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公主和侍卫私奔了

第73章 好风光

御书房内至后半夜里还亮着灯。

周太医去而复返, 由一位年轻内官引着走了进来。瞧见那正坐在案前的新主,仍是免不了心里突地一跳。

李烁未曾抬起头来,听见声音, 开口道:“公主如何了?”

周太医连忙回禀:“公主殿下是淋了雨,又受了惊吓, 这才晕了过去,微臣去的时候已经醒了,不过倒是一位展侍卫守护在旁。”

这周太医当了多年太医,自然知道后宫里是不能有外男的, 可今日新帝才到, 这福微公主又听说手握帝令, 是有从龙之功,他当然也不敢多说什么, 只是如实回禀。

李烁应了一声:“你瞧她身体如何, 明日可能好些?”

“公主殿下身体还需休养几日,微臣已经开了方子,着人煎药,不过幸而及时暖了身子,当没有大碍。”

李烁这才点点头:“你辛苦了,领赏回去吧。今日本王事务繁忙, 你若日后还尽职尽责, 再有封赏。”

周太医这才如蒙大赦,擦了擦头上的虚汗, 告退离开。

见人走了,车令羽才走上前:“王爷, 明日大典已经有些匆忙, 当真要连公主的封赏都算上吗?”

李烁终于搁下笔, 揉了揉眉心:“国不可一日无君,明日自然要名正言顺,可此回福微居功甚伟,若是忘了她,恐怕要寒了她的心。”

“可大事已成……”车令羽不解。

李烁摇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她当初有胆子跑出永安,跑到锦州去,可见不是什么养在深闺的娇弱女子,偏如今又有展萧日日守着,本王可不能贸然。”

说到此处,李烁仿佛忽然想起了什么:“本王让你办的事,可办妥了不曾?”

车令羽想了一下,明白了意思:“王爷放心,已经安排咱们的亲信去做了,定然不会被瞧出端倪。不过这样一来,公主只怕要面临两难之境。”

李烁笑道:“永安城青年才俊那么多,以前她是被本王的好兄长厌弃,故此无人在意,如今本王尚没有子嗣,她就是最惹人目光的公主,她的身份炙手可热,身边还会缺男人?”

车令羽好像明白了,可他怎么想,也想不出那位福微公主身边不缺男人的样子。

李烁看了他一眼,也懒得解释:“明日你就会明白了。”

*

雨一直淅淅沥沥下到夜深,却不想,第二日竟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好像老天都知道这永安城迎来了一场大变革,是以用这般晴朗天气,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百姓们根本无从知晓昨日一番风雨的真相,他们只知,旧主被西岐人蛊惑,代王殿下率兵来救,可惜保住了大宁,却未能保住旧主的性命。

如今先帝只留幼子,满朝上下除了救了整个大宁的代王,谁又配坐上那帝位呢?

干德殿上,文武百官跪在大殿内外,齐声高呼:“请代王殿下即位登基,承顺天命,护佑万民!”

那场面怎么看都有些奇怪。

前一日领兵将永安城一条大街打得如同废墟,第二日却被百官齐齐送上皇位。

可这便是权力,那代王领着自己的亲信从锦州一路打过来,明眼人谁不知为了什么?可这朝堂之上又有谁敢置喙?难道不要自己的命,连家人的命都不顾了吗?

是以这君臣之间竟达到了一种难见的和谐与默契,哪怕前一天还在旧主面前忠心耿耿之人,今日却又能在新帝前俯首称臣。

他们还往往很会安慰自己,帝王照旧姓李,江山又未曾易主,他们也不过是继续当这大宁臣子罢了。

李烁自然免不了一番谦虚推诿,只是礼部的官员早已连夜排练好了,那一套流程行云流水。

从干德殿前祭拜天地,到走入殿中登上皇位,这一套下来,一个时辰不多不少。

从此开顺十九年就成了定业元年,开顺帝李炎驾崩,即位的是他的弟弟,当年的代王李烁。

这般伟业,自然封赏之人众多。

武将文官,当初跟随代王谪居锦州者,如今可谓“衣锦还乡”,个个都顶替了曾经李炎心腹的位置,而当年新帝还是皇子时,曾在永安相助过的那些官员,或被重新启用,或另掌实权,皆成了人人羡慕的对象。

譬如如今这位宣旨的公公赵幸,便是当年圣上还是皇子时,服侍在圣上身边的,据说还曾替圣上落过水,染了风寒差点没救回来。

后来圣上往锦州,他因曾经侍奉,还受过不少苦,也不知是怎么苟延残喘活下来,没想到还真等到了风光的这一天。

人人都羡慕他如今在内官之中成了总领,谁又知他这些年隐忍后宫受过的那些孤寂苦楚呢?

