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祸起萧墙2
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面对突如其来的运动狂潮,**、邓小平的做法,是他们所应该作出的正常的决定,也是正确的决定。他们和绝大多数干部一样,希望学校恢复正常,希望学生回去上课,希望首都恢复平静。
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的做法,从根本上与**的想法背道而驰。而且在暗处,中央革一班人马,正在鼓足了劲头,精神抖擞地策动和支持学生的造反行动。对于**等人来说,只有动乱的局面,才是他们显示身手的大好舞台。
这场“革”运动,从根本上来讲,是自上而下的和人为发动的,加之**、**等“革”势力利用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和天真幼稚,大行挑动和蛊惑,因此,中央派出的工作组进校以后,不但没能扭转混乱的局面,反而从一开始便遭到部分“革命群众”的激烈反对甚至轰赶。
由于对工作组进校的态度不同,各院校群众组织迅速分成“保守派”和“造反派”两大基本阵营。这种局面的形成,实际代表了以**、邓小平为首的一线中央负责人,与以**、**等为首的“革”势力之间的对立的形成。
7月份,因事态紧急,中央于13、19、22日连续三次开会讨论工作组问题。陈伯达代表中央革,说工作组压制民主,给群众泼冷水,要求撤出工作组。**愤而驳斥,并与康生发生争执。素以沉稳著称的邓小平忍无可忍,一下子站了起来,指着陈伯达说,你们说我们怕群众,你们到前边试试!并明确表态:“撤工作组我不赞成!”在会议上,中央一线领导和中央革,从思想到言词均已针锋相对,斗争已趋白热化。
混乱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一些学校中出现了红卫兵组织,批判校领导、揪斗“黑帮”和“牛鬼蛇神”的行动不断升级,发生了体罚和打人。反工作组和保工作组的斗争更趋激烈,派性和派别组织由此产生。各大中学校均已停课,大小辩论会昼夜不断。中央革人马频频到各校煽风点火,鼓吹造反。**、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也被迫到学校与学生对话进行说服。记得有一次,父亲到一个大学参加辩论会,回答学生质问,在场的还有其他中央领导及**等中央革小组成员。操场上人群拥挤,口号震天,群情激昂。在强烈刺眼的灯光照射下,**那“向红卫兵小将学习!向红卫兵小将致敬!”的尖声叫喊,陈伯达那没人听得懂的福建话和王力的从旁翻译,显得那样的得意、狂妄和不可一世。而**、周恩来、邓小平等一线中央领导的那些说明和劝说,则显得那样的无奈和无力。这些参加了一辈子人民革命的老革命家,面对这样一种扭曲变形了的群众“革命造反”场面,彻底地茫然了。
**是“化大革命”的发动者,是造反运动的支持者。在北京“天下大乱”的时候,他在杭州,在波光粼粼的西子湖畔,发表了与北京的一线领导截然不同的观点。6月21日,他说,化革命是一个政治斗争、阶级斗争。他说,现在不派工作组去学校,让他们大乱一场。7月8日,他给**写信说,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现在的任务是要在全党全国基本上打倒右派。
这是自运动以来,**发出的又一次“战斗”号令。
7月18日,**在武汉豪迈从容地畅游长江后,回到了北京。
他托词休息不见闻讯赶来的**,却在当日听取了中央革的汇报。
从第二天开始至23日,**根据**的意见,主持召开“化大革命汇报会”。会上仍是分歧很大,中央革猛烈攻击中央一线领导派工作组是镇压群众。会议期间,**发表了意见。他说,回到北京后感到很难过,冷冷清清,甚至有人镇压学生运动,这是方向错误,赶快扭转。24日,**召集中央常委和中央革小组成员开会,批评**、邓小平,说工作组起坏作用,阻碍运动,明确指示立即撤出工作组。
**为工作组定了性,派工作组的**、邓小平,在此问题上,自然而然地“犯了错误”。
7月29日,北京市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万人大会,宣布撤销工作组。
**、周恩来、邓小平在会上作了检查性的讲话。邓小平说:“必须说明,以新市委名义向各大中学校派出工作组,这是根据中央的意见办的。”
“有的同志说,老革命碰到新问题,的确是这样。”周恩来说:“工作组绝大多数的同志是好的,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嘛。”**说:“至于怎样进行无产阶级化大革命,你们不大清楚,不大知道,你们问我们,我老实回答你们,我也不晓得。我想党中央许多其他同志、工作组的成员也不晓得。”
**、周恩来、邓小平的讲话,是检查,是承担,更是肺腑之言。
作为学校的红卫兵代表,我也参加了那次大会。我今天仍然清楚地记得,望着那空旷的主席台,万人大会堂内鸦雀无声。我们这些“保工作组派”,一边听着,一边流下了眼泪,在内心深处体会着父辈们言语之下的抵触和无奈。我也清楚地记得,大会结束时,**令人意外地出现在大会堂的主席台上。他以无人企及的巨人风采向全体与会者频频挥手致意。会场立时沸腾,红卫兵小将们因震惊兴奋而激动欢呼,一个个热泪洒面。为了看到**,后面的人不顾一切地站到椅子上和桌子上,尽情地高呼“**万岁!”会议由开始时那极端的压抑和沉闷,一下子变成了欢腾的海洋。
此次大会后,由**发起的“化大革命”运动,从此消除了阻碍,名正言顺地进入了“造反有理”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