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每天逼朕营业

第139章 改称呼母女私话

千里之外的京城, 秦家内院。

秦孟仁正在内书房写字,他穿着一身普通的衣衫, 整个人身上少了往日的那种锐利与阴沉, 看起了似乎温和了很多。

他与白敬朝吃了一场打败仗,从他回京那日起,谩骂与攻击铺天盖地而来。

谢景元往南推进几百里, 朝廷丢失了好几个省的土地,其中还包括好多富庶的州府。这次连孙太后都不护着他了, 为了支持这场战役, 孙太后压住了孙侯爷等人的反对之声,从人力、财力和物力各方面大力支持。

她原以为秦孟仁能收复北方, 最好能把那个土匪捉回来。中途孟中承倒戈,孙太后看到了希望, 哪知最后功亏一篑。

秦孟仁与白敬朝带着残兵败将回朝,当日, 秦孟仁再次脱帽请罪。

孙太后罢了秦孟仁的官,命他回家反省三个月。至于白敬朝,他的主帅位置被夺,因着是驸马, 官位没有被夺, 但被降为了从三品。

秦孟仁已经回家一个多月,京城的天阴沉沉的,他的脸却没有刚回来时那么阴沉。

赵雅兰在战场上被秦孟仁一箭射死的事儿已经传遍天下, 有人骂秦孟仁薄情, 秦家人对外说秦孟仁大义灭亲, 为了朝廷不顾小家。

至于赵雅兰为什么被人捉走, 秦家人捂的死死的。

秦孟仁的后院忽然空了起来, 赵雅兰一死,丫头婆子们都仿佛没了魂儿的根,院子里整日松散的很。

秦二太太无法,只能自己管着儿子后院的事儿。秦孟仁回来后见到柳文惠没走,又把家里的事情托付给了她。柳文惠欣然接下了任务,还把宁哥儿要过去养着。

秦孟仁答应了她的请求,而且对柳文惠十分客气,不再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而是拿出对待亲戚的态度。

柳文惠有了秦孟仁的撑腰,几天的工夫就把院子里的事儿都管了起来。

秦孟仁整日什么也不做,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写字,仿佛又变成以前那个为了科举而用功的秦公子。

眼见着要过年了,虽然吃了败仗,秦家人为了遮掩,仍旧热热闹闹开始准备过年的事情。

院子里丫鬟婆子被柳文惠调度的忙个不停,因着赵雅兰过世,虽然家里没给她办丧事,柳文惠该给她的体面一点没少,命院子里的丫鬟婆子都换上了素色一样,宁哥儿着了全套的孝服,她自己也穿了半孝。

秦孟仁正在低头写字,门口传来敲门声。

秦孟仁放下笔:“进来。”

柳文惠推门而进,对着他行个礼:“秦大人,才刚赵家打发人来问,雅兰姐姐的事儿要不要办一场?”

秦孟仁点头:“三妹妹告诉赵家人,她的尸身被北军掳走,我会给她立个衣冠冢,那边给她办过了,我们就简单一些。”

自从秦孟仁给了赵雅兰放妾文书,柳文惠就改了称呼,开始叫他秦大人,秦孟仁也变了称呼,改称三妹妹。

柳文惠听见秦孟仁这样说,点了点头:“我把赵姐姐以前常用的东西收拾了几样,请秦大人去过目。”

秦孟仁温和道:“三妹妹做主便好,需要什么来跟我说。”

柳文惠再次行礼:“秦大人忙,我先去了。”

秦孟仁点点头:“劳烦三妹妹。”

柳文惠仍旧住在偏院,秦孟仁再也没踏入过侧院一步。他当日说放柳文惠走,但柳文惠能去哪里呢,她这么大年纪了,又给秦孟仁做了十年的妾,天下还有谁敢娶她。

就在她还在犹豫的时候,赵雅兰失踪,秦二太太火速封锁消息,柳文惠被迫滞留,等赵雅兰的死讯传来,秦二太太无论如何也不肯放柳文惠走 。

儿子杀妻,再放妾,以后天下人要如何谈论儿子。

秦二太太家努力安抚柳文惠,见柳文惠把儿子后院的事儿都管了起来,秦二太太给柳文惠涨了月例,只比以前的赵雅兰差一点。家里有什么好东西,她必定会分给柳文惠一份,只希望她不要走。

