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浮生已到天尽头(下)
尾声 浮生已到天尽头(下)||后元二年正月,帝于甘泉宫诏见各诸侯王,大宴尽欢,精神尚好。
却经不住风寒倾袭,咳嗽不止。
御医精心调制了汤药,由陈皇后亲手服侍用下,沉沉睡去,醒来时发现天已明亮,陈阿娇坐在榻前的靠椅上,呆呆的望着他。
便有一种预感,将不久于人世了。
他于少年意气风发建功立业之时,曾极度害怕衰老与死亡,无法想象这两个词语笼罩在自己身上时的模样。
到如今,真的到了这个地步,心境却平和下来。
好在,这半生,都要她陪在身边。
“娇娇,”他轻声唤道,淡淡一笑,“你知道么?少年时,朕想,若朕真会百年故去,去前定将后宫女子屠戮到尽,一个不留,以防吕后之事再度发生在我大汉刘家。”
他逡巡着阿娇的容颜,希望从她的面上看见丁点惊异神情。
毕竟这个手段太残酷,古往今来,无人曾行。
却不妨阿娇刷的一声,泪水就下来了,落在他手上,滴滴烫人心扉。
会这样说,是不是代表,连他自己都承认,一切,都要有一个尽头了?“不要哭啊。”
刘彻无奈喟叹,“朕如今却是舍不得动娇娇半分的。
好在太子精明能干,娇娇又是半分野心也无的。
不提也罢。”
“至于未央宫里剩下的那些女子,”他地眼眸渐渐转冷酷,“纵然联起手来。
也不是娇娇对手。
朕也就懒地动她们了。”
二月,圣驾启程,欲返回长安,无奈途中刘彻病势沉重,只得停留在五祚宫。
陈皇后传出懿旨,令在各地的皇子皇女都聚到五祚。
便连禁于北宫的刘,也因体谅父子天伦难禁,特意让随太子前来。
刘彻扫过面前的四子六女,心中暗暗冷笑,阿娇总是相信人心还有些善美。
但一众作悲伤状况的子女,在他看来,真正单纯为他伤心的,只悦宁一人。
“陌儿,”他唤道,难得如此亲昵的喊自己这个儿子。
“你性明洞察,他日继承朕的大汉河山。
虽上孝娘亲,下抚弟妹是应当,但该行之事,不必顾忌太多。”
齐王刘据跪在刘陌身后,闻言拭泪。
心中一凛。
知道这是父皇对他最后的警告。
但有些事。
不是知道如何便能如何的。
“父皇,”刘初握着他地手,涟涟泪下。
“好了。
初儿。”
他终其一生,都未随阿娇唤这个女儿一声小名,无比的坚持。
“你有你母后哥哥照顾,父皇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他淡淡的笑,扫过所有的子女,连甚少一见的夷安都看了一眼,慢慢道,“你们都出去吧。”
众人都知道,皇帝是想和皇后独处一阵子,安静地退出。
他咳了几声,转首欲唤阿娇,却忽然怔了一怔。
阿娇站在一侧,微微垂了头,神情静谧。
忽然想起那一年见过的女子。
“娇娇。”
他慢慢地唤道。
陈阿娇惊了一惊,醒过神来,走到他身边,握住他的手。
那时候,他的手已经极纤瘦,曾经那么有力的手,到如今,连反过来握住她都有些困难。
可是,那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毕竟是做到了。
她曾经以为遥不可及地诺言,他用了三十余年地光阴来实践它。
她想,她再也没有怀疑的资格,却仍然想要问一句,当年,后悔么?当他慢慢扬起眉,若有深意的望着她,答道,“朕不悔。”
她才发现,她竟不经意问出了口。
“朕知道,朕当年地决定,让你痛,”怨了一辈子。
可是,朕还是不悔。
因为,若非如此,朕又如何得的回,如今的你。
所以,纵然时光再重回一次,纵然伤她的时候,他也渐渐会痛了,他还是会选择,重复当年。
他微微皱了眉,并不习惯这样的表述。
