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做刘禅

第565章 置身事外

郭淮和王雄的运气极好,来船有五条之多,皆是颍川韩家的商船。

颍川韩家,乃是韩襄王之孙韩王信的后代,到了近代,韩家有韩术任河东太守,其子韩纯任南郡太守;

两年前,韩暨曾经接替陈群,官至魏国大司徒,却在同年四月就病逝;

在这之后,韩肇继承韩暨的「南乡侯」爵,司马懿诛灭曹爽之后,韩肇辞去一切职务,其子韩邦仍然官至任新城太守;其侄韩洪,现任侍御史之职。

这几条商船由韩洪之弟韩召率领,船上的奴隶报来岸边的求救之后,一条船靠边打问,获悉求救者是郭淮和王雄,韩召自然鼎力相助,将三人带往船上,喂了些汤药和稀粥,几人的身体恢复了许多,至少可以正常地与人交流。

“韩公子相助之恩,郭某没齿不忘!”郭淮诚恳地道谢,然后不解地问道:“只是……韩家身居颖川,怎会有商船从山阳方向而来?”

“唉!郭将军有所不知!”韩召无奈地说道:“如今的淮北,汝水、洪水、颍水、涡水和泗水皆被蜀军阻断,载着粮食的商船都不能进入淮水;

我等只能绕行至陈留,再经济水去往济阴或山阳,将粮食卖出后再空船而下,沿着泗水入淮,再去巢湖采购商品。”

眼看郭淮和王雄仍有不解,韩召继续说道:“蜀军的步卒没能北上,但四个刘姓王叛投蜀国之后,济阴、济北、山阳、东海四郡已成蜀军的地盘;

如今的淮北各地,蜀国的骑兵在横冲直撞,另有一支步卒由关樾统领,这几条入淮的主干河流,皆是被关樾所部设卡阻断。”

韩召说到这里,郭淮脸上多有难堪之色:几人话中未提,但大家都明白,正是魏国骑兵的战败,才让汉军在淮北肆意嚣张。

“太傅去了关中之后,据说虎豹骑被调去了一万,另有一万分屯于虎牢关和洛阳;

听说……满将军在南阳也不太顺利,他手上虽有三万骑兵,却不敢抽调过来支援淮北;

眼下,邓将军只能凭借水师的优势,暂时阻挡更多的蜀军渡过淮水。只是……邓将军的水陆和陆路粮道皆被蜀军截断,不知他还能坚持多久……”

韩召说话间,明显流露出对魏国局势的忧虑。然而,他为了韩家的个人利益,仍在大批大批地将粮食卖出。

对此,郭淮和韩召也无能为力,这毕竟是大势所趋:就算郭家、王家、韩家不卖,仍有无数的商旅抢着卖!

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巢湖和樊城的两国贸易中,魏国商旅只有售出粮食、矿石、蚕茧、药材等物资,才能换回「大汉万年」铢钱,然后采购各种畅销品,再运回卖往魏国各地。

“韩公子,你的船队……是要去往巢湖吧?”王雄既期待又担心地地问道。

“王将军勿忧!”韩召正色说道:“咱们将沿着泗水去往淮水,到了睢陵附近就有邓将军的大军和战船。在前方,彭城的吕县水域有蜀军设卡检查。不过,二位将军大可放心,只要扮成划桨的奴隶,必能轻松躲过盘查。”

当晚半夜,江陵城中。

几名宿卫兵扛着布袋入殿,为首的小将说道:“陛下,已经取回!下葬不久,暂未腐坏!”

刘闪挥手示意,宿卫兵打开布袋,几名大臣谨慎地稍稍靠近,费恭稍一细看,突然大惊道:“陛下……是不是弄错了?此人……应该是前日失踪的民妇李氏……”

“不是王默的小妾?”刘闪疑惑地靠近尸身,细看之下,发现此人大约四十岁年纪,其衣着朴素,未施粉黛,确实不像富家公子的小妾。

“陛下,微臣绝不会弄错!”费恭正色说道:“五日前,城中有邹氏男子报案,称其妻室失踪,县府将案情上报之后,微臣在南郡各县签发寻人榜文,要求各县协助寻查。”

“费大人,莫非……你见过此人?为何认定她就是失踪的民妇李氏?”

“陛下,此人左腮有颗黑痣,左手虎口有柴刀砍过的旧伤,这两个特征与失踪的李氏相符,年龄也对得上!”

