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做刘禅

第409章 莽夫有妙计

当年,身为阉宦之后的曹操,因为没得到士族群体的支持,始终不敢废献帝自立;

曹操逝后,曹丕在陈群的建议下施行「九品中正制」,获得士族群体的支持后,他就立刻废献帝而自立。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皇后的曹节也只发出「天不祚尔」的控诉,许多势力也是敢怒不敢言,毕竟曹丕是「禅位」称帝,符合法理。

然而,刘闪牺牲了五名白毦死士,将所有群体都认可的皇后接到成都,尊其为太皇太后,曹魏政权的合法性,就受到很多群体的质疑。

曹节刚刚到襄阳时,就以大汉太皇太后的身份,给济阴王刘熙、山阳王刘懿、济北王刘貌、东海王刘敦、多个反对曹丕的曹氏宗亲,以及众多的世家大族和士族群体送去书信,揭露曹丕篡位的始末。

这样一来,在吴国苦苦支撑,存亡一线,汉军即将大举北伐之时,许多势力就呈现出摇摆不定的观望状态,也有一些势力在暗中招兵买马,准备迎接汉军的到来。

曹爽的父亲曹真,他本是秦邵之子,曹爽并非曹氏的血脉;

如今,曹爽把持朝政,排除异己的行为,不仅受到众多朝臣的反对,许多正统的曹氏宗亲也对他深表不满,此时的陈留王曹竣也是一样。

如今的汉军攻势凶猛,扫平江东灭掉吴国只在弹指之间,再加上姐姐曹节的劝说,对曹爽不满的曹竣也变得摇摆不定。

粮尽兵疲的大汉铁骑驻军陈留城外,曹竣经过深思熟虑,终于下定决心赌一把:大开城门,迎侯汉军!

半个时辰后,几名进城查探的骑手,与两个曹竣的亲信一同返回到营地,城中确实没有埋伏。

“烧戈将军,若我能进城休整两三天,咱们就能恢复战斗力,全歼这支虎豹骑绝无问题!”李球欣喜地说道。

“不行!”烧戈坚决地说道:“我若进城,虽可获得休整,虽能战胜虎豹骑,但这里毕竟是魏境,我军一走,曹竣咋办?”

“两位将军不必担心!”一名曹竣的亲信说道:“陈留王已经做出决定:若走露了风声,他可伪装成商旅,往东去往山阳,暂投刘懿。”

烧戈略有些犹豫,这名亲信又说道:“两位将军,你们有所不知:你们渡过淮水之后,江上的浮桥已被邓艾拆掉,就算你们有足够的粮草,仍然无法回到巢湖。”

“若是这样,我只能设法击败虎豹骑,再击败或摆脱郭淮的追击。然后……然后去往南阳,与白虎军汇合!”李球郑重地说道。

“当前,魏国的主力骑兵皆在关内,若我行动迅速,确实可以在魏国骑兵大批赶到之前,抢先去往南阳。”

烧戈叹道:“这可能是我摆脱追剿的最好办法!”

“既然如此,还请二位将军不要犹豫,速速入城!”

“既然陈留王仗义相助,我等就不再推辞!不过,我还不能全部入城!”烧戈郑重地说道。

“烧戈将军,你的意思是……”

“还有两个时辰就要天明,我可挑选一千身体健壮,无伤病的骑手,先前往陈留东门,领取三日粮草,再折回营地。然后,这一千精骑佯攻曹彦的营帐,然后往东退走,两日后再迂回至陈留!”

“烧戈将军,你的意思是……玩个金蝉脱壳?”

“不错!若我全部撤入城中,就算城门紧闭,曹彦仍会起疑;我以一千精骑佯装成我军主力,带着曹彦玩两天,待他累个半死,回陈留附近扎营休整时,我城中的三千骑以逸待劳,岂有不胜之理?”

“烧戈将军,你……你是如何想出此等妙计?你啥时变得如此聪明?”李球对烧戈之计赞不绝口:“本将可真小看你了!”

“这算啥计谋?”烧戈满不在乎地说道:“以前在羌郡的时候,本将跟随羌王,与俄何、伐同、滇吾等人经常用这一招,玩得匈奴和魏国骑兵昏头转向,屡试不爽!若非如此,本将哪能活到今日?哈哈哈!”

