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煎熬
孩子哭得委屈,大人心里也不好受,张彧抱着暖暖到堂屋,姐弟分开哄。
张彧抱着女儿小小的身体,能感受到她的恐慌,摸摸她的头温声说:“爸爸回来了,不怕不怕”。
暖暖哑声哭喊:“爸爸,呜呜,爸爸,呜呜…”。
叫得张彧心疼又心酸,安抚她:“哎,爸爸在,爸爸在,不哭,不哭”。
好不容易才哄住不哭了,但就是搂着爸爸的脖子不放,哭喊容易累,没多久就睡着。
大冬天里林春棠擦汗,两个孩子离了爸妈就是不行,哭得她心疼得受不了,也磨人,之前她怎么有勇气说自己带两个孩子在家的话。
张彧抱着女儿进卧室,胡澜也抱着睡着的儿子,见他进来苦笑说:“不能放,一放就惊醒,你试试看能不能把暖暖放下”。
张彧横抱着暖暖,刚抱离自己身体,暖暖就哼哼哭起来,张彧只好抱着她坐下,夫妻俩对着坐,胡澜轻声问:“怎么办?”。
孩子离不了他们,他们如果考上去上学,这可怎么办?
张彧说:“开始会难受些,慢慢他们就习惯”,没其他办法,只能让孩子慢慢适应。
也只能这样,胡澜说:“娘一人带两个可能不行,喂奶,换尿布,给暖暖做饭喂饭,一个哭两个就一起哭”,愁人。
张彧说:“看看吧,实在不行请华明伯给我们介绍个信得过的人”,多个人帮忙看孩子做饭,他们放学后看孩子,就不会太累。
请个人的工钱一年用两百元左右,加上粮食并不多。
胡澜嗔道:“嗯,现在两个孩子带起来都难,你还想生五个”。
结婚后家里存的钱又多一些,而且她发现丈夫给自己的钱说是家用就是家用,他手里还有钱,只是不知道具体是多少。
自己有时探问他有多少钱,这个男人狡猾,左言右顾,就是不说实话,不说就不说,家里的钱够用就行。
张彧奇怪:“生五个孩子以上的人家,他们是怎么带的?”。
胡澜说:“大的带小的,放养,你看队里的小孩都是大的带小的,基本上是脏呼呼的,你想暖暖六岁就带弟弟妹妹?”。
想到队里脸上和衣服都脏呼呼的孩子,整天流着鼻涕,拿着袖子着擦鼻涕,那袖子黑光油亮,张彧打个哆嗦,果断说:“不想!”。
好不容易有孩子,他怎么可能让自己孩子成那样。
胡澜看男人脸上表情,低声哈哈笑起来,自己幸运嫁个好男人,有女知青嫁给大队的人,开始时婆家还是比较稀罕,生儿子还好,生女儿坐月子连鸡蛋都没得吃,还被婆婆骂,妯娌欺负,性子软一点过得煎熬。
现在高考,婆婆和男人还拦着不让考,闹腾好一阵,以后估计还有得闹。
林春棠和建设去做饭,两人都心有余悸,两孩子哭起来让人心疼得不行。
张建设担忧:“大娘,三哥和三嫂如果考上,白天去上学,你怎么办?”。
林春棠抚着心口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这三天白天有时清峰娘她们来帮忙搭把手,晚上还有建设帮忙哄着暖暖,到京城人生地不熟,这可怎么办?
孩子一放就哭,张彧夫妻俩吃饭洗脸洗脚都是抱着孩子,晚上睡觉也是,半夜暖暖惊醒来几次,听到爸爸声音才又入睡。
第二天早上暖暖就黏爸爸身上,奶奶给喂饭还要爸爸在身边才行。
林春棠边喂她面条边和她说:“暖暖,奶奶伤心了,奶奶也很疼你,你不要奶奶了吗?奶奶走了好不好?”。
暖暖嘴里吃着面,眼睛还是盯着爸爸,还能回答奶奶:“奶奶不走!”。
胡澜笑说:“她跟她爸感情好得我都吃醋,奇怪,论带她,还是我们带得多”。
林三丫笑说:“是啊,咱们大队就铁蛋最疼女儿,很多当爸的,没抱过女儿”。
“嗯”。
考完试后就是对答案,估分,第二天上午,张彧家堂屋里,銥嬅昨天傍晚一起回来的七个人聚一起对答案。
文科理科分开对,对了答案,抛开不确定的几道题,张彧估计自己的分数,觉得上个普通的大学不是问题。
胡澜和贺知文对了答案,觉得自己考得真不错。
考理科的四人对完答案,脸色都还不错,陆朝阳说:“我们有几道题答案不确定,傍晚等凌江回来再跟他对”。
张彧说:“你们在知青点对答案就行,怎么来我家?”。
陆朝阳笑说:“在知青点我们沉不下心,冷静不下来,见到你我们就冷静了”。
徐爱华微笑说:“陆朝阳说的是真的”,还好自己坚持不结婚,等到希望,不是每个男人都像张彧。
张彧:
贺知文看他怀里的暖暖说:“暖暖这是离不开你们?”,小家伙不是抓着爸爸的衣服就是手臂,时不时看妈妈,显得很不安。
张彧摸摸女儿的头说:“是啊,害怕被丢下,这几天她吓坏了”。
陆朝阳:“哎,那你们去上学怎么办?”。
张彧说:“全家一起”。
“你牛!我们走了,不耽误你时间”。
张彧抱着女儿送走他们,在门口迎来张清宁,他也报名参考,但初试没过,建辉也一样。
张清宁笑着和张彧打招呼:“彧哥”。
张彧微笑说:“进来吧,暖暖,叫宁二叔”。
暖暖软软叫:“宁二叔”。
张清宁笑:“暖暖真漂亮”。
被赞漂亮,暖暖露出笑。
进了堂屋,胡澜已经回房间,是自己人,张彧不客气和张清宁说:“你自己倒水”。
张清宁笑笑:“我不渴,彧哥,你和三嫂考得怎么样?”。
张彧说:“还行,你明年继续考吧”。
张清宁点头说:“机会难得,我想继续考,但没有上过高中,有些难,我想借彧哥笔记去抄”。
他不指望能考上大学,考上大专也好,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张彧想了想说:“你的想法可以,抄笔记也有用,但进步慢,笔记给你拿去抄,你再去找建设和他一起从高一学起,不要心急,沉下心来读书,高考既然恢复就不会轻易停止,你们没地方学习,晚来我家也行,建设时常来这边睡”。
张清宁年纪也不小了,还没有成家,就不知道他家里会不会支持他继续考。
听张彧的话,张清宁有些急躁的心安定下来,回他说:“嗯,谢谢彧哥!”。
送走张清宁,张彧不做什么,就带着暖暖在家。
中午张华明上门来问他们考得怎么样,张彧回答他说:“都还不错”。
张华明看他怀里呼呼大睡的暖暖问他:“听你明伯母说你们如果考上,就带你娘孩子们一起走”。
张彧微笑说:“嗯,孩子太小,留他们三个在家我们不放心”。
两个孩子都太小,张华明听媳妇说暖暖这几天不停的叫爸爸妈妈,是很难办。
他和张彧说:“进城里什么东西都要买,大学要读四年,你全家都去,要不少钱,有困难和我说,你清峰哥去年工作到现在,我家也存了点钱,粮食不够我们给你寄去”。
张彧感激,道谢说:“多谢华明伯,我家也存些钱,我好像听说上大学不用学费,还发生活费,这是不是真的还要再确定”。
张华明听了开心说:“哎呀,如果是真的,那真是太好,你们去上大学要认真读书,将来报效国家!”。
张彧笑:“华明伯,刚考完试”,听他这话他们妥妥上学似的。
张华明激动搓着手说:“我感觉你们肯定能考上!”,他们张家有出息的人越多越好。
下午凌江他们回来,听说又对一次答案估分,有些人高兴,有些人大哭。
凌江在知青点吃完饭,就拿一小包大白奶糖来给暖暖:“大白兔奶糖,我回家一趟,我姑塞给我的,给暖暖吃”。
暖暖听说是大白兔奶糖,眼睛滴溜溜转,开口:“谢谢叔~”,然后:“爸爸~”。
张彧打开纸包,拿一颗撕开纸,掰小小一块给暖暖吃:“慢慢吃”。
暖暖点头应:“嗯!”。
凌江逗一下暖暖,才和张彧说话:“听贺知文说你们考得不错”。
张彧:“嗯,你考得很好吧?”。
凌江笑得灿烂:“挺不错”,他自己觉得上第一志愿没问题。
张彧脸上露出果然的表情。
凌江感慨说:“我下乡这几年过得不错,可心里总有股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现在有机会走上不同的路,真好!”。
张彧说:“我还好,觉得这样的生活不错,有机会去外面也可以”。
凌江笑说:“你心态好,给我的感觉在过养老生活”。
张彧微笑,两人说会话,凌江道别回去,建设和清宁过来在东厢一起读书。
张彧给他们煤油灯和蜡烛,林春棠给他们一人煮一碗面条。
张清宁不好意思,张建设和他说:“吃吧,不用客气,觉得不好意思等以后有机会还三哥就是,不还我三哥也记不住”。
张清宁:“彧哥和林大娘真好”。
张建设骄傲说:“那是自然”。
高考的人,等待分数出来的时间是煎熬,张彧和胡澜也有些紧张,不过家里该做的事还要做。
张彧在一天清早杀一只猪做腊肉,今年忙复习高考,没有时间进深猎野猪做腊肉,他去信和叶昆说了,今年能给他家的腊肉只有十来斤。
剩下的全留自家以后吃,储物空间里留有往年不少腊肉和新鲜肉,但以后在城里生活,弄到肉很不容易,张彧打算年底队里杀猪时再囤一些。
日子一天天过,暖暖不再天天粘着爸妈,高考半个来月后,高考分数出来,张彧和胡澜的分数和估计的差不多。
文科最高分是贺知文,理科最高分是凌江,消息传出,赵大队长的脸笑出褶子。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