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靠美貌追妻

第35章

太子面露不解,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他屏息片刻。

洛之蘅仍断断续续地呢喃着,因为意识不清,咬字有些粘糊。

可房间静寂无声,几次下来便能将她翻来覆去的呓语听个分明:

对不起,殿下。

是我连累了你。

太子不明白“连累”二字语出何来。

偏偏洛之蘅的情绪愈发不稳。

他拿方帕的手腕被洛之蘅紧紧抓着,只好换了另一只手,边替她拭汗,边耐心地安抚:“你没有连累孤,不要胡思乱想,乖乖睡着养病……”

洛之蘅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恍若未闻,不断地重复着抱歉的话。

太子心头的疑团愈发浓重。劝不住她,停顿稍顷,顺着她的话问:“为何要说你连累了孤?你……”

话音未落,半雪端着铜盆急匆匆地进来:“崔公子久等了,奴婢来伺候郡主,您去歇歇吧。”

太子咽下未尽的话,淡声道:“无妨。”

半雪搁下铜盆浸湿手帕,一转身,见太子仍然侍在床边。

“崔公子,您……”一走近,才发现郡主紧紧攥着他的手不松。

半雪:“……”

难怪走不成。

半雪歉疚地朝太子福了福身,凑到洛之蘅身边,轻声哄道:“郡主,崔公子已经照看您多时,该让他歇歇了。郡主……”

她耐心地哄着。

兴许是半雪的声音太熟悉,洛之蘅被安抚下来,急躁的情绪慢慢平息,皱在一起的眉头也跟着舒展。

手腕上的力道渐弱。

洛之蘅的手紧跟着垂落。半雪眼明手快地接住,动作轻柔地将她的手放平稳。

太子尾指微蜷,却只勾住了垂落的手帕。

他垂眸看了眼手腕上的印痕,微抿着唇,没有出声。

*

病来如山倒。

洛之蘅身体将养得仔细,多年没有生过病症。此番发热,倒像是多年的病攒在了一起,骤然爆发,来势汹汹。几个大夫尽心尽责地诊治一天,仍旧不见好。

南境王方寸大乱,连大营也不回了,索性就守在门外,半步也不离。

黄昏时分。

太子带着冬凌过来,朝南境王拱手道:“叔伯,阿蘅妹妹如何了?”

“还是老样子,不见好转。”南境王忧虑重重地叹了声,转头问,“怎么这时过来,可是刺杀之事有眉目了?”

洛之蘅一病不起,南境王担忧之下再顾不上其他。追查刺客之事理所当然地落到了太子肩上。

他摇头道:“尚未,工匠那头还不曾有消息传来。”

南境王面有愠怒。

“叔伯莫急。凡有所动,必留痕迹。元凶落网,只是或早或晚而已。”太子温声安抚,“我听膳房的人说叔伯今日甚少进食,便带了些膳食过来,叔伯多少用些。”

身后的冬凌适时将食盒里的饭菜一一摆出。

南境王心慌意乱地摆摆手:“蘅儿的病情还未有起色,我如何能吃得下……”

“若是阿蘅妹妹醒来得知叔伯为她置自己的身体于不顾,想来也不能心安。养病最忌心思重,叔伯若为阿蘅妹妹着想,当按时进膳,免得她挂心。”太子边说,边将筷箸递过去。

他的语调不紧不慢,听着声轻,却字字敲在南境王心上。

南境王的目光在筷箸上定了片刻,想着自家闺女的性情,终是妥协接过筷著。

他虽然答应用膳,到底心不在此,食不知味地用了个七七八八,勉强垫垫肚子便止。

太子也不强求。

他心里藏着疑惑,等冬凌收拾好碗筷离开,趁着周遭无人,才犹豫着启口:“叔伯,有桩事……”

“什么事?”瞧见太子面上的迟疑,南境王眉心蹙了蹙,“有话直说就是。”

太子便将今早之事言简意赅地叙述出来。末了道:“我想来想去,都不明白阿蘅妹妹为何会有‘连累’一言,只能求助叔伯。”

南境王听完原委,罕见地沉默下来。

太子敏锐地察觉到他神情中流露出的些许哀伤。

这样的情绪,在向来粗枝大叶的南境王身上是极为少见的。

太子心知自己没有问错人。

他原本准备了无数说辞,能说服南境王坦然相告。不论是用开解洛之蘅助她病情早些痊愈做借口,还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但所有的想法都在此时戛然而止。

他勾起了南境王的伤心事,怎好再明劝暗逼地迫使他主动揭开伤疤?