可是,都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不可以说呢?轻轻的叹了口气,刘彻望着陈阿娇,道,“朕喜欢当年的阿娇,抱歉悔了她对朕的信赖。
但朕爱的,是如今的娇娇。”
阿娇怔了怔,抬眉却望进他的眸子中去。
他的眸子很亮,带着了解的通透。
忽然了悟,无法置信的捂了唇,泪水哗啦哗啦的流下,汹涌的看不清他的神情,只听得他慢慢道,“朕去后,”略顿了一顿,续道,“茂陵已经修筑多年,也无何可交待的。
只是,大汉祖制,帝后同陵不同寝,尤其卑不动尊。
朕却不舍得与娇娇分开,事且从权吧。
此事,朕早在遗诏中交待,娇娇知道一下就好。”
这世上,哪有什么真正的秘密。
又尤其,她日夜相对的,是一个多么精明的人。
她自以为守着自己的秘密,却不妨,身边人洞若观火。
只是,彼此都不说。
两个人,再相爱,也不过是两个人。
永远合不成一个人去。
他们自以为了解彼此,其实,内心深处,还有一些东西,窥不到。
或者,窥到了却无力化解。
距离再近,灵魂也嵌不到一起去。
她还没有那么爱他的时候,他是不是爱她,她原也没有那么在意。
可是,渐渐的爱了,就输了一些云淡风轻。
那一年,封禅归来,她告诉自己,将过去尘封,只要他不掀,她就不去看。
她可以不去看那些伤害,装作看不见心上的疤痕,于是不痛。
但是,她却无法不去想,他究竟是因为爱自己,还是他的爱,只是源于对从前阿娇的爱与愧疚。
陈阿娇。
你不要太无聊。
从前的。
如今地,不都是你自己么?可是,真地真的是这样吗?那份思虑不重,可是日久天长积压在心里,也就成了心事。
如今,他说,他爱的,是如今的自己。
他们在一起这么多年,居同食,寝同榻。
亲密无端。
可是,他们从不说爱。
她以为自己怀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却不知,他早就知道。
他以为,她懂得他的爱,却不知。
只要不说,她总有着她的疑虑。
他们。
都是,太晦涩的人。
彼此有感受,却不肯说。
“娇娇,不要伤心。”
刘彻柔声叹道,“朕十七践位。
如今年已七十。
在位五十余年,够久了。
朕已无憾。
朕在茂陵等着你,到如今。
朕却不知道,是该盼着娇娇在这人世上久一些呢,还是,盼娇娇早些来陪朕。”
丁卯日,刘彻崩于五宫,寿七十。
三月甲申,葬于茂陵,定谥号为武,是为孝武帝。
皇子服孝一月未满,齐王刘据反,指称太子刘陌乃是陈阿娇流落在外所生,未必是武帝亲子。
作乱檄文传到刘陌手中,刘陌冷笑,刘据真是病急乱投医了,这么多年,没有半个人敢如此怀疑,不为,他的相貌,和武皇帝如出一辙?只是,此时不反,待到刘陌以储君位做稳大汉江山,刘据不知道,自己将有什么下场。
四月,服孝满三十六日后,刘陌登极为帝,君临大汉天下,是为后来的昭皇帝。
尊生母陈阿娇为皇太后,按祖制迁居长乐宫。
立嫡妻上官灵为皇后,是为孝昭上官皇后。
妹刘初进为悦宁长公主。
长女刘夭封为阳河公主。
除齐地外,众臣臣服,京师长安半分不乱。
八月,刘据事败。
大将薛植斩宁澈,按圣意将刘据带回长安。
谋反本罪无可恕,但刘陌以父皇新丧未久,不忍兄弟相残,让父皇泉下难安为由,饶过刘据一命,废其为庶民,拘于五,终生不复得出。
这一切,陈阿娇在长乐宫抱着雪乌,慢慢都听说。
她地儿子足够精明,她从不担心他处理不来这些小事。
她尚无力对付自己接踵而来的悲伤,暂时无力去管这些事情。
刘彻亡后,她搬出长门,不愿待在旧地,一举手一抬足,都看的见与他的踪迹。
