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砍柴 4K
下山的路上,荀武等人,又遇到了那个砍柴的老樵夫。
老樵夫看起来身形依旧矫健,走在颠簸的山路上,丝毫不见什么难色。
“老丈。”荀武开口打了个招呼。
“哟,呵呵呵...”老樵夫敲了敲自己的后背,看着荀武等人,呵呵地笑着,又来了一些兴致,“几位,见着仙人了吗?”
“可惜,并未遇到。”荀武摇了摇头,“不过,刀,倒是让我这兄弟,拿到手中了。”
“哦嚯嚯——”老樵夫听到荀武的话,顺着荀武指头的方向看过去,见到了方闲,方闲自是连忙行了一礼。
“老丈这么早就上山砍柴?不如让方某帮您稍微抬一抬吧。”方闲之前自然也见过这位老樵夫一面,虽然有感觉的出来,这个老樵夫恐怕是什么高手,但方闲并没有打扰他,对他的态度,也像是对待一个普通的樵夫一样。
“呵呵呵——”老樵夫又是笑了起来,“不碍事不碍事”。
老樵夫几步上前,轻而易举地跨过一个陡峭山坡,随后又回头看向方闲,笑意中带着一丝审视,审视许久之后,他又是笑着点了点头。
“你们别看老家伙身子骨不怎么样了,但绝对不会输给你们年轻人!
这山路,我从六岁的时候开始爬,如今已经六十六,一甲子过去了,老家伙我闭着眼睛,都能上上下下!”
听这话,这老樵夫似乎并不是“刀盟”的前辈,这让方闲等一众本以为他是刀盟高手的人,又对老樵夫的身份好奇了起来。
毕竟,如果这老前辈说的是实话,那就是说他基本上一辈子都在山间行走,自然不会像刀盟高手那样在天下征战。
倒是荀武,并不意外。
这位老樵夫。
他看不太明白。
但他知道一点,那就是老樵夫身上虽然也有破绽,但非常稀少,基本上是和左燕寒那种相当级别的了,而在这之外,这位老樵夫身上,也有一种“气势”,但这种气势并非是江湖大侠或者朝堂要员的威势,更像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气势,和荀武研究出来的“自然之势”相似。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老樵夫,很有可能是【烙印派】的高人前辈。
这倒是和荀武掌握的情报有些出入。
毕竟按照之前的情报看来,这烙印派估摸着应该没有几个高手了,但倒也并不止于出乎想象。
烙印派好歹是【太清宫】一系,还是“道门之音”,那菩提寺都有大猫小猫好几个一流高手,烙印派过的再惨,总也该有一俩上年纪的高手。
毕竟,不是所有门派都是对极门那种情况吧?
况且,即便是对极门,尚且也还有两个老前辈活着,烙印派也没怎么遭受厄难,有个高手也正常。
“说来,小伙子,你这柴刀,看起来不错啊。”
“什么柴刀——老家伙,那是——”有个凑热闹的江湖人听到老樵夫的话,忍不住开口。
别“柴刀”,这是我等江湖人的“至尊宝刀”,你这胡说八道的,岂不是辱了我等江湖人的威名?
这就是江湖人。
江湖人彼此之间虽然会互相诋毁,但如果出现了一些共识,那就不会让“外人辱没”。
“咳咳咳——”他的同伴连忙拦住他。
他自然知道同伴的想法,但他觉得自己这同伴实在没想明白。
既然荀武和方闲等人对着老樵夫这么客气,那不管这老樵夫是不是江湖人,都该对其尊重。
何况,尤其是那方闲,不管是江湖人还是平头百姓,都是一视同仁,你这样说话,等会儿他拿咱们试刀怎么办?
那至尊宝刀在他手里,发挥的再差,那也是绝世宝刀,你怎么应对?
老樵夫和方闲,自然没有计较这一点儿小事儿。
方闲稍微行了一礼,恭敬地对老樵夫说:“老丈说的确实,我这【柴刀】确实很好,我非常喜欢。”
老樵夫哈哈一笑,伸出手来,在半空中虚晃了两下,做了个抓取的动作,似乎是在抓着某个东西:“我跟你说,这柴刀和斧子啊,其实都一样。
劈柴,讲究一个快、准、狠。
关节呢,要放松;呼吸,要均匀;举着斧子,要对着木纹;下斧的时候,要对准点儿;劈的时候,可不能犹豫咯,要出手,就一定要果断!”