南境王沉默的同时,太子的脑海中也闪过了诸多念头:

想着年幼时生气盎然的洛之蘅,又想着如今沉静寡言的洛之蘅。

究竟发生了什么,可以让一个人的性情变化得如此之大?

他先前一直以为,许是洛之蘅年岁渐长,自然就收敛了年少时的意气天真。

直到如今,他才知自己大错特错。

时光也许能磨平一个人的棱角,却不能让一个人的喜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钟爱自由的人,如何能困守在脚步可丈量的四方天地中?

尤其是,洛之蘅的喜好压根儿没多少变化。

她分明是喜欢骑马的,却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努力压制着自己的喜好。

没来由地,他忽然想起南境王说起洛之蘅再未碰过马匹时的神情。

明明是两桩毫不相干的事,他却忽然觉得,二者之间说不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太子理了理思绪,抬眸望着南境王,沉默地等待着他的抉择。

南境王沉默良久,沉沉一叹:“罢了,说与你也无妨。”

太子正正神色,摆出洗耳恭听的姿态。

“我与夫人只蘅儿一个孩子,宠得厉害,养就了她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跳脱性子。我是行伍出身,夫人也甚是开明,从来都不喜时下要将女儿养在深闺足不出户的观念,是以从未拘着她行事。本来凭我和夫人,护着女儿无忧无虑的长大易如反掌,偏偏出了意外。”

明明事情过了十数年,可乍然提起,仍觉恍如昨日。南境王掩饰似地抿了口茶,稳住翻涌的情绪,才迟迟开口,“你那时还小,尚未接触政事,想必不知。蘅儿四岁那年,南越进犯,夫人和蘅儿不慎被贼人所掳——”

“我知道。”太子忽地打断。

南境王目露意外。

太子缓缓重复:“叔伯说的这桩事,我再清楚不过。”

*

洛之蘅做了个兵荒马乱的梦。

梦里是她无忧无虑的童年,是阿爹和阿娘恩爱美满的过去。

那些她以为早已忘怀的记忆清晰地在她的梦里重演着。

她自小得父母宠爱。

阿爹性子不羁,惯爱带着她大营家里的来回跑。知晓她喜欢骑马,不仅常常带着她策马疾驰,还亲自为她寻来适合她学骑术的小马。

阿娘性情娴静温柔,偶尔也会跟着她和阿爹一起闹,更多的时候都是在一旁或是作画刺绣,或是静静注视,然后在她和阿爹停下歇息的时候体贴地送上早已备好的茶水和小食,然后把她抱在怀里温柔地轻抚。

她以为他们三个人会一直快乐下去,甚至还满怀期许地等待着妹妹或者弟弟的降生。

可没想到,她连这份简简单单的幸福都守不住。

噩梦在隆庆十二年的深冬悄然降临。

那年风调雨顺,是难得的丰收年。

南越攒足了粮食,喂饱了兵马,在冬天悍然进犯边境。

阿爹身为一军主将,亲率军队迎敌。

南越兵强马壮,士兵凶悍。可阿爹领军多年,也不可小觑。

双方打得有来有往,僵持多时。

她那时还小,不明白战场危急,只知道阿爹许久都没有归家,她想念得紧。

阿娘针线活也不做了,莳花弄草的闲情雅致也没有了,常常望着远方出神。

她那时便知,阿娘定然也是思念阿爹的。

是以她总是央求着阿娘带她去探望阿爹,哪怕远远看上一看也是可以的。

她平时就总被阿爹带着去大营,没道理这时连靠近一二都不行。

可阿娘始终不允。

直到时间从初冬进入到隆冬,快要过年了。

她记得很清楚,那年南境罕见地下起了雪。

从出生起,她只在随阿爹去盛京时见过一次雪景。南境骤然有了雪天,她稀奇得紧,茶余饭后便在雪地中肆意撒欢儿。

她高兴,可阿娘却日日愁眉苦脸起来。

她不明白为何,直到雪停的翌日,有位兵士慌慌张张地跑来,和阿娘说了些什么。

她远远听着,依稀听到他说了“将军”二字。

她当时想,那岂不是在说阿爹?

