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姑娘她只想挣钱

第33章 豆沙圆子、杏仁芝麻糊、肉夹馍(新版)

江杳杳观察了对面那间药材铺子好些时日, 却始终大门紧闭。门口的纸条被风吹日晒的,都已经微微泛黄,有些脱落了。

也不知道这回家探的亲有多远, 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的。

江杳杳又试着向对面那铺子周围的两家店铺打听, 只可惜这几间店铺并不是同一个房东, 他们只知道这药材铺也是租的,不是自己的铺子, 但其余诸如房东是谁, 该如何联系等, 就一概不知了。

这药材铺子一家颇为势利, 刻薄又斤斤计较,与周围两家的关系都不算好, 故而他们老家在哪,何时去的几时回来,也没人知道。

这庆延街上少有闭门很久不开的店铺,毕竟这生意几天不做, 客人可能就跑了, 再加上租金的成本,哪怕碰上淡季,店铺还是得照常开着的, 像这样举家回乡探亲闭了铺子的, 还真是少见,也不知道这亲到底得有多重要。

江杳杳晃了晃脑袋, 为今之计,也只能再等等了。况且目前也只是自己的目标计划, 人家租约到没到期, 愿不愿意转租, 都是个未知呢。不过这家药材铺子的生意并不太好,每况愈下,也是江杳杳敢打他们主意的原因。

一阵风吹了过来,已经带了些凉意。一日之内的温差愈发大了,早晨和晚间,得加件小夹袄了。

江杳杳回到食肆中,店铺还未打烊,只是秋来日头变短,天暗得早了。

见店内有些昏暗,江杳杳便点了火折子,将烛台一一点亮。橘黄的火苗跳跃着,给食肆笼上了一层暖意。

天气冷了,冰块便不必再去买了,两只大保温桶里,如今装着的,是桂花豆沙圆子和杏仁芝麻糊。

长安城里有庭院的人家,多半会在院中植上几棵桂花树,如今正是桂花开放的时节,整座长安城都被浸泡在馥郁的桂花香中。

江杳杳这间食肆的后院虽然不大,但竟也栽了棵桂花树,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院子太狭小限制了它的生长空间,长得还没有人高,不像其他的桂树大大高高的,能把枝桠伸展到墙外去。

起先江杳杳还以为这是棵普通的灌木来着,直到这几天有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味飘进来,才发现这棵矮矮的低树,竟也是棵桂花树,还是棵金桂,颜色橙红,香气浓郁,最是适合做点心吃。

红豆经过了整整一夜的浸泡,又经过了好几个时辰的熬煮,口感变得细腻绵软,捞出豆子捣烂成细沙状后,倒回红豆水中,再加入藕粉和红糖煮开搅拌均匀,黏乎浓郁的红豆沙便做好了。

小圆子搓成拇指盖大小的小球,一只只弹弹糯糯,在沸水中浮起后用笊篱捞起后在凉水里浸一遍,再放入红豆沙中滚一滚,撒上新鲜的桂花瓣,便可倒入双层的保温桶中,覆上棉布保温。

杏仁芝麻糊则先分别将杏仁和黑芝麻炒熟炒香,再将炒后的杏仁和芝麻一起碾碎成末,用筛网过滤掉较大的颗粒,将杏仁黑芝麻粉倒入锅中加入水和牛奶熬煮,加入适量的糖,搅拌至粘稠糊状。

再撒上些熟芝麻、坚果仁、山楂碎等丰富口感,一样放入保温桶中。

大益朝人民大多嗜甜,这甜香软糯的桂花豆沙圆子,桂香四溢,小圆子软糯不粘牙,豆沙细密,而杏仁芝麻糊则厚醇浓滑,芝麻的熟香扑鼻而来,又带着些咀嚼感,既是甜食点心,也可以饱腹。

冰粉凉粉和酸梅汤则做得少了,每天便只上午有一些,待天再冷上一些,就不做了。

鲜奶麻薯倒是影响不大,也可以热乎乎的便吃,但是要阿锦收着炉子现做现卖,江杳杳打算到时候跟酸梅汤等一些下架,更换成软软糯糯的年糕制品。

辣哭饼卖了些时日,食客们大多已尝过鲜,辣食也不适宜每天食用,排队的人便也少了。只有无骨香酥鸡柳依然是招牌,每天一开门便售罄,可见炸物的魅力。

这辣哭饼便也被新的所替代,正是裴敬之曾吃过的肉夹馍。

江杳杳做美食博主时曾发过一期做肉夹馍的视频,馍饼是提早烙好,再去做了内馅的肉,等馅好后,馍饼已经有些凉了,就像那次匆匆忙忙做给裴敬之的那个一样。便有陕西的网友在底下评论,说他最爱的的潼关肉夹馍是“热馍夹凉肉”,宁可肉等馍,不可馍等肉,这样做出来的肉夹馍特别好吃。

后来江杳杳试着学了下这潼关肉夹馍的做法,肉卤是数十种调料炖煮出来的,肥的不腻,瘦的不柴,而饼则是加了猪油面团揉好搓成条后卷成饼,这样烤出来的饼是金黄的千层饼,酥脆焦香,一口咬下去,油渣便扑簌扑簌往下掉。

热腾腾的馍刚烤出来带着酥脆的油香,夹入卤味香浓的肉碎,果然味道极佳。

于是江杳杳这卖的肉夹馍的做法,便参考的是这潼关肉夹馍。选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加入八角、香叶、桂皮、豆蔻、姜片等,加糖加盐加清酱,足足炖上好几个时辰,直至肉酥而烂,入口即化,香料的味道全部融进了肉汁里。