刘闪点点头,细看之下,尸身的颈部有明显的勒痕,多处衣服有撕裂,手臂也有新的伤痕。

“秘密抓捕王默!”刘闪冷冷地令道:“再将他的家丁和奴婢一并抓来,分开审问!”

“陛下,这样做……会不会太草率了?”费恭不无担忧地说道:“王默毕竟出身于太原的大族,若是处理不好,影响很大啊!”

“现在抓捕,连夜突审还来得及。若被他们发现端倪,及早串通口供,要破此案就难上加难。”刘闪示意向宠马上行动,然后正色说道:“按我大汉律法,杀人者死。若真是王默所为,更该严惩。就算太原王家不与我做生意,还有成百上千的人抢着与我做生意,不缺他一个王家!

当然,朕也想借此敲打那些世家大族,朕要让他们明白,在我大汉的疆域内,赚钱可以,但不能胡作非为。”

宿卫兵的速度很快,天未亮就带回二十多人,经过突审,两个家丁和婢女很快就招供,得到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

“王默太自信了!”刘闪揉揉眼睛说道:“他自以出身士族,自以为县令和郡守不敢动他,却不知朕忍他们很久了!费大人,速速发出榜文,今日巳时,公开审理王默诉许鹏误诊一案!”

巳时,治所大殿,昨日的二百多士族子弟尽皆到场,殿外挤满了闻讯赶来的百姓,无不议论纷纷。

“听闻陛下昨日到了江陵,听说由陛下亲自审案呢,会不会把许大夫抓牢里去?”

“唉!听说原告是魏国的大族,许鹏只是个庶人,陛下亲自审案又如何?就算王默是诬告,也不会把他咋样吧?”

“说得也是,许鹏毕竟是江陵庶人,那个王默也神通广大,竟然连费大人一起告了!若是费大人被治罪或调离,咱们的日子又得苦喽!”

几名舍吏押着王默往大殿而去,院里的百姓突然安静下来,全都揉揉眼睛,满脸的愕然。

“陛下,这是为何?”卫实奇怪地问道:“陛下,是不是弄错了?许鹏才是被告,王公子是原告!”

“陛下,难道因为王默是魏国人,就能随意被诬陷?若是这样,还有哪路商旅敢来贵国?”

“不错,荀公子说得对!如果贵国是非不分,袒护庸医,如何让天下人信服?”

殿内议论纷纷,刘闪寻了一番,并未找到「惊堂木」,索性抓起案上的砚盘猛拍一下,殿内马上就安静下来。

其实,「惊堂木」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此时已经非常普遍。

只是刘闪不知道,皇帝亲自审案时,有专门的惊堂木,它被称为「震山河」。

若是三日后审案,刘闪御用的「震山河」还能准时雕刻完成,奈何时间提前了两日,几个大臣商议一阵,不敢把普通官员的「惊堂木」拿出来而已。

刘闪并不在意这些,对他来说,有个砚盘就已足够。

“王默,你可知罪?”刘闪大声问道。

“陛下,本公子在青楼吃喝拉铺,从来未曾赖账,被官兵半夜抓来,不知何罪之有?”

“朕没有审你,不代表你没罪!还不从实招来?”

“陛下!今日是审理王默诉许鹏误诊一案……”

“啪!啪!”

刘闪又抓起砚台猛拍,再没人敢插话。

“王默!昨日你曾说过,你家小妾张氏,因许鹏误诊致死,可有此事?”

“陛下!确有此事!本公子才是原告!为何不见疑犯许鹏?本公子深夜被吏舍抓来,这是为何?”

“王默,你少装糊涂!朕问问你,此人是谁?”

刘闪说罢,舍吏将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妇带入殿内。

“民妇张氏,拜见陛下……”少妇哆嗦着下跪行礼。

刘闪满意地点点头,指着少妇问道:“王默,你家小妾张氏,不是已被误诊致死?这又是何人?”

王默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却没有迟疑,面不改色地说道:“陛下,此女确实是本公子之妾。被许鹏误诊致死者,是另一个刚纳的张姓小妾,殿内的小妾并不知情。”

“哦?另一个张姓小妾?这么巧?何时所纳?”

“陛下,那个张姓小妾是五日前所纳,本公子的家丁和婢女皆不知情。陛下,两个小妾同时姓张,这有何奇怪?听闻陛下的后宫之中,也有三个姓张的嫔妃吧!”

