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将在七零

第33章 踏脚石

两条毛巾摸起来很柔软,倒很不错,刚好他和林三丫一人一条。

毛巾放书包里,出人民公社走一小段路,张彧停下脚步,端详搪瓷缸,手指敲了敲,他感觉没什么特别,可这东西很难得,村里也就几个村干部有。

半路上张清宁三人又慢走等着他,“彧哥,这是公社奖励你的?”,张清宁看他手里的搪瓷缸问。

张彧说:“是,你们等我有事?”。

张清川笑说:“没有,就想看看公社给你发什么奖励”。

张彧看他们三个脸上好奇的表情,把搪瓷缸放张清宁手里:“看看,还有两条毛巾”。

张清宁三人轮流小心拿搪瓷缸看了看,张建辉最后看了,交给回张彧:“谢彧哥”,有个搪瓷缸多有面子,羡慕。

张彧拿回搪瓷缸说:“我去叉几条鱼带回家,你们也来吧”,他说完提脚就走。

三人相看一眼跟上去,四人快步来到河湾,张彧放下书包,拿竹叉去芦苇里叉鱼,半个多小时,叉上六条鱼,分给张清宁三人一人一条问:“你们家谁有姜?”。

张清宁马上说:“彧哥,我家有,回到家我给你送去”。

张彧说:“好,建辉,借你小刀用用”,明面上还要想办法弄到一把小刀。

张建辉从书包里掏出小刀递给张彧:“彧哥给”。

“多谢”,张彧接过,张清宁手里还提有三条鱼,他拿过来,折根树枝分出两条,让他先帮忙提着,留手上的是一条约两斤重的花鲢,用小刀快速杀了,清洗净串起来。

把小刀还给张建辉,提起书包拿着搪瓷,接过张清宁手里的两条鱼说:“回去吧”。

四人提着鱼回去,在村口外分开从几条小路各自回去。

张彧提着三条鱼一路回去,路上遇见的人看他手上的鱼,都羡慕张贵山,铁蛋现在不仅能杀野猪,叉鱼也厉害了。

回到家,张彧把两条鱼放厨房一个菜篮里,把杀好洗干净的花鲢放进一个空篮子里,提回房间,进里间放下手里的东西。

出来去厨房担上水桶去挑水,走到门口,迎上张清宁:“彧哥,去挑水啊,给你姜”。

“多谢”,张彧接过,“彧哥,我走了”,张清宁说着就走。

张彧把姜放到房间再去挑水,挑三担水把水缸挑满,赵红霞也回来做饭,看到两条鱼就问他:“铁蛋,这两条鱼是你自己做着吃的?”。

她回来的路上就有人说铁蛋叉到三条鱼,虽然两条放厨房明显是给家里的,但现在的铁蛋不敢惹,还是问清楚的好。

张彧:“不是,给大家吃的”。

他回房间把昨天泡罐子里的水倒掉,清洗干净,装入半锅多的水,端回房间放泥炉上,把花鲢放进去,姜掰下一半,洗干净丢入罐子,房间门大开,生火煮鱼汤。

水开了,用小火慢煮,他拿小人书在一旁看守着,没多久关注一下火,添一块小柴。

时间过去,香味透出来,陆续回家的人都知道铁蛋在煮鱼汤,张贵山坐堂屋门口吸着旱烟,看向东厢,心情复杂,这两天在他面前赞扬铁蛋的人太多,刚才下工回来路上,又有不少人羡慕说铁蛋抓到鱼,又夸他能干。

如果是以前,有人这么夸铁蛋,他会很高兴,现在…,心里不是滋味。

家里从来就没人能私自煮东西吃,从山上,河里得来的,都是拿出来做大家一起吃,这是大家心里肚明的规矩,村里所有的人家都一样。

吃饭的时候,张铁木忍不住开口说张彧:“铁蛋,我们家还没分家,得来的东西做来大家一起吃,你不能自己煮吃”。

张彧看他一眼说:“二叔,同一个爹娘,你知道你为什么这么矮?张铁程为什么能长这么高吗?”,张铁木和张铁河都不高,张建东兄弟只比两人高一点点,村里大部份人也差不多是这身高。

张建设嘴快:“为什么?”,桌上其他人悄悄竖起耳朵听。

张彧淡淡地说:“因为你二伯和你爹长身体的时候,没有吃的,张铁程有吃的,够他长身体,二叔,我不想长得像你这样的矮个子,也不想成为别人的踏脚石,得来的东西、家里的东西大家一起吃,这规矩家里从来没有过,平时张铁程吃什么?大家吃什么?”。

这话一出,所有人脸色都变了,特别是张贵山,脸色特别难看,心里恼怒,他觉得铁蛋现在像条疯狗,逮哪咬哪,也像个炸弹,一不小心惹到他就爆,他辛苦维持多年的一家平和被铁蛋闹几回,全崩蹋了,往后再怎么补救都没用。

张贵山心里放弃了,昐望老大赶快回来,回来解决问题,他心里担忧,老伴的性子他了解,受了气不能不发出来,他担心她忍不住去惹怒铁蛋,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今晚还要嘱咐她,千万要忍着,忍到老大回来!

