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姜撞奶、玉米烙
熬好的关东煮的汤料, 在现在冬日室外的天气里,可以存放好几天。江杳杳那天煮的那一大锅汤底,被她倒入坛中密闭, 放于避阳光处储存好, 需要时取一些重新加热, 就可以直接用来煮食材了。
为了更有便利店卖关东煮的那种意境,江杳杳又专门去定了几个方方正正的铁锅, 中间横竖各加了两块板, 格成九宫格, 每格里可以放入不同的签串。
进食肆门沿着往里走, 摆了一条长桌,桌上摆着三个方形铁锅, 每个锅的九个格子里都塞了满满当当的食物,有些蔬菜之类的一眼便能看出来,而一些形状独特的丸滑类或是单独包成小口袋状的食物,就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不过很快, 眼见的食客就发现, 在头顶上,挂了条长绳,绳上系了好多木牌子, 每块木牌上都贴着纸条, 纸条上画着每样食物品种的简笔画,勾勒得十分生动形象, 图画下面写了食物名字,还贴心地标注了价格。
卖关东煮的方式也很特别, 是食客们自助取餐的, 看到喜欢的食材就自己拿上一串, 旁边还有大勺子,可以用来加汤到自己的碗里,也可以用来舀萝卜块。
三口锅对应三种不同的汤底口味,进门第一口是原味锅,香醇甘甜,第二口则加了茱萸酱,辛辣咸香,而第三口里则又加了些茶叶同煮,茶香四溢。
这茶香味的是江杳杳心血**自创的口味,本以为会是黑暗料理,结果味道居然意外地不错,茶香与汤底里的苹果甜味分外相衬,还能缓解油腻,多吃上几口肉丸子。
甜不辣、北极翅、竹轮卷、蟹柳棒、脆骨烧、包心鱼豆腐,这几天,江杳杳想办法把这些关东煮里的这些丸类都复刻了出来,所用的食材原料当然跟现代的有所区别,不过样子都像模像样的,复刻得很到位。
虽然受食材和工艺所限,味道无法复原得一模一样,但质朴的做法反而保留了食材最原本的鲜美。
自助取好食物后,便可以端着碗走到桌子末端去付钱结账,站在那里的阿锦会根据食客拿的种类算好价钱收费。
当然,这种自助拿取后付钱的模式,总免不了会有人想浑水摸鱼,不过江杳杳这里很多都是老食客了,与她熟得很,见到人群中有妄图偷偷拿了就走的,都会帮忙逮出来。
几次下来,偷鸡摸狗之流见占不到便宜,也便灰溜溜地打消了这个念头。
食客们买完之后,既可以装在竹筒里带着边走边吃,也可以直接在店里坐下,趁热吃串喝汤,如果配上一碗白米饭,一个花卷或是一只糖三角,就是一顿丰盛的餐食了,且蔬菜肉类鱼虾皆有,营养均衡。
食肆里还提供番茄酱、茱萸酱、芝麻酱等蘸料,最特别的,是一种甜中带辣的酱料,用番茄、蒜末、茱萸,捣碎后在锅中翻炒,再加入适量的黄豆酱和糖,熬制而成。
这甜辣酱的味道颇为奇怪,对于第一次尝到的人而言,这种又甜又辣的味道带来了不小的舌尖上的冲击,但是细品之下,忍不住又尝试了第二口,这才发现,甜辣酱与关东煮,两样食物的味道单独尝起来似乎八竿子打不着,没想到真放在一起,还就有一种独特的神情滋味。
看着挤在关东煮面前挑选的人群,和座无虚席的食肆,江杳杳又一次感叹,要是食肆能再大些就好了。
可惜她留意了好久,还特别关注了街上的几间大店铺,但人家都生意稳定,没有出租的。
搬到别的坊去的想法,江杳杳在租第二间店铺的时候还真想过,但现在她已不做这一考虑了,可以选择的范围就更少了。
或许等食肆的规模更大些,名声更响些以后,可以试着去别的坊里,开上一家分店?
