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皇后娇宠日常

第95章

眼看着自家父亲被人攻歼, 王元元的心里着急的跟什么似的。

她一开始怎么都想不到,这事儿竟会被人如此大做文章。

毕竟这孩子虽说出生时辰不祥,可也不是没有化解的法子。

等过几年, 她们带着她去庙里,找几个高僧做做法事, 给外面一个交代也就是了。

哪想到这些臣子们这么无聊。

恒王是知道王家父女要留下这女婴的事情的, 并且他也很支持王二老爷和王元元的做法。

他也没想到那些臣子们居然那么闲,竟然能借着这个小小女婴扯出这么多的事情。

他是不能看到自家王妃这么着急的, 就安慰她道:“你放心,父皇不是那等偏听偏信的人。”

话虽这么说, 可不知道晋国君的态度之前, 王元元的心里还是没把握。

恒王见状就亲自进宫去了晋国君那里。

晋国君哪里能不明白他的来意。

他其实也不觉得这件事情有什么, 只是那些臣子们把问题说的太严重,他这才没有发声,想要看看王家和恒王那边会怎么说。

如今看到恒王为了此事进宫,他放下手中折子让人把恒王给请进来。

待到恒王和自己行完礼后, 晋国君就单刀直入的问道:“你是为了王家的事情过来的吧?”

恒王也不是那等爱废话的人,他干脆利落的道:“是的。”

晋国君微笑。

他以前不是很喜欢这个儿子的出生和相貌,所以待他向来冷淡。

可随着这个儿子长大, 开始接触朝政,帮他处理事情后,他就越发的喜欢起了这个儿子的行事和说话风格。

难道是因为他平时见到的人说话都太过弯弯绕了吗?

晋国君边想边问恒王:“那你是怎么想的?”

恒王闻言沉吟道:“儿子也不知道这件事情要怎么处理,但是岳父那边之所以……”

他把王大老爷要送走这女婴之后, 王林林和自家王妃说的话,以及王家父女商议后决定把六姑娘记在自己名下的事情告诉了晋国君。

“王妃之前一直没有表态就是因为他们都说她们家六妹妹的情况一传出去会影响到四妹妹和五妹妹的婚事, 可听完她四妹妹说的话后, 她一点犹豫都没有了。她们当时可能真的没有想那么多, 只是不忍她们的六妹妹被人送走。”

恒王实则也拿不准自家父皇是怎么想的,但他不想让自家王妃或是岳父她们因为此事受到牵连,所以他就把重点放在了他们之所以不送走这个女婴是因为她们不忍心这件事情上。

这样一来,就算那个女孩最终要被送走,他岳父他们也不会被牵连。

晋国君也还是才知道原来这王六姑娘竟不是王二老爷的亲生女儿,而是王大老爷的亲生女儿。

他也不怀疑恒王在骗他,因为这些事情他只要稍查一查,就能知道真相。

“你这个岳父倒是个厚道的人。”晋国君对恒王道。

恒王也是这么觉得的。王六姑娘的亲生父亲都要把她给送走了,这做叔叔的却把她养到了自己名下。

并且纵然外面的流言传的这么厉害了,王二老爷也没有对外放出王六姑娘的真实身份,这可不是个厚道人嘛。

晋国君对厚道人向来都多了一分宽容。

并且他其实对这些所谓的不祥之人的说法是嗤之以鼻的。难道一个国家的兴盛靠的不是君主英明,臣子尽忠职守,百姓勤劳踏实吗?怎么几个所谓的不祥之人就能影响到晋国了。

晋国君很反感那些臣子说的话,可他作为一个国君又不好自己跟那些臣子们辩驳。

晋国君对恒王说让他跟王二老爷说不必管那些迂腐的臣子,只管养着孩子就是了。

王二老爷听完恒王说的话后眼神就是一动,等恒王走后,他直接去了书房。

余下的时间,他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都待在了书房里。

约莫三四天之后,王二老爷才胡子拉碴的从书房里走了出来。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他看莱姨娘把六姑娘打扮的跟个玉女似的吓了一跳,以为家里有什么大事,就问莱姨娘是怎么了。

莱姨娘闻言就笑道:“之前家里的亲戚们都说不知道我们六姑娘出生了,现在既然知道了,怎么也要过来看看,老夫人让绣娘们做了些衣服给六姑娘换上。”

