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后宫当社交悍匪

第74章

“您怎么这样着急。”

秦玉逢拿手帕细细地擦拭母亲额头上的汗水, 仿佛刚才的话没有给她带来任何情绪波动一般。

她也确实不意外。

别看她祖父对她很好,不似祖母那样重男轻女。

但也不过是维护宗族统治,图谋延续秦氏的荣光罢了。

那是比皇帝还要政治动物的政治动物。

墨成说了那样的话, 祖父当然会在皇后与内阁首辅之间选后者。

要培养皇后容易,要培养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机会放在面前,祖父当然要把握。

唐氏喝了女儿亲手捧过来的茶,缓口气说:“你祖父从未做过这样的事情, 以往都会让你父亲自己考虑,再不济也会提前说一声。”

自从秦玉逢的祖父回族地,秦家在京城的势力便交给了她的父亲。

作为世子, 秦向安一向很好,年纪轻轻便入了内阁, 也能管得出秦党的人。

这本该是一场早已完成的权利交接, 她父亲却突然之间成为了局外人。

“祖父远离朝堂多年, 怕有人不记得他了。”秦玉逢指尖点着桌子, “大约也怕父亲太过纵容我, 当真放弃首辅之位。”

嗯, 应该也觉得她爹太过老实, 做不了这个局。

墨成确实是大权独揽多年,但她祖父过去何尝不是如此?

这种过于直白的要求, 对祖父来说,大抵是很冒犯的, 所以祖父表面答应了“放弃让孙女当皇后”, 转头就把昭妃架在火上烤。

若说墨成第一不想秦玉逢当皇后, 第二就是墨染香。

这件事一出,免不得叫人怀疑, 墨成是觉得自己要退了,想给墨氏整一个新的靠山。

尽管过去几十年中,墨成从未做过这样的事情。

但世家人的脑回路就是这样的。

也能叫皇帝与墨成再次离心。

唐氏听了秦玉逢的分析,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公公并非是要舍弃我的女儿。”

秦玉逢挽着她的胳膊,开始进谗言:“娘啊,你现在是唐国公主,祖父不过是个郡公,你硬气点儿。”

唐氏:“啊?怎么硬气?”

“祖父要是真拦着我当皇后,你就带着唐王府的私兵去吧秦氏祠堂围了。”

“或者把大哥还有父亲压到他们面前,说‘秦家的未来都在我手上’。”

唐氏默默捂紧女儿的嘴,疑惑起自己为什么要火急火燎地进宫。

秦玉逢将母亲送走,顺道去了一趟勤政殿。

皇帝正在命人写圣旨。

写圣旨的人是个熟人,严氏落魄后依然在朝堂闪闪发光的严焕。

严焕见到她进来,没有任何惊讶,也没有对仇人的愤恨。

他搁下笔,礼数周全地向她行礼。

“参见华妃娘娘。”

没有严博在身边做衬托,他看起来还是那么稳重靠谱。

怪不得皇帝会继续重用他。

不将他绑在怀王的船上,秦玉逢一时半会儿还真找不到办法拉他下马。

皇帝上前一步,占据秦玉逢的视线:“你居然有空来勤政殿,朕还以为你这会儿见上孔雀公主了。”

秦玉逢一顿,打量他。

青年的天子温文尔雅,目光自然。

但并不妨碍她觉得这句话是在阴阳怪气她。

她伸手去牵他,目光含情:“臣妾想着您这儿该被如雪花儿一样的折子压得难受,特意过来看看您。”

的热闹。

皇帝:“……”

“我让秦大人把那些折子都带回家了。”他勾了勾唇,“方才在叫严爱卿写了封圣旨,你要看看吗?”

严焕将未干的圣旨交到秦玉逢手中,十分识趣地离开。

那是任秦向安为内阁首辅的圣旨。

皇帝并没有按照传统,将墨成第三次请辞的折子压几天,当众挽留后再“无可奈何”地同意。

而是在下朝之后就批准了墨成回去养老。

而且“护送返乡”的地点不是墨家族地,是子云大长公主的封地。

他一向表现得温和守礼,那些人断不会想到皇帝会如此之快地将首辅之位的人选落实。

还将上奏的折子都给了秦向安。

此道圣旨一出,痛苦的就将是那些殷殷切切,自以为是为秦向安好的人。

“朕早不是他们能凭借私心左右的人。”

秦玉逢看着似乎很期待自己夸奖的皇帝,莞尔一笑。

却并不如他的愿。

“臣妾的父亲是改过名字的,我想,他不会让陛下失望。”

她父亲原名秦曜,光明照耀之意。

但是在决定入仕的那年,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向安”。

在权力之外,他亦有着天下安宁的理想。

是以能教出正直的兄长,能一边试着对她加以管教,一边选择纵容。

秦玉逢的话确实比夸奖更令皇帝感到开心。

因为这正是他下这封圣旨最重要的原因。

他:“爱妃甚懂我的心意。”

“臣妾可不懂。”秦玉逢打了打扇子,撩眼瞧他,“就比如大家都很想知道的,关于您什么时候立皇后的答案。”

这是身为妃嫔,不能直接问出的话。

可她向来如此。

以至于赵海德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一点儿也没有被吓到,反而在心中说:从那一箱子封后圣旨来看,皇帝立皇后的心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迫切。

“我亦有一个问题。”

皇帝与她对视,郑重而缓慢地问:“你愿意嫁与我为妻吗?”