但她忘了,长乐宫同样不是乐土。
那是她自幼长大的地方,少年时,挥洒下多少与他的欢乐记忆。
或者,这长安城,这大汉,甚至这天下,都有他地气息。
闭了眼,掩了耳,不去看,不去听,还闻的到。
终于放弃,于是肆无忌惮地想念。
想念他的眉他的眼,他幼时的可爱,少年时的阴沉,以后后来地疼宠。
从前一直猜不到,到最后地最后,她想起少年时的往事,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现在终于知道了,她想起那一年椒房殿穿堂地风,他无情的眉眼,冷酷的神情,不曾回头的离去。
当年的时候她觉得冷到骨子里去,这世上再没有一刻,比这时更冷。
如今她想起来,依旧是冷,只是这一次,她已经觉不得冷,依然会痛,痛他无情的伤害,更痛这时候,他已经不在,天上地下,都再也寻不到一个刘彻,能够喊她一声娇娇。
多么讽刺,非要他不在这个世上了,她才能,毫无保留的爱他。
武皇帝逝去后的第一年,新皇改元显始。
新年家宴上,刘陌心惊的发现,娘亲的青丝间,见了一丝雪色。
是相思,让娘亲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竟白了头么?昭帝与悦宁长公主忧心娘亲寂寞,不仅自己常涉足长乐,也让子女多来长乐宫。
以期膝下有孙辈环绕的娘亲,能够开心一些。
但男孩子要习的功课繁重,阳河公主又已经出嫁,到头来,常常陪着阿娇的,只有顺华一人。
显始元年,顺华虚岁已经11了,懵懵懂懂的年纪。
虽然母,但也喜欢长乐宫的静谧,和恬然安静的外祖母。
很多年后,她想起显始年间的外祖母,柔顺的青丝略略染了霜意,还是遮掩不住美丽。
她经常焚了一炉香,或书写或弹琴。
天气晴好的时候,就抱着雪乌坐在阳光下。
雪乌梳顺着它颈上的毛。
慵懒玲珑。
偶尔的时候阿娇会轻轻地唱一些歌。
那歌声地调子她从未听过,可是很动听,有一次,她曾细细唱了一支给她听,很轻很舒缓,很多年后她忘了调子,却还记得那词。
那词是这样写的:我的小时候,吵闹任性的时候。
我的外婆总会唱歌哄我夏天的午后,老老的歌安慰我,那首歌好象这样唱的:天黑黑欲落雨。
天黑黑黑黑我爱上让我奋不顾身的一个人,我以为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世界然而横冲直撞被误解被骗,是否成人地世界背后总有残缺我走在每天必须面对的分岔路,我怀念过去单纯美好的小幸福爱总是让人哭,让人觉得不满足,天空很大却看不清楚。
好孤独天黑的时候,我又想起那首歌。
突然期待,下起安静的雨原来外婆的道理早就唱给我听,下起雨也要勇敢前进….那时候她以为那是外祖母特意唱给她听地,很多年后回首过往,骤然惊觉。
焉知那不是外祖母在感伤身世。
因为,外祖母幼时,也是在长乐宫长大的啊。
那时候长乐宫地主人。
是外祖母的外祖母,窦太后。
长乐宫里私下渐渐有了一种想法,难道这顺华翁主,竟会成为另一个孝武陈皇后么?多么相像呐?一样在长乐宫长大,一样是皇帝做外公,皇帝做舅舅。
而顺华翁主亦和两位嫡皇子交好,堪称青梅竹马。
青梅绣马,这亦是从一首美丽的诗里撷来的词语。
“妾发初覆额,门前折花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武皇帝和陈太后,才是真正的青梅竹马吧?会不会,依然有一个皇帝,做顺华地夫君?会不会,依然是盛宠一生,至死亦不休?陈阿娇听到这种说法后皱起了眉,“胡说什么?”她斥道。
她素来温和,那一次,是难得地声色俱厉,宫人一时噤若寒蝉。