不过此时这些都不重要了,历史又将由胜利者书写,比如此刻身着盛装等在干德殿外的福微公主。

“宣福微公主上殿——”

随着内宫里一声高唱,侍奉在殿内外的小太监们一声一声传递。

面前的干德殿巍峨高大、金碧辉煌。

李忘舒昨日来这里时,是为了送走两辈子害了她的人。

而今日到这里,则是要亲眼瞧瞧这因她而起的“好风光”。

石阶层层磊起,如今百官列侧,但将中间让出给她一个女子。

李忘舒扶着内官的手,踩上台阶,抬头瞧见屏息侍立的臣子,但觉如梦一般。

她如同和亲出嫁那日一样,微扬着头,稳稳地朝前走着,只不过那一日是登上离开永安的马车,今日却是登上象征无上皇权所在的干德殿。

没人想到,这位从小到大都不受重视,甚至总被暗暗嘲笑的公主,竟是如此威严。

她每一步都走得极稳,发髻上金簪步摇,几乎不见太大的扰动。

腰间禁步,偶有轻微的声响,却连上头缀着的流苏都不见一丝紊乱。

她着了一件织金锦缎宫装,长裙曳地,裙摆却好似有烈火般张扬。

她走到大殿之上,在新帝面前站定,跪拜,行礼,动作一丝不苟,便连礼部最严苛的钱大人都瞧不出一点错处来。

待她拜下,才听赵公公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福微公主李忘舒,性甚淑德,言嘉聪慧。内尊长辈,勇立同侪之首;外拒西蛮,敢为天下人先。上忧君意,下/体民情,当为宗室表率。今承天之德,封御尊福微公主,赐邑千户,赏金万两、绢百匹,并赐南珠一斛。许另立公主府,视同皇子出入,钦此——”

那一应赏赐,莫说如今堂上百官,便连李忘舒自己都内心惊诧不已。

她拿着帝令投了代王叔父,倘若成功,有今日封赏不难预料,但她实没有想到,除去金银财宝,叔父竟赐她“御尊”二字,且视同皇子出入。

自大宁立朝以来,得享“御尊”二字的,不出五人,无不是身为女子却立不世之功。

李忘舒知道自己的斤两,更明白单凭她一人难成大业,她从未想过站在这样高处,不过是盼望大宁国土不必陷入与西岐的战火,而她也能安安稳稳度过余生。

树大招风,这“御尊”二字,是无上荣宠,可谁又能说,不是一道催命符呢?

“御尊福微公主殿下,接旨吧。”赵幸走到她面前,将那圣旨奉上。

李忘舒抬头,看向那曾经她见都不配见到的一卷圣旨。

那一刻,她却忽然想起展萧昨夜说的那些话。

她以为李炎的死是结束,可这一切,不过是她终于走入权力中心的开始。

“臣女接旨,谢圣上隆恩。”

她抬手将那圣旨接下,俯身再拜。

赵幸此刻才退到一旁,露出那高高的皇位之上,如今已加冕的帝王。

李烁笑着抬手:“福微快快请起。朕还有一事,原想着明日再说,如今想来,倒不如此刻干脆些。”

李忘舒由两名内官扶着起身:“不知圣上有何吩咐。”

李烁便道:“你不用回去了。”

此话一出,干德殿内便是一冷。

一应臣子都是人精一般,听了这开头,便能猜到圣上的意思,可此事太过匪夷所思,他们不敢确认,只能互相去瞧彼此的眼神。

李烁自然也看见了,他昨日决定这件事的时候,便已想到如今的场景,此刻竟有种将人看透了的感觉。

但见那帝王笑得温柔和煦,缓缓道:“朕这些时日与你相处,总觉得你见识甚广,又很有想法。你又是令恒顺帝所著《帝策》现世之人,可见先祖也认为你堪当大任。朕想着,日后你便也跟着每日朝会,多多学些,倘有好主意,也该提出来,为朕分忧。”

“这……”群臣惊骇,不免窃窃私语。

李烁便道:“怎么,诸位爱卿有何意见?”

李忘舒捏着手中的圣旨,但觉这干德殿上,竟如同夏日里放了冷气似的凉。

瞧着是无上的荣宠,可这不就是要将她架到火上烤吗?

她本就是先帝的女儿,人人都知她从前在后宫不受宠爱,如今先帝刚死,她这个当女儿的,不必守孝就算了,还要披金带银来听赏,如今更是要上朝!

李忘舒想都不用想,就能知晓这往后自己得是个怎样名声。

不孝都是小事了,恐怕她此后便是个为了身份地位不择手段心机深沉的狠厉女人,倘若她稍稍有些错处被人拿捏,只怕从天上的云到地上的土,不过是帝王开口一句话罢了。

若要使人灭亡,必要先使人疯狂,叔父这是要让她彻底走上一条不归路啊。

“圣上,此事恐怕不妥,我朝历来未曾有女子上朝的先例。公主殿下虽勇敢聪慧,但终归是姑娘家,这姑娘家如何上朝,这不是……”

李烁看向这位站出来的大人,瞧着皮笑肉不笑:“朕倒觉得可以开这个先例。既然你也说,福微聪慧勇敢,那天下男子又有几人比得过她?你们都可以上朝,她为什么不行?”

此话一出,谁还敢置喙?

这新帝摆明了是要彻底将这福微公主捧到天上去。毕竟人家可是当初打开了帝令宝藏之人。

一本恒顺帝的《帝策》拿出来,谁又敢比?

干德殿内一下安静下来,李忘舒却觉得有无数道目光都落在她身上,让她如芒在背。

她在想着,到底该如何转圜,度过眼下这隐藏的危险。

却听得忽然殿中传来一声轻蔑地大骂。

“荒唐!不忠不孝之人,受到嘉奖便罢了,还要踩到天下士子的头上?可见,圣人教诲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满朝皆惊,那新上任的赵公公,甚至不自觉地打了个哆嗦。

李忘舒回头朝声音来处看去,竟见是殿外臣子中走进一人来,那人昂首入殿,脸上却是必死神情,正是向典向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