其实现在有间小食肆的名声,已经挺响亮的了,早已传出永靖坊去。特别是前几天景王办的那场卤味赏梅宴,更是把有间小食肆的名气,又往上提了提。
这几天来卖卤味的客人络绎不绝,灶膛里的火苗就没熄过,大锅里咕噜咕噜的,不是卤味,就是煮的关东煮。
好在江杳杳有两间铺子,一间放卤味,一间卖关东煮,自己再抽空,做点甜食搭配。
今天送来的生姜是一大筐老姜,是江杳杳昨天指定要的。老姜味辛辣而浓烈,比起脆嫩而温和的嫩姜来,更适合用来做姜撞奶。
姜撞奶所需的食材特别简单,只要老姜、鲜奶和糖就可以了,但别看材料那么简单,要成功撞出一碗滑嫩的姜撞奶来,却并不那么容易。
这姜撞奶的原理,文科生江杳杳只记得个大概,应当是姜汁中的某种成分,与牛奶中的某种成分,在一定温度下产生化学反应,使牛奶凝固。
所以姜撞奶要成功,温度很重要,姜汁的量也要足够,这也是要用老姜的原因,如果用嫩姜,浓度不够,很难成型。
先把老姜洗净,削去表层的姜皮,切成薄片后剁成姜蓉,拿个纱布袋装起来,用力揉搓挤出里面的姜汁。
冰糖倒入牛奶中,用一口小锅边煮边搅拌,使糖完全融在牛奶里。等煮到锅边冒起小气泡的时候,这时牛奶的温度大概会在八十度左右,要立马把锅从火上撤下来,一旦把牛奶彻底煮沸,姜撞奶就凝固不起来了,最后只能得到一碗姜汁牛奶。
挤出的姜汁静置在一旁,冲入牛奶前,先将姜汁搅拌几下,让沉淀的姜末在姜汁内分布均匀,再抓着锅柄把奶锅提高,将牛奶从高处撞入姜汁之中,使两者充分混合均匀。
撞好的姜汁牛奶盖上一个碟子静置在原地,等过几分钟再打开,姜汁牛奶已经凝固了,表面光滑细嫩,如同刚烤好的布丁一般的质感,放只小勺上去,勺子在表面丝毫不会下沉,这姜撞奶便算是成功了。
刚撞好的姜撞奶还是热乎乎的,勺子轻轻一触就能划开来,滑嫩如豆腐,微微晃动下勺子,勺里的姜撞奶还会跟着晃动。姜汁的辛辣与牛奶的细腻互相平衡,温润中带着几分热辣,拨动着味蕾,一碗下肚,甚是暖胃。
也可以放上些蜜红豆一起搭着吃,味道会更加香甜,但江杳杳觉得,姜撞奶,还是要原汁原味,才最好吃。
姜撞奶现点现撞,十文钱一碗,江杳杳给几位客人刚撞好一碗,后面暂时没有新的客人,江杳杳便开始捣鼓起玉米烙来。
剥玉米粒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用刀把玉米沿着切面直接整面切下来,但这样,玉米粒就还有一小截留在玉米棒上,有些浪费。
江杳杳把玉米从中间掰断成两截,取一把尖头锋利的剪子,把刀头插入断面的玉米芯之中,尽量插得深一些,再捏住玉米,左右转动剪子,反复几次后,玉米棒就从中间散裂开来,这时候用手轻轻一剥,就能轻易地把玉米粒一排排剥落下来。
剥好的玉米粒用开水氽烫一遍,捞出来放在盆中,加入糯米粉和玉米淀粉,再放一大勺糖,少量多次加入牛奶,搅拌均匀,使每一粒玉米都粘上粉糊,粘结在一起。
取平底锅,倒入铺满一层底的油,等锅中油面微微波动,有烟飘出来时,就可以把盆中的玉米粒倒入锅中,将玉米粒迅速在锅底上铺平,略转动一下锅,使边缘处的玉米粒也能浸满油,中小火烙至底部酥脆金黄。
这时用锅铲轻轻铲动,玉米粒已经整块粘结在一起,变成一块香喷喷的金黄玉米烙。
将锅微微倾斜,把玉米烙沿着锅壁整块滑到盘上,再在上面撒一些粗糖粒。
玉米烙底部和边缘焦焦脆脆,裹着的粉糊被煎炸得透明,酥酥香香,里头的玉米还是软软糯糯的,散发着牛奶的乳味,撒在表面的糖粒在嘴里沙沙作响,香甜可口。
江杳杳趁热把玉米烙沿着中心切成三角块,自己先拿了块尝一尝。
食客们看着这玉米烙,光看色泽就金黄诱人,上面肉眼可见的糖粒,酥脆的底边,不禁食指大动,问江杳杳买上一块。
江杳杳当然乐意,用油纸包好递给食客,顺便推销了现做的姜汁撞奶。
“您不喜欢吃乳品?没关系呀,带一份回去给您娘子吃呀,里头的姜汁祛寒行血,美容养颜,对于女子而言再好不过了。”
这食客被江杳杳说动,买上了一碗,江杳杳把牛奶倒进她的小奶锅,仔细盯着锅沿,紧张地把握着温度,温度不够或者过高,姜撞奶都凝不起来。哎,要是有个厨房温度计就好了。
锅边小气泡冒起,江杳杳马上提起锅拉高,从高处倒下,牛奶跌入碗中,与姜汁**碰撞。
撞完这碗姜撞奶,江杳杳舒口气,一抬头,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刘婶,你都好久没来了,最近可好?快进来坐坐,尝尝我这新出的姜撞奶,我猜你一定喜欢。”
刘婶露出一个有些勉强的笑容,看着江杳杳又新热了一碗牛奶,冲进嫩黄色的姜汁里。
江杳杳与刘婶闲聊了几句,发现刘婶都有些心不在焉的。待姜撞奶凝固成型后,江杳杳拿了个勺子一起递给刘婶:“刘婶,有什么话,你直说便是。”
“哎,江娘子,事情是这样的,你不是租了对面那个铺子吗,今天那管家来找,说是那铺子,他们想提前收回去了。”
作者有话说:
跨年啦!祝所有小天使们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顺遂!
明年,争取能写更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