顺华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做那么一个皇后,来锦上添花。
那花,初铺到锦绣上的时候,色泽虽美,未央却不是一个适合鲜花生长的地方。
还是不要入,反而幸福。
更何况,她与刘彻血缘已近,再也不要,更近一番了。
顺华却不在意,只是偶尔地时候,见了映朱和缥紫在外祖母身后,流出伤感的神情。
“太后定是想念武皇帝了。”
她们说道。
武皇帝啊,顺华慢慢想起来。
听说,顺华这个封号,就是外祖父亲自赐的。
她解事的时候,武皇帝已经有些见苍老了。
听说外祖母比武皇帝还要大着两岁,为什么,到了如今,外祖母还是那样的美丽。
也就难怪,武皇帝爱了她那么多年。
爱,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转眼到了冬十月,北风初初吹过长安城的时候,乖巧如顺华,也近了十二岁年纪,偶尔也会耐不住往返于家中和长乐宫的寂寞,偷偷带着侍女溜上了街,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只是长辈默许缘故。
他们少年时,也曾有过这样躁动不安的年纪啊。
长安城繁华依旧,车水马龙,丝毫没有被年前那场叛乱影响,人声鼎沸让顺华觉得新鲜,忍不住从马车中探出头来。
衣裳褴褛的小乞丐飞快的跑过来,撞到一个华服少年身上。
偷了少年钱袋,却当场被抓住,拳打脚踢,恶言相向。
那乞丐倒也倔犟,倒在地上一声不吭,只一双眸子亮如晨星。
那双眸子,便让顺华起了怜惜之意,真要打死了人,就过分了。
待要扬声阻止,一个青衣少年却在她开口之前就上前,含笑拦道,“兄台既已教训过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四周早就聚集了一群看热闹的人,在众人目光中,陈庭便觉得下不得台来,冷笑挣扎道,“你让我饶,我就要饶么?”却变了脸色,这少年虽斯文俊秀,一双手,也不见得如何有力,却如铁窋般,让他半分挣扎不动他这才注意道,少年腰际缠着的软剑,剑锋雪藏于鞘中,却仍掩不住一丝锋芒。
新丰美酒斗十千,长安游侠多少年。
意气相逢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这一首歌咏游侠的诗。
相传为陈太后当年所做。
最是闻名。
看起来,这青衣少年便是这样一个游侠了。
陈庭的脸色微微变了,色厉内荏道,“你知道我是谁么?”他想了想,又硬实起来,挺起胸膛,道,“论起来,如今长乐宫里的陈太后,可是我姑奶奶呢。”
“哦。”
四周百姓便低低应合一声。
原来是陈家子弟。
“哦?”青衣少年笑开来,促狭道,“可真不巧,论起来,陈太后也是我师姑呢。
你岂不是还低了我一辈?来,叫声世叔吧。”
陈庭地面色阵青阵白。
当年,陈太后流落宫外地时候。
的确拜在天下第一游侠门派之下,这是事实,据闻,陛下当年有意大肆清肃游侠,看在陈皇后面上。
才轻轻放下。
昔日纵横天下的游侠也有所收敛。
一直相安无事。
他惊疑不定。
声气渐渐弱了,告了个罪,自行走了。
小乞丐从地上爬了起来。
道,“多谢相救。”
头深深的低了下去,却被少年一把抓住她的手,叹道,“我也不求你谢,但你也不必偷到我身上吧,我可没什么钱的。”
他听见身后传来银铃笑声,转过头来,稚龄少女嫣然而笑,秀美清甜,一身衣裳,料子竟是千金也难求的云纱锦。
“好啦。”
顺华抛出大贯的五铢钱,“我不用你偷啦,直接送你好了。”