以前老娘(奶奶)悄悄煮东西给老五(五叔)吃,没人不知道,碍于老太太的凶悍,大家装做不知道,老五(五叔)进县城工作后,家里有点好的东西全给他送去,所以得来的东西做来大家一起吃不过是句空话。

张铁木和张铁河对踏脚石这三个字很触动,他们可不是老五的实实在在的踏脚石,爹总说兄弟齐心,日子才能好过,狗屁的兄弟齐心!事实就是老五拿着他们的流血流汗挣的东西过上好日子,张铁河心里骂一句:狗东西!

张彧又说:“所以,家里没有不能私自煮东西吃的说法”。

除了张彧和张建设,所有人瞬间觉得桌上的大盆鱼汤不香了。

天黑透了,张彧和林三丫还有张建设三人,又在房间里美滋滋喝起乳白的鱼汤,吃着口感有点渣样的鱼肉,三人把半罐的鱼汤肉吃个干净,还没觉得很饱。

张建设拍一下肚皮说:“三哥,今晚吃两顿,幸福”。

张彧说:“以后常吃,你往后放学不要再去玩,浪费时间,回来练习弹弓准头和手臂力,用不了太久,你也能用弹弓打到野兔”。

张建设惊喜:“真的?三哥,手臂力怎么练?”。

张彧和他说:“你去找块能单手拿起的石头,经常拎着,最好是时时拎着”,这是目前他能用的简单方便方法,其他的以后再教。

这就行?感觉很简单,张建设有点怀疑,林三丫细声说:“建设,听你三哥的”。

张建设愣愣点头:“好”。

张彧进里间,拿出搪瓷缸和一条毛巾递给林三丫:“给你用”,林三丫比他上辈子死的时候大不了多少岁,娘这一声,他现在当面说不出口。

林三丫欢喜接过,拿着搪瓷缸和毛巾爱惜摸了又摸,张彧又说:“我给你买的布鞋穿上,坏了再买”。

林三丫觉得儿子之前说养她的话和刚说的话,是她这辈子听到最好听的话,眼里湿润,细声说:“我穿”。

第二天,张建设觉得拎块石头一点也不简单,拎时间长了,手累得不行。

张彧在星期六中午之前,和沈秋阳换到一张解放鞋票,买到一双解放鞋,又买了六条十米长的尼龙细绳,找张建辉要了些辣椒粉,张建辉还多给了有一包花椒粉,说烤东西时抹上这个更好吃,他刚弄到的。

星期六上午,班里起码有三成以上的学生不来上学,中午放学,张彧和凌江说一声:“我下午有事,不来上课了”。

凌江靠近他,小声说:“同学,山里收获到好东西,送我家来啊”。

张彧看他一眼,说:“看情况”。

凌江拉开两人距离说:“我家有个叔叔,三个姑姑,我妈有三个兄弟,三姐妹,我爷爷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关系都不错”,亲戚特别多,所以需要很多肉。

“知道”,张彧说,心里佩服凌江的两家祖父辈,在那个年代,能养活这么多孩子,很了不起。

出了校门,张彧清点了手里的粮票,留下一市斤,剩下的全买了白面肉包,买了十二个,最近他时不时来吃面,之前还买两次二十个二合面馒头,微胖的服务员大姐都认识他了,麻利地用油纸把肉包包好给他。

张彧谢过接走包子,去老地方把肚子填到八分饱,回到村外换上解放鞋,按听来的消息,选择条小路,疾步进山,小路走不到半个小时就没路了。

他停了一下,看方向继续走,这时没路,草木茂盛,就不太好走,他取出一把大刀,砍掉档路的树枝,速度就慢了,又走了半个多小时,在一个地方停下来。

张彧抬头看日头,从村外走到这里花了一个小时多一些,这里还不算是深山,前段路他用行军速度赶路,脚程快,一般人来到这里要三个小时,很少有人来这里。

他观察周围地形后,再往下走一段,取出尼龙细绳,下套,他做套的速度很快,用了四条尼龙细绳,套子不算少,没有再继续。

仗着山里没人,回去时他拿出一把少年用的弓箭,这把弓箭是一个随家人南迁的少年送给他的,弓身和筋都是用好材料做,这箭头的力度不能射穿透野猪皮,射野鸡野兔还是没问题。

张彧边往外走,边打猎,走到有路的地方,打到一只野鸡,一只野兔,看到小路,他把弓箭和野鸡收起来,提着野兔快步走回去。

而这时,他寄出去十几天的信,刚到张铁石手里,张铁石拿到信,看到信封右下角寄信人的名字,很意外,第一次,他收到这个儿子的来信。

作者有话说: