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倒药
弘泰是个粗人, 别人朝他一吆喝,他火头便要上来。正要一呼回去,忽然被身侧骑马的魏召南拉住。
弘泰转眼, 却见魏召南驱马, 越过骑兵, 来到琰王车队前。
随侍正识得他,朝车窗低语。片时琰王伸手掀帘:“五弟回来了啊。”
自西北捷报传入京中,皇帝曾召琰王进宫,顺带提了吉鲁送公主和亲的意图。
那公主是王庭可敦的嫡出, 本来正妻也做得。可惜琰王早已娶妻,皇帝认定他为储君, 公主也只能他娶, 言下之意是要迎为侧妃。
琰王并不抗拒,反而心下隐隐期盼。
他早有听闻公主之貌美, 见惯了中原遍地的娘子, 他觉得,枕边也确实缺个异域美人。那等滋味, 他还不曾尝过。
本来他还想趁魏召南出行, 先把喻姝弄到手。可念着吉鲁的公主,倒也能渐渐淡忘喻氏,不那么心切了。
“五弟这趟回来,可是大功臣。我有心与五弟一叙, 可现要赶往河南府祭陵。”
琰王一笑,目光却往魏召南身后瞥去——只见那三百人的行伍之中有四辆马车, 其中两辆缀了流苏华盖, 要稍大些,应该是他心念的美人。
魏召南登时察觉, 顺道往后一看,忽然笑言:“我护送公主一路从大漠过来,三哥想必也听闻了,可要见见未来侧妃?”
六月的汴京,天已经很暖和。
这一路南下,喻姝从都护府出行的清早,身上披的还是斗篷。今日到了汴京,也不知是马车闷,还是回到熟悉地心切,她觉得热几许。
正用书卷扇风,弘泰忽然骑马而来,说琰王在前,让她引公主过去见礼。
喻姝只好下马,来到公主的车舆前唤人。
这一个月的行路,一行人吃住都在一块,她和多兰公主逐渐相熟。公主只懂一点较为简单的中原话,偶尔喻姝跟公主同乘马车作趣时,也会教些。
公主说,你是我在中原见到的第一个女人。
公主原在马车上熟睡,听到动静醒来,探窗正看见喻姝,说琰王来了,须得见礼。
公主一讶,不知是喜是忧,立马理了理枕得微乱的鬓发。她窈窈下马车,罗裙潋动,寸步跟在喻姝后头。
见琰王之前,公主还在想,不过见个男子,即便是中原最有风头的又如何?没什么好紧张的。
但琰王俊雅的面容撞进眼眸时,公主竟然脸红了。
她见人从来都不带羞的,许是忽然想到眼前之人是她要嫁的丈夫,脸颊发热,头一回把目光急匆匆地移开。
她照着喻姝福身而礼,脚前忽然落下一道阴影。她听到男子极和煦的声音:“你便是吉鲁的公主?”
公主心潮澎湃,牙一咬,立马抬头:“我是。”
她生了一双狐狸眼,天生妩媚,此刻一笑,张扬明艳。
这么个异域美人,远比琰王心想的还要可人。他看一眼喻姝,再看一眼公主——喻姝美则美,神情却淡然,见他时像个木头,公主的心思倒是被他看得一明二白。
琰王一笑,只因祭祀在身,转身与魏召南寒暄两句,便带着人马离去。
此处在京郊,前行数里,便到汴京城。因此魏召南也不再骑马,和喻姝一起乘马车。他摸向她的手,却发觉手心泌出了汗。
刚才他们只跟琰王说过话。
“你怕他?”
魏召南伸手揽她,可喻姝的指尖只在扯弄袖子,垂眸缄默。
马车徐徐而行,过了半晌,他才听到她的声音,很小,却格外清晰:“也不算怕,碰上他时右眼皮老是跳,总觉得没有好事。”
魏召南开怀大笑,笑她迷信。
“你去西北的一路都没有吃好,回来京中想吃什么?我遣人去买。”
车马走过喧嚣的闹市。
喻姝从前待习惯了,也不觉得热闹有何,可他们来过西北边陲,见过风草沙沙的大漠上最后一抹落日,走过冷夜望不到边际的沙坡。现在猛然入闹市,她觉得与这一切似乎相隔太久。
西北太险,险到她觉得孤苦无可倚,还是回中原好。她念起还留在王府的采儿,更觉得见面心切。
等车队走到巷口时,魏召南便吩咐弘泰,送公主入皇城,其余的人折回王府。因着今夜还有接风宴,章隅等人都各回家休息沐浴,更衣候夜宴。
喻姝本还要参加今夜的宫宴,可这一路走得太累,车马劳顿,她沾上枕头便困了。
从早上睡到夜晚。
再次醒来时,屋子是黑暗的。明明清早回来的时候,魏召南也在她身边入睡的,现在身边连个影都没有。
她摸索着下床,点了一盏烛灯。六月的夜晚暖和,她披了件薄衫便出屋子,整个王府都静悄悄的。
喻姝问门口的侍女:“殿下呢?”
“殿下赴宫宴去了,他说夫人睡得熟,不必惊醒。殿下还说,官家那里他自有话术。”
不去宫宴也好,那宫宴礼节繁多,本来喻姝也不愿去的。
她独自在王府用过晚膳,拉采儿说了好一番西北的趣事。期间有小侍女端来汤药,是刚熬好,温热的,气味极为熟悉。
喻姝只瞥一眼那赭黄汤色,便知晓是魏召南让人熬了送来,求子的。
采儿看着她偷偷倒掉,惊奇道:“从前此药夫人都是喝的,今日怎么不要了?”
