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太妃
九月雍正回宫, 圆明园中的妃嫔自然同他一起,婉襄只是照例收拾了一番承干宫的镜春斋,便仍旧住在养心殿的燕禧堂里。
嘉祥和弘曕也很习惯住在这里, 只是养心殿不比西峰秀色和万字房, 没什么可玩的,婉襄就得时时刻刻让人盯着嘉祥, 防止她在雍正和大臣议事的时候闯到养心殿的明间里去。
嘉祥的自由少了些,她反倒是听话了些,渐渐地也开始对锔瓷感兴趣,能帮着婉襄把一些碎裂的瓷器拼凑起来。
九月有重阳节, 宫中也并非是没有老人,往年若九月不在宫中, 则只令圆明园中宫人送重阳花糕回紫禁城去给宫中的太妃们,以作问候之意。
若在宫中时, 则多是裕妃去做这件事。婉襄在养心殿中反正无聊, 这一日便随裕妃一同去宁寿宫探望密太妃与勤太妃。
婉襄前往延禧宫与裕妃一起, 本是嘉祥午睡的时辰,她却也嚷着要去,一上宫车, 便很快睡着了,倒是留给了婉襄和裕妃谈话的时间。
裕妃素来不把闲事放心上,便是十一年秋日里与婉襄起过龃龉, 后来见了婉襄, 也都当作无事发生过一样。
“密太妃与勤太妃都是性格平和之人,谦嫔不必紧张, 到那里略坐一坐, 也就可以出来了。”
“嫔妾倒是也并不紧张。”
说来太妃失去了丈夫的依仗, 不过是辈分高些而已,若当真轮地位,还及不上她们这些宫嫔,又何必谈及“紧张”二字?
裕妃便轻轻笑了笑,“圣祖爷在时,曾经下旨,允许年老的太妃跟着儿子出宫居住。”
“宁寿宫中的生活十分无聊,弘曕又还小,要分府居住,总至少要到成婚之后,还有很长的日子。”
“本宫是怕你见了她们寡居的日子担忧来日,所以才这样说的。”
裕妃的性格就是如此,看热闹不嫌事大,要说她真心与婉襄为恶,倒是也不至于。
婉襄便道:“裕妃娘娘还是慎言吧,这话并不吉利。”
裕妃若是想出宫,至少也在雍正驾崩之后,这于如今的帝王而言,无异于诅咒,是重罪。
“不过嫔妾倒是也并不十分害怕无聊,略有些爱好,便足以打发时间了。“
“不过娘娘将来想要去和亲王府居住,只怕吴扎库福晋心中并不大愿意,到时婆媳之间关系不睦,和亲王便有得头疼了。”
婉襄轻轻拍着嘉祥的背,她如今和裕妃在一起的时间少,但因看穿了彼此,所以说话也很随意。
你刺我一句,我刺你一句,便翻过了篇了。
“上一次在朗吟阁赏秋,提及冬眠之时,嘉祥曾经背过一句诗,娘娘可否还记得?”
裕妃伸手轻轻碰了碰嘉祥的脸,看得出来,她是当真很喜欢嘉祥。
“本宫不过喜好看些闲书,若当真计较起来,怕是连嘉祥这三岁小儿也不如,怎会记得那个。”
婉襄便重复了一遍,“‘假归思晚沐,朝去恋春眠。’娘娘恐怕不知道这句诗,但应当还记得从前宫中妃嫔的名字,武氏庶人名叫‘晚沐’,而懋嫔的闺名是‘春眠’。”
这句话说完,裕妃的脸色立时就转为了疑惑。
婉襄继续道:“而万岁爷也曾经说过,懋嫔很喜欢读这首诗。”
“她根本同本宫差不多,没有读过什么诗书,哪里会读这些,喜欢?都不了解如何喜欢?当真是笑话。”
裕妃和懋嫔的关系并不好。
婉襄忽略了她话语里的嘲讽,“武氏庶人伏诛已久,但嫔妾至今未曾参透她与懋嫔交好的原因。”
“也许玄机在这首诗里,也许还有旁的,娘娘不妨也想一想。”
裕妃沉思了片刻,旋即放弃,“大小两个武氏都死了,懋嫔更是雍正七年即去世,现在探究这些还有什么意义,终归她们的计谋都没有得逞,如今都不过是一抔黄土,没什么意义了。”
可人生原本就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意义的。
婉襄问过富察氏,问过裕妃,她们都没有什么头绪。
看来武晚沐还当真算是她一生难得的敌手,即便过世已久,还有难题留给她去解。
裕妃却又道:“武朝汐和年正仪生得那样像,就是年希尧来了,怕是也要愣上一愣。可万岁爷竟对她毫不动心,只有厌恶,婉襄,你当真好手段。”
“难道许武氏以高位,便可以达成这样的结果么?”