秦孟仁与柳文惠就这样做起了和谐的邻居。

没过多一会儿,宁哥儿从学堂回来了。因着秦家还没有给赵雅兰办丧事,宁哥儿仍旧每日去读书。

他回来后先往秦孟仁的书房而去,秦孟仁见到儿子后再次放下笔,对着儿子温声道:“回来了。”

宁哥儿给父亲问过好,然后站在那里不知道要说什么。

秦孟仁想了想之后问道:“今日学堂里学了什么?”

宁哥儿一一回答父亲的问话,问完之后,父子两个又陷入了沉默。秦孟仁做过帝师,做过权臣,面对这个和他不怎么亲热的儿子,他有些不知所措。

他努力回想以前裴谨言跟宁哥儿相处的场景,他好像总是给孩子带玩具,或者陪他玩一些幼稚的游戏。

但宁哥儿已经七八岁了,他不需要再玩那些东西。

秦孟仁沉默良久,回了儿子一句话:“去寻你柳姨吧,功课上有不懂的来问我。”

宁哥儿对着父亲拱手,然后毫不留恋地离去。

秦孟仁知道,儿子肯定知道了自己阵前杀妻的事情。不管他是为了大义还是为了私仇,在一个孩子心里,他的母亲被父亲杀了,他无法释怀。

宁哥儿到偏院时,柳文惠正在吩咐婆子事情。

见到柳文惠,宁哥儿脸上才多了一丝笑容:“柳姨。”以前他喊柳姨娘,后来柳文惠让他改口,宁哥儿改的特别快,现在天天满口柳姨。

柳文惠听到声音后对着宁哥儿招手:“过来。”

她不再是秦孟仁的妾,面对宁哥儿时多了一份自信,能够以长辈自居,宁哥儿也愿意跟他亲近。

宁哥儿乖顺地坐到了柳文惠身边:“柳姨,是不是外祖母那里打发人来了?”

柳文惠点头:“你外祖母问你娘的丧礼怎么办,你爹说你裴叔叔已经给她在镐京办过一场大的,我们这边给你母亲立个衣冠冢,然后稍微办个小一点。明日开始你就不去上学了吧,就在家里读书,有不懂的去问你父亲。”

宁哥儿脸上的笑容淡了下来:“柳姨。”

柳文惠知道他想说什么,挥挥手让旁边人都下去,单独跟宁哥儿相处。

“你想说什么尽管说。”

宁哥儿有些犹豫。

柳文惠继续道:“是不是外头人说了什么闲言碎语?你说吧,我知道的都会告诉你。”

宁哥儿低声问道:“柳姨,外头人说,说我娘跟裴叔叔跑了。”

柳文惠笑起来:“你别听那些人胡说,你娘喜欢你爹,喜欢到心坎里去了。以前我姐姐是你爹的未婚妻,那时候你娘因为喜欢你爹,没少跟我姐姐闹别扭。后来我姐姐跟你爹退亲,你娘嫁给你爹,她可高兴了。我还记得她刚过门时,每天脸上都是笑。再后来有了你,你爹整日忙得回不了家,你爹娘见得少了,这才有点生疏。这也是正常的,大户人家的官老爷有了嫡子之后跟正房太太的关系都会变淡。”

宁哥儿又问道:“我爹是不是不喜欢我娘?”

柳文惠伸手摸了摸他的头:“你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你爹是心怀天下的人,不管他喜不喜欢你娘,他和你娘是正经夫妻,还有了你,这是谁都改不了的事情。至于外头人说什么你娘跟你裴叔叔跑了的话,那都是胡说八道。你裴叔叔喜欢我姐姐,为了我姐姐,始终不肯成亲,他不会喜欢你娘的。你娘只是出城还愿,然后被北地的细作抓走了。你要相信你娘,她从来没有背叛过你爹。不管外人怎么说,你都不能在心里给你娘定罪。”

宁哥儿听到柳文惠这番解释,仿佛轻松了许多:“我相信柳姨的话。”

柳文惠笑了笑:“你好好读书,以后跟你爹一样三元及第。”

宁哥儿笑得有些腼腆:“我听柳姨的。”

柳文惠拉过他的手摸了摸:“你那屋里那么大,一个人睡冷不冷?”

