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别有用心
徐瑞峰拿着热乎的饭盒有些傻眼,可是张彧人已经走了,几个人进牛棚,点起蜡烛,打开饭盒。
看满满的一盒肉,肉香钻进鼻子,七个大男人嘴里唾液增多,胡玮泽纳闷说:“张彧怎么又送肉来?这么多”。
虽然觉得奇怪,徐瑞峰还是说:“农忙,可能担心我们撑不住,这孩子心地太好”。
很少说话的林叁说:“别有用心”,收麦时更累,那时张彧没有给他们送肉来,最近的变数,他看了看胡玮泽。
年纪最大的唐济安不满看林叁说:“孩子心地善良,被你说成什么了”。
心地是善良,不然去年和今天过年期间不会照顾他们那么长时间,如果不是他,这里有可能少三个人,包括自己,但真可能别有用心,林叁心想。
刘苏木笑笑说:“我倒希望他别有用心,他不愿和我学医”,别人想拜他为师,他都不愿意,张彧这小子倒好,自己想教,他拒绝得干脆,没有一点犹豫。
徐瑞峰说:“我要教他知识也不愿学,这孩子没有上进心”。
胡玮泽说:“我看他过得比谁都自在潇洒,吃饭吧”,张彧有本事,过得比城里大多数人都好。
吃完晚饭,张彧,林三丫,张建设三人就拿三个箩筐装玉米棒子,边听收音机边脱玉米粒,脱玉米粒会手疼。
玉米粒哗哗脱下来,三人手上都有茧子,不觉得疼,张建设练习射箭半年多,不止长高很多,手臂力气更是增长,脱玉米粒那是毫不费力。
睡觉前,张彧把脱粒的玉米晒在院子里,现在晚上还没有露水,可以连夜晒,第二天他没有出门,在家脱玉米粒,昨晚晒的玉米快到中午,他才收起来。
“扣扣”,听到敲门声,张彧不由庆幸玉米收得快,出来开门,没想到是凌江,说:“进来吧,你这个时候赶路来,是有什么急事?”,这么猛的太阳。
凌江边走进来边擦着汗说:“被亲戚催的,小闹钟你还有吗?”。
“有,我回来后一直有事,东西都没动”,张彧说。
凌江听了松口气。
两人进堂屋,张彧给他倒凉茶,凌江咕咚喝下,张彧又给他倒一杯。
凌江缓过来说:“我带回来的小闹钟很受欢迎,亲戚家有两个,三个,都不够分,没有分到的叫我来问你还有没有,放心,按这边卖出的价格给”。
张彧不知道行情,问他:“什么价格?”。
凌江小声说:“八元一个”。
一个加三元,张彧笑说:“只小闹钟这一项,你来回路费和住宿费都挣够了”,小闹钟凌江买了不少。
凌江笑说:“是啊,还有其它的,还能帮亲戚买到实惠的东西,我自己长见识,去上海这一趟真的很值”。
张彧懒得一个一个地去卖,说:“我手上的留两个,余下的都给你,价格七元半,要吗?”。
凌江:“要!”。
“我去做饭,下午太阳不晒再回去”。
“好”。
大队的玉米还没有收完,张彧这天上午收到包裹单,下午借张华明家的自行车骑去公社取包裹,取到三个超大包裹绑在自行车上,推着自行车回来。
回到村里,路上遇到几个挑着玉米棒去晒场的人,很快大家都知道他寄回来的包裹到了。
张彧回到家,没马上去还自行车,而是把包裹提到自己房间拆出来,给钱的放一边,没有给钱的放另一边,自己多买的,先收柜子里。
心里盘算能送姑娘的东西,有不少可以送,可惜没有借口送,刚认识没几天就送东西表达好感,人家肯定觉得自己是个登徒子,唉,叹气。
挑出张华明托买的东西,对着单子点两遍,收进一个较大的袋子里,他家买的东西最多。
傍晚,张彧做好饭,看下时间,和建设说一声,提着袋子,推着自行车去张华明家。
张彧时间算得好,他在人家门口碰到刚回家的张华明。
“华明伯”,张彧叫,张华明看着他笑说:“你时间算得真准”。
张彧推自行车进院子停下,天还没有完全暗下来,还能看得见,两人在院子里对清单,点东西,用不完的钱也退给张华明。
张华明接过剩的一点钱说:“辛苦你了,帮我省不少钱,介绍信都开了,你什么时候去市里找老李?”。
张彧笑说:“客气,明天就去”。
张华明说:“行,回去吃饭吧,不早了”。
张彧:“估计家里有不少人在等我”。