几个江湖人本以为老樵夫能有什么高论,结果是一些人尽皆知的事情。
在这个年代,可不像荀武那个时代,但凡行走江湖的侠士,难免会掌握一些小技能。
诸如生活煮饭、看星象天时、分辨风向变化,等等等等小技能,不只霜满秋这种闲着没事的人会学,就算是普通的江湖人,也一定要掌握的。
毕竟行走江湖,也不可能啥时候都能碰到悦来客栈,总有风餐露宿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熟练使用这些小技能,就能为江湖人省下不少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说,在场的江湖人,基本上都会劈柴,而到了他们这种程度的高手,劈柴就是一件相当轻松的事情了。
毕竟,他们都是刀客,都是一流高手,劈个柴还能有什么不会的?
老樵夫却不离他们,继续做着自己的动作。
缓缓地抬起,然后对准,再猛地挥下。
抬起,再挥下——
方闲瞳孔稍微一缩。
这个老樵夫的动作,好像【完全一样】啊?
在这之前,他只见过张不默和霜满秋能做到这种事情!
不管是收起的角度,还是发力的程度和落点,都是完完全全一模一样。
老樵夫又挥舞了几下,最后笑呵呵地停了下来。
“老前辈是想说,练功要持之以恒?”
老樵夫面色上的笑容僵了起来。
什么榆木脑袋。
“前辈的意思是,对待【柴】,就是要快准狠是吗?”荀武随口跟上,“只是,【柴】从何而来?
伐木取柴,自是谋生之手段。
但动手伤人,以刀劈之,却决不能随意而动。
我看前辈动手之间,角度合一,力度结合,每一劈砍,力量都是完全相同,弧度都是完全一样,隐隐约约,似乎有某种刀法的痕迹。
是道家的武学吗?
前辈,不妨把话说明白点。
晚辈乃是愚钝之辈,实在是悟不透。”
一旁的荀武,在看不下去了。
一边的那些人也震惊的瞪大眼睛了。
啥啥啥?
什么愚钝之辈?
你说的那么长一大串是啥?
你是愚钝之辈,我们是啥?
没脑子吗?
方闲也忍不住尴尬地咳嗽了一声。
虽然他从来不像衙门里的其他捕快那样,把荀武当作他们的“脑袋”,但他确实经常参考荀武的行动和策略。
因为实在太好使了。
结果荀武乍一这么说,顿时弄得他有点儿尴尬。
荀武其实也很明白。
这眼前的老樵夫,一看就是准备来点儿经典的“高人对答”。
荀武估摸着,一定是方闲很合这位老前辈的胃口,所以准备传授一点儿什么东西。
这很正常。
江湖上到处都是这样的事情。
荀武本人也很喜欢这种类型的故事。
但近在眼前,看着方闲一副茫然的神色,荀武也有点儿无奈。
方闲这个人比较淳朴,思路上也比较接近农人家的孩子,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和天下上下所有人都能打好关系。
他上知道朝堂现状,有包怀英作为依托,还有荀武这个引路人为他解惑,所以很清楚当今朝廷。
下,因为他和邻里间关系不错,而且本人也是货真价实的平凡出身,所以对百姓们的生活也相当了解。
不过,正因为这样,所以他先考虑的,肯定也是那些比较淳朴的玩意儿。
每个人的思维逻辑、顺序,都是不一样的,荀武也只跟这个老樵夫见过短短的两三分钟,也摸不透这个老樵夫的想法,也就大概能猜出来,这个人是烙印派的前辈,那自然就是往这个思路上想了。
不过,如果可以,他还是希望老樵夫把话说明白点儿。
如果是平时的话,荀武倒也可以等方闲慢慢地“参悟”,不过周围这么多人,还有公主殿下在,一个谜语人就已经很让人头疼了,这再加上个猜谜语的,就更让人头疼了。
“哦——”
“呵呵呵——”
“这位差爷当真风趣...”老樵夫一阵笑,随后转过身,轻轻敲了敲自己的后背说,“老家伙我也不是什么高老高去的神仙,就会一手劈柴的功夫,只是想问问这位小兄弟愿不愿意学..”