宁哥儿靠到柳文惠身上:“柳姨,我搬过来跟您住好不好?我住在您这边的厢房。”

柳文惠又摸了摸他的头:“好啊,你去问问你爹,要是他答应,你就搬过来。”

秦孟仁听到这话后毫不犹豫点头答应,宁哥儿当天就搬到偏远去了,住在厢房里。

因着他要守孝,不再去读书,每天跟在柳文惠身后,除了偶尔被父亲叫去询问他的学问,其余时间他都缩在偏院里不肯出来,从来不主动找秦孟仁。

一家三口就这样以奇怪的方式相处。

眼见着到了年关,千里之外的镐京城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这一日晌午,柳翩翩正在屋里听琼樱回话,外头朱雀来报:“娘娘,驿站那边来人了。”

柳翩翩哦一声,驿站的事情能报到她这里来,那只能是安阳郡主的事情。

果然,外头来的正是安阳郡主的丫鬟。

那丫鬟进来后就跪了下来:“回禀王妃娘娘,我们郡主要生了,已经发动了。”

柳翩翩正视起来,不管安阳之前做过什么事情,之前谢景元打仗拿她做了一次幌子,同为妇人,这个时候她肯定要帮一把。

“可有产婆?”她不敢轻易给安阳请产婆,她宁可给钱。

丫鬟急忙道:“请了个产婆,郡主说让奴婢来禀报王妃娘娘,请娘娘派个妈妈去帮帮忙,奴婢不懂这个,还请娘娘垂怜。”

丫鬟态度非常诚恳,柳翩翩点点头:“琼樱,让吴妈妈去,吴妈妈生过四个孩子,经验丰富,让她就住在驿站伺候郡主月子。去库房里挑一些上好的细棉布,再拿二百两银子,一并送去给郡主。”

琼樱应声而去。

等屋里人离去,柳翩翩开始跟星辰说闲话:“等这个孩子生下来,还得给她换个地方住。”

星辰笑起来:“姐姐仁慈,要是换做旁人,怕就是个面子情。”

柳翩翩叹了口气:“能怎么办呢,一直让她住在驿站里,对王爷的名声也不好。好在她懂事,从来没来府里闹过。”

星辰低声道:“她有什么脸闹,她那两个孩子还不知哪里来的呢。”

柳翩翩端起茶盏慢悠悠喝茶:“我倒不在意她的孩子哪里来的,既然没个可靠的男人,有两个孩子傍身也不错。只是世人愚昧,这两个孩子生父不明,以后怕是得受委屈。”

星辰劝道:“姐姐,不是我狠心,这样才好呢。姐姐从衣食上照应她母子三个,算是给了天下一个人一个交代。本就不是王爷的子嗣,又是孙太后赐的婚,王爷不肯认外人也不能说什么。”

柳翩翩笑起来:“不是我想当圣人,你不了解王爷,外人都说他是个杀神,他对小孩子最是心软,特别是那种父母不全的孩子,他见不得这样的孩子受罪。总是自小定亲的人,他嘴硬不好开口,我安置好了安阳母子几个,他就不用再过问了。”

星辰继续笑:“还是姐姐了解王爷。”

柳翩翩话锋一转:“你给泰安做的帕子和衣裳,她收了吗?”

星辰点头:“收了。”

柳翩翩安慰她:“你莫要着急,她从小到大没得到过多少关爱,对人心里防备心重了一些也是常理。我看她是个聪明孩子,估计已经猜出了什么。”

星辰轻声道:“当年是我丢弃了她,她就算不肯认我,我也不会怪她的。只希望她莫要怪表嫂,近来表嫂过关心了平安一些,我看她比较在意。”

柳翩翩轻轻吹了吹茶水:“不要紧,表嫂是个通透的人,她不会不管泰安的。”