“本来我也怀不上的。”
喻姝轻叹,却是悠悠躺在榻上。她眯着眼,盯着头顶纱帐两只交颈鸳鸯:“盛王不是能依靠之人,我不要他的孩子。采儿,我们回扬州好不好?再回到从前......”
采儿张口欲言,喉咙却忽然一哽。
明明去西北之前还好好的,夫人虽然也想扬州,却也说“已嫁作盛王妇,待在他身边一辈子”这样的话。为什么忽然转变了?
采儿怕揪起喻姝的伤心事,没有问,只是欣然点头:“好,那夫人欲要何时启程?”
**一时没了声响,采儿等了许久,久到她以为喻姝睡着了。
采儿正要熄去屋里的灯,却见喻姝倏地从榻上坐起,杏眸湿红:“了结喻潘的事,我们便回扬州。只是这次一回,就是一辈子,我再也不会来汴京了。所以走之前,这桩婚事要作废,盛王得休了我。”
......
魏召南回到京中时,立马便安排密探去查十七的亲眷。依着宫中名录册的旧址,他的人手寻迹过去,十七的家中果然不见人影。邻里说,这户人家早在三个月前消失,好像人间蒸发了。
这应该是吕昭容的手笔——在他年幼时,便送十七来埋伏身侧,又以十七家人威胁。
魏召南并不在意十七是否为他动摇过一丝,甚至至今,他都不悔当日以极刑处死十七,他始终认为,背叛者当死。
是了,他是恨十七的。
今夜宫宴之后,魏召南面圣,给皇帝看了他从西北买回来的白盐。
他跪于地,缓缓言:“父皇之所以寻不到吕家藏私盐的罪证,乃是他们将盐都运到西北。儿臣带回来的盐,乃是在西北盐行所买,三斤一两的官盐,价之低,令人瞠目。此盐行虽有北疆官府的盐引在,可盐却是私盐,真盐掺一点,假盐有大半,父皇可明察。”
皇帝听得一骇,最终抚掌,连连冷笑,笑着又重咳起来。
近日皇帝圣体日益不行,几乎都靠参汤吊着。他声音雄浑发哑,拍案怒道:“吕家竟背着朕做了这些事,简直狗胆包天!”
皇帝说着,一扶案起身,慢慢走下玉阶。
魏召南跪在地上,盯着地案上的人影一点点靠近。他始终不抬眼,直到皇帝将他从地上扶起。
“朕知晓这些年鄯王跋扈放肆,让你受苦了。”
皇帝双目一眯,“鄯王之所以有如此底气,终原于他外祖吕氏一族繁荣。朕看你是个能担大任的,这些年放着你,磨练心性。今朕赋你以权柄,去找吕家的罪证,清肃朝政。朕知晓你恨鄯王,如今他也与琰王争得厉害,你若尽心而为,来日你三哥登基,必会看重你,不教你再受委屈。””
皇帝想利用他扳倒吕家,保全琰王,魏召南如何看不出来。只是他父皇还当他是个不学无术的傻子,可利用,事成后便是一枚弃子,可抛可杀。
他脸色不变,却淡笑应下:“父皇教导,儿臣谨记。”
别人要赋他权,难道还有不要的道理?魏召南等一日,已经等了太久。
......
魏召南从宫里出来后,先找来弘泰等人,安排一番事。此次借着私盐案扳倒吕家,他无比看重,只待吕家倒台,他好将鄯王一刀一刀割心切肺。
等魏召南派遣好,回到王府的时分,已经接近亥末的深夜,人声悄然。
寝屋外的窗子都是黑的。
他以为喻姝早就睡下,走到里间——她竟然没睡,还在绣花。床边的桌案点了一盏灯,暖光落在她的眉眼间。
他怔怔看了好一会儿,拿过她手中的刺绣,笑道:“只燃一灯,眼疼不疼?明日再绣就是了,谁又让你赶工了?”
喻姝手中一空,望着他,也不知道要做什么。
“妾睡不着,白日睡得太久,现在不过找个事做。”
“给谁做的帕子呢?”
魏召南坐到**,好整以暇盯着绣的花枝看。喻姝刚要张口,却被他抢先了。他看一眼她,自得笑道:“便知晓是给我的,可夫人绣的花样也太女子气,我带出去像什么话?”
他虽这么说,见花样已经绣好,便拆下收进衣袖。
魏召南又问她,“今晚药吃了么?”
“吃了。”
“吃了就好。”
他瞧上去高兴不少,褪了衣衫便上榻,将她放倒在被褥上。喻姝往里侧一缩,却被他拖出来,按在身下,一手轻掐她的脸,笑问:“你不是不困么,又睡什么?”
魏召南正要俯头索香唇,胳膊肘却碰到一个硬邦,有棱角的物什。
他一讶,撑起身去摸,是一只木匣,打开来看,正是他在漠北营帐赠她的那只匕首。
他盯看片刻,奇怪笑问:“西北是险,可京中王府守卫重重,再安全不过,夫人怎还留着?放被褥边还如何做尽兴事,夜里不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