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书房中。
白三神情严肃:“大人现如今,董氏一族逃走,我们接下来该怎们办?”
“若是等到他们召回北边的兵力,以京城的攻防,我们完全无法抵挡兵力来袭,届时...”白三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表情愈发的凝重。
白砚轻轻的敲击了一下桌面,而后闭眼躺在椅子上,脸上疲惫之色明显。
白三见大人这样子,终究是没忍住:“大人,您不该放他们走的,我们布置了多久,废了多少心血才有了今天的时机,却因为夫人就将他们放走,功亏一篑不说,而且还将自己陷入了极为危险的境地,我们自己人当然不会多说什么,可若是传到朝中那些追随您的人的那里....”
白砚睁开眼睛:“我自会给他们一个交代。”
“那您打算如何应对接下来的事情?”
“抽一队紫鸢铁卫,全力追杀董氏一族,这段时间你与铃兰安抚好朝中,我去岭南一趟。”
白三惊诧:“您可是去要去找梁总督?”
白砚点点头。
“梁总督戍边已有近二十年,手中水军十万,陆地作战战力减半,也抵挡不住北边三十万大军啊!”
“足够了。”白砚似乎成竹在胸。
白三不疑有他。
处理完了一些要事,白砚又问道:“她回来了?”
白三直到大人口中的她只能会是一个人,于是点点头:“受了些小伤,听浣遥说,现如今已经在屋内歇下了。”
白砚起身,朝屋外而去,方向隐隐是锁秋苑的位置。
白三看着大人的背影,忍不住叹了口气。
绮兰的脖子上好了药,就急急忙忙上床了,今天一天的事情太多了,她实在是很困。
将睡未睡的时候总感觉有个人在盯着自己,绮兰隐隐约约眯了条缝,就看见眼前高大的人影,吓得她往后一缩,睡意全无。
“你好吓人啊!”绮兰抱着被子。
白砚看了她片刻,而后又坐在了榻边。
灯光昏暗,隐隐约约的,看的人都不真实,“疼不疼?”
绮兰立刻就来了眼泪,“可疼了,你得赶紧给我抓住他,然后把他大卸八块!”
白砚的手伸向她的脖颈,指尖带着沁润的温度,轻轻抚过她脖子上的包扎处。
“疼就要长记性。”他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
“你什么意思?”绮兰不高兴道。
白砚将绮兰抱在怀中:“仇我会帮你去报,可下次你也要保护好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说完亲了亲她的额头,认真道:“我希望我每次都能够保护好你,但是我也害怕会有意外。”
昏暗的灯光下,两个人四目相对,那双眼睛的包含了许多的温柔还有耐心,看的绮兰一时怔住。
“你想去岭南吗?”
“不去。”绮兰立刻拒绝,过了回她又问道:“去岭南做什么?”
“去找一个重要的人。”
绮兰敏锐的察觉到了一些东西,她问:“是跟这次的事情有关吗?”
白砚看着她,而后默认的点了点头。
绮兰眼睛一转,顿时又改了主意,她请了两声嗓子:“那便陪你去吧。”
“岭南那边天气很好,没有京城这么冷,有很多好吃的,你会喜欢的。”
过了会,她重新躺回榻上,想要入睡,但是翻来覆去都睡不着,坏脾气一上来,抱怨道
“你把我吵醒了,现在我睡不着了。”
白砚上榻躺在绮兰的旁边,“那我陪你。”
他不跟她做的时候,睡觉的姿势是无比端正的。
“这么晚了你不睡吗?”
“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你睡着了我再走。”
一直到半夜,绮兰才睡着,白砚起身又往书房去。
窗外白雪簌簌,他的手里一边抱着暖炉一边处理公事,全部都是因为放走了董氏一族而留下来的烂摊子。
等到他处理完的时候,抬头看窗外,却发现已经是黎明。
他揉了揉眉心,这才放下笔。
屋外的白三的声音传来:“大人,马车已经备好,可以随时去岭南。”
“知道了。”他应了一声,闭眸了一会,而后又打起精神去锁秋苑。
此时的绮兰还在沉睡,白砚叫了几声不
醒,他就直接将绮兰用棉被裹住,抱进了马车里。
浣遥看着世子这般纵容行径,也不敢多说什么。
临走的时候白铃兰来送白砚,她心中哀叹五哥糊涂,不想他竟然将一个女子看的如此重要。
但是事情既已发生,为今之计,只能去尽力弥补。
临走前,白砚叮嘱了她一些关键要事,白铃兰一一记在心中,
“五哥,你放心去吧,我会处理好的!”
一瞬间,白铃兰好像又成熟不少。
“我将紫鸢铁卫留在京中,若是京中失控,他们会护你…..还有父亲离开,届时不必寻我。”白砚神色淡淡,却已经是一种交代后事的语气。
“五哥!”白铃兰失声。
没想到白砚已经提前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那你…..与她呢?”白铃兰看向马车中。
白砚撩起衣袍,眉间冷隽,“自然是生同衾,死同穴了。”
白铃兰后退两步,依旧处于震惊之中,她以为五哥真的爱她,便也会做给她留一条后路,却没想着他竟然是抱着跟她一起死的心思。
她看着白砚上了马车,过了会,马车便消失在茫茫大雪之中。
马车一路颠簸,绮兰一路昏昏沉沉的,吃了睡睡了吃,到岭南之事已经是八日后。
岭南气温要暖和许多,就跟京城的春天一样暖和,她连带出来的大氅也不用披。
看着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她总算恢复了一些精神气。
白砚直接带她来到了当地的总督府,明明是当地最高行政机构,但是看上去却朴素无比。
仆人告知他们:总督此时在海边练兵,只有夫人一人在家,府里的仆人带他们一路来到府中花园,绮兰这才看到总督夫人的样子。
她看起来身形高挑纤细,与别的大家闺秀不一样,她穿着朴素的短打,正对着花园中的木桩练习武功,看上去动作干净利落,竟也是个习武之人!