原来如此。

王二老爷这才忆起六姑娘就快要满月了。

六姑娘的满月宴自有家里的女人们操心,王二老爷也不多问,他逗了一会儿六姑娘后,就迈步往外走。

莱姨娘也没有问王二老爷要去做什么。

她虽然是王二老爷身边资历最长的姨娘,可王二老爷的嫡妻是云国的公主,纵然她已经去世了,云国也已经亡国了,莱姨娘在王二老爷这一房也还是不敢摆谱的。

王二老爷离开王府后直接去了恒王府。

恒王今日休假,原打算在府里陪王元元的,听说自家岳父这个时候上门了,他就站了起来,对王元元道:“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我过去看一看吧。”

王元元闻言也站了起来道:“那我让人送些茶水过去给你们吧。”

恒王可能不知道,可王元元可是知道自家父亲最喜欢饮茶了。

她前些日子得了一些好茶,原本想送一些到顺德侯府和王府,只是一直有事情忘记了。

这次父亲过来了,她正好让他尝一尝这新茶的味道。

王二老爷将手里的折子交给恒王后,就老神自在的品起了茶。

他这几日一直在写这些条分缕析的东西,连饭都没有好好吃,更不用说品茶了。

如今闻到这茶香,王二老爷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

恒王不知道自己这个老岳父给自己看的是什么,他打开折子后就漫不经心的看了起来,可越看恒王的表情就越为凝重。

看到最后,他已经明白了自己手上这份折子的价值了。

他已经能够想象到父皇看到这份折子后会有多么的激动了。

“岳父大人为何不早早上了这折子?”恒王问王二老爷。

王二老爷说话也很直白:“我之前也不知道国君的品性。”

恒王:“……”

他一直觉得自己说话已经够直白的了,可他没想到自己的老岳父比自己更直白。

可父皇却很喜欢老岳父这样有真才实学又风光霁月的人。

他知道王二老爷将折子交给自己的目的就是想让自己帮忙递给父皇,所以和王二老爷说完话后,恒王就道:“我这就进宫。”

王二老爷却叫住了他,他目光沉沉的对恒王道:“王爷最好和太子一道把这折子给递上去。”

恒王表情微愣,随即,他就明白了王二老爷的用意。

任何的改革都会触动到既得之人的利益。

他们晋国现在的土地制度是一开始就定下的,官府会分给百姓几块地,这几块地里有公田也有私田。

百姓要把公田的活计做完,再做私田的活计。

公田的产出完全交公。

这个制度在原来可行是因为彼时铁器尚且没能量产,百姓们都用青铜和石头这样的材料做成的器具耕田种地,自然产出量不高。

可是自从几十年前,楚国那边发展出冶铁技术之后,铁器就能量产了。

寻常百姓家也能用铁器在地里忙活了。

这样一来百姓以往用一个时辰才能做完的事情,现在就能用更短的时间做完了。

那些世家就开始让自己庄子里的人私下开垦荒地,这些荒地没有登记在册,所以也不用上税。

他们自然更愿意在荒地和私田上花费心思,公田的产出量一直不高。

并且那些世家们还隐瞒庄子上出生的人数,这样一来就可以让那些黑户多种些土地。

弄清楚了这些土地和人口,他们就能算出晋国一年真实的粮食产出是多少了。

然后他们就能知道他们晋国一年收的粮食可以养多少人军队打多长时间的仗了。

这样一来,他们在战场上可就占据了不少的优势了。

恒王是亲自带兵打过仗的人,他自然比谁都清楚打仗真正打的是什么了。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不然你就算有再多的人马,将领再会指挥,这兵士们都吃不上饭了,谁还有心思打仗。

这折子上的构想如果能够很好的实施的话,就大大的解了父皇的难题。

所以父皇一定会把这折子上的制度推行下去的。

他在看到这个折子后能这么想,太子在看到这个折子后肯定也会这么想。

所以他就算知道这个折子上的东西会得罪那些世家们,他也一定会跟着他一起去向父皇献策。

而这折子既然是太子出面献给父皇的,那他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帮父皇推行这折子上的制度。

跟着太子的那些世家们虽然不满自身利益受损,可这件事情是给太子攒政治资本的。

太子若是不能登基的话,他们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要那些土地也无用。

所以说,他们在想通之后,一定会支持这个制度推行下去。

只要有一部分人支持了,这事儿推行下去的阻力就少了许多。

当然仅仅获得父皇和朝臣们的支持还是不够的,这个制度要是想要真正的执行下去,还是会面对很多问题的。

至于剩下的问题,他这老岳父自然提出了这个制度,那他也应该想好了要怎么解决了。

所以接下来父皇一定会请老岳父出山,到那时,王家一定会压过顺德侯府,成为云国旧臣里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他岳父的威势既然盛了起来,那他就要再退一退了。