她一惊:“这居然需要我的同意吗?”

“至少对我来说很重要。”

尽管时常通过装傻来使自己获得安慰,但皇帝非常清楚,秦玉逢对他谈不上是爱。

她总像是在逢场作戏。

又毫无嫌隙地与他依偎着,将他当做最亲近之人来对待。

起初,他会觉得这样的关系很合适,不会太打扰自己,也不会太左右他在前朝的决断。

后来,他陷入了深深的疑惑。

不知道要如何才能让她满意,要如何才能走到她的心中。

牛郎仅仅因为织女失去衣物,便能将她留在身边,恩爱和谐,果然只能是传说。

秦玉逢有点儿想笑。

却不知道自己该笑些什么,最后只是干巴巴地说:“陛下总是令我惊讶,此事我亦会好好考虑的。”

她并没有因为皇帝的尊重而头脑发热。

因为她很清楚,这段看似牢不可摧,以她为主导的感情是怎么来的。

也很清楚,他对她的信任和纵容,都来自于他们之间没有立场对立,也没有无法跨越的矛盾,是她与家人都在为他披荆斩棘。

人工玫瑰大抵也是美丽的,只是缺少灵魂。

秦玉逢没由来地想到,随即意兴阑珊地与皇帝告别,踏着月色去找小美人。

依然没有成功。

因为后宫又出事了。

又是因为秋贵人。

这次事故另外的主角,是现在非常热门的昭妃,以及大家几乎忘记的王充媛。

王充媛被先皇后毒了嗓子,在后宫彻底失势。

又因为曾经做过的事情得罪了不少人,日子并不算好过。

也不知道昭妃是怎么想的,在得知王充媛原本住着的乐芙馆如今被秋贵人住着之后,便认定她们之间存在问题。

觉得是秋贵人以下犯上,使计独占乐芙馆,将王充媛赶去甘泉宫。

昭妃决定主持公道,以显示自己的御下之能。

秋贵人却不是好惹的。

不仅软言软语地将她的质问顶回去,还由此牵连出昭妃在放宫人出宫一事中的失职。

原先在乐芙馆的一名先后服侍过王充媛和秋贵人的宫女未满二十五岁,便被放了出去。

是昭妃新提拔起来的心腹收了贿赂干的。

而后来被安排到乐芙馆的那名大宫女见秋贵人位分低又无宠爱,时常怠慢,甚至是侵吞贵人份例,说什么“就领到这么多”。

这件事闹到这个地步,不免需要其他几位主事的娘娘来定夺。

秦玉逢还来得及往东六宫拐,就被请到了乐芙馆。

她一进去,屋内的人便都看向她。

她斜倚在门边,没什么兴趣地说:“请贤贵妃娘娘断案,其他姐妹若是想看本宫断案,可以去买一本《秦大娘子断案录》看看。”

她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喜欢插手这种事。

特别是这种别人希望她入场的时候,她就更不会插手了。

大家悻悻地收回目光。

贤贵妃的风格一如既往地雷厉风行,公正严明,很快便将事情处理完。

首先是昭妃的心腹女官,以收受贿赂,滥用职权为罪名,被夺去官职,罚没财产,贬入掖庭。

贿赂她又苛待秋贵人的大宫女,以行贿,犯上,栽赃内务府等罪名,送至内务府审理过往是否还有类似情况。

然后是昭妃,以治下不严,对所掌宫务疏于监管,妄自为后妃定罪为由,夺其宫权。

文昭媛绷不住严肃的表情,眼中满是笑意。

因为她的领导真的让她吃到饼了。

王充媛则以搬弄是非,混淆视听,使昭妃误会当初迁宫之事为由,罚三个月的月俸,禁足思过一月。

最后是秋贵人,倒不是惩罚,而是让她搬至侧殿,令王充媛重新住回主殿。

她以贵人的身份独居乐芙馆主殿,确实不妥。

在几位当事人中,只有秋贵人管理好了自己的表情,柔顺地接受了这个安排。

昭妃含恨不甘地离开,其他人也各自散去。

秦玉逢走的时候,凑近秋贵人的耳边,轻轻地叹了口气:“妹妹啊,你没发现自己为何一直只是个贵人吗?”

秋贵人身子一颤,楚楚地看着她:“妹妹福薄,能入宫中已是三生有幸。但若是姐姐有心指点,妹妹亦是非常高兴。”

在后宫中,秋贵人的美貌只有七分。

她的姿态与神情,再加上体察人心的本事,能将七分变作九分。

是那种很令人顺眼,让人很想怜惜她的美丽。

放到其他皇帝的后宫里,不说是成为最后的赢家,最不济也是盛宠不衰多年的宠妃。

可惜……

“陛下并不需要你用这样的手段为他分忧。”秦玉逢劝她。

她是没什么感觉。

因为被秋贵人算计的人都不无辜。

但皇帝对这种宫斗手段并不喜欢。

秋贵人没有感受到她的好意,满脸无辜地说:“嫔妾不知道娘娘指的是什么。”

秦玉逢邪魅一笑:“没关系的,你用自己的行动来为了圣上好,我也会用自己行动来为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