原来是这么简单的啊——
方闲心中一跳。
那刚才,自己应该问的是“老前辈这劈柴功夫如何学”才对啊!
他稍微有点儿尴尬。
他方才学着荀武的样子,来了个“我已经猜到了你想什么”,却没想到跑偏了方向——
也是啊。
正常来说,这种时候问的,都应该是“前辈什么意思”或者“前辈这砍柴的功夫怎么练”,哪有他这样的?
“前辈若许,晚辈正可顺便帮你砍柴、扛柴,也能为你省力。”方闲也不纠结什么,很顺畅地转移话题,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关心,“老前辈虽身强体健,但人生在世,也难免需要一些休息,便是我这位荀兄,忙了许久,也要一些休息时日。
一甲子的时间,日日如此,年复一年地上山下山、劈柴扛柴...晚辈实在是敬佩,也实在是感慨。
既然如此,今日,便由晚辈替您砍柴,您在一旁休息吧!”
方闲几步跟上,随后想起了荀武等人,急忙转身,对着荀武等人行了一礼:“荀捕头,霜侍卫,云侍卫,在下现在这留下数日,你等无需管我,尽可先行一步,来日,我自会跟上几位。”
荀武点了点头,叶真姬也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方闲现在的身份是霸刀山庄相关的负责人,并不是朝廷捕快,叶真姬不会难为他。
至于这个前辈明显是准备教一个不外传的武功,她就更没兴趣了。
来时几个人,回去几个人。
不过。
真要说。
其实也不能说是“回去”。
在叶真姬又花了一天时间,带着全队人在烙山游玩,还去了一趟太清宫,拜访了一下烙印派,参观了一下海景。
荀武也顺便问了一下烙印派的人,那个巨峰的樵夫是何许人。
遗憾的是,即便是烙印派现在的掌门,也并不知晓这个老樵夫是何许人了,因为门派的巨变、衰退,现在的烙印派掌门实在是有点儿弱,在和其他道门比拼的时候,经常是全败耻辱而回,要不是烙印派确实不在乎这种事儿,力求一个“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这位烙印掌门早就让门中的弟子给气糊涂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年轻的烙印掌门,完全不知道巨峰老樵夫是何许人,只知道从他加入烙印派的时候,这位老者就在山上砍柴了。
不过他有幸见过那位老樵夫动武,知道他确实是烙印派的老前辈,既然如此,他也就没打扰这位老前辈的“修行”。
而听说荀武等人准备去东山,烙印掌门一下子又来了精神。
作为“道门之音”,烙印派主修的武功,自然不是刀剑,但烙山被称为“海上第一名山”,东山则被称为“天下第一山”,两者之间,虽未必会比较,但多多少少,也算是有点儿联系,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好邻居”。
听闻荀武等人准备去东山,这群深居简出,连江湖事儿都不怎么关注的道士,立刻热情地奉上了不少东西,说是希望荀武等人顺路捎过去。
但当问到“你们为什么不派人去”的时候,烙印派的人就开始齐齐摇头。
这个说有功课要练,那个要说祭拜三清,还有的甚至说身体不适。
就连那烙印掌门,也是连连摇头。
他也有理由的啊,他是烙印派掌门,这么大的太清宫,总得有人看管,如今门派人才凋敝,他正应该留在门中,以防贼人惦记...
总而言之一句话。
不想出门。
道门讲究一个清静无为。
天下太平的,不如诵经。
“如何,殿下,没有问题吧?”
虽然叶真姬没说,虽然叶真姬用“游山玩水”的理由来烙印派,但荀武知道,她一定想要了解烙印派的情况,想要知道山上那个高手的情况。
她不说,不代表荀武猜不出来。
叶真姬虽然是个老谜语人,但行事作风还是很规律的。
“哎呀...荀武你说什么呢。”叶真姬小脸一红,不知道是被荀武猜中了心思有些不好意思,还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猜的好,下次不许猜我在想什么!
好了好了,我们赶紧去东山吧,看看这...
【天下第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