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东坡豆腐
过滤掉板栗的粗糙部分后,张通找到了一个大铁锅,准备把板栗倒进去。
沈慧立刻阻止了他,不确定地看着儿子。“这个锅能用来煮吗?”
“换成铜锅,”徐乐说。“铁锅会和板栗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板栗汤颜色变黑,影响美观和食欲。”
“哦,哦。”
张通赶紧把手里的锅丢掉,找来了铜锅。
将板栗汤倒入锅中后,他倒入适量的水和冰糖。然后开火开始炖煮,不停地搅拌。
白术粉在冷水中分离。他搅拌直到没有任何固体后,再次过滤并慢慢倒入锅中搅拌。
“你得不停地搅拌。手臂累了就换人。一旦停下来,锅就很容易糊。”
徐乐提醒着,并撒上干桂花,小火继续熬煮。直到桂花完全融入板栗汤,散发出香气。
他小心地撇去浮沫,并继续煨煮,直到板栗特有的气味消失,酒香四溢时,就可以加入桂花酱了。
李青搅得都快要失去耐心了。一手顶在腰上,另一手慢慢地搅拌着锅,说:“还要多久啊?”
他嘟囔着。再过十分钟左右,就可以盛上桌了。
“还要过筛一次。”
板栗汤中的干桂花花朵被浸泡后释放出香味,过滤后取出,确保了板栗的滋味淳厚顺滑,饮用时不会有杂质。
李青松了口气,看着剩下的板栗说:“这一锅就由我来做吧。你们做剩下的。我真的再也搅不动了。”
说完,他舀了一小碗板栗汤喝了下去。
喝完后,他站在原地,想再倒一碗。
张通说:“别喝太多。做这个已经够麻烦了。你喝完了,观众喝什么?”
李青反驳道:“我第一碗都没尝出什么味道。你不信就试试。简直就是直接往喉咙里灌。”
他厚颜无耻地又舀了一碗边吹凉着边品尝着。
板栗散发出浓郁的甘甜香气,里面的桂花香味馥郁极为顺滑。
“嗯,还不错!”张通夸奖道,“顺滑馥郁之中,板栗散发着特有浓郁的香气。观众一定会喜欢上的。”
他们三个一起忙着剥板栗、煮板栗……而徐乐则拿出豆腐,开始准备做最后一道菜。
顾名思义,东坡豆腐是由伟大的诗人苏东坡所创。尽管他曾经跌宕起伏、颠沛流离,但他始终乐观向上,留下了很多代代相传的美食。
东坡豆腐最初可以用李青之前炸的葱油。豆腐切成大块码放在盘子上,表面撒上一层盐,撒上胡椒腌制。
莜面粉被碾碎,一半改成粉状,另一半用刀背敲打,保留一些颗粒感。
然后他开始切葱和姜。
撒上葱油烧热到六七成热,他把豆腐从锅边放入。一开始要保证豆腐在中央被油完全包裹。炸至金黄色后无需翻面。把锅中多余的油倒掉,只留少许底油。
撒上切碎的葱,从锅边倒入清鸡汤,调至小火煨煮。
加入少许切碎的姜和少许胡椒粉。
接着是最关键的一步——将竹叶浸泡至柔软,摆在豆腐上。
竹叶放进锅后,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气。李青好奇地凑过去问道:“这竹叶也能吃?”
“我也没见你吃红柳皮啊。”徐乐解释说,“我只是借味而已。”
“我记得这道菜开始时是不需要竹叶的。”
“是的。这是改良过的。加上竹叶会让味道更香。苏东坡不是说过,宁可不吃肉也不能没有竹子吗?煮饭时往里加几片竹叶,出锅后味道更香。”
接下来,徐乐滴了些芝麻油,并倒了一些黄酒进锅。
完全酝酿出竹叶香气的汤和豆腐后,可以把竹叶取出放在盘子上,少许淀粉勾芡,再加入葱油和盐调味,大火收干汁液。
盘子上,深绿色的竹叶和雪白的豆腐形成对比。香气扑鼻的莜面粒铺满顶部。美极了。
徐乐又撒了些松子增添了坚果的香味和口感。
他们没想到,屏幕前的网友们看到这道菜时已经激动不已了。
“他居然在这么大的场合做了豆腐。”
“炸豆腐怎么能摆成这样?”
“上面是什么?那坚果看起来好好吃啊。”
“别说了。我根本不擅长制作莜面粒。买了一包一直闲置直到发霉。”
“一点也不好吃。”
“真是胡说,我都是吃着长大的。”
他们在烹饪的时候一刻也不敢放松。比赛的第二轮终于到了摆盘环节。观众看到的剪辑顺序完全混乱无比,根本看不出哪道菜是谁做的。
徐乐终于松了口气,将热气腾腾的深红汤汁倒到最后一碗沙茶面上。
但松了口气之后不久,他又开始感到有些紧张了。
这是因为他偷眼了一看,工作人员分发面条时,居然出现了两份茶汤面和两份东坡豆腐……
他感觉有些不对劲,暗自想,“这么多的食材,怎么会有和我一样的四道菜呢?”
主持人说:“每次上菜两道,你们可以投票选择觉得味道更好的那道菜。最后根据投票数决定赢家。”
第一道菜是东坡豆腐。大厨在盘底摆了蛋饼,而徐乐用竹叶。除了盘底区别外,两道菜几乎一模一样。
宋德悦品尝了徐乐做的东坡豆腐。香气扑鼻,豆腐充满了竹叶的味道。一面金黄,一面洁白。口感脆嫩,余味略甜。
上面的坚果是点睛之笔。酥脆而香气四溢。
他确认是豆腐后,摇摇头不敢相信,再尝了一口。
麻婆豆腐是咸鲜辣的,但东坡豆腐看似平淡,却美味无比。口感饱满,而且鲜香持久。
另一道东坡豆腐盖了煎蛋,把两种风味融合得恰到好处,仿佛吃着素肉。但相比之下,味道有些欠缺,而且更腻一些。
场面上的人太多了。即使通过系统收集美食点声音,也很难判断了投票数。他只能默默等待。
李青看着徐乐的沉重表情,好奇地问:“师傅你刚才不是还还在教训我么,为什么突然就失去自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