两个孩子,一个是仁孝太子的孩子,一个是星辰的孩子,柳翩翩希望两个孩子都能好好的,不管将来能不能换过来养,至少这一大家子人心里不能存了疙瘩。

“你别担心,回头我找她说一说。当年的事情也是逼不得已,若不是表嫂精心养护,你也养不好她,若没有你护着,平安怕是活不了命,这是最好的选择,她会明白的。”

星辰点点头:“多谢姐姐。”

当天晚上谢景元一进门,柳翩翩就跟他说了安阳要生孩子的事儿。

谢景元伸开双手让她给自己解开大氅:“你随便看着点就是,不用太上心,也不用告诉我,我又不懂生孩子。”

柳翩翩将他的大氅挂在旁边的架子上:“回头我给她们母子三个换个地方住,总是在驿站里也不像样。继续保留她郡主的名号,我想着这两个孩子生父不明,不如就让他们从母姓,也算是国姓,省得以后大家再指指点点。”

谢景元挽起袖子:“那正好呢,她家大郎跟着我姓谢,不给他改个姓,往后影响阳哥儿。”

柳翩翩让人送来一盆热水给谢景元洗手,又让人送来晚饭:“还有个事儿,平安和泰安要不要换过来养?”

谢景元撩起袍子坐到炕沿上:“换什么,先这样养着。我看泰安那孩子有些不大愿意,等她以后发现这个家里拿她和平安一样对待,她总会接受的。平安的身份不能改,他只能姓张。回头你跟表嫂和星辰商议商议,让泰安认星辰做义母,让平安认表嫂做义母。反正都住在一起,只是一个名分而已,不用在意。若是她们真的在意,过几年等阳哥儿大一点再说。”

柳翩翩明白他的意思,在谢景元心里,阳哥儿才是最重要的,因为阳哥儿关系到北地的稳定。

饭菜刚摆好,外头落落带着阳哥儿进来了。

自从蒋氏和泰安到来,柳翩翩就让蒋氏和星辰带着平安和泰安一起吃饭,培养她们母子和母女之间的感情,也让平安和泰安慢慢熟悉起来。

落落和阳哥儿到正房来吃饭,一家四口围坐在桌上一起吃饭。

柳翩翩悄悄问女儿:“你这几天跟泰安姐姐相处的怎么样?”

落落偷偷笑道:“娘,挺好的呀,我觉得是你们多心了。泰安姐姐对姨母没有排斥,姨母给她做的衣裳她都穿了。前儿她做抹额,给舅母和姨母各做了一条。而且……”

落落凑近了说道:“泰安姐姐还跟我打听平安哥哥的父亲是谁,又问姨母以前的事儿,我觉得她肯定知道了。”

泰安来的第二天落落就发现了异常,那时候柳翩翩忙碌,后来谢景元回来后,落落缠着亲娘非要刨根问题,柳翩翩就悄悄告诉了她,并一再嘱咐她,不许出去说,不然会给平安哥哥惹来杀身之祸。

落落平日里虽然性格开朗,但嘴巴比较严实。听说平安哥和泰安姐姐的身世后,心里十分心疼他们,想着他们客居自己家里,肯定没法完全放开,在她能看到的地方,她都会尽心尽力照顾哥哥姐姐们,家里若是谁敢多说一句闲话,她看到了必定要罚。

柳翩翩见女儿这样懂事,背地里让她不动声色开导泰安,多带她接触亲戚家的孩子们。

落落得空就拉着泰安出去逛街,让平安和松哥儿跟着,几个孩子每天不上学时就在一起,泰安对平安的敌意渐渐少了很多。

柳翩翩夸奖女儿:“做的不错,你不是想要一匹小马,等过了年,让你爹给你弄一匹,你就在家里校场上骑。”

落落十分高兴:“娘,您说话一向算数,我相信您。”

柳翩翩笑着说女儿:“除了那次不告而别,娘什么时候骗过你。”

谢景元看着妻女都在一起说悄悄话,给儿子夹了一筷子菜,阳哥儿对着父亲咧嘴笑。

谢景元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心里开始酝酿自己的计划。

等到第二天,驿站传来消息,安阳郡主顺利产下次子。

当天,谢景元召集文武百官,他要立阳哥儿为世子。

作者有话说:

早上好宝子们~

作者可能还在被窝里没起床,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