在她和善笑意下,小乞丐竟忍不住红了脸,退后一步方真正鞠了一躬道,“我本不该受小姐的钱,无奈家有急用,小姐之恩,定当铭记。”
语毕再也不看他们一眼,转身而去。
郭朗便颇为不平,“我救了她的命,她却只谢你,是不是太厚此薄彼?”顺华抿嘴一笑,转靥看他,“我听你方才说,你是陈太后地师侄,是真的么?”郭朗瞥见她腰际有皇家印记的玉佩,猜测着她的身份,不经意笑道,“自然是。”
“那么,”顺华便跃跃兴奋,“外祖——太后娘娘在宫外曾做过些什么呢?”“我出生的时候,皇后娘娘早就回宫了。”
郭朗慢慢道,“只听爹娘提过一些,当年陈师姑为人追杀,被师叔祖所救,拜在门下。
带着一双子女回到唐古拉山住了经年。
后来,汉匈大战,她就下山了。”
顺华听着只言片语,尽力拼凑着当年事态走向。
若外祖母曾被奸人追杀落难,那武皇帝当年知道么?当是不知的,否则,他怎么可能任结发妻子流落在外那么多年。
多年后重逢,武皇帝可欢喜?她想起自晓事以来所见长门殿里帝后恩爱情景,好美。
她日后有没有一段这么美地爱呢?顺华胡思乱想,不经意抬首,看见郭朗俊朗的轮廓,不知道什么缘故,面上有点烧。
显始二年新春,金日单接了顺华回候府过年,回白日之时,长乐宫尚热闹,到了晚上,万籁俱静地时候,就有一丝掩不住的清冷涌上陈阿娇的心头。
长乐宫的榻自然很大很柔软舒适,她向侧翻了一身,觉得身边很空,那个陪了她经年的人,已经不在了。
这样地认知,让她险些酸了鼻,连忙睁开眸,将涩意眨去。
起身披了衣,来到窗前。
冬日夜凉如水,漫天地星宿闪亮,是不是有一颗,是他望她的眸。
他素来霸气不容她拒绝,若真的一颗星子代表一个灵魂地话,他却是定要以这夜色为臂膀,拥着她不肯放手了。
她花了一年的时间,渐渐的学会想念他的时候波澜不惊,且在这一夜,只这一夜,让她温柔放纵的想念。
之后,陈太后渐染沉疴,无力起身。
昭帝忧虑,宣了众御医医治,都言太后娘娘年少的时候几度重伤,早伤了底子,如今上了年纪,来势汹汹回袭,已没有法子。
刘陌气的牙痒痒的,记得朝天一门,除剑术外,亦善医术。
不远万里,派了人,往唐古拉山求医。
长安与唐古拉山距离极远,到了人来之时,已经是五月里了。
算起来,萧方也已经很苍老了。
只是刘陌第一眼看到站在长乐宫廊前回过头来的时候,想到的形容词依然是温润。
有一种温润,能够胜过所有皮相上的妍,直接印到你的心灵上去。
“师公。”
他颔首为礼,瞥过萧方身后地女子。
有些意外。
二十多年时光逝去。
当年地红颜娇女,也渐渐长了年纪,圆润了棱角。
轻轻叩下首去,拜道,“民女参见陛下。”
“她当年为人所救,辗转托到我门下。”
萧方知他疑惑,淡淡解释道。
那人许是知道此女身上与皇家纠葛,不想引火上身,又不能丢下弱女不管,知他身份微妙。
便打发上官云千里来寻。
那一年,他在唐古拉山下见到这个少女,短短月余的风霜便将她身上的傲气毁的七零八落,一双眸子却还是掩不住最后一丝倔强。
那样的倔强啊,触动了他一丝心肠。
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一年。
雁声初倒在长安郊外的苍白脸色。
只是,“朝天门号称医剑双绝。
自我之下,习医的竟只有你娘亲一人。
你娘位居高位,无法静心习医。
我便只得再寻人传衣钵。”
武皇帝既已故去,齐王刘据又被废为庶人,刘陌自然不想因为旧日因由不顾萧方的面子。
治罪自己妻姐。
淡淡笑道,“师公既已到了,就去看看娘亲吧。”
这长乐宫。
萧方从前也行过不少次。
只那时候,长乐宫的主人还是王太后,到如今,却已换了雁儿。