这样一来,他们才能不被人忌惮。

明白了自家老岳父的心思后,恒王的心里除了敬佩就没有别的了。

他一直以为他这个老岳父是个目下无尘的人,倒没想到他还有这般算计。其实恒王前面想的很对,但后面想的这些纯粹是他多想了。

王二老爷让恒王把折子献给太子不过是因为他觉得恒王现在不宜出头罢了。

至于其他的,他还真没多想。

这事事关重大,恒王直接出府去了东宫。

临走前,他让王二老爷去后院和王元元一起用午膳。

王二老爷许久没和女儿说过话,也没有单独见过外孙,自是不会不同意。

王元元早已得了信,王二老爷到时,她已经带着孩子们站在院门外等着他了。

等到几人进屋后,王二老爷趁着百梅她们给自己斟茶的功夫问王元元:“你有没有小女孩喜欢的玩意儿?”

他今天出门走的急,忘记带东西了,等到看到大郡主才想起来,于情于理,他都应该给大郡主见面礼。

王元元会意,悄声对百梅吩咐了一句。

百梅轻手轻脚的去了里间。

阿亨现在很是活泼,上茶的宫人们一退下,他就忍不住往王二老爷身边蹿。

王二老爷却没有看阿亨,而是先把目光放到了大郡主身上。

虽说阿亨才是他的亲外孙,可大郡主到底是恒王的亲生女儿,是阿亨的长姐。

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失了规矩。

王二老爷把从女儿这里临时拿过来的玉坠递给了大郡主,还笑着夸了她两句后,方才又把目光放到了阿亨身上。

这么一看,王二老爷就忍不住心生欢喜。

这个孩子实在是太有精气神了,光是站在那里就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王二老爷还是在阿亨小的时候看过他,那时候的他虽然也活泼可却不像现在这样,因为每天跟着恒王在军营里疯跑,精气神这么足。

“真是个好孩子。”他忍不住出手摸了摸阿亨的脑袋,眼睛里满是疼爱。

阿亨平日里接触的人大多都是恒王和军营里的那些人,他们都给人一种粗犷威武的感觉,哪里像王二老爷这样斯文儒雅呢。

在王二老爷身边,阿亨的声音都放轻了一些。

他十分喜欢这个目光和蔼的外祖父,和王二老爷说了会儿话后,就拉着他要到他去后院的菜圃看一看。

王元元也不拦着他们,还对大郡主道:“你也跟着外祖父他们一起过去吧。”

王二老爷闻言就目光温和的看着大郡主。

大郡主很敏锐的察觉到了王二老爷对自己的善意。

她羞怯的点了点头,和王二老爷以及阿亨一道去了后花园。

从恒王府出来后,已经是半下午了,王二老爷没有立刻回家,而是转身去了国都里名头最盛的一家茶馆。

他让店小二给自己找了一个包厢,就在包厢里边品茶,边听外面那些在大厅喝茶的仕子们说话。

之前他一直觉得云国国君很平庸也很优柔寡断,并且云国立国多年,国内的势力错综复杂,以云国国君的能力,根本摆平不了云国的那些世家们。

他的想法提出来不仅实行不了,还会给家里人带来灾殃。

所以他一直隐忍不语。

云国国破后,他秉承着自己内心的良知,不为荣华富贵而折腰,而是自在家内读书治学。

可这次六姑娘的事不仅让他看到了晋国君作为一个君主的胸怀,也让他看到了晋国君对于朝政的掌控力。

这样心存百姓的英明君主才是能让百姓过上安乐生活的君主。

王二老爷虽然出身世家,且自身性情桀骜不驯,可对于百姓,他一直是有着深切的同情和悲悯的。

以往他是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如今既然遇到了英明的君主,那他也要尽力的辅佐他,以使百姓过上安乐的生活才是。

正是被这样的愿望推动着,他才将自己这些年的所思所想写了下来。

只希望他能为这天下和平尽上一份绵薄之力,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思及此,王二老爷在心内叹息了一声。

“请问里面可是子怀?”就在王二老爷沉思的时候,门外响起了一个他熟悉的声音。

王二老爷冲着来人道:“请进。”

来人是王二老爷在云国时的旧识,他自来到晋国都后就一直无所事事。

今日在茶馆看到难得一见的王二老爷后,他就跟着过来了。

两人见礼坐下后,这人就问王二老爷:“子怀怎么不去大厅里和大家一起说说话?”

