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劳动生活2
父母亲和奶奶三人忙着安顿新的生活,一般没有什么事情,黄干事不到他们住的这一边来,战士小贺因为帮助买菜什么的,一天总来几次。平时没事,黄干事和小贺就在小楼门厅里的一个乒乓球台上打球。
邓小平来江西是监督劳动锻炼,不能光劳动而无监督呀。11月23日,秉承上面的旨意,黄干事上楼,让父母亲对到江西一个月来的劳动和学习写出心得体会。父亲听后,只说了一句:“有事我会给**党中央写报告的。”说后再不发一言。黄干事讨了个没趣,讪讪而去。
是啊,转眼间,来江西一个月了,一直忙忙碌碌,安排生活和劳动的事,该给中央写封信了。
11月26日,父亲提笔给汪东兴写信。
他写道:“我们10月22日离开北京,当日到南昌,住军区招待所四天,26日移到新居,房子很好。移住后,安排了几天家务,买了些做饭的和日用的家具。11月9日,我和卓琳就开始到工厂劳动。每天上午六时半起床,七时三十五分由家动身,二十几分钟就走到工厂,在厂劳动大约三小时半,十一时半由厂回家,吃午饭后睡睡午觉,起来后读毛选(每天力求读一小时以上)和看报纸,夜间听广播,还参加一些家务劳动,时间也过得很快。我们是自己做饭(主要由我的继母做,我和卓琳帮帮厨)。我们过得非常愉快。”
父亲详尽地把他来到江西后的生活一一写上。信中他说过得非常愉快,是真心话。新的生活,劳动的锻炼,与工人们的接触,无不令人耳目一新,总的来讲,心情是愉快的。
他继续写道:“我们是在新建县(南昌市属,距南昌二十余里)县办的一个拖拉机修造厂劳动。这个厂原是县的拖拉机修理站,现扩大为修理兼制造的厂,全厂八十余人,除劳动外,还参加了两次整党会议和一次大干年终四十天的动员大会。厂里职工同志对我们很热情,很照顾,我们参加的劳动也不重,只是卓琳心脏病较前增剧,血压增高到低一百高二百,吃力一点,但她尽力每天上班。”
把生活和劳动的事情写完后,父亲在信中表示,决不辜负主席和党的关怀,决不做不利于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事情,努力保持晚节。
最后,他写道:“因为要熟悉一下,所以过了一个月零四天才给你写第一封信,以后当隔一段时间向你作一次报告。如有必要,请将上述情形报主席副主席和党中央。”
虽然到了离京千里之遥的江西,父亲仍像在北京时一样,用通信的方式,保持和中央的一线联系。
随同这一封信,父亲另外写了一封附函。函中提出:来江西时,“因飞机超重,只带了一半东西来,还有一些衣物和书籍没有来,书籍差不多全未来,原说由火车托运,至今未到。如可能,请令有关同志查查,最好能运来,如决定留在北京,也请方便时告诉我们。”
汪东兴收到信后,送周恩来、陈伯达和康生看了。关于未到的行李等事,交中办副主任王良恩办。不久以后,所有的行李和书箱全部运到了江西。
收到行李,父亲就知道,他的信,汪东兴收到了。证明这条信息的渠道还是畅通的。
在别人的帮助下,父母亲把那几个沉甸甸的大书箱搬到楼上,撬开钉子,打开木板盖子,掀开盖在上面的报纸,一本本新旧不一的书呈现在眼前。这是多么珍贵的书呀,这是千里迢迢从北京运来的书呀。有了书,生活的内容,顿时增加了不少的色彩。
我们家的藏书,什么都有。中国历史方面的,有《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等;中国学的,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三言”、“二拍”、《儒林外史》、《镜花缘》、《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和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及现代作家鲁迅、巴金、老舍的作品等等;外国学,有托尔斯泰、果戈理、契诃夫、陀斯妥也夫斯基、巴尔扎克、雨果、罗曼·罗兰、大仲马、莫里哀、萧伯纳、泰戈尔、海明威等等的诸多作品;还有许许多多外国历史、回忆录、传记、哲学等方面的书,当然,还有许多马列主义书籍。这又沉又重的几大木箱子书,真是我们的宝贝啊。在孤寂的年代,靠着读书,可以疏解寂寞,可以充实生活,可以增长知识,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安静心灵。父母亲都喜欢看书,在闲暇的午后,在万籁俱静的夜晚,书,陪伴着他们共度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