远镜遥望繁星点点的夜空。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青年时期得了头疼病,记忆力不好,医生说是因为他用功过度,不注意休息,劝他换换环境,换换脑筋。于是,法拉第便去看滑稽戏、逛动物园、看马戏表演、游历名山大川,渐渐地恢复了健康,然后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了。
爱要尺度得体,太浓烈了,太满了,就容易崩堤。若一旦被辜负了,我们也不能自己再辜负了自己,要学会释放遗憾伤痛,甚至怨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