听见脚步声时候陈阿娇回过头来,看见萧方,怔了一怔,嫣然一笑,唤道,“师傅。”
笑意淡淡流转,上官云看地心中一酸,这么多年了啊,当年临汾艳惊天下的陈皇后,终于,也渐渐老了。
诊脉开药,寻常套路。
外男不得留宿宫中,所以萧方离去,留上官云照顾陈太后。
陈太后饮了药后,忽然扑哧一笑,“想不到,命运真是奇怪,你竟成了我的师妹。”
“太后娘娘缪赞了,民女不敢当。”
上官云眉眼不动的答道,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子,都牵系着这个女子。
何其幸运啊!“太后娘娘。”
映朱掀帘禀道,“皇后娘娘过来请安了。”
阿娇微微一笑,道,“让她进来吧。”
又转身对上官云道,“你们姐妹多年不见,多聚聚吧。”
上官云抬起眉来,看着雍容进来的妹妹。
多年不见,少年时那个秀美可喜地女子,也渐渐有了母仪天下的样子,低首看自己一身寥落,倒真地像个村姑了。
可是,这样,至少比当年嫁给齐王,此后刀兵相见的好吧。
上官灵亦打量着阔别多年的姐姐,褪去了少年时的傲气,底蕴里的一些灵秀就渐渐地泛了上来。
姐姐,从来都是比她要些地。
到如今,更是如此。
她含笑牵了上官云地手,慢慢润湿了眼眶,一半与人看,一半真意,道,“姐姐这次回来,就不要走了吧。
哥哥早已复官,我们兄妹三个,从此后团聚,好不好?”她却不料,上官云慢慢抽回手去,道,“缘来则聚,缘尽则散。
皇后娘娘便当我们姐妹缘分尽了吧,强求无方。”
阿娇在一旁听了,扬眉笑道,“云儿此话听来,竟似学佛之人了。”
上官云微微一笑,却道,“是呢。
前些年,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曾出使过身毒,此后,身毒的一种宗教就随着汉与身毒地贸易流入大汉,师傅偶尔一次听说了,很是感兴趣。
这些年,都在看佛经。
云儿伺候在师傅身边,自然也耳濡目染一些。”
她抬眉看见阿娇面上怔忡的神情,慢慢住了口,听阿娇慢慢念道,“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这是师傅最常摹写的《圆觉经》呢。
太后娘娘也读佛么?”她有几分讶异,但片刻间便明白,那大约是她到来前的过去,与她无关的过去的事了。
陈阿娇慢慢想起元光五年的时候,那真是恍如隔世的时候了,彼时陌儿和早早还没出世,她还只是雁声,那一日,她盯着师傅,吃吃的笑,“见了师傅,才知道什么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呢。
’”“是么?”他却不生气,只是好脾气的道,连眉都不曾一抬。
“是啊。”
她煞有介事的点头,“小时候。
妈妈曾念过一段经。
我念给师傅听:”“有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那时候的欢笑,单纯如春日泉。
如果,如果不是后来,一直那样过下去。
也是另一种幸福吧。
只是,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果呢?如果说,这一生,最对不起她地人是刘彻,那么,她最对不起地人。
无疑就是萧方了。
半月后的一日,刘陌在宣室殿处理完政事。
往长乐宫来向娘亲请安,宫人却告诉他太后娘娘出殿去了。
他信步在长乐宫长廊上走着的,忽然止了步,看见在前方山亭中,娘亲和师公在一起。
隔着一个不远也不近的距离。
这世上有些人。