张彧回到家,果然是有五个妇女下工就来找他,饭都还没吃,这五个都是给了钱的。
他点起两根蜡烛,堂屋亮堂,庆二伯母说:“铁蛋,你点两根蜡烛做什么?浪费”。
张彧说:“看东西看得清楚,你们检查好了再拿走,免得以后说我买的东西不好,扯不清,我吃力还不讨好,庆二伯母,先你”。
庆二伯母应:“哎,好”,这倒是,铁蛋想得很周全。
张彧进房间拿出她的东西,让她检查后对账,结清,庆二伯母提着东西高兴离开。
随后张彧一个接一个地结算,速度很快,几个人很快开心拿着东西离开。
担心这个时候还会有人来,张彧三人在厨房里吃饭,还好吃饭时间没有人来。
吃完饭后一会就陆续有人来,来一个张彧结一个,没有人表达不满,价格张彧摊邮费加上去,但还是比在公销社和百货大楼便宜好多,还不用票,大家都很满意,开心拿东西回去。
给了钱的当晚都来拿走,没给钱的,有五人提着麦子来换,有几个没有来换的,张彧也不在意,留着又不会坏,把东西都锁到柜子里。
这时候距离学校开学还有十二天,第二天一早,张彧提着简单换洗衣服和几本书,坐班车到县城,中午到市里。
在一家国营饭店吃两碗过水凉面,张彧和人问路,坐公交车到李师傅单位,市钢铁厂附近。
这个时间下午两点多,李师傅肯定是在上班,有没有出车?人在不在都不能肯定。
于是张彧提着行李,找到招待所,然后到处转,熟悉周围道路建筑,快五点他才进招待所,打算办理入住。
值班服务员是个二十多岁的女人,姓陈,态度一般,问他一些问题后给开一间房。
办理好手续,张彧去洗澡洗衣服,衣服晾房间里,然后去国营饭店吃晚饭。
差不多过吃饭时间,张彧提着一个小袋子去钢铁厂的家属区,家属区也不能随便进,张彧和门卫说:“我找开大车的李全柱李师傅”。
看门大爷问他:“你是他什么人?”。
张彧回:“乡下亲戚,G县来的”。
大爷:“介绍信”。
张彧把介绍信给大爷,大爷看过登记后,大爷说:“进去吧”。
张彧:“多谢”。
张彧一走进去,大爷自语:“长得不错,干干净净,还很有礼貌,一点也不像是乡下来的”。
张彧走进去,找到第五栋上二楼,楼道两边都摆着煤炉台子,很窄小,找到房间敲门。
华明伯给他形容过李师傅长相,四十八岁,国字脸,大鼻头,开门的正是他,张彧开口:“李师傅你好,我是G县来的张彧”。
有邻居探头,李全柱说:“先进来”。
张彧进门,里面逼坎,一个中年妇人和一个年轻妇人在收碗筷,旁边站着一个年轻男人,一个约三岁孩子拽着年轻男人的裤腿,好奇看向他。
李师傅给双方介绍:“这是张彧,G县来”,张彧要出东西跟他学车的事,他和老伴还有老大说了。
“这是我老伴,我家老大,老大媳妇,孙子”。
双方打过招呼,张彧给上门礼,李大娘擦下手问张彧:“你没吃饭吧,我给你下点面条”。
张彧微笑说:“大娘,不用,我吃了才来”。
李师傅问他:“你住哪里?”,这孩子没带行李,身上干净,不是刚到。
张彧说:“离这不远的招待所”。
李家大哥说:“那多贵,我去问问单身宿舍找人,看能不能给你腾个位置”,家里地方小,二弟上晚班,半夜要回来的。
张彧拦住他:“李大哥,不用,住招待所几天我负担得起,十天后我要回去开学”。
李师傅才想起来,张大哥信里说这孩子还在读书,不由问:“你怎么不放暑假就过来?”,这么短时间,他还要出车,这要怎么教?
张彧回他:“放假和同学去上海一趟,回来又有点事耽误,这才来”。
屋里几人听他去上海,都瞪大眼睛,李师傅说:“我白天要出车,这点时间你学不会”。
张彧说:“不要紧,每个星期我请两天假,加上星期天,我过来就是,还学不会,还有寒假”。
来回市里,把市里摸熟,以后做什么事都方便。
李大娘心想,养这孩子真费钱。
李师傅想了想说:“那我和你说说这行的一些规矩”。
张彧:“行”。
听李师傅这么说,李大嫂把儿子抱进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