听到他们的声音,她回过头来,双鬓斑白,脸上有些自然的痕迹,但却并不掩饰其秀丽。
她一看到白砚,便亲切的呼唤到:“砚儿!你来了!”
白砚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拜见师父,好久不见,近来身体可好?”
绮兰更讶异了,这女子竟然是白砚的师父?她教他什么的?
女子笑眯了眼,温和道:“我跟你恩师,都好得很,倒是许久未见到你了,我们都想着你什么时候会来。”
女子看到一边的绮兰,好奇道:“这位姑娘是谁?”
白砚:“回师父,这便是我信里提到的发妻。”
女子看向绮兰,神情愈发的温柔,“你便是砚儿认定的女子。”
绮兰讷讷地也叫了声:“师母好。”
她握住绮兰的手:“一路过来累不累?用膳了没?。”
这个女子看上去温柔,但是却神奇的有一种上善若水一般的无坚不摧的力量。
绮兰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我不饿。”
与此同时,腹中响起一阵雷鸣。
绮兰脸上粉霞愈盛。
白砚凑到绮兰耳边,低声:“师母人很好,你莫要紧张。”
宋玉的目光在二人之间逡巡,而后轻轻一笑,“走吧,我让后厨备好了膳食,专门等你们过来的。”
一行人去了大堂,宋玉也唤人传了膳食过来。
岭南近海,饭桌上一大半夜都是些海鲜,鲜嫩肥美。
白砚与绮兰坐在一起,宋玉在主座。
绮兰长在内陆,比较少食海鲜,见这么一桌子丰盛的各式各样的的食物,不由得食欲大开,当即就夹了一个大的鳌虾。
鳌虾未经烹饪,但是用花雕泡过,绮兰以前听过这种吃法,但却是第一次吃生的海鲜,生的鳌虾皮硬,她废了不少力气才剥掉壳,拿着晶莹剔透的虾肉,蘸了酱汁,放进嘴中。
入口鲜美滑嫩,属实美味。
“如何?”宋玉带着笑意问道。
绮兰:“太好吃了!”说着又夹了一只。
宋玉收回目光,与白砚继续聊起以往的事来。
宋玉:“我想起来第一次见你,那时候你母亲刚走,你才十三,便一个人单枪匹马去了北塞,瞒着我们所有人从军,我跟你恩师都感叹你命大,竟然能从战场或者活来,还立了那么多功劳。”
绮兰莫名的想起他全身密布着的伤痕,大抵就是那时候留下的。
总督夫人的三言两语听起来如此简单,可实际其中包含的鲜血与疼痛的过往,又有谁人能知?
白砚只是轻描淡写的笑笑:“那都是曾经冲动不懂事,全凭着一股子精神气吊着。”
说完将手里剥好的鳌虾放进了绮兰的碗中,又重新夹了一只,开始剥了起来。”
总督夫人见状,突然道:“你还记得我跟你恩师是怎么评价你的吗?”
“过刚易折,强极则辱,慧极必伤,过于偏执,对你来说不是好事,所以才会要求你不断自省,每日耳提面命,来让自己不要走偏。”
“有些事情,你不要过于强求,于你于他人,都不是一件好事。”总督夫人意有所指。
绮兰原本专心的在吃虾,听到这句话突然瞪了他一眼。
见他不理她、她又用刚刚剥虾的手掐了他的腰一下。
肉梆硬,她都没掐起来。
白砚神情未变的握住绮兰作乱的手,拿着帕子一起擦干净,态度谦卑恭敬:“我醒得的。”
此时外面传来爽朗的一阵大笑,绮兰朝门口看起,便看到了一个身着官袍,面若冠玉的中年美男子。
“听说砚儿来了,我来看看,是不是比之前出落得更好了!”
白砚顿时起身:“恩师,好久不见。”
梁总督看着长身玉立的白砚,眼中感慨万千:“不过几年时间,你竟已成长到如今地步,你母亲在天之灵,想必也会很欣慰。”
总督夫人看向白砚,“你母亲受了那么多苦,临死之际将你托付给我们,我们也算不负所托。”
梁总督又看向绮兰,一脸慈爱:“这便是你信中提到的妻子吧?与你也甚是般配。”
“大家别站着了,一通坐下用膳吧!你也别说了,他们两个路途遥远过来,此时都累了。”总督夫人督促的道。
梁总督笑脸呵呵的坐下:“都吃都吃!把这当自己的家,不要客气!”
随后又想起许久未曾收到京中来信,于是道:“近来京中状况如何?”
白砚手中著筷一顿:“临危之际,风雨飘摇。”
梁总督与总督夫人面面相觑。
白砚放下碗筷,深情肃穆:“师父,恩师,此值陛下病危,朝中动**,董氏一族只手遮天,企图颠覆朝纲,已经把控宫中局势,亟需恩师率军北上,稳朝政,护国威。”
桌上的三个人皆因白砚这番惊的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