而面团则提前醒好,加入猪板油熬出的猪油,先搓成长条状,再如花卷一般卷起压成饼,如烤箱烤过会更加酥香,但条件有限,便换成在平底锅中烙熟,而可以食客要几个便现场烙几个,更为方便。

相传潼关肉夹馍原本只是叫作烧饼夹馍,当年李世民骑马打天下,路过潼关时,品尝过潼关肉夹馍后连赞“妙妙妙”,便有了这潼关肉夹馍之名

至于青椒,最正宗的潼关肉夹馍,是只有肉和饼的,加入青椒算是后世经过改良的异端了。江杳杳也没冠以潼关肉夹馍之名,毕竟大益朝也没有潼关这个地名嘛,只是简单叫作肉夹馍,便也不用管正不正宗,只管往喜欢的口味来。

卤肉分了三种,一种是原始的纯肉的,一种是肉里加了青椒,还有一种是青椒鸡蛋。

江杳杳自己最喜欢青椒卤肉味的,一口下去馍饼热乎乎的,饼皮酥脆油香,肉馅软烂鲜浓,加上青椒带来的脆嫩的清爽口感,一口气吃一大只也不会腻。

只是这饼皮实在太焦酥,很容易边吃边掉了一身碎渣子,虽有油纸袋包裹,但仍要小心,江杳杳一边递肉夹馍给食客,一边不忘细细叮嘱,特别是身着官袍要上朝上值的,万一不小心油污脏了官袍“失仪”,可万万不妙。

眼前的这位书生是位老面孔了,早在江杳杳摆摊的创业初期,便经常光顾,是个爱面食的,曾经因江杳杳开了食肆之后不卖鸡蛋饼了而唉声叹气。

不过没等他叹完,这气便噎在了嘴里——实在是这新卖的玉尖面太好吃了。

玉尖面、生煎包、辣哭饼、水晶虾饺……每一样新品都是一等一的好吃,这回的这个肉夹馍,他远远看见,便两眼放光,垂涎三尺。

江杳杳把一大个肉夹馍递给他,他应是刚从书院回来,一手攥了册书卷,一手接过肉夹馍便拿着吃了起来,对他边吃边看,却从不弄脏一页书的本领,表示由衷地敬佩。

不过江杳杳这有间小食肆里光顾的官吏,大多是身着绿袍的普通官吏,服绯的并不常见,最常见的那两位——江杳杳顺着眼前的绯色衣角向上看去,果然看见了其中的一位,还是最常出现的那一位。

裴敬之最近几日似乎公务没那么忙,下值的时间也准点,过来江杳杳这里时,有时食肆还未打烊。

江杳杳正烙着最后的几个馍饼,见他来便笑了:“正好,能够吃上最热乎的。”

她将酥脆的饼皮从中间割开,问向裴敬之:“你吃青椒吗?”

“吃的。”

江杳杳便在馍中塞她最爱的青椒卤肉馅,装得满满的,直到塞不下了才停手,又盛了碗桂花豆沙圆子。

潼关肉夹馍最经典的吃法,是配上鸭片汤喝,但江杳杳这小食肆,卖汤利润不高也不方便,幸好这豆沙圆子也很不错,咸甜搭配,那就是吃货永动机啊。

裴敬之撕开油纸袋侧边,尝了一口,便唤醒了记忆:“这是之前你给我做过的那个?唔,味道又有点不同。”

比之前吃过的那个,馍要更酥脆金黄,肉则更软烂咸香,一口咽下回味悠长,更妙的是里面的青椒,增添了嚼劲和清新的口味。

“比上次的那个,要更上一层。”裴敬之评价道。

“那是,”江杳杳仿佛翘起了尾巴的小狐狸,“我可是在进步的。”

看着她骄傲的样子,裴敬之又把碗里的豆沙圆子吃了干净。

他其实并不太嗜甜,长安里有名的一些点心,他还觉得有些齁,但是江杳杳做的点心,虽然也加了糖或蔗浆,却保持着食物的本味不会被甜腻覆盖,甜得恰到好吃,就像他吃过的第一块花糕,只一口,便是和从前尝过的那些,完全不同的味道。

此时食肆也打了烊,阿锦已在外面挂上了打烊的牌子,把食肆的招幌收了进来。江杳杳便同裴敬之说了她想再租间铺子的事,裴敬之脑筋一转,说可以让管家帮忙留意打听一下,他管着裴家的产业,对这些颇为熟悉,人脉也广。

这便是再好不过了,江杳杳喜出望外地点点头。

见她开心,裴敬之也眉眼弯弯地看向她,眸光微动:“要不要跟我回趟府?你可以当面问问他。我,还有件礼物要送你。”

作者有话说:

预收文《山中书院小厨娘》,求收藏,也欢迎来微博找我玩呀@晋江云朵酥

文案:

女扮男装混入书院的第一天便被识破了怎么办?

为了留在书院,桑秋换上围裙,成了书院的一名小厨娘。

没过多久,山长便发现,天天抱怨饭食难吃,叫苦不迭的学子们,开始猛猛炫饭了。

没有食材?

桑秋便春来山里挖新笋,夏日河中捉肥鱼,秋天林中捡栗子,冬季雪地啃山楂。

做法单调?

桑秋便炒烧蒸炸爆,煎烤烟卤熏,冻拌烩氽溜,烫炖煮焖焗。

对此,布衣蔬食的夫子宋诸痛心疾首,苦口婆心地规劝学生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直到有一日,有学生看到满嘴“君子不重口腹之欲”的宋夫子,追在那小厨娘后面,软声细语地讨好道:“秋秋,给我做个蝴蝶酥好不好?”

古灵精怪小厨娘×口嫌体正俏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