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将在七零

第38章 准备

早读前,张彧坐座位上,见凌江晃着身体进来,开口问:“这是累坏了?”,凌江人高瘦,张彧担心他一不小心就倒下去。

凌江慢吞吞坐下,有气无力地说:“是,不仅干活累,肚子吃不饱饿得很快,力气一时恢复不过来,没事,过几天就好”,最近黑市查得严,家里没换到多少粮食。

张彧知道吃商品粮读初中的,每个月供应粮是三十一斤,粗粮占绝大部份,像他们这种长身体的年纪,没油水,一顿饭煮一斤粮食都吃不饱,更不用说一天一斤。

张彧把书包里余下的两个饼干塞给他,没给馒头和玉米饼,给了他也不要。

凌江见是饼干,不推辞拿起就吃,吃着叹气,唉,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顿顿吃饱饭,他晚上都不出门,担心自己这副摸样吓到人。

之后班上很多人有气无力地晃进教室,今天来上学的人少了一半,老师也不在意,来了就上课,上完课走人。

下午来人更少,下午第二节 课是语文,上完第一节课,张彧和凌江说一声,提着书包走人。

张彧拿一个麻袋来到供销社,买了菜刀,菜板,煤油灯,暖水壶,没有铁锅,还得去县城买,碗,筷子回去自己削,看到麻绳,心里一动,问过不要票也很便宜,买了三捆。

回到家把麻袋放进房间,放下书包,油纸包五个馒头放外间,馒头快吃完,分的粮食里没有白面,麦子交了公粮才分,得等几天。

张彧拿斧头麻绳去砍竹子,斧头砍得更快,砍了六根,砍成两节,用麻绳绑成捆,扛回家。

回家里,张彧用一根小竹杆比一下房间到院墙的距离,留出三根长的,其它竹子按量的长度,砍成一段一段,然后把竹子劈成四片。

他干活快,没多久就把竹子都劈成竹片,用麻绳绑起竹片,绑成竹片排,绑到一米多宽便打结,按了按,动一下竹排,绑得很结实,绑下一个。

绑了四个竹片排,比一下院墙高度,把留出来的竹子一根砍成两节,一端削尖,一端削成小半圆。

挨着墙,用斧头挖出一个小坑,削尖的竹节用力插下去,挖出来的土覆回去,压结实,用同样的方在房间另一头立起一根竹节。

去堂屋拿个凳子,踩凳子上,拿长的竹节架在立起来的竹节小半圆上,用麻绳绑紧,再把竹片排架在院墙和竹杆上,绑紧。

“铁蛋,用帮忙吗?”,是张建东,张彧头都没抬说:“不用”,他觉得自己做事很快,没想到都下工了。

把四个竹片排都绑上,张彧看了看成果,很不错,再去割茅草来铺竹排上,下雨也不会漏多少水下来,在下面做饭是没问题。

在上面和一层黄泥,再铺上茅草更好,但没必要,这厨房用不了多久,两头他都不想封上,就这样通着,炉子和锅放下面,也没人敢来偷。

张彧洗下手,夕阳西下,出门去宅基地,没走到跟前,便见几个小孩在玩闹,“三哥”,张建设远远叫他。

张彧走近,两个簸箕里各有五、六块石头,他们抬回来的,外面还有十多块,应该是往返一次,看这数量,张彧觉得这样不行,太少太慢,村里半大的孩子不少,成天上山下河找吃的。

打闹的几个孩子停下来,安静看张彧,张彧说:“可以,明天就给你们烤鱼,差不多这个时候,就在我家烤,建设,你知道谁家有炭?”。

自己现在没时间进山弄,冬天村里有人在山里悄悄烧炭,不知还有没有剩下到现在的。

张建设还没回答,他一个小伙伴说:“我家有”。

张彧就说:“那你回家问问你爸,要不要换给我”。

小孩说:“铁蛋哥,你要多少?”。

张彧:“看你家有多少,都回去吧”。

晚上还是一起吃,吃完这一顿,开始分家什,零碎的分到几样,多数是留给老两口用,之前的两个小罐,又回到张彧手里。

分完东西,张彧去有木炭的小孩家,换回七十斤木炭,堆在里间墙角。

第二天张彧上完上午课就回家,去割茅草回来,也绑成排状,铺在竹片排上面,厨房完成。

下面空****的,什么都缺,只能一点一点置办。

做完这个,时间不早,还挺费时间的,张彧提一个篮子,里面放有菜刀,疾步去河湾,下水游出去,收了些鱼,这回收不少成人巴掌大的鱼。

回到岸边,杀了八条巴掌大的鱼,放篮子里提回去,回到家,用细盐把鱼腌上,把炉子提到出来,放厨房里,用簸箕装些木炭出来。

傍晚,张建设带五个小孩子回来,张彧在炉子里升上炭火,用竹条穿上鱼,让小孩们自己烤。

包括张建设,六个小孩兴奋烤着鱼,炭火烤,烤得金黄,拿着鱼跑回家。

小孩们走了,张彧才烤自己吃的,院子里的人什么想法,他才不管。

天刚黑,张彧想要的结果来了,十几个十二三岁的小少年来找他:

“铁蛋哥,我明天也帮你捡石头”。

“铁蛋叔,我也帮你捡”。

“……”。

十几个半大孩子叽叽喳喳说要给他捡石头。

“停”,张彧喊一声,少年们安静下来,张彧说:“你们比建设他们大一些,能帮家里干活了,有些不读书开始帮家里做点事,你们来帮忙,你们爹娘知道吗?不知道的回去问问,爹娘同意了我才要”。

少年们听了张彧的话,呼啦啦跑出去,张彧猜家长们肯定同意,他们这年纪没定性,整天上山下河,家长一般都不管,帮捡点石头换吃的,家里还能省点粮食,又不是干重活,捡石头的时间也不长。

果然,没多久,又都一个一个地跑回来:

“铁蛋哥,我爹同意”。

“铁蛋叔,我娘同意”。

“……”。

张彧数了数,十二个,他开口说:“那我说一下,放学后去帮我捡石头,两天我弄些东西分给你们,有可能是烤鱼,有可能其它,比如野兔肉,清楚了吗?”。

“清楚!”,小孩们大声喊。

张彧说:“捡石头,一块是捡,两块也是捡,只要有人糊弄我,每天捡一两块,我就不要,我要实在做事的,明白了吧?”。

“明白!”,兔子肉,肉啊,不少人流口水了。

张彧:“那好,我登记一下名字”。

“铁蛋哥,还要登记名字哦?”。

“要的,有多少人,什么人,我心里有个数,好准备东西”。

“铁蛋叔,……”。

“……”。

多了十几个比建设大一点的孩子,石头果然捡得多,但依然比较慢。

张彧换的炭也用得很快,不过也没办法,他还要上学,马上要升学考试,只能等考试后再想办法。

星期六上午放学,张彧同样就回来,直接进较深的山里熏兔子洞,猎野鸡,抓了两条婴儿手臂粗的蛇。

星期日一早,张彧坐车去县城,这次不逛,时间多,把收获的多数东西脱手,又换到些粮票,布票。

下午两点左右,他去百货大楼买个中号炒菜铁锅,又买一些生活用品,提着铁锅,一个麻袋,三点钟坐上车回来。

张彧提着铁锅回村,不少人看到了都羡慕,铁锅不是每家都有,羡慕归羡慕,却没有眼红,谁让人家有个好爹。

张彧回到家回房间,收拾一下,拿出一条肥肉,放买回来的东西里,又去张贵洪那里买回一个大的泥炉,过日子,琐碎的事真多,张彧心里感慨。

张铁木和张铁河下工回来,就看见铁蛋他娘用肥肉擦着新买的铁锅,都过来问:“铁蛋,你买的铁锅花多少钱,要多少张工业票?”。

分了家,家里原有铁锅是父母用,现在每天是轮流用,等玉米稻谷种完,他们也要搭厨房,置办东西。

张彧回答说:“我买的这个二十一元,十二张工业票,大和小的我没问”。

张铁木和张铁河听了,面露难色,买锅的钱够,但没有票。

张铁河说:“铁蛋,你还有工业票吗?”。

今天没换工业票,张彧摇头说:“没有,你们写信给你们大哥,让他帮换寄来,不就行了”,工业票他们肯定有发的。

这是个办法,让老五帮忙换,别想了,张铁河说:“铁蛋,我们没有你爹的地址,你写给我们”。

以前和大哥通信都是老五,他就认识几个字,回头让建设写,寄出去。

小事,张彧说:“行,我去写给你们”。

随后玉米种完,稻谷插完,交公粮,分粮,麦子按工分分,张彧母子俩分到八十多斤麦子,这还多亏他杀野猪的工分,不然还分不到这么多。

分完粮食,张彧上前去问大队长:“大队长,我记得社员是可以用钱买粮食,我想买一些”。

公粮交两种,一种是真正的公粮,一种是统购粮,统购粮是有钱拿,但不多,他们社员能买的就是统购粮那部份,价格和国家给的一样,但社员能买多少,要看大队交了公粮,分了粮,能剩多少。

大队长看了看他问:“你想买多少?”。

张彧问:“我和我娘,最高能买多少?”。

大队长说:“麦子每人五十斤”。

真少,张彧心想,希望收玉米时能多买一些。

赵明兴知道他起房子,要用不少粮食,他说:“等玉米收了分完,去年留的备用粮可以多换一些给你”,新粮食没入库,备用粮不能动,谁知道收玉米前,会不会有天灾。

“多谢大队长!”。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