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全十八册)

(二)“香火”与家业

家是中国人的精神堡垒,也是日本人的道德源泉。在传统上中国人与日本人都将家的延续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但由于两国家的结构与功能的不同,两国人对家的延续的理解和侧重也不同。

中国的家(不论是广义上的,还是狭义上的)是一个血缘单位,所以家的终极目的是父母子女之血缘的延续,使人生绵延不绝,将短生命融入长生命,传宗接代便成为家的神圣使命。传宗接代,也就是所谓传“香火”,意即不断有人祀奉祖先。中国人有着深厚的祖先崇拜传统,尤其有一种比来自印度的佛教“轮回”说更加古老而执着的信仰,即相信人有灵魂,而灵魂又是不死的。祖宗赐给了后代血肉躯体,使他们能享受人世生活的种种乐趣,祖宗死后,其灵魂继续保佑自己的子孙后代,给他们禳灾降福。但是,祖先必须由在世的子孙祭奠供养,活人要不断地仕奉自己的祖先。由此可见,一方面某人的存在是由于其祖先,另一方面,祖先的存在也是由于其子孙。如果绝了子孙,就绝了这种祭奠供养,祖先的灵魂就要因此做恶鬼受苦,在世的子孙也得不到祖先的保佑。因此,为了感谢和报答祖宗的恩惠,也为了确保祖先和自己在死后有人供养,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不能绝后。这样,中国人便通过生物性繁殖和宗教性祭祀将祖先和子孙整合一起,子孙无穷,就意味着祖先的永生。中国人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无后,即断了“香火”,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是由此而来。如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立嗣》中有云,“我国重宗法,以无后为不孝之一。凡年至四五十,尚未有子者,辄引以为大惧。惧他日为若敖之鬼也。他人亦为之鲲虑。视灭国之痛犹过之。盖狭义灭种之惧也,于是有立嗣之事”。无后是极其可悲的事情,至今人们最恶毒的咒骂语言莫过于“断子绝孙”。在中国人看来,财产可多可少,但不可无后;如果无后,财产再多,也不是个成功者。

与中国人对家族的延续注重生物学意义上的传宗接代相比,日本人更注重的是作为经济生活共同体的家的长久延续。如前所述,日本的家是以家业为中心、以家名为象征的家族经济共同体,所以,日本的家不单纯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具体家庭。家的延续,说到底,不仅是血缘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家业的延续。所谓家业,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往往与家产是相同的概念,主要指动产与不动产这样的物质上的东西。而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家业与家产的意义并不完全一致。家业里面包含家产,但家产并不是家业的全部,更主要是指技能。家业对于武士来说,一般是指武艺。拥有武艺的武士只要被纳入封建关系,就与主君结成“御恩”与“奉公”的关系(主从关系)。“奉公”意味着出生入死为主君作战,为主君尽各种义务。一个武士只有通过“奉公”,才能获得赖以生存的俸禄和荣誉,因而“奉公”就是武士的家业;家业对于商家来说,除了祖先传下来的财产,还包括积累这笔财产的商贾买卖及经商的经验,甚至包括代表这些东西的屋号;家业对于普通农民来说,是指代代从事的农业和作为其基础的土地;家业对于艺能家来说,主要是指立家之根本——累代从艺的技能。日本人也是虔诚的祖先崇拜者,但日本人的祖先崇拜很有特色。“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日本人崇拜的只是近亲而不是祖先”[4],即人们祭祀与崇拜的并不是远古的、年代久远的、虚无缥缈的祖先,而是极其现实的、对后代本身有直接恩泽的人,即已故的父亲、祖父。这些人不仅是从感情上、血缘辈分上离自己最近的人,是自己的本源,最主要的还因为他们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家的直接开创者和传续者。中国人崇拜的祖先永远是阴间之人,而日本人对“祖先”意义的理解已经超出了“他界”的范围,现实中的人也有可能成为实实在在的祖先,也就是说,“当一个祖先”就是创立一份新的家业的同义语。[5]“当一个祖先”的口号之所以为日本人接受,就是因为它丝毫没有虚幻的、理想主义的色彩,而是一个现实的,甚至可以说是功利主义的、经过奋斗就能达到的实实在在的目标。中国人通过祖先崇拜昭示祖先生命的永生,日本人由祖先崇拜维系家业的代代延续。所以,在日本人中没有“断了香火”之类的说法,也不像中国人那样把“无后”看得如塌了天般严重。日本人最担心的是“绝家”,因而要千方百计避免之。所谓“绝家”,并非单纯指自然意义的断子绝孙,而主要是指人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意味着一定社会关系的消亡。比如武士被取消了俸禄,商家经营破产,农民失去了土地,艺能家的技艺无以为继,说到底是家业的丧失。如果家业尚存,即使“断子绝孙”,也能进行人为地调整,可以以养子或婿养子来弥补血缘传承的缺陷,从而避免“绝家”。比如,20世纪初年轰动一时的“乃木家再兴”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事例。乃木即被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奉为“军神”的乃木希典。1912年9月13日,在明治天皇葬礼的当天,乃木希典为表示对天皇的忠诚,留下乃木家就此“绝家”的遗言(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死于战场),与夫人双双切腹殉死。然而,日本政府把乃木作为国民的“典范”,不允许这样的“名家”断绝。三年以后在乃木希典三年祭的时候,当时的政府领导人山县有朋、寺内正毅等人以天皇圣旨的名义,宣布以乃木希典的旧藩主、毛利子爵家的二儿子毛利元智袭乃木家名,“再兴”乃木家。“香火”已断,家名犹存。血缘与家业孰重孰轻?日本人选择的是后者。所以,有人把日本的家比作中空的竹子,意思是说日本人的家像是一根竹子那样笔直地生长,外壳非常坚硬,内里却是空空的,没有血缘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