还不等她反应过来,便见阿娘急匆匆地叫管家备车出府。

她猜测着阿娘大约是要跟着兵士去见阿爹。她数月未见阿爹,自然也想跟着去。准备去央求阿娘带着她一起的时候,忽然想到阿娘过往的反对。

于是心思一动,趁着众人不注意,偷偷地藏在了管家准备的马车里。

她个头小,藏在里头丝毫不引人注意。

阿娘果然没有注意到。

她一边窃喜,一边期待着等见到阿爹时他惊喜的模样。

依阿爹的性子,定然会将她高高举起,然后让她坐在他的脖颈间四处炫耀。

她想着高兴的事,慢慢睡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被马车骤停的动静惊醒,紧接着,便听到阿娘的惊呼声。

她迷迷糊糊地从座椅下的矮柜中爬出来,只看到阿娘被一群凶神恶煞的人围住。马车外,府中的下人横七竖八倒了一地。

她看到阿娘在发现她时悚然一惊的神情,听到阿娘撕心裂肺地催促她快逃的声音。

明明理智告诉她她不是那些人的对手,可她又岂能眼睁睁地看着阿娘被坏人抓走?

那时的她无疑是冲动的。拿着地上的剑,凭着一腔孤勇便朝着坏人奔去。

坏人擒着阿娘,轻蔑地嘲讽着她以卵击石的反抗。她乱砍间成功地砍伤了人,可代价是被同样被擒住。

她和阿娘被关押在一起,阿娘紧紧地抱着她,声音发颤,却还是温声细语地安抚她,让她不要害怕。

她当然不会害怕。

那些坏人密谋时从不放低声音,她听得一清二楚,他们要带着她和阿娘去战场,拿他们威胁阿爹,让阿爹不敢妄动。

她知道阿爹神勇,知道阿爹是南境所有百姓都仰慕的大将军。等见到了阿爹,她和阿娘肯定会平安无事。等见到了阿爹,这些坏人都会被阿爹一一处置。

她甚至还仔仔细细地记住了每一个坏人的样貌,确保不会有任何一个漏网之鱼。

她偷偷地将这些事告诉阿娘。

可阿娘却颤抖着抱住她,带着哭腔说:“蘅儿,我们不能去见你阿爹。”

她不知道为什么。

明明阿爹是会救他们的,为什么不能去见阿爹?

阿娘断断续续地在她耳边说着那些她听不懂的话。

她隐隐约约明白了些,这个时候见阿爹,并不是好事。

所以,阿娘要在见到阿爹前,带着她逃离坏人的掌控。

她自然唯阿娘的命是从。

阿爹说了,不管是谁,只要是洛家的人,都不能忤逆阿娘。

阿爹如此,她自然也是如此。

那时的她从未想到,逃离的代价那么大。

大到她无法承受。

那个夜晚,大约是快到前线,坏人懈怠得紧。

往常他们都特意安排了人守夜盯着她们,那个晚上,他们却十足懈怠。喝了酒后载歌载舞,睡到不省人事。唯一没有饮酒的人,也靠着墙壁,不时小鸡啄米般点着脑袋。

阿娘拿着口齿并用,借着偷偷打磨多时的发饰割断了绳子,然后带着她跑进夜色里。

后知后觉发现的坏人拼命追赶。

阿娘告诉她,朝着那个方向一直跑,就会见到阿爹。

她要一个人跑过去,然后阿娘从另一个方向跑,她们二人在阿爹那里汇合。

她不肯。

阿娘摸着她的脸说:“蘅儿乖,你阿爹说你素来跑得快,阿娘定然跑不过你。所以你一定要快些找到你阿爹,让他来找我,知道吗?”

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

阿娘不再给她拒绝的机会,把她一推,自己朝着另一个方向跑去。

她没办法,只好一边哭,一边依着阿娘的指引去找阿爹。

她拼命跑,开始还能感受到痛,到后来,连痛觉都感受不到了,只想快点找到阿爹,让阿爹去救阿娘。

外出探查敌情的士兵发现了她。

把她带回了营帐,说是阿爹正在战场上指挥,不能回来。还告诉她,会有人去找阿娘,让她不要担心,乖乖在营帐里等着,不要乱跑。

她当然不会乱跑。

她要等着阿爹回来,等着阿娘回来,等着一家人团聚。

她一个人在阿爹的营帐中,裹着厚厚的被子,等了许久。

等到回来的兵士欲言又止地告诉她找到了阿娘。

等到战鼓齐擂,回营的军士欢呼雀跃着宣告战争的胜利。

等到阿爹战甲未卸,看到她和躺在地上早已没有了呼吸的阿娘时,骤然由喜变悲的哀恸。

她呆呆抱着浑身冰凉的阿娘。

不明白外面的人因为什么如此高兴。

她只知道,在这一刻。

她所拥有的全部幸福都化为了梦幻泡影。

她再也没有阿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