婉襄低头轻蔑一笑,“没用什么手段,只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万岁爷自己愿意罢了。”
裕妃没有再接她的话,将要至宁寿宫,嘉祥恰好醒过来,裕妃便将她抱在自己膝上,和她絮絮地说着一些家常的对话。
嘉祥没有起床气,素来和裕妃亲近,两个人嘀嘀咕咕,一直到了下车的时候。
宁寿宫在皇城东面,作为太妃居处,自然比东六宫还要遥远。
嘉祥几乎将圆明园中能去的地方都跑遍了,但是第一次来皇城中这样远的地方,满是新鲜感,若不是裕妃拽着她,只怕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早知裕妃和婉襄要来,宁寿宫前有宫女等候,笑着迎上前来和裕妃以及婉襄问好。
“奴才给裕妃娘娘、谦嫔娘娘、小公主请安。”
太妃身边管事的自然是嬷嬷,而迎客这样的小事则也理所当然地交给小宫女做。
裕妃似乎与这宫女很是相熟,一面同她说话,问着密太妃的身体,一面朝着宁寿宫密太妃的居住走去。
“前些日子听闻太妃胃气不舒,如今可好些了?”
那宫女便笑着回答,“天气太热了,太妃吃饭总没胃口,也是早些年留下来的毛病了,入了秋便好了。”
“也托了您的福,另外荐了太医院的李太医来为太妃看病,他开的方子倒是比前头那位张太医要好些,如今天气凉快下来,也就都好了。”
裕妃原来和密太妃关系这样亲密,难怪那一日在朗吟阁,她会忽而提起想要将未来的和硕和婉公主交给密太妃抚养。
而后来,乾隆年间这位公主也当真是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养在密太妃的宁寿宫里的,被宫人们称为“宁寿宫公主”。
也不知裕妃是怎样想的。
入了宁寿宫之后,未过多久,也就走到了密太妃的寝殿门前,勤太妃恰也在这里,两位太妃正在下棋解闷。
这样的情形,让婉襄想起雍正九年时在圆明园梧桐院中见到的高常在与马常在。
前者斯人已去,后者一生默默无闻,死去之后也被人忽略,七年之后才从田村殡宫移奉至泰陵妃园寝。
一见了客人,两位太妃立刻便停下了手。
因是长辈,裕妃与婉襄走到近处行下礼去,“给密太妃、勤太妃万福金安。”
密太妃王氏,汉军旗人,父亲是知县王国正。
一生为康熙皇帝生育三子,却到康熙晚年时才正式被册封为嫔,史书之中未见一个“宠”字。
但她年龄最幼小的儿子,也和康熙年间的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联系。
康熙四十八年,年仅八岁的十八阿哥允衸于康熙行围途中病重夭折,一废太子之时,康熙便曾说允礽对自己这个弟弟毫无友爱之心。
此时的密太妃已经过了花甲之年,早看不出当年的风华,但仍然将衣饰妆容都打理得十分整洁,笑意温柔,令人望之相亲。
而另一位勤太妃为陈氏,是果亲王的生母,这样算来,将来弘曕入嗣果亲王一脉,勤太妃便也是他的祖母。
勤太妃看起来要比密太妃更年轻一些,许是生育少的缘故,头发都还没有全白。
但气质也同样温和端庄,个性许是内敛,只跟在密太妃身旁,并不说话。
只听密太妃道:“快起来吧,你们难得过来宁寿宫一趟,若是太过拘束了,反而不美。”
又望着此时认生,十分拘谨的嘉祥道:“这是小公主吧,还是第一次见。不知道公主也要过来……”
她伸出手去,立时便有宫女奉上一只荷包,她将它递给了嘉祥,微笑着道:“不是什么好东西,拿着去玩吧。”
嘉祥自小到大接了不少的赏赐,此时态度落落大方,接过来之后便向密太妃道了谢,“谢谢玛嬷。”
她是个极真诚的孩子,道谢的神情十分认真,越发惹人怜爱。
勤太妃不免也要给嘉祥见面礼,是一块玉佩,“这还是圣祖爷在时赏赐的,公主出生晚,没有能够享受到皇玛法的疼爱,拿着这块玉佩,皇玛法会保佑公主健康成长。”
康熙长寿,见过不少孙辈。
似他那样伟大的帝王,婉襄也很仰慕,遗憾不能见到,可惜如今的嘉祥是不会懂得这意思的。
嘉祥仍旧很有礼貌地同勤太妃道了谢,婉襄作为嘉祥的额娘当然也要客气一番,而后众人才各自落座,开始闲话家常。
裕妃开口便是:“要恭喜勤太妃了,万岁爷已经下旨将您本氏子孙由包衣拨出,编立世管佐领,又着您的兄长之子来管理,这真是天大的喜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