“你说得没错,甚好!”刘闪呵呵笑道:“五日以前,你的商队必然在竟陵,在我大汉的疆域之内!既然如此,你新纳的小妾是何出身?家住何处?聘礼又是何人所收?”

“陛下,本公子当时喝醉了酒,只记得此妾是庶人之女,在汉水岸边所纳,聘礼由他父亲所收,至于家住何处,本公子并不知情。”

“还敢狡辩?你纳了妾,却不知对方家住何处?”

“陛下,本公子妾室太多,每一个都忘了家住何处,这不是很正常?听闻陛下纳了五百多个妾,莫非记得每个妾室家住何处?”

“好你个王默!不见棺材不落泪!来人,把两个家丁带上来!”

少时,两个家丁被宿卫兵带入殿内,刘闪厉声问道:“五日前,你家公子王默,可曾在汉水边纳有张姓妾室?”

“陛下!”王默抢着说道:“陛下,本公子新纳小妾,这些家丁如何会知情?”

“甚好!就算他们不知道你新纳小妾,却知道这个小妾葬于何处!这二人已经指认葬棺之处,所葬之棺木也被朕挖出,你还敢狡辩?来人!把死者带上来!”

“陛下,王公子虽是魏国人,陛下挖掘王公子小妾之墓,似乎……”

“啪!啪!”

刘闪猛敲砚盘,厉声喝道:“你们不懂审案之规矩?朕没有问话,谁人再敢吱声,立刻掌嘴!”

“陛下,何为掌嘴……”向宠谨慎地问道。

“你不知道掌嘴?”刘闪愕然地看了看向宠,又将目光移向费恭,心头暗自奇怪:这个时代的官员审案,难道没有半点威信?难道这个时代没有「掌嘴」的说法?

刘闪四周望了望,又起身寻了一圈,终于找到一块厚实的木板,拔出侍卫的长剑,三两下就劈成一尺多长,三寸来宽的木条。

“谁再敢咆哮公堂,掌嘴!所有人看清楚,这就是掌嘴!”

刘闪说罢,拉过向宠,做了几次掌嘴的动作,云淡风轻地说道:“如果运气好,两次掌嘴之后,应该还能剩几颗大牙。若谁想试试,朕乐意奉陪!”

此时,李氏的尸首已被带入大殿,阵阵臭味传来,殿内众人都怕被掌嘴,不敢发出半点声响,寂静地可怕。

“王默!你可识得此人是谁?”刘闪厉声问道。

刚才,刘闪故意去削掌嘴用的木条,暗中却在观察王默的表情。

面对刘闪的问题,王默变得非常被动:若承认此人是民妇李氏,那张氏小妾又葬于何处?

“陛下,此人,正是本公子的小妾!”王默正色说道。

“王默!你好兴致啊!”刘闪看似面带笑容,脸上却透着一丝杀气:“王公子也就二十来岁吧,会纳一个四十多岁的民妇为妾?”

“陛下,数百年来,从未有任何律令限制妾室的年龄,就算是六十岁的阿婆,只要本公子喜欢,纳之为妾,这也不犯法吧?”

“几日前,县府接到李氏民妇失踪之案,经城中乡邻辨认,此女乃邹氏之妻,她何时成了你的妾室?你也无需再狡辩,还不将杀人之事如实招来?”

“陛下,冤枉啊!此女确实是在汉水边所纳!当时,有人自称姓张,说此女是他女儿,本公子一见就喜欢,当时就付给聘礼纳为妾室;

陛下,她身体不适时,本公子立刻命人去许鹏家中开具药方,她确实是服药后病卒;

若说此女是失踪的李氏,想必是她被人拐带了,本公子确实不知情!本公子也是此案的受害者,请陛下明察!”

王默说罢,刘闪板着脸,脑中飞快地思索着。

在这个时代的礼制中,纳妾只付聘礼,不问居家何处,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前不久,就算赵夫人和袁夫人「纳妾」时也是如此;

昨夜,宿卫兵带回的几个人,两个家丁招认并指认了埋尸之处,另有两个婢女招认了李氏死于船上;

有了李氏的真正身份,再加上这些证言,本以为能定王默的「拐带人口」和杀人之罪,却没想到被他轻易撇得一干二净。

若是强行定罪,必不能让在场的那些士族子弟信服,也不能洗清许鹏「误诊」的冤屈。

刘却发现,自己疏忽了李氏的真正死因!

想到这里,刘闪厉声问道:“王默!你说李氏是服药后病卒,然而,她脖子上的勒痕足以致命,这又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