“不想去。”王二老爷坐在茶馆的包厢里,一面品茶,一面幽幽的道。

“为什么?”

王二老爷闻言笑而不语。

有些人想要和那些仕子们打成一片是想要换取一个虚名,可他完全没有那种想法。

他只想为百姓做些事情罢了。

至于旁的还是算了吧额,那些仕子们里是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可大部分也都不过是满口仁义道德,肚里男娼女盗的人。

这一点,他在云国国破时就已经看清楚了。

跟他们那些人接触多了,没意思。

他多花些钱来这包厢也不过是想花钱买个清净罢了。

………

太子看完恒王递给自己的这封据说是他写的折子后长长的舒了口气。

他的目光里有些激动,又有些担忧。

他现在虽然只是太子,可在内心深处,他其实是已经把自己当成这晋国的下一任君王了。

也因此,他虽然顾虑着那些支持他的世家们的看法,可从根本利益上来讲,他其实和晋国君一样,很想知道整个晋国究竟有多少能开荒的土地,有多少能耕种的人口,每一年又能收到多少粮食。

王二老爷的这封折子里,不仅提出了如何摸清这些问题的办法,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地制度。

他想将现有的土地分成一块块均等大小的土地,并且将土地登记造册后分给百姓。

并且他们不再按人头征税,而是根据百姓家里的田地征税。

你这亩地若是薄田的话,产量就低点,那我收你的粮食也收的少一点。若是肥田的话,产量就高一点,那我收你的粮食也收的多一点。

这样一来,那些为了能少交税而隐瞒家里人口的人一定会主动向官府申报自己家里的人口,因为人口越多就代表家里能种的地就越多。

家里的地越多,家里能积攒下的余粮也就越多。

等到把那些主动隐瞒人口的百姓引出来后,若是还有多的荒地需要开垦,那他们就要去动那些世家隐瞒的奴才了。

这些人未必不想有自己的土地,可那些世家拦着,他们也出不来。

这才是真正难啃的骨头。

可就算这骨头再难啃,他们也要啃,因为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清楚的知道每个地方每个人每年能种出多少的粮食了,还能开垦更多的荒地,种出更多的粮食。

太子合上折子后,就带着恒王一起去了太和宫。

太子他们来的时间很巧。

晋国君刚刚批完折子,准备喝口茶歇一会儿。

听说太子和恒王一道来了,他就笑着对陈英道:“让他们进来吧。”

待到太子和恒王进来后,晋国君就着重观察了一下他们的脸色。

恒王还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模样。

太子的眼神中却有着一丝激动。

晋国君的心中就是一动。

看完王二老爷写的整封折子后,晋国君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他的眼睛里有着挥之不去的激动。

王二老爷刚从茶馆回到府里没多久,宫里的太监们就过来传旨了。

他微微一笑,随着传旨的太监一道进了皇宫。

......

这段日子恒王妃可是大大的出了风头,先是其同父妹因生来不祥在朝堂上引起了一波争端。

这原是件不甚好的事情,国都里也还是很有一群人想要看王元元的笑话的。

可这事过后没几日,国君忽然把恒王妃的母亲王二老爷宣到了宫中。

王二老爷被国君留在宫中待了一夜,随后国君就宣布任命王二老爷为副相。

这可是仅次于宰相的副相呀。

王二老爷等于说一夜之间从一个白丁变成了晋国的第三号人物。

更何况现在的宰相商臣也刚刚上位没多久,脚后跟还没站稳。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又来了一个副相。

商臣该如何自处。

国都的王孙贵族及朝臣们将目光都放到了商臣身上。

可是商臣的反应让他们失望了。

他不仅没有如他们所预期的那般和王二老爷也就是王子怀针锋相对,反而待他颇为和气。

他是头一个派家臣去王家道贺的朝臣。

这个动作像一个信号似的,提醒了国都内的王孙贵族和朝臣们。

不管王子怀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也不管他的资历够不够格担任副相。

如今,他既然已经成为了副相,那么他们就要和这位副相打好关系了。

毕竟,日后晋国的大部分政令都要出自他和商臣的手中了。

贵重的礼物如流水般往王府送去,对于这些礼物王二老爷一概拒之不收。

他摆出了一副要做孤臣的模样。

看到王二老爷的那副模样,那些老练的家族掌门人们心中就是一凛。

不过,他们纵是对王二老爷再不满,也不会在他刚上任的时候就给他排头吃。

众人都在静观其变王二老爷接下来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