“既然如此,我就赶紧回城中禀报陈留王,他可立刻安排人手,将一批粮草搬到东门,大约一个时辰就能办妥!”

“这么慢?”李球担忧地说道:“外围有曹彦的哨探,若拖得太久,很容易露出破绽,可能会功亏一篑啊!”

“二位将军,毕竟是一千兵卒两日的粮草,这不是小数目啊!城中只有二百舍吏……若想加快速度,恐怕只能征招城中百姓,但这大半夜的……”

“无妨,只要天亮前佯攻曹彦的营帐就行!”烧戈挠挠头说道:“先派五十弓骑出营,赶走周围的哨探,只要能保密入城就行!”

说干就干,各路人马分头行动。

时间刚到卯时,一千大汉铁骑猛冲向十里外的魏军营寨,还未来得及发射火箭,曹彦和夏侯玄就领兵杀出。

这支骑兵本来就是佯攻,他们自然不与之交战,立刻转向东南方向而去,身后的虎豹骑自然穷追不舍。

与此同时,三千骑悄无声息地进入陈留城中,城外的马粪、蹄印等痕迹,很快就被舍吏和城中百姓处理掉,一个时辰后,城门依然紧闭,毫无破绽可寻。

次日晨……

首批渡江的赵广率三千骑兵,浩浩****地往桐城方向而去,大批步卒和骑兵仍在等待过江。

这一切无法隐藏,被江上的斥侯看得清清楚楚,急忙报往彭泽。

“今,蜀军战略方向调整,这已成定局,我只能顺势而动。”陆逊环视众将后,郑重地说道:“我江北兵力薄弱,本相决定:亲率六万大军过江,与大将军一起,守护大吴的最后一道防线!”

帐中众将全都一脸的冷峻,陆逊深吸口气后说道:“我主力虽已离去,仍需一军留在此地驻守石城,谁敢前往?”

“丞相!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末将亦愿往!”

众多的将领全都请命前往,陆逊一时之间难以决断。

“诸位将军!石城,是我在长江南岸的最后防线!石城若破,建业也将门户大开!此次驻守石城,不同以往!诸位不可等闲视之!”

即使陆逊不说,众将都知道石城的重要性。

九华山与长江形成狭窄的天然隘口,石城就位于这个隘口的当道。

石城若破,蜀军的骑兵和步卒,可轻易地绕过铜陵、春谷、無湖、当途,直捣建业。

“刘纂、腾胤、吕据、孙畯!”

“末将在!”

四将上前听命,陆逊却久久未能下令。

刘纂、腾胤皆娶公主为妻,绝对效忠于孙权,大吴现有的诸多将领中,这二将也算有勇有谋;

孙畯,吴国的近支宗室,孙暠之孙,孙恭之子,勇猛刚胆,深得孙权的常识,是孙权的重点培养对象。

吕据,吴国前大司马吕范之子,谋略强过军中的许多将领,只要他在军中,陆逊或诸葛谨执行重大决策时,都会征求他的意见。

陆逊也想派更多的将领协助镇守,但在长江以北,面对蜀军的十几万兵马,需要更多的将才相助,陆逊也是无可奈何。

“刘纂、腾胤、吕据、孙畯!你四将领兵两万,死守石城!不得让一个蜀军通过!”

“诺!”

一个时辰后,四将领兵出发。

陆逊携众将,在江边为四将送行。

抱着喝干的酒坛,看着四将远去的背影,陆逊隐隐觉得,这次话别之后,恐难有再见之日。

望着奔流而去的江水,陆逊心头悲怆地祈祷:周瑜都督、鲁肃都督、太史慈将军、甘宁将军!

若你们在天有灵,请佑我大吴!周泰将军、程普将军、黄盖将军,徐盛将军,凌统、韩当、贺齐、陈武……诸位将军,你们若是在天有灵,请佑我大吴!

“丞相,时辰已到!”

江上战船仍旧,却也物是人非。

陆逊缓缓睁开眼睛,长叹口气,郑重地令道:“大军起行!五日内赶到乌江口下寨!”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