纵然衰老也夺不走他们的美丽,反而在岁月的沉淀发酵中酿出另一种风韵的清美,他的娘亲与师公。
无疑是其中两个。
亭外飘着一些杏花,孤零零的打着旋儿,陈阿娇接过一片,碎,叹了口气,道,“如果雁儿只是单纯的雁儿,多半会选择留在师傅身边地。”
只可惜,她不是。
萧方便觉得一种温柔的疼痛慢慢的凌虐着心,但他痴守半生,能得这一句,也好。
他亦不欲她为难,慢慢笑道,“那末,下一世,你做单纯的雁儿可好?”“下一世?”阿娇怔了一怔,“我本不信什么下辈子啊。
可是,若真的有下一世,我不能做任何承诺。
因为我怕那个下一世的自己会怨我。
可是,”她慢慢回过头来,看着萧方,认真道,“下一世,师傅可以早些来找我。”
他若能在刘彻之前见到她,说不定,一切就要有一个改写地结局。
不过,她很怀疑,像刘彻那样霸道的性子,会允许这样地事情发生。
“好。”
萧方淡淡笑道。
又过了数日,天气晴好。
宫人们伺候太后起身,轻轻问道,“要准备躺椅在殿外么?”“不用了。”
她若有所思的摇摇头,道,“我想回长门殿看看。”
宫人便有些讶异,毕竟武皇帝故去后,陈太后从未回过长门殿,许是怕触景伤情吧?但她们伺候的,是大汉朝最尊贵的女子,便是陛下到了这里,也没有不依的。
便屈膝轻轻应道,“是。”
长门殿久已无人居住,但仍打扫地不见半丝灰尘,陈阿娇闭了眼,亦能清楚地指出,那座案后,刘彻曾拥过她一同观书,屏风后,她曾为他整理衣冠,帷帐里,他们无数次的欢爱……彻儿,原来不知不觉间,你已经离开我两年时光了。
她以为她会落泪,事实上却清醒万分。
清醒的看着这座充满他和她记忆地宫殿,痛楚而又温柔。
后世唐门梅妃曾吟诗曰,长门自是无梳洗。
他却用他的爱,将长门宠成一座万人景仰无人能及的中宫。
若真的还有那一个灵秀的江采萍,她又会如何说?阿娇步出长门,着宫人在殿外石凳上垫上蒲团,坐下。
上了年纪的人,不一会儿便在和暖的阳光中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被轻轻唤醒,睁开眼睛,见了熟悉的容颜,近在咫尺,剑般眉眼,薄薄的唇,迷茫唤了一声,“彻儿。”
“娘亲,”刘陌没有听清楚,重又唤道。
她便渐渐看清,喟叹道,“是陌儿啊!”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失望滋味,慢慢泛上心头。
逾月,陈太后崩于长乐宫。
号终年七十有四。
而实龄,不过四十四岁。
宫人们如往常般欲伺候太后梳洗,却见了太后神情安详,唇角尚带着淡淡的微笑,只是,再也醒不过来了。
大骇之余,连忙去宣室殿禀报陛下。
却不料陛下与太后母子连心,早有不祥预感,不待宫人说,匆匆赶到长乐宫,看着陈太后仪容,失声痛哭。
一时间,满宫皆哭。
在漫漫的哭声中,雪乌优雅的跳下地来,双眸玲珑的看着众人,不明白今日怎么了,这群人如此悲痛的哭泣。
或许,它也是明白的,那个终年抱着它的女子,已经不在这个人世了。
昭帝按武皇帝遗旨,葬陈阿娇于茂陵,与武皇帝同寝而葬。
宫中举哀三月,悼念陈太后。
到了第二年桃花盛开的时候,昭帝辞了众人,自骑了朱,独自往茂陵来,站在父母墓前,沉默着想念。
这一生,他的父母,生同居,死同穴,当是帝王家难得的恩爱夫妻了。
娘亲,这也是你心中所愿吧。
他慢慢想。
墓边,桃花簌簌的落在风中,像是血,又像是缤纷的眼泪,妖异婉转的美丽。
刘陌淡淡笑开,转身离开帝陵,牵起朱,道,